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來入侵植物刺萼龍葵在內蒙古的分布格局和傳播擴散影響因子分析

2022-10-01 09:48包菡傅建偉王躍飛羅軍劉丹陽邵潤蛟張雷
環境與發展 2022年6期
關鍵詞:龍葵通遼市內蒙古自治區

包菡,傅建偉,王躍飛,羅軍,劉丹陽,邵潤蛟,張雷

(1.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生態與資源保護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2.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2.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低碳發展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刺萼龍葵于1982 年在遼寧省朝陽縣首次被發現,主要靠種子被攜帶進行遠距離傳播。刺萼龍葵全身具刺,能夠產生神經毒素茄堿,主要入侵農田影響農事操作、降低農作物產量,入侵草場降低牧草質量、影響放牧活動,牲畜食用后中毒、造成呼吸困難甚至死亡,人類接觸其毛刺后導致皮膚紅腫、瘙癢[1-13]。刺萼龍葵是《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第一批)》列入的重點防治的外來物種[14],本文通過文獻調研、走訪調查、野外調查等方法,掌握刺萼龍葵在內蒙古自治區的發生與分布情況,在刺萼龍葵入侵較為嚴重的旗縣采集成熟種子,探究刺萼龍葵的傳播擴散途徑,從而為內蒙古自治區外來入侵植物刺萼龍葵的綜合防控提供技術支持。

1 研究區概況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東西直線距離2400 多km,南北直線距離1700 多km,總面積118.3 萬km2,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和甘肅8省區毗鄰,跨越東北、華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國和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4200km,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年平均氣溫-3.7~11.2℃,日照充足,降水量少且集中,多年平均降水量少于400mm。自治區境內植物資源豐富,植物種類達2000 余種,其中野生植物占絕大多數。

2 研究方法

通過文獻調研、走訪調查、野外調查等方法在全區12個盟市開展刺萼龍葵的調查工作,按照每個旗縣調查三分之二的鄉鎮、每個鄉鎮調查5 個點的原則確定調查點位數量,主要在交通便利、人員來往較多的道路兩側開展重點調查,摸清刺萼龍葵在內蒙古地區的分布情況。在全區刺萼龍葵入侵較為嚴重的旗縣進行樣本采集,收集這些樣本的成熟種子,探究刺萼龍葵的傳播擴散途徑。

3 結果與分析

3.1 內蒙古刺萼龍葵發生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2016 年,刺萼龍葵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的15 個旗縣區有入侵發生,總面積113.63 萬畝;2017 年,刺萼龍葵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的16個旗縣區有入侵發生,總面積114.50萬畝;2018年,刺萼龍葵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巴彥淖爾市的18個旗縣區有入侵發生,總面積157.67萬畝;2019 年,刺萼龍葵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巴彥淖爾市的18 個旗縣區有入侵發生,總面積177.20 萬畝;2020 年,刺萼龍葵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巴彥淖爾市的18個旗縣區有入侵發生,總面積183.02 萬畝。2016-2020 年,全區刺萼龍葵發生情況詳見圖1,各盟市具體發生情況詳見表1。

圖1 2016-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刺萼龍葵發生情況

表1 2016-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刺萼龍葵發生情況 單位:萬畝

3.2 內蒙古刺萼龍葵傳播擴散途徑分析

3.2.1 風力對刺萼龍葵種子傳播的作用

外力折斷的干枯枝干、花序和脫落的種子可以被風刮走;枝干、花序隨風移動的距離與風速的大小、地形和植被等有關,通常風力傳播刺萼龍葵種子的距離在10m以內(具體詳見表2)。上年發生刺萼龍葵的植株附近,翌年調查,順風(東南)方向6m 內會有較多新的植株長出,10m以外出苗極少,30m以外沒有發現刺萼龍葵出苗。說明脫落在地表的種子很難被風刮起,植株上被刮落的種子隨風漂移的距離也并不遠。風力是刺萼龍葵種子近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

表2 不同風力吹動刺萼龍葵種子傳播的距離

3.2.2 流水對刺萼龍葵種子傳播的作用

流水也是刺萼龍葵近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研究發現刺萼龍葵的植株入水可以在水面漂浮一定時間,漂浮時間與植株體的大小、部位及新鮮度有關(具體詳見表3)。因而,刺萼龍葵的植株可以隨水傳播,但是距離不會太遠,會被風刮到岸邊而停止前進;野外調查發現,在刺萼龍葵老發生區生長著高密度刺萼龍葵的干渠下游幾百米的河堤上,沒有發生刺萼龍葵,顯示了流水傳播的距離較短。

表3 刺萼龍葵植株不同部位在水中的漂浮時間(d)

3.2.3 動物對刺萼龍葵種子傳播的作用

3.2.4 人力對刺萼龍葵種子傳播的作用

通過調查刺萼龍葵的蔓延、分布特點,明確其在草場道路兩旁、建筑材料等廢棄物堆放場、客貨運集散地、人工耕種過又廢棄的農田等地發生較重,顯示人為傳播是其重要的傳播途徑,更是其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

4 結論

(1)2016-2020年,刺萼龍葵在內蒙古自治區發生面積逐年增大,尤其是2018年,較2017年同比增長了37.7%,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由于刺萼龍葵在內蒙古自治區入侵基數大、擴散增長快、防治經費少,隨著防治難度和防治壓力逐年加大,將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2)風力、流水、動物和人力均會加快刺萼龍葵種子傳播速度,擴大其生長范圍,風力和流水是刺萼龍葵種子近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動物可以通過體表毛發攜帶近距離傳播,更可能通過皮毛的販賣、運輸而遠距離傳播,人力是刺萼龍葵種子遠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區域內檢驗檢疫可有效防止刺萼龍葵的進一步擴散蔓延。

(3)針對內蒙古地區刺萼龍葵現有的發生區域及傳播擴散特點推測,內蒙古西部地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刺萼龍葵在河套平原延G6京藏高速向西邊巴彥淖爾方向傳播,以及延G65 包茂高速向南邊鄂爾多斯方向傳播;內蒙古東部地區要防止刺萼龍葵向北邊呼倫貝爾方向傳播,以及向東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和大慶市方向傳播。

動物是刺萼龍葵傳播的重要途徑。研究表明,牛、羊、驢、兔、雞等5 種動物取食刺萼龍葵種子后,糞便中均有完整的、有發芽力的種子,顯示其可以過腹傳播(具體情況詳見表4、表5)。但是,由于全身備刺的影響,牛、羊不喜好吃刺萼龍葵成年或枯干的果枝,一般只取食剛出苗的幼小植株。實際牧場/草場的養殖過程中,牛、羊多為放牧飼養,雖然牛羊不喜好吃刺萼龍葵枯干的果枝,但是,放牧會接觸刺萼龍葵枯干的果枝,已發現牛毛、羊毛中夾雜有刺萼龍葵的刺苞和黑色的種子,顯示其可以通過體表毛發攜帶近距離傳播,更可能通過皮毛的販賣、運輸而遠距離傳播。

表4 5種動物取食刺萼龍葵種子后排出時間及糞便中種子數量(粒)變化情況

表5 刺萼龍葵種子經5種動物過腹后的發芽率(%)變化

猜你喜歡
龍葵通遼市內蒙古自治區
王舒作品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成峰牲畜市場交易紅火
內蒙古自治區召開全區統戰部長會議
城市蒙古族飲食結構變遷現狀及原因——以通遼市為例
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貿促系統舉辦展會計劃
困擾吧, 女性!
七十為作家集體祝賀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
龍葵果
數萬市民逛展會感受“內蒙古風情”
龍葵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