?

千陽豐頭遺址研究

2022-09-29 08:58葛衍澤楊利平孫秉君殷宇鵬
考古與文物 2022年4期
關鍵詞:遺存器物標本

葛衍澤 楊利平 孫秉君 殷宇鵬

(1.吉林大學考古學院;2.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豐頭遺址位于陜西省千陽縣水溝鎮豐頭村,是一處揭露較為完整、序列較為清晰的仰韶時代遺存。其文化遺存較為豐富,為探討關中西部地區仰韶文化的分期,提供了重要的資料。本文從對豐頭遺址的文化特征分析、材料分組入手,在明確該遺址期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關中西部地區千河流域及其周鄰地區的考古學文化內涵、區域往來關系等問題,做一粗淺分析。不足之處,懇請方家斧正。

一、地層與遺跡單位分組

豐頭遺址的文化堆積較為豐富,各發掘區內地層統一。該遺址的文化堆積可分為4層:①層為耕土層,受現代人類活動擾動嚴重;②層為仰韶時代晚期文化層;③層為仰韶時代中、晚期文化層;④層則為仰韶時代早期文化層。其中,Ⅱ區T8、T9、T10三個探方第③層缺失,②層直接疊壓于④層之上。

本文重點列舉幾處涉及遺跡單位較多,疊壓、打破關系較復雜,出土物較豐富的層位關系,通過分析、比對所述單位的文化內涵,對其進行分組?,F分區分別將各單位之間的層位關系按由晚及早的順序介紹。

Ⅰ區:H9→T11③、T12③→H54;

Ⅱ區:H13→T8④、T9④、T10④→H4、H25。

其中,ⅡT10④未見出土器物。其余各單位中均有陶盆出土,加之其形制特征在不同階段演變明顯,因此,本文以陶盆為指征型器物,對上述單位進行分組。

ⅡH4與ⅡH25中均出有疊唇和卷沿兩型圜底盆。其中,ⅡH4:3(圖一,1)疊唇圜底盆所飾魚紋,與同層下ⅡH25:4(圖一,3)、ⅡH25:8(圖一,4)疊唇圜底盆所飾魚紋相比,造型及構圖簡單、形態具象。ⅡH4:2(圖一,2)卷沿盆較ⅡH25:5(圖一,5)沿面較平且寬,卷沿程度不甚。且ⅡH25:5、ⅡH25:9等彩陶上,開始出現由弧邊三角、圓圈、圓點、斜線紋構成的幾何圖案,應是此后廟底溝文化彩陶的前身。雖然ⅡH4與ⅡH25兩單位之間無直接打破關系,但二者所出器物形態及彩陶紋飾有別,對應隴縣原子頭遺址F37→F27可知,H4早于H25。

圖一 ⅡH4與ⅡH25部分出土陶器對比

由此,剔除未出土器物的單位,將Ⅱ區其余各單位的層位關系及器物形態進行比對可得:ⅡH13→ⅡT8④、ⅡT9④→ⅡH25→ⅡH4。

ⅡT13開口于②層下,打破④層,其包含物不見④層及④層下單位中常見的圜底盆、圜底缽等,代之以平底器,如ⅡT13:3曲腹平底盆、ⅡT13:9平底缽等,器物類型演變明顯。其中,ⅡT13:3曲腹盆與ⅠH54:2曲腹盆上腹較鼓、下腹內曲的外形幾乎一致,兩單位應屬同一階段的遺存。

綜上所述,可將Ⅰ區、Ⅱ區諸單位的層位關系整合為:ⅠH9→ⅠT11③、ⅠT12③→ⅠH54、ⅡH13→ⅡT8④、ⅡT9④→ⅡH25→ⅡH4。

其中,ⅠH 9應是一處窖穴遺存,開口于①層下,年代較晚,出土物較為復雜??蓪⒃搯挝怀鐾廖锓譃榧?、乙兩組。甲組遺存中ⅠH9:9(圖二,6)斜折沿盆接近ⅠT11③:2(圖二,8),所出尖底瓶如ⅠH9:4(圖二,7)口沿沿面凹槽明顯、頸部較粗,這組遺存還包含口沿內側帶寬凸棱的直口平底缽(圖二,9);乙組遺存中出斂口的平折沿盆,口沿內折,沿面較平、較窄,如ⅠH9:12(圖二,1)、ⅠH9:14(圖二,2),伴隨出現的是沿面較平、頸部較細的平唇口尖底瓶口沿,如ⅠH9:5(圖二,5)、ⅠH9:8(圖二,4),以及口沿內斂的平底缽(圖二,3)。從器物形制觀察,二者應聯系緊密。根據ⅠH9甲組遺存與ⅠT11③面貌相似,ⅠH9打破ⅠT11③層可知,ⅠH9甲組遺存早于ⅠH9乙組遺存。

圖二 ⅠH9與ⅠT11③部分出土陶器對比

根據上述分析,可將以上單位由早至晚歸納為下列六組。

第一組以ⅡH4為代表,出土同類器的單位有ⅠH55、ⅡH34等;第二組以ⅡH25為代表,ⅠH59、ⅡW2等單位與之內涵相同;第三組以ⅡT8④、ⅡT9④為代表,與之出土物相似的有ⅠH76、ⅠH106等;第四組以ⅡH13為代表,內涵相似的有ⅠH54、ⅠH13等;第五組以ⅠT11③、ⅠT12③、ⅠH9甲組遺存為代表,與之出土物相似的單位還有ⅡH7、ⅠH25等;第六組以ⅠH9乙組遺存為代表,與之內涵相似的有ⅡH70等。

二、典型陶器分析

通過對豐頭遺址出土器物的辨識和統計,盆、瓶、缽、罐這四類陶器發現數量較多,于各單位中分布廣泛,總和約占全部出土陶器的75%,分別約占陶器總數的34%、16%、13%和10%。加之這四類陶器隨時代變化器形演變明顯,通過對這些陶器的類型學研究,進一步推演出豐頭遺址陶器的演變規律,從而對該遺址的文化遺存進行分期。

1.缽。常見器形之一。以單位間的疊壓、打破為基礎,從口部和底部的形態變化,可將其分為六式。

Ⅰ式 直口,尖圓唇,弧腹較淺,胎體較厚,口沿外側飾一周黑色寬彩帶。如標本ⅡH34:1(圖三,1)。

Ⅱ式 直口,尖圓唇,上腹較直,圜底尖圓,薄胎。如標本ⅡW2:3(圖三,2)。

Ⅲ式 直口,尖圓唇,口唇較厚,弧腹較淺,圜底緩圓。如標本ⅠH42:2(圖三,3)。

Ⅳ式 直口或斂口,尖圓唇,下腹斜弧或弧曲,平底或凹底。如標本ⅠH13:15(圖三,4)。

Ⅴ式 直口,尖圓唇,口沿內側有較寬的凸棱,下腹斜弧,平底。如標本ⅠT11③:6(圖三,5)。

Ⅵ式 直口或斂口,尖圓唇,腹壁較斜直,平底。如標本ⅠH9:23(圖三,6)。

據此,陶缽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口部和底部,即從直口圜底缽(Ⅰ式)發展為直口或斂口的平底或凹底缽(Ⅳ式),再發展為口沿內有寬凸棱的直口平底缽(Ⅴ式),隨著凸棱消失又演變為直口或斂口的平底缽(Ⅵ式)。

2.盆。數量最多。依據口沿形態,可分為兩型。

A型 僅出現于前三組遺存中。疊唇,大多為折腹,少量弧腹??煞譃槎?。

Ⅰ式 敞口,疊唇,唇下緣棱角分明,折腹明顯,底尖圓,腹飾寫實性魚紋。如標本ⅠH55:1(圖三,7)。

Ⅱ式 敞口,疊唇,唇下緣圓弧,腹微折,腹飾寫意魚紋。如標本ⅡH25:8(圖三,8)。

B型 卷沿,數量最多??煞譃榱?。

Ⅰ式 直口,卷沿,沿面寬平,弧腹,圜底,素面。如標本ⅡH4:2(圖三,9)。

Ⅱ式 直口,短卷沿,弧腹,圜底,多飾變體魚紋或幾何紋。如標本ⅠH103:1(圖三,10)。

Ⅲ式 斂口,卷沿,鼓腹,腹部多飾由弧邊三角、圓圈、圓點、斜線構成的幾何紋。如標本ⅡT9④:2(圖三,11)。

Ⅳ式 斂口,寬卷沿或寬斜沿外侈,曲腹較深,平底微凹,腹飾由弧邊三角、圓圈、圓點、斜線構成的幾何圖案。如標本ⅡT13:3(圖三,12)。

Ⅴ式 斂口,寬斜折沿,上腹微鼓,下腹斜收,平底。如標本ⅠH9:9(圖三,13)。

Ⅵ式 斂口,寬平沿,腹部飾一周凸弦紋,頸部至弦紋間飾由弧線三角、圓圈、弧線、直線等構成的幾何圖案,部分沿面飾有彩繪。如標本ⅠH9:12(圖三,14)。

據上述式別的劃分,豐頭遺址陶盆的發展與演變主要體現在口部和底部,其發展規律為:疊唇折腹圜底盆(A型Ⅰ式、Ⅱ式)數量逐漸減少,卷沿弧腹圜底盆(B型Ⅱ式)數量逐漸增多并逐步演變為寬卷沿曲腹平底盆(B型Ⅳ式),并由此發展為寬斜折沿平底盆(B型Ⅴ式),進一步發展為寬平沿平底盆(B型Ⅵ式)。

3.罐。亦是常見器物之一。依據器物口沿的形態變化,可以分為六式。

Ⅰ式 侈口,雙唇較厚,上腹微鼓,下腹斜收,平底。如標本ⅠH55:2(圖三,15)。

Ⅱ式 口微侈,雙唇,上唇較厚,鐵軌式口沿,鼓腹,平底。如標本ⅡH25:3(圖三,16)。

Ⅲ式 直口,雙唇,鐵軌式口沿,頸部多飾一周指甲紋,鼓腹,平底。如標本ⅠH106:2(圖三,17)。

圖三 豐頭遺址典型器物演變圖

Ⅳ式 直口,厚圓唇,鐵軌式口沿,鼓腹,平底。如標本ⅠH54:1(圖三,18)。

Ⅴ式 侈口,圓唇微外卷,斜折沿,上腹外鼓,平底,頸下飾對稱雞冠鋬。如標本ⅡT1③:1(圖三,19)。

Ⅵ式 侈口,厚圓唇,斜折沿,腹壁較直,平底,頸下飾對稱雞冠鋬。如標本ⅠH44:1(圖三,20)。

由此,豐頭遺址陶罐的發展過程主要體現在富于變化的口沿,即從較明顯的侈口厚雙圓唇(Ⅰ式)發展為口沿外側有不明顯凹槽的直口厚圓唇(Ⅳ式),進而發展為外折的圓唇(Ⅴ式)??谘貎葌辱F軌式口沿發展過程為:從口沿內側不見鐵軌式口沿(Ⅰ式)發展到出現典型的鐵軌式口沿(Ⅲ式),再到鐵軌式口沿逐漸退化,直至完全消失(Ⅴ式)。

4.瓶。數量較多,完整器較少,大多僅余口部或底部。根據其口部及底部形態可分為以下四式。

Ⅰ式 葫蘆口,下腹急收呈較銳利的尖底。如標本ⅠH59:1(圖三,21)。

Ⅱ式 重唇口,內唇低平稍高于外唇,外唇沿面微凹,底呈圓錐形。如標本ⅡH13:1(圖三,22)。

Ⅲ式 平唇口,直口,沿面上有一周凸棱或凹槽,細頸,圓溜肩,斜腹收成鈍尖底。如標本ⅠT11③:7(圖三,23)。

Ⅳ式 平唇口,口微侈,平折沿,細頸,圓折肩,腹部斜直,下收呈近圜底。如標本ⅡH70:1(圖三,24)。

綜上,豐頭遺址陶瓶的形態演變主要表現在口部及底部,其發展規律為:葫蘆口,底部急收呈較銳利的尖底(Ⅰ式)→重唇口,底部呈圓錐形尖底(Ⅱ式)→沿面上有凸棱或凹槽的平唇口,鈍尖底(Ⅲ式)→沿面較平的平唇口,圜底(Ⅳ式)。

三、文化分期與陶器特征

通過以上對豐頭遺址典型陶器的式別研究,可將不同式別的典型器物與不同組別對應如下(表一)。

表一 豐頭遺址陶器分組表

通過對陶器形態及器物組合的觀察,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單位的出土器物具有較為連續的演變關系,應代表了豐頭遺址早期遺存的早、中、晚三個發展階段,可將其歸納為豐頭遺址第一期遺存。其中,早段出飾黑口彩的圜底缽、飾寫實魚紋的疊唇盆、寬卷沿盆等,與原子頭二期遺存F27:20圜底缽、姜寨二期W88:1圜底缽、原子頭二期F27:8疊唇盆、王家陰洼M56:4疊唇盆、原子頭二期F27:3寬卷沿盆、姜寨二期M215:2寬卷沿盆等形制近似;該階段夾砂罐侈口、雙唇、束頸的特點,則與大地灣二期、原子頭二期、史家墓地等遺存中同類器相似,其年代應與關中西部的原子頭二期、甘肅東部大地灣二期Ⅰ段、王家陰洼第一類型部分遺存、關中東部姜寨二期、史家墓地接近。中段遺存常見薄胎的圜底缽,飾變體魚紋的疊唇或卷沿圜底盆,飾弧邊三角、圓點、圓圈、斜線紋的卷沿盆,口沿外側為雙唇的鐵軌式口沿罐等,分別與原子頭二期H65:4、大地灣二期H211:P186、H379:P187、原子頭二期F3:3相近,其年代應與大地灣二期Ⅱ段,原子頭三期H65、F3等單位接近。晚段出現飾弧邊三角、圓點、圓圈、斜線紋的平底盆,夾砂罐多為直口,雙唇逐漸退化,年代應接近大地灣二期Ⅲ段、原子頭三期H84、F33等。上述三段遺存器物組合相似、發展脈絡連貫,應為同期遺存的不同發展階段,其年代應屬仰韶時代早期晚段。

第四組單位為一段單獨的文化發展期,晚于以前三組單位為代表的第一期遺存,可將其歸納為豐頭遺址第二期遺存。這一階段出土陶器仍以泥質紅陶為主,夾砂紅陶次之;紋飾以繩紋為主,彩陶紋樣則以鳥紋、弧邊三角、圓圈、圓點紋為主;器物方面平底器替代圜底器,主要以平底或凹底缽、曲腹平底盆、鐵軌式口沿罐、重唇口尖底瓶為主。上述特征與福臨堡一期、大地灣三期遺存相似,屬于仰韶時代中期遺存。

第五組、第六組兩組單位器物形制接近,發展脈絡連貫,代表了豐頭遺址晚期文化遺存早、晚兩個發展階段,可將二者整合為豐頭遺址第三期遺存。這一階段遺存發現數量最多。陶系方面,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除素面外,紋飾以繩紋為主,彩陶占比較少,以白彩為主。該期早段以口沿內側有寬凸棱的平底缽、寬斜沿深腹盆、折沿淺腹盆、斜沿鼓腹罐、口沿帶凸棱或凹槽的平唇口尖底瓶為典型器物組合,與福臨堡三期H24、H117,案板二期GNZH1、GNDH26相似。晚段常見斂口缽、寬平沿深腹盆、斜沿微鼓腹罐、平唇口尖底瓶等,與福臨堡三期H130、H116,案板二期GNDH25等單位中同類器相近。據此,由上述兩段遺存所組成的第三期遺存屬仰韶時代晚期。

四、文化性質

豐頭遺址是千河流域一處文化面貌較為清晰、發展序列較為連貫的仰韶時代文化遺存。通過上述分析,本文將豐頭遺址仰韶時代考古學遺存分為三期六段,基本上厘清了遺址的文化面貌、遺存分期等問題。

豐頭遺址第一期遺存與原子頭二、三期,大地灣二期遺存面貌相似、年代相近,應屬半坡文化史家類型。該類型遺存主要分布于關中及其輻射區域。有學者認為,大體以寶雞為界,史家類型遺存表現為兩個不同的地域類型。其中,以東地區的遺存,均見有杯形口尖底瓶及葫蘆口尖底瓶,以西地區的遺存中僅見葫蘆口尖底瓶。本文以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在于,關中東部姜寨二期及史家墓地的年代應不晚于關中西部原子頭二期、大地灣二期Ⅰ段、豐頭一期一段等遺存的年代。其中,姜寨二期部分帶有小凹底的陶缽、陶盆,如ZHT4M84:10、ZHT4M84:18,以及口沿明顯外折且沿面較寬的陶罐,如T35W36:2等,均表現出半坡文化中期向晚期,即向史家類型過渡的性質。再者,姜寨二期及史家墓地出土的部分尖底瓶,口沿下部微外鼓,形態介于杯形口與葫蘆口之間,如姜寨二期ZHT4M84:33、史家T2②:10等,應是半坡文化中期杯形口尖底瓶與晚期史家類型葫蘆口尖底瓶之間的過渡形態。上述遺存,來源于半坡文化中期,且與之有較為緊密的關系,因此出有較多杯形口尖底瓶。原子頭二期、大地灣二期Ⅰ段、豐頭一期一段等遺存,應在年代上晚于上述遺存,是對其的進一步發展。據此,半坡文化晚期遺存,即史家類型遺存并不能劃分為東西兩個地域類型,二者是同一遺存的不同發展階段。關于該期遺存的流向問題,本文與《隴縣原子頭》報告中觀點接近。從該期遺存的陶器特征來看,晚期的器物形制及彩陶紋飾均能反映出向廟底溝文化發展的趨勢,應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半坡文化是如何逐漸演進為廟底溝文化一期的答案。但就“千渭之匯”以西的半坡文化史家類型遺存僅發現有葫蘆口尖底瓶而言,還暫時無法從現有材料中解決這一地區廟底溝文化重唇口尖底瓶的來源問題??梢哉f,該區域的重唇口尖底瓶并非直接繼承于該區域的史家類型,而來源于他處。

豐頭遺址第二期遺存發現數量較少,與第一期遺存在文化面貌上有明顯差異,但其器物種類、器形特征、紋飾風格等,與第一期遺存晚段存在承繼關系。整體來說,它與關中西部地區福臨堡一期、案板一期等遺存面貌相似。但其不見釜、灶,彩陶更為發達的特點,與關中西部的廟底溝文化遺存,如原子頭四期、甘肅東南部大地灣三期、師趙村三期等更為相近。在該期遺存較晚階段的遺跡內,零星發現有與福臨堡二期遺存相似的附加堆紋夾砂罐、口沿內側有一周凸棱的斂口凹底缽等遺物,表明第二期遺存存在進一步分期的可能。

第三期遺存在陶器類型、器物特征等方面與關中西部地區福臨堡三期、案板二期等遺存大同小異,應屬半坡四期文化。這一階段彩陶數量較少,其中以器物外壁涂白彩占比較高。除外,還發現有少量弧線三角圓圈紋,圓圈內填豎線或網格的黑彩圖案,如豐頭ⅠH9:17等,與大地灣四期H813:24、傅家門石嶺下類型T212F2:4等形態相近,它們較之大地灣四期H395:18、H802:38、傅家門石嶺下類型T101④:31、T209H2:24等構圖簡單、線條簡潔。加之傅家門T128H2中的出土器物,如T128H2:30、T128H2:36等,則較前兩者更為繁復,與馬家窯文化彩陶,如磨溝H14出土彩陶盆(編號不明)、林家F24:6、師趙村五期T101①:39等關系密切。因此,從類型學角度觀察,石嶺下類型彩陶應淵源于豐頭遺址半坡四期文化遺存、大地灣四期部分遺存中的黑彩圖案,進而發展為馬家窯文化。

隴山即為六盤山,是渭河平原和隴西高原的分水嶺。隴山既為關中和隴西的關隘,也是溝通兩地的重要通道。表現在考古學文化上,兩地文化面貌有所差異,但聯系緊密。早在前仰韶時代,甘青地區已經出現了與關中地區老官臺文化相似的遺存,如大地灣一期、師趙村一期等。至仰韶時代早中期,甘青地區受到關中地區更強的文化輻射,后者的影響力向天水以西區域擴張,如高寺頭早、中期,大李家坪一、二期,陽洼坡遺址中的部分出土物等,均與關中西部地區半坡及廟底溝文化同類器近似。廟底溝文化之后,雖然關中地區彩陶逐漸式微,半坡四期文化影響力削弱,但那些承載著關中地區文化魅力的豐頭遺址半坡四期文化黑彩圖案,橫跨隴山,開啟了甘青地區自石嶺下類型以來,自成一格的輝煌彩陶史。

關中地區與甘青地區以隴山相隔,分屬于兩個不同的文化發展區域。途徑今陜西千陽縣、隴縣,翻隴山而達甘肅秦安縣,向南至天水、武都,向西至隴西、臨洮、青海民和的這條始自關中,遠達甘青地區的往來要道,應是這兩個區域相互溝通、聯系的紐帶。位于千陽的豐頭遺址,以其毗鄰千河、水草豐茂、交通便利,成為先民在這條干道上的落腳點之一。它的發現,輔以周邊隴縣原子頭、秦安大地灣、天水師趙村等遺址,證明了早在7000年前,充滿智慧的先民便已在溝壑縱橫之間開辟了一條橫貫東西的交通要道。自此,這條道路見證了秦人東進時的步步為營,記載了張騫出使西域途中的篳路藍縷,并最終作為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成為傳播中原文明、實現文化跨區域交流的重要通道。

[1]寶雞市考古工作隊,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隴縣原子頭[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2]a.同[1].b.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秦安王家陰洼仰韶文化遺址發掘[J].考古與文物,1984(1).c.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姜寨—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d.西安半坡博物館,渭南縣文化館.陜西渭南史家新石器時代遺址[J].考古,1978(1).e.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灣—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3]a.同[1].b.同[2]e.

[4]a.同[1].b.同[2]e.

[5]a.寶雞市考古工作隊,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寶雞工作站.寶雞福臨堡—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b.同[2]e.

[6]a.同[5]a.b.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考古專業.扶風案板遺址發掘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7]同[2]e.

[8]張宏彥.再論“史家類遺存”[J].考古,2006(4).

[9]a.同[2]c.b.同[2]d.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師趙村與西山坪[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

[1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隊.甘肅武山傅家門史前文化遺址發掘簡報[J].考古,1995(4).

[12] 張士軒.臨潭磨溝遺址馬家窯文化早期遺存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2.

[13]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禮縣高寺頭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J].考古與文物,2012(4).

[14]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武都縣大李家坪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J].考古學集刊,2000(0).

[15] 青海省文物考古隊.青海民和陽洼坡遺址試掘簡報[J].考古,1984(1).

[16] a.張天恩.古代關隴通道與秦人東進關中線路考略[J].秦文化論叢,2006(0);b.田亞岐,楊曙明.絲綢之路南線長安至隴山段考察研究[J].秦漢研究,2009(0).

猜你喜歡
遺存器物標本
中華傳統器物制作文明的現代創造轉換與現代美育
禮樂之道中的傳統器物設計規范
工業遺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時光與鮮花
身如器物
留在現場的血型標本
漫話國寶·陜西歷史博物館
教你制作昆蟲標本
明代俗曲文獻遺存
植物標本的采集與保存
三峽庫區雕塑遺存憂思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