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共享發展視角下的湖泊濕地利用轉型路徑探析
——評《湖泊濕地利用轉型研究——以洞庭湖濕地為例》

2022-10-08 10:47李周
生態經濟 2022年10期
關鍵詞:洞庭湖湖泊利用

李周

(中國社會科學院 農村發展研究所,北京 100732)

地球上的物種滅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無法應對氣候的急劇變化,二是同自然的沖突惡化到無法協調的地步。人類同樣面臨這兩方面的挑戰。這是因為,人類自立于自然具有二重性:在使人的聰明才智得到極大開發的同時,也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沖擊。面對日趨嚴峻的資源枯竭和生態惡化局面,贊同并愿意參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行動的人會越來越多。倘若有一套嚴密的制度,即便單干獨享,也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但這不是唯一選擇,更不是最優選擇。單干獨享只能發揮局部優勢,協同共享可以發揮總體優勢,所以,與單干獨享相比,協同共享的改進空間更大,也更有效。協同共享并不是空想,現實中已出現有關實踐探索。雖然至今僅出現一點苗頭,但彌足珍貴。只要沿著這條線索演化,終將會形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格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綠色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經濟模式逐步興起,成了市場經濟發展新的驅動力。綠色共享經濟增加了供給和服務,為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貢獻,也推動人們的生活向著更文明、更生態的方式轉變。學習、研究和運用綠色共享經濟理論,推進我國的發展轉型,形成新的競爭實力,將黨的十八大確立的生態文明新理念、國家治理新目標和人民群眾新訴求付諸實踐,將14億人共同追求的中國夢變成現實。因此,秉持共享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確保社會公平正義得到維護,是對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我國面臨生態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40多年的快速增長。這種增長一方面使中國逐步逼近高收入國家的門檻,另一方面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較大沖擊。針對共生實踐中偏重于當期利益的局限性,出現統籌當期和長期利益、當代人和后代人利益特別是追求權利與責任對稱的共生實踐,中國主動調整發展目標,從培育生態文明體系和推進發展方式轉型兩個方面,將單純的經濟增長拓展為經濟增長與生態建設互促互進,將人與人的和諧發展拓展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當然,這是由被稱為全要素生產率的技術、組織、制度、生態等非物質生產要素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替代能源、資源等物質生產要素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的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社群愿意遵循環境友好的行為規范的結果,倡導生態文明建設,追求經濟再生產與生態再生產相融合或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相融合,是為了使這個結果早日到來。

湖泊濕地是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類型,是水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各類資源要素與人類活動互相作用的交匯區,是區域空間尺度上的氣候“穩定器”和溫室氣體的“匯”。那么我國湖泊濕地保護是否是有效率的?是否也像發達國家的湖泊濕地利用狀態一樣,出現了利用形態的變化,甚至出現了湖泊濕地利用結構演變?采取何種措施能推進湖泊濕地結構轉變,實現可持續利用?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深入探索的問題。研究湖泊濕地生態環境及其演變對區域乃至全國環境變化的貢獻和影響對客觀評價湖泊濕地在區域乃至全國環境中的戰略地位,推動湖泊濕地的可持續利用,積極應對、緩解和徹底解決區域乃至全國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洞庭湖濕地是連通長江的吞吐型大型淡水湖濕地,是長江重要的調蓄湖泊和國際重要濕地,也是中部地區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笆刈o一湖清水”是相關省區在服務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應承擔的重要職責,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的關鍵抓手。鄺奕軒研究員的《湖泊濕地利用轉型研究——以洞庭湖濕地為例》一書圍繞湖泊濕地,選擇洞庭湖濕地作為研究對象,探索湖泊濕地資源利用轉型路徑,就是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

鄺奕軒研究員詳細刻畫了中國湖泊濕地利用現狀,對中外湖泊濕地利用進行比較分析,以洞庭湖濕地為樣本,通過田野調查與查閱檔案、文獻資料、統計分析與計量經濟的交叉運用,建構計量模型探索生態系統不同資源類型的演化過程,客觀梳理經濟發展過程中濕地利用的動態變化,詮釋洞庭湖濕地利用結構變化的特征及內在機理,并基于綠色共享視角研究推動濕地利用向效率轉型的優選路徑,同時,對加快中國湖泊濕地利用轉型提出展望,并基于洞庭湖濕地利用轉型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具有一定科學性的思考范式,助力探索中國湖泊濕地利用轉型。這里要特別提出的是,這本著作提煉出了三個很有趣的觀點。

一是要用深遠的歷史眼光審閱洞庭湖濕地資源的動態變化。從有人類活動以來,洞庭湖濕地利用存在多種利用形態,比如食品利用、圍墾利用、生態利用等;不同利用形態在利用目標、利用方式、資源變動特征上存在差別。洞庭湖濕地資源動態平衡立足于區域平衡基礎之上,有科學的內涵,應充分考慮濕地資源時空配置的全局性,不同經濟發展階段顯示出有差別的平衡需求;洞庭湖濕地資源的動態平衡符合可持續發展觀,但不是一蹴而就的,應用歷史的眼光來認識洞庭湖濕地資源動態平衡,它是受限于特定歷史環境和條件。特定經濟發展階段,存在起主導作用的洞庭湖濕地資源利用形態,進而誘致濕地資源利用結構的變遷,顯然,發展過程中洞庭湖濕地利用結構客觀存在演替特性。

二是要基于洞庭湖濕地利用結構演變與人類需求結構演變升級的關聯分析認知洞庭湖濕地資源的動態變化。第一,需求結構演變升級及其誘致的濕地利用結構演變綜合作用,產生了極其復雜的效應,并在經濟運行中持續演化。第二,產業結構變遷和升級是向著動態比較優勢揭示了方向創新的過程,與資源要素稟賦及其結構態勢密切相關。資源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都是持續動態變化的。洞庭湖濕地利用結構演變是人類基于資源比較優勢做出的理性選擇,是客觀存在的,并在持續發展中。洞庭湖濕地利用結構演變就是經濟結構演變,由于需求的成長和變化是長期動態的,因此,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第三,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體的要素稟賦結構是存在差異的,其產業結構也因此存在差異。

三是湖泊濕地周邊區域發展,要站在更高層次發展平臺上去探尋,沒有必要“糾結”于速度,要將提質增效和換擋升級作為追求目標。新常態下的湖泊濕地周邊區域發展的數量和質量應建立新的關系,尤其要關注資源環境可持續和風險可控制目標。來自洞庭湖的生態足跡評價數據分析表明,環洞庭湖濕地區域的生態需求已經超出生態供給能力,確保實現環洞庭湖濕地區域生態建設的帕累托改進已十分緊迫。推動湖泊濕地利用轉型,既要通過優化經濟結構、激活循環經濟產業鏈、完善現代農業體系等舉措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又要強化對以湖泊濕地為核心的生態建設,而生態建設是個綜合性工程,既要全面推進,也要實現重點突破,要從自然資源管理創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共同治理、生態修復以及生態補償等多個維度展開。

《基于發展經濟學視角的湖泊濕地利用轉型研究——以洞庭湖濕地為例》鄺奕軒 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城市和綠色發展分社2019年5月出版定價:88元

鄺奕軒研究員對洞庭湖濕地利用的歷史研究和計量分析,既是為探索加快推進濕地利用轉型提供科學樣本,也是洞庭湖濕地利用轉型導向下的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但也要客觀地指出,湖泊濕地利用轉型研究仍有深入拓展和努力推進的廣闊空間。湖泊濕地利用轉型不僅同經濟總量、經濟結構、人口總量、糧食產量等經濟變量相關、還同納入保護的湖泊濕地面積增多、還原為濕地的土地面積增多、濕地保護、修復和恢復的各種投入增多,濕地保護法律法規和生態補償等制度的實施等因素相關,雖然這些新變量因時間序列數據太短而難以與經濟變量匹配,但在今后的深化研究中應該重視它們,另外,得出有些變化不具有倒“U”型特征的結論會不會同時間序列數據不夠長有關,也需要進一步驗證。

發展經濟學關于結構變化的研究儼然形成了一個不錯的框架,但有框架、血肉還不夠,要做的工作還很多。鄺奕軒研究員這本著作以湖泊濕地為研究對象,嘗試探索湖泊濕地利用轉型,探索綠色共享經濟模式創新,凝煉出的關于湖泊濕地可持續利用的理論、方法和具有政策含義的建議,不僅對促進我國濕地利用轉型研究有積極貢獻,也為發展經濟學關于結構研究的框架增添一點點血肉,進而助力這個框架血肉豐滿??傮w上這本著作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鄺奕軒研究員是我的學生,為人寬厚真誠,做人老實,做事踏實。為他完成的《基于發展經濟學視角的湖泊濕地利用轉型研究——以洞庭湖濕地為例》這本著作,寫下自己的一點想法,是為書評。

猜你喜歡
洞庭湖湖泊利用
淺談洞庭湖漁文化(下)
淺談洞庭湖漁文化(上)
輕松松聊漢語 洞庭湖
畫與理
“害羞”的湖泊
為什么南極會有溫水湖泊?
奇異的湖泊
洞庭湖監測到18.3萬余只越冬水鳥創下同步調查11年來新高
利用“隱性”圓,巧解一類題
廢物巧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