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嶺南黃氏家族琴學述考

2022-10-12 16:23章華英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詩文集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

章華英

嶺南秀麗的山川,青翠的叢林,豐饒的土地,遼闊的海洋,孕育了多姿多彩而又風格獨特的文學藝術。古琴藝術中的嶺南琴派,正是在嶺南文化的大背景中產生的。然而,北宋以前的嶺南琴壇,相對寂寥,名琴家很少,亦無傳世的經典琴曲,比起中原和江南地區,還有著較大的差距。至南宋末年,宋皇室從臨安(今杭州)南逃至岡州(今廣東新會),改號祥興。祥興二年(1279年),岡州被破,丞相陸秀夫(1235—1279年)背負南宋少帝趙昺在崖山(位于今新會崖門鎮)投海而歿,許多忠臣義士追隨其后,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宋亡。相傳,《古岡遺譜》就是當時留下來的古琴譜。當然,此譜是否真的可以溯源至南宋?現存相關依據似有不足。然而,宋亡之際崖山之戰的慘烈和悲壯,賦予了岡州特殊的人文和歷史意義。

宋以后,嶺南琴壇逐漸興盛。明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繁榮與文化交流的增多,嶺南文化有了長足的發展,琴人輩出,其中較有影響的琴家有理學家陳白沙(獻章)等。明末清初之際,嶺南地區是漢民族與外敵斗爭的最后據點,南明的隆武、紹武、永歷都曾在這片土地上建立過政權。隨著明代的衰落以至滅亡,這一時期的士風頗具壯懷激烈、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民族精神之表現,在文學上有“南園后五子”,明末“廣東三忠”等,其詩多慷慨悲歌,如“儒冠多被英雄溺,爭得咸陽一劫灰”、“淚嘯復悲歌,嚙斷長虹氣”、“蹈??先莞呤抗?,望鄉終軫越人吟”等等。其時,在嶺南琴壇也出現了幾位有影響的遺民琴家,如鄺露(海雪)、陳子升(秋濤)、陳子壯、陳恭尹、梁佩蘭等。

清代以后,嶺南地區的琴學傳承,其主要特點是呈現家族性的傳承,主要有清代的黃氏家族、何氏家族和晚清以后的容氏家族,這些家族對廣東乃至近代以來香港、云南地區的琴學傳承,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黃景星(號煟南)編纂有《悟雪山房琴譜》(1836年),此譜對后世嶺南琴學影響很大,故一般將黃景星視為嶺南琴派的創始人。

黃氏家族的古琴,最早可追溯到黃景星之父黃鳴盛,黃景星的兄黃觀炯,黃景星侄黃立峰、黃文玉,黃文玉子黃炳堃等皆善琴,黃文玉著有《琴臠》一書;黃氏家族中的琴人還擅長創作,其中,黃文玉創作有《猿啼秋峽》,黃炳堃創作有《南湖秋雁》《賞荷》二曲傳世,其中,《南湖秋雁》已成為嶺南琴派頗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

有關黃氏家族的研究,陳占標曾有《嶺南琴音與黃煟南古琴家族》(1)陳占標:《嶺南琴音與黃煟南古琴家族》,《嶺南琴學論集》,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第216-221頁。一文,對《古岡遺譜》的來源、嶺南琴家陳白沙(獻章),黃景星及其后黃氏家族琴家有過簡略的介紹,是較早關注到黃氏家族古琴的一篇論文。但作者認為《古岡遺譜》是宋代遺譜,并經明人陳白沙傳承等觀點,筆者并不能認同。云南琴家李瑞有《嶺南琴派傳人黃炳堃》(2)李瑞:《嶺南琴派傳人黃炳堃》,載《嶺南琴學論集》,成都:巴蜀書社,2010年,第251-255頁。,對黃炳堃的生平和創作有過大體的梳理。中山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劉峻鑠的博士學位論文《嶺南琴學文獻與琴史研究》(3)劉峻鑠:《嶺南琴學文獻與琴史研究》,中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20年。亦涉及對黃景星、黃文玉、黃炳堃等人的生及琴學著述的考證和梳理。但整體而言,對于嶺南黃氏家族仍缺乏系統深入的探討。有鑒于此,本文將對黃景星的生平及其師承,黃文玉及其《琴臠》,黃炳堃的生平及琴事及黃氏家族的古琴傳承等問題展開探討和分析。至黃景星及其《悟雪山房琴譜》,本人將有另文探討,此處不作贅述。

一、黃景星及其古琴師承

明末嶺南琴人雖多,但無琴譜存世。嶺南琴派一般可追溯至《古岡遺譜》,但此譜已佚,刊于何時,至今無法考究。但從存見據稱源自《古岡遺譜》所錄琴曲來看,多為明清時期所流行的一些樂曲,從其指法、記譜特征、變化音使用等方面來看,皆無宋元時期琴曲的特點?;驗槊髂┣宄鯐r期流傳于岡州(今新會)一帶琴人所傳習的琴曲。

今存最早之嶺南琴譜為清代黃景星之《悟雪山房琴譜》(1836年)。

黃景星,字家兆,號煟南(4)(同治)《新會縣續志》卷六,清同治九年刻本。原文:“黃景星,字家兆,號渭(煟)南,邑城人?!?,廣東新會人,生年不詳,卒于1842年。其父黃鳴盛,系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副貢,曾任廣東揭陽教諭(5)(道光)《新會縣志》卷六,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另見(光緒)《廣州府志》卷五十五,清光緒五年刻本。。有子四,分別為黃觀炯、黃其勤、黃有孚、黃景星。

黃景星是貢生,《新會縣續志》稱他“性恬淡,方塘古屋,花竹翳如,詩酒外,特精琴理?!?6)(同治)《新會縣續志》卷六,清同治九年刻本。他早歲曾學琴,但后因生計,一度疏于琴事。對此,他在琴譜自序中也有記錄:“壯歲以后,為糊口計,或混跡漁鹽,或勞形館榖,琴侶星散,放疎者久之?!?7)(清)黃景星:《悟雪山房琴譜序》,《琴曲集成》第22冊,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215頁。

到了嘉慶丙子、丁丑、戊寅年(1816—1818年),因隨其兄到廣州粵秀監院讀書三年,方與其侄黃立峰重理絲桐,纂輯三十余曲,但其時仍尚留心舉業,忙于科考,未及細訂。其后由于官考屢敗,潦倒屋場,自知無成,遂于道光戊子年(1828年)絕意進取,撫琴以自娛。他的好友趙古農在《悟雪山房琴譜》序中是這樣描述黃景星的:

岡州黃煟南,余詩酒老友也。深契琴理,不但于知且極其好,更為之樂此不疲也。夫煟南豈僅樂于琴而已哉!余嘗見其屢試不售矣,又嘗見其貧困不給矣,而淡薄自守,裕如也。惟以琴自娛,不汲汲于名利,彼豈無所得于中而能然耶!(8)(清)趙古農:《悟雪山房琴譜序》,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他雖生活貧困,但能淡泊自甘。其后,黃景星又在廣州組建琴社,切磋琴藝,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嶺南地區琴學的發展。黃景星將《古岡遺譜》和從何氏父子所學十余曲,共三十余曲,加之其他琴曲共五十首匯成了《悟雪山房琴譜》。

黃景星的古琴,首先是承自家學,他的父兄皆善琴,其父黃鳴盛曾遺手抄《古岡遺譜》一帙,但其琴藝,主要得自其兄黃觀炯。

黃觀炯(1761—1794年),字家漢,號云波,好琴,有琴癖,其性格頗為孤傲嫉俗:

生而歧嶷,幼善笑,長好讀書彈琴,不務家人生產,亦不應舉子試。有勸之,笑不答。性傲僻嫉俗,足不出戶庭,獨坐仰天神往輒笑,時以其笑寄于琴。(9)(清)黃炳堃:《大父云波公傳略》,《希古堂文存》卷五,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77頁。

黃觀炯喜好傀儡戲,舉止頗為乖張怪異:

大父好傀儡戲,不喜與人交戚,好罕得見。居常閉戶,為土偶數十,分摶王侯將相鬼神怪魅優倡,隸卒之屬??砷L三四寸,須發眉目皆活現……有所憤,則獨閉一室,或月下無人時出土偶及服物器用,視之而笑。(10)(清)黃炳堃:《大父云波公傳略》,《希古堂文存》卷五,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77頁。

也許,從父兄那學得的琴藝是比較一般,他自己曾說,對于父親傳下來的《古岡遺譜》,“按而習之,而苦于心手不能相應?!奔爸良螒c四年(1799年),在得到何洛書(琴齋)及其子何耕云(文祥)之傳授后,其琴藝方得益臻。同治《新會縣續志》有記載:

景星之琴,原本家學,復遇香山何琴齋太史洛書指授,以此益臻其妙。操縵家支派輒稱虞山,究之口虞山者,指非虞山。景星博綜眾說,考鏡時流,以求一是。著《悟雪山房琴譜》四卷。所授弟子,遍嶺南。同里莫錦江,獨參其旨。景星亡,錦江亦亡,廣陵之響絕矣。(11)(同治)《新會縣續志》卷六,清同治九年刻本。

黃景星的老師何洛書,生卒年不詳,字啟園,號琴齋,廣東香山(今中山)小欖人,系清乾隆五年庚申(1740年)恩科,“欽賜副榜貢”(12)(光緒)《香山縣志》卷十一,清光緒刻本。。何洛書著有《蕓香閣詩草》一卷,《香山縣志》稱其還著有《琴譜》一卷(13)(光緒)《香山縣志》卷二十一,清光緒刻本。。何文祥是何洛書次子,精于琴理,黃景星曾說,從何氏父子學琴后,方知“心與手和,音與意合之旨”。

黃景星后來與何洛書之孫何耀琨,也有較多交往。何耀琨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壬寅歲貢(14)(光緒)《香山縣志》卷十一,清光緒刻本。,著有《愛閑道人詩草》(15)(光緒)《香山縣志》卷二十一,清光緒刻本。。在與黃景星的交往中,深為其超然拔俗、平和內斂的品質和精湛的琴藝所感動,何耀琨后為《悟雪山房琴譜》作序,他這么寫道:

先生性恬靜,心和平。本所養以發為詩文,久為世重。精通琴道,乃其余事。先君嘗為琨言,時時尚少,即心儀其人……竊見其品超然拔俗,其志灑然出塵,其養氣充然有余;其論事婉然不激,故其與交也,淡然彌覺情長。其于琴也,盎然獨存古意。丙申秋,先生忽袖琴譜七卷示琨曰:“此中音節,蓋嘗就正于予之先人。今老矣,將輯而藏之,以俟知音,子其不可不志?!辩蜊蛿笛?,且以見先生之于琨,三世交情。如此其至,吁!觀先生之交,知先生之琴,可謂真能通其意而達其理者矣!(16)(清)何耀琨:《悟雪山房琴譜序》,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當然,給予黃景星琴藝更多滋養的,是其后和各方琴友的交游學習。

道光八年(1828年),黃景星與陳綺石、陳芷薌兄弟在廣州組建琴社,又曾與新會莫氏家族有較多來往。一說黃景星或亦曾從莫云漢學琴,《南門莫氏族譜》稱莫云漢所教者,以莫延芳(莫驥昭)、黃景星最優。莫云漢,字懋靄,嘉慶年間太學生(17)曾大興:《廣東歷代文學家的地理分布統計表》,《文學地理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457頁。,著有《六湖樵唱》《柳南偶鈔》(18)(道光)《新會縣志》卷十一,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編有《岡州詩存外集》一卷(19)(道光)《新會縣志》卷十一,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與莫上翀、莫京合著有《三莫詩選》(20)(道光)《新會縣志》卷十一,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等。另據黃景星《悟雪山房琴譜》自序所云,他亦曾與莫云漢子莫驥昭同學于何洛書。

這些廣泛的交游和學習,是對黃景星琴藝影響較大的地方,在《悟雪山房琴譜》中也有所體現。

二、黃文玉及其《琴臠》

黃文玉(1789—1863年(21)據黃炳堃《先大人傳略》,黃文玉生于乾隆己酉年六月十七日,卒于同治癸亥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申時?!断9盘梦拇妗肪砦?。),字道瑩,號鏡石,廣東新會人,系黃觀炯之獨子,自幼身體孱弱,但天賦聰穎,讀輒成誦。據道光《新會縣志》載(22)(道光)《新會縣志》卷六,道光二十一年刻本。另見(光緒)《廣州府志》卷五十五,光緒五年刻本。,他是嘉慶二十四年副貢(23)副貢:科舉制度中,貢入國子監的生員之一種。按清制,在鄉試錄取名額外列入備取,可入國子監讀書,稱“副榜貢生”,簡稱副貢。,因科場不公,從此不復應舉子試(24)(清)黃炳堃:《先大人傳略》,《希古堂文存》卷五,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77頁。。道光五年(25)(道光)《東安縣志》卷三,民國鉛印本。任東安教諭,后調昌化(今海南)、河源教諭。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病逝于湖南長沙客舍。

黃文玉父親黃觀炯三十多歲即病逝,其時黃文玉僅6歲,后從叔父黃景星(煟南)習琴,著有《琴臠》一卷。其學琴經歷,在《琴臠·自序》中有記載:

先君子有琴癖,文玉孩未知學。及長就傳從叔煟南素善琴,聞音竊慕,于是焚鼎拂弦,稔十余曲,數載悠然有得。(26)(清)黃文玉:《琴臠自序》,載《中國古琴譜集》第23冊,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21年,第427頁。

關于黃文玉的師承,其子黃炳堃在《為高勉之督學抄寄琴譜小引》一文中亦有記述:

仆家傳操縵,于是數世。先子少孤,先王父不克親授。比長,乃從煟南先叔祖,得紹指法,所傳數十操。代加推究,罔戾于律,且洗箏笛聲。(27)(清)黃炳堃:《為高勉之督學抄寄琴譜小引》,《希古堂文存》卷三,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60頁。

黃文玉癡迷于琴,每逢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便披衣起坐,援琴而鼓。有所得時則仰天大笑,有時則嗚嗚而泣,頓足欷歔。其時有人售明初陳獻章(白沙)所遺之琴,但索價很高,黃文玉篋中之金不足,便將衣物典當用以購琴,別人笑他,但黃文玉“欣欣自若,其癖于琴如此!”(28)(清)黃炳堃:《先大人傳略》,《希古堂文存》卷五,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78頁。此琴后傳于其子黃炳堃,楊恩錫見過此琴,為仲尼式,通體細牛毛斷紋,楊氏在《雙琴書屋琴譜集成》中有記載:

黃笛樓太守,古岡人。家藏陳白沙先生所藏夫子式寶琴一床。滿細牛毛斷紋,犀角軫足,無字。平生所見者,此琴為第一。真寶物也,羨羨!(29)(清)楊恩錫:《雙琴書屋琴譜集成·品琴》,《琴曲集成》第27冊,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242頁。

黃文玉原配莫夫人,繼室區夫人。有子六女五,其中,長子黃鶴年,次子黃鶴籌,三子王鶴簡,四子黃鶴祿(30)(清)黃炳堃:《先大人傳略》,《希古堂文存》卷五,新會黃蘅秋刻本?!肚宕娢募瘏R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78頁。,皆系原配莫夫人所出,是否善琴,不知。黃炳堃為黃文玉五子,他和其弟黃鶴燦系繼室區夫人所出。

黃先生,古岡人也,溫文爾雅。登其堂,橫琴在幾,請拊數曲,清聲妙緒,更迭錯出,為春溫,為廉折,累累如貫珠,嗒然喪我,乃知雅音固有如此也,因就學焉!(31)(清)梁樹基:《琴臠跋》,《中國古琴譜集》第23冊,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21年,第437頁。

《琴臠》收有《猿啼秋峽》一曲,為黃文玉創作曲。此曲中呂均,徵音,共10段。據陳其錕所述,此曲乃黃文玉宦居海南時借琴以寫其抑郁、無聊之慨:

鏡石其隱于琴耶,抑久居瘴鄉,借以寫其抑郁無聊之慨耶。昔西蜀冉性山傳《孤嘯猿月》一曲,論者謂清潔之況,令人心骨俱冷、體氣欲仙,此作殆其嗣響。(32)(清)陳其錕:《琴臠序》,《中國古琴譜集》第23冊,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21年,第426頁。

梁樹基曾聽他彈過此曲,稱其“聲聲嗚咽,如泣如訴,余亦愀然而悲。詢知,則其所自制,曲名《猿啼秋峽》。(33)(清)梁樹基:《琴臠跋》,《中國古琴譜集》第23冊,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21年,第437頁?!边@首琴曲后被云南楊恩錫收入其《雙琴書屋琴譜集成》中,但近代以來彈奏的人較少。

三、黃炳堃

黃炳堃(1832-1904年),字春緒,號笛樓,系黃觀炯之孫,黃文玉第五子,黃景星之侄孫。在古琴、詩文等方面皆有造詣,對廣東乃至云南地區的近代琴學傳承,均有著一定的影響。

黃炳堃早歲從戎,29歲時即已離粵仕湘,曾輾轉多地出任幕僚,足跡幾遍天下,并曾到過日本。光緒元年(1875年),隨云貴總督劉長佑到滇,光緒十四年(1888年)任云南景東知縣,后任騰越同知。由于地處僻遠,又未顯達,“當時湘滇人士,亦僅目以迂拙之書生”(34)張錫麟:《希古堂文存序》,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35頁。。黃炳堃“性極精致,有暇即湛深讀書”(35)謝宇?。骸断9盘梦拇嫘颉?,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37頁。,至老不倦。亦曾屢遭蹉跌,皆淡然置之,可謂處困而自適。其間亦愛游山水,遇事可紀,輒欣然命筆。雖“無日而不勤勞,而其精神亦當無時而不愉快。此由于見道深透而又不在徒在其讀書之多,行路之遠矣!”(36)張錫麟:《希古堂文存序》,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35頁。黃炳堃雖為僻壤縣令,依舊不忘禮樂弦歌,以教化民眾。在騰越,他創辦書院以作其士氣,在景東,他結“稻香吟社”以振其文風,還主修過《騰越縣志》,因此,“非希古功深教化先于政,此彬彬郁郁之風,何所從而自來耶!”(37)陳榮昌:《希古堂文存序》,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36頁。光緒三十年(1904年),黃炳堃卒于云南楚雄,享年72歲。

黃炳堃長于詩文,同時對考據之學及金石書畫亦很精通,一生著述頗豐。他曾取嵇康“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句意,命其所居為“希古堂”。其孫黃實(字衡秋)民國時期曾任云南省警務處處長、江西省務委員、代理省長等要職,期間輯其遺著,刊行于世,計有《希古堂文存》八卷、《希古堂詩存》十卷、《希古堂詞存》二卷、《希古堂駢文》二卷、《希古堂尺牘》二卷等。

黃炳堃的古琴師承其父黃文玉。在他客居異地時,常彈琴讀書以自遣,并以琴會友,一起彈琴,賞琴。如在他寓居昆明五華山期間,和段輔文(長佐)偕訪陳仲平(38)楊恩錫《雙琴書屋琴譜集成》皆作陳仲屏。。陳仲平是粵東人,其時在云南做刺史,黃炳堃聽陳仲平彈了《環佩仙風》《水仙操》《雁落平沙》諸曲,賦詩一首:

夏夕不知暑,弦月生夜帷。泠泠動天籟,微涼拂人衣。之子來素心,一叩山前扉。握手出門笑,皓魄還相隨。城西陳仲弓,絕藝世久稀。抱琴欣獨得,未許庸凡知。撲我襟上塵,滌我塵中思。勾剔聊一試,妙響發冰絲。璆然聞環佩,颯颯仙風披。余韻猶未歇,大海云忽垂。成連刺船去,林鳥鳴聲悲。波濤倐吹散,秋水清且漪。平沙落新雁,江影涵晴暉。兩耳亦有情,聽之良可移。且茲太古音,所惜無鐘期。坐令清廟奏,墮此黃塵姿。君自南溟來,三載歌于斯。一鶴矯然立,雙鳧行欲飛。單父有治譜,后事當前師。大急小乃絕,志和神遂怡。末流尚靡曼,君盍更張之。徵羽紛事物,調劑貴咸宜。北鄙瑟恒戒,南郭竽防譏。文王倘或見,如傷豈吾欺。竊取古賢意,贈言敢忘規。(39)(清)黃炳堃:《五月初十夜段輔文長佐枉過庽齋,偕訪陳仲平刺史燕,聽其彈琴即贈仲平》,《希古堂詩存》卷二,新會黃蘅秋刻本?!肚宕娢募瘏R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67頁。

4、播種。為保證試驗密度,無論是穴播還是條播,播種時都要適當加大播種量,通過間苗和定苗達到設計保苗株數。

從詩中“絕藝世久稀”“妙響發冰絲”等詩句來看,陳仲平的琴藝十分高超,且能彈琴曲很多。云南楊恩錫也曾聽他彈過《懷古》《秋塞吟》《平沙雁落》《碧天秋思》《圯橋進履》《岳陽三醉》《洞天春曉》諸曲(40)(清)楊恩錫:《雙琴書屋琴譜集成·聽琴筆記》,《琴曲集成》第27冊,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246頁。,對其琴藝贊賞有加。身處晚清大變動的時代,黃炳堃也不由感嘆“且茲太古音,所惜無鐘期”。但身為刺史的陳仲平和黃炳堃一樣,雖置此環境之下,依舊試圖以禮樂治政,使人“志和神怡”,如此,也才有了“末流尚靡曼,君盍更張之”“北鄙瑟恒戒,南郭竽防譏”之慨。

又如,琴友王蘋笙,也曾到訪黃炳堃寓所,并彈琴。黃炳堃為此寫下了《王蘋(41)蘋:原文為“萍”,據上下文改。笙孝廉(賓)偕施榕軒茂才(邦榮)夜過庽齋,蘋笙(42)笙:原文為“生”,據上下文改。為予鼓琴二曲,因贈蘋笙》詩:

蘋笙夜過五華閣,入門先坐倚山閣。手拂枯桐弦上塵,泠泠大海風初作。青蜓淺水時低昂,大蟹平沙或郭索。無邊花雨彌九天,忽變松濤騰萬壑。聆音能令秣馬鳴,得意想見游鱗樂。是時群類皆息機,已下千門九百鑰。停柱雞登木斂聲,挑燈蛾動花齊落。蘋笙幽意殊邈綿,余興勃勃指間躍。羗予乞米如平原,萬慮憧憧苦塵縛。移情流水聞涓涓,振聲胡止施木鐸。翹首太虛浮云浮,名心合付天寥廓。循吏列傳予何人,刺船擬踐成連約。何時抱琴還故山,入林準備芒鞵著。江上聞鷗遙致詞,底事棲遑負宿諾。我為三嘆無一言,清唳橫空飛老鶴。(43)(清)黃炳堃:《希古堂詩存》卷二,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71頁。

黃炳堃久居異地,也常思念家鄉。如其《思嶺南》詩里所述:“夢里鄉園路幾千,連山開遍到紅棉……白鵝潭水如天遠,不見花農茉莉田?!?44)(清)黃炳堃:《希古堂詩存》卷二,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66頁。因此,彈琴是他日常的精神寄托之一:“笛翁思歸不得,日撫所藏白沙子之龍吟素琴,尚可以自遣?!边@張陳獻章的遺琴,是其父黃文玉所留下來的,也是黃炳堃的至愛。由于云南地處邊僻,彈琴的人不多,黃炳堃內心不免孤寂落寞:“塵海知音遇太難,囊琴落落為誰彈。何如抱向空山去,閑和溪頭流水寒?!?45)(清)黃炳堃:《希古堂詩存》卷十,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74頁。又如,“獨抱瑤琴著意彈,格高調古賞音難?!?46)(清)黃炳堃:《希古堂詩存》卷五,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94頁。

黃炳堃為官清廉,生活十分貧困,經常在詩文中感嘆生活之不易和艱難:“冷眼觀時淚不干,況兼修阻世途難;羊腸九曲有生路,雞肋一般無味官?!?47)(清)黃炳堃:《有感》,《希古堂詩存》卷七,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21頁?!氨儇W蛘l彈,醉倚銀屏倦倚欄。仕宧已成鹽水累,江湖何處水天寬?!?48)(清)黃炳堃:《滇中雜感》,《希古堂詩存》卷四,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85頁。

從黃炳堃的詩文來看,其妻妾也皆善琴。如《冬夜聽內子彈琴》述:

濛濛香雪人樓臺,低放重簾凍不開。遍地月明梅寫照,滿天風冷鶴歸來。弦無拉雜音才靜,韻到和平念不猜。蘭麝香殘心尚熟,疏燈人影共徘徊。(49)(清)黃炳堃:《希古堂詩存》卷一,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49頁。

——風冷月明之夜,聽其妻妾彈琴,疏燈人影,弦無雜音,雖身處異鄉,也可謂別有意趣了!

有關黃炳堃的古琴審美,在其詩文中也有記述。他認為,琴有流派之分,但即使同屬“金陵、中州、閩制之譜,亦復歧異雜見”(50)(清)黃炳堃:《為高勉之督學抄寄琴譜小引》,《希古堂文存》卷三,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60頁。。他說:“世傳《二香》《五知齋》《大還閣》《蓼懷堂》《春草堂》《自遠堂》譜,比而勘之,未易等同,而要旨淵源有自,入主出奴隘也!顧絲桐太古,宜得神人和平意,其蕩魂悅魄者勿論?!?51)(清)黃炳堃:《為高勉之督學抄寄琴譜小引》,《希古堂文存》卷三,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60頁。

由此可知,黃炳堃接觸的琴譜種類也有不少,但他認為琴以“得神人太古意”最為重要。這種尚古的審美態度,在其詩《胡元章以琴學下問作詩告之》中,也有很具體的描述:

大雅嗟寥寂,鄭衛徒哇淫。廣陵久逸響,叔夜誰嗣音。先世習弦誦,爨木視璆琳。朅去走四方,吹簫囊我琴。忽忽二十載,荊棘交胸襟。君乃滌時好,古樂夙所欽。濁流正浩瀚,獨具迥瀾心。般輸有繩墨,綽注猱與吟。抹挑復勾剔,八法遺南鉞。妙悟參變化,牙曠宜見今。重或擬裂帛,輕或同擲金。緩如春花放,一蝶穿深深。急若驟雨至,萬馬馳骎骎。黃河縱巨魚,碧落鳴山禽?;驗閴咽扛?,或為離婦碪。寄懷游萬仞,失勢窮千尋。清風生遠浦,明月來遙岑。胡為廟堂奏,弩張劍出鐔。元酒有至味,解人當細斟。何時刺船去,抱桐邏故林。詩成夜未艾,仰視天橫參。(52)(清)黃炳堃:《希古堂詩存》卷二,新會黃蘅秋刻本,載《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70頁。

黃炳堃在云南為官三十余年,將嶺南琴學在云南廣為傳播。光緒九年,云南富民楊恩錫在昆明北心街聽黃炳堃彈《漁樵問答》《平沙落雁》《鷗鷺忘機》《墨子悲絲》諸曲(53)(清)楊恩錫:《雙琴書屋琴譜集成·聽琴筆記》,《琴曲集成》第27冊,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246頁。,亦曾向他求教,黃炳堃有《楊接三恩錫枉過聽琴以詩見贈賦答》詩相贈:

鐘期已去群正聾,老牙破碎龍門桐。爾時賞音慨落落,遂令千載琴無工。綺齡操縵得粗意,壯歲奔走黃塵中。錦囊絲軫鱻物色,四十年來人不逢。始知元酒異常醑,只合旒冕郊青穹。餉客還輸魯味薄,湻于一石顏不紅。衡山碑字無人識,剔括剝落遭村童。時世簪花尚柔媚,艷妝美女云鬟松。箏琵日日竟繁響,大雅歇絕輕黃鐘。君乃趨庭紹家學,把臂欲友中郎邕。移情亦有子春子,世上寗少蓬萊峰。蓬萊之峰方一寸,仙人出入靈虛宮。上游太昊不知極,兩耳颯颯生清風。天龍妙悟歸一指,時見云表來飛鴻……(54)(清)黃炳堃:《希古堂詩存》卷四,新會黃蘅秋刻本,《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2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83-484頁。楊恩錫《雙琴書屋琴譜集成》作《古岡黃笛樓郡伯兄贈七言古風詩》,但錯字較多,《琴曲集成》第27冊,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246頁。

楊恩錫,字晉三,自幼從父習琴,后又隨多位琴家習琴,結識黃炳堃后,對其琴藝影響很大。楊恩錫于光緒十年編纂《雙琴書屋琴譜集成》,他在序中說:

后逢劉執軒司馬、金海樓州別駕,黃笛樓、歐陽鳳威兩太守、陳師仲平刺史,講論之余,撫弄清真雅正,叨陪心領,竊有慕焉!因將琴譜集成呈教,蒙黃太守相許,乃知前人定譜相傳已久,傳訛舛錯,在所不免。須審律以協其聲,庶不至于有乖于古,而得葉音中律之本旨。將見古作者之心性,聲容恍惚遇于心耳中也。(55)(清)楊恩錫:《雙琴書屋琴譜集成序》,《琴曲集成》第27冊,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235頁。

《雙琴書屋琴譜集成》收錄黃炳堃之父黃文玉的《猿啼秋峽》及黃炳堃的《南湖秋雁》《賞荷》二曲。琴曲《南湖秋雁》《賞荷》,為黃炳堃在滇時所創作。

南湖,位于滇南蒙自縣舊城南門外,其風光秀美,堪稱蒙自乃至滇南的“文眼”和“文脈”。黃炳堃在蒙自時,靜觀南湖明月高懸,秋鴻南來,于是觸景生情,作《南湖秋雁》曲,以抒其心中郁悶,亦表其鴻鵠之志。全曲沉郁悲壯又悠然自得,旋律優美明快。其主題音調中還吸取了云南少數民族民歌的音調,從而使其具有較濃郁的地方色彩。

黃炳堃一生清貧,為政清廉,抗心希古,托志琴書,宦滇數十年,將嶺南黃氏家族一脈的古琴傳播到云南地區,對近代以后西南地區的琴學傳承是有著一定的影響,他所創作的《南湖秋雁》曲,亦已成為近世嶺南琴派的代表作品之一。而黃氏家族的古琴,自黃景星之父黃鳴盛,其兄黃觀炯、其侄黃文玉,至侄孫黃炳堃…… 可謂一脈相承,代代相傳。他們不僅彈琴,且編纂琴譜、琴書,創作琴曲,對于清代以來嶺南乃至周邊地區的琴學發展,是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詩文集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
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發覆
古琴“黃鐘調意”探微——以《神奇秘譜》《梧岡琴譜》為例
《蔗湖琴譜》考①
鄰父伐樹
草根詩文集第三卷征稿啟事
登樓
不一樣的鋼琴譜
邵懿辰詩文集版本考述
曹學佺研究綜述
上海古籍出版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