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角下的高?!爸袊耖g音樂概論”教學設計研究

2022-10-13 09:51李德敬朱文琪
中國音樂教育 2022年7期
關鍵詞:概論民間思政

李德敬、朱文琪、 李 暉

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提出“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之后教育部相繼出臺關于“課程思政”的若干政策與文件。在短短幾年內,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已經成為廣大高校及教師的共識,并付諸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實踐。同時,針對課程思政展開的研究也成為“教改”研究的熱點,其研究的焦點也由最初的課程思政的本質、意義、目標等理論問題發展到實施路徑、實踐經驗等層面,從宏觀整體發展到具體課程,目前正處于一個由“描述”向“細化”轉變的階段。

截至2021 年10 月30 日,筆者在中國知網輸入“課程思政”“中國民間音樂/中國傳統音樂/中國民族音樂”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兩篇期刊論文,它們分別為楊慧芳《中國傳統音樂教學中“課程思政”路徑探索》(2019)和田中娟《“課程思政”背景下中國民族音樂課程教學探究》(2019);如輸入關鍵詞“中國民間音樂/中國傳統音樂/中國民族音樂”和“教學設計”,則文獻數為零??芍?,高校音樂專業的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程思政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以上兩篇文獻,楊文首先闡述了傳統音樂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然后提出從“挖掘育人元素”和“結合教學內容”兩方面來實施;田文提出思政教育的缺失是制約民族音樂課程教學的瓶頸,接著從教師思政意識的提升、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三個方面論述了課程思政系統的構建問題。另,郭彩琴的碩士論文《民族音樂學文化觀視野下的中國高師傳統音樂理論教學》(2016)涉及課程思政的某個點,提出以民族音樂學文化觀的價值取向來指導傳統音樂的教學,并以此進行了課程整體設計。

以上文論雖涉及課程思政教學,但所論偏重原則性一般討論,未涉及實施中的實質性問題。本文根據近年來筆者在民間音樂概論教學中對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思考,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出發,以一個知識點“京韻大鼓《丑末寅初》分析”的設計為實例,對本課程的思政教學進行探索。之所以選擇教學設計這一角度,主要是基于教學設計是連接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紐帶,是教學目標(包括課程思政)實現的必由之路,對于教學實踐起著直接的指導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論教學設計指的是課堂教學設計,即狹義的“教學設計”。以下根據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程特點,從設計原則、模式和設計實例三方面展開論述。

一、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程思政融入點的挖掘

中國民間音樂概論是一門系統講授中國民間音樂五大類的淵源發展、音樂形態、藝術特征等內容的課程,它通過感性體驗與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民間音樂的豐富性與獨特性,進而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自信與自覺傳承的意識。本課程主要包括五個章節,分別對應民間音樂的五大類,即民間歌曲、民間舞蹈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民間器樂。其中,每一章的內容都包括該類別音樂的概念、分類、發展脈絡、藝術特征、代表性樂種/歌種的代表作品,以及創作與傳承方式、演唱/演奏技法與風格、記譜法等。

就學科性質而言,本課程屬于人文社科類中的藝術類課程。人文社科類課程“旨在揭示人類社會生活的多樣事實、內部結構和發展規律,研究的是關乎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的基礎性和根本性問題”①,因而在思政元素的體現上,與自然科學偏重邏輯思維和實證精神不同,更多是以價值觀、文化觀、審美觀、人生理想、信念追求、家國情懷等方面體現。為了更好地實施藝術(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育,2020 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在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雹谶@就為我們指明了本課程思政建設的方向和原則。具體如何落實,筆者認為應該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載體,以自然而然的方式來呈現。根據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它的思政呈現方式就應該是:第一,從音樂作品本身挖掘民間音樂特有的結構美、旋律美與韻味美等審美元素;第二,從民間音樂的“一曲多用”“口傳心授”“約略記譜法”等現象中,挖掘中國傳統藝術創作與傳承獨特的“民間智慧”;第三,在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的比較中,幫助學生確立“文化價值相對論”的價值評價標準;第四,從藝人成長的經歷中,挖掘其在學習態度、藝術追求、做人等方面對學生有益的啟示;第五,從傳統音樂與當代創作音樂之間的關系上,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以傳承弘揚傳統音樂為己任的理想信念;第六,從音樂品種的豐富性與差異性中,挖掘傳統思想中“和而不同”的精神;第七,從流派現象中挖掘傳統藝術對于“個性美”的追求,以及傳統文化中對于“變”與“不變”的辯證思想,等等。為了更清晰、直觀地加以說明,以表格來呈現:

表1 中國民間音樂概論思政融入點

二、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原則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教與學的系統“過程”或“程序”,而創設教與學系統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習者學習。③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對于教學設計產生影響的理論有系統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因此教學設計所遵循的原則也應建立在此基礎之上,這同樣適用于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具體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以學生為中心”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意義的主動建構過程,而不是被動的傳輸過程,每個學習者在接受新信息的時候,他的頭腦里早就存留著已經儲存和固化的信息,并且又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接受方式。既然學習是學習者的主動建構,那么在教學過程中,知識也就不僅僅是通過教師的傳授來完成的,而是學生在教師及同伴的協助下,通過實現意義構建的方式來完成。

在以思政教育為目標之一的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想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就要分析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儲備、思維特征及對思政教育的接受心理和興趣點等,以此作為教學設計的前提和依據。具體到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程,應考慮音樂專業學生對民間音樂的了解程度、思維特征及喜歡的思政教育方式,才能設計出學生易于理解、樂于接受的思政教學方式。

(二)問題導向原則

問題導向原則來源于美國教育學家奧蘇貝爾提出的“先行組織者”理論。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能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橋梁?!耙詫W生為中心”容易導致缺乏內容的有效組織,而“先行組織者”恰恰是對這一點的彌補,它發揮了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作用?;谶@一教學理論,我們在教學設計中要通過問題引導來實現學生對新知識的構建,具體是將內容轉換并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問題,并以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達到新知的“彼岸”。

就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程而言,問題引導的教學設計難點在于選擇合適的內容及問題的分解。本課程不以邏輯思辨和推導論證為主要思維方式,也不以原理的講解及應用為主要內容,其各個民間音樂品種的發展脈絡、藝術形式、作品與人物等客觀性比較強的內容,不太適宜用問題式教學,但是對于民間音樂在當下的傳承與發展、民間音樂的價值評判等這類涉及思政元素的內容,就需要運用問題導向的設計。在設計問題時,還需要注意不要太直白地與內容相勾連,即不要簡單地把內容中的陳述句變成疑問句(如不要將“戲曲表演‘程式化’的當代意義”直接變成“戲曲表演‘程式化’在當代的意義是什么”),而是要將問題(當代意義)隱藏起來并進行分解(如提問“演員表演了那些動作”“這些動作表達了什么內容”“你是如何領會到演員動作中所表達的內容的”“這種表現方式有什么優勢”“這種表現方式是否符合當今人們的欣賞心理或者是否適合表現當代生活”),指向更具體的方面,使學生可以做出明確回答。學生通過思考并回答這些分解問題,自然而然可以歸納出問題的答案(戲曲表演“程式化”仍具有其當下意義),以及學生需要領會到的思政意義。

(三)系統性原則

課堂教學是一個由教師、學生、教材、媒體等諸多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用系統論觀點來看,這是由彼此聯系的各部分組成的系統。而教學設計作為反映和預設這種教學活動的文本形式,其自身也應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在教學設計中,應遵循系統的整體性、最優化的原則,從整體出發,綜合考慮課堂教學中各種要素的功能和相互關系,并在優化各種要素的基礎上使之配合、協調,實現整體最優化。對于以融入思政教育為目的之一的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來說,其教學設計系統在保留一般的元素設置的基礎上,可增加“思政元素的呈現”這一項。在教學目標中,應在原有三維目標基礎上增加“思政目標”。在教學反思中,也應檢視思政融入過程是否從教學內容中自然而然地闡發,其目標是否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來達成。

三、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模式

教學設計模式是經過長期教學設計實踐活動所形成的系統、穩定的操作樣式,它以簡約的方式,提煉和概括了教學設計實踐活動的經驗,解釋和說明了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有關理論。④當代教學設計模式種類眾多,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可以將其分為以“教”為主的模式、以“學”為主的模式和“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模式。以“教”為主和以“學”為主的模式各有其不足之處,而“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模式(簡稱“主導——主體”模式)結合了前兩者的優點,有利于教學設計的最優化。(見圖1)當然,沒有一種模式是完美地適合所有的課程,其具體課程教學的特點決定了該課程教學設計模式采用的樣式。

圖1 “主導——主體”模式教學設計⑤

如圖所示,“主導——主體”模式首先是對教學目標和學習者進行分析,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和認知結構變量⑥靈活采取“傳遞——接受式”(來自“以教為主”的理念)教學方式或“發現式”(來自“以學為主”的理念)教學方式?!皞鬟f——接受式”按照確定“先行組織者”、選擇與設計教學媒體、設計教學內容的組織策略、形成性評價等步驟來組織教學,而“發現式”過程則采取創設情景、提供信息資源、設計自主學習策略及協作學習策略、效果評價、練習設計等步驟來開展教學。在具體設計中,通常以一種模式為主,另外一種為輔,并根據教學效果隨時進入另一種方式中,使二者互為補充,以達到最佳效果。

本文所采用的教學設計模式即是以“主導——主體”模式為藍本,借鑒設計模式的兩階段性,根據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程的特點和思政教學的目的,并兼及課堂教學實踐的需要構建而成,如下圖:

圖2 中國民間音樂概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模式

從結構上,基于課程思政的中國民間音樂概論教學設計模式應包括前端分析、教學過程兩個階段,其中前端分析包括學習者、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學習者的思政態度分析;教學過程根據本課程內容特點分為理論知識和音樂實踐兩個板塊,理論知識對應“以教為主”的模式,音樂實踐對應“以學為主”的模式。實際上,理論知識與音樂實踐所對應的兩種模式只是大致的劃分,畢竟理論知識中的音樂形態分析、藝術風格評判及藝術規律探尋等內容也需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相互協作,音樂實踐中的風格模唱也離不開教師在分析講解基礎上的范唱與指導。而在這兩大板塊應用兩種模式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要有意識地從情感啟發學生,引導學生體會知識點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從而使思政元素在目標闡述、理論知識和音樂實踐教學等各個環節都有所體現。

以“京韻大鼓《丑末寅初》唱段分析”教學片段為例略做說明。對于前端分析中的教學內容,《丑末寅初》是民間說唱藝術京韻大鼓的代表性曲目,以其生動的唱詞、舒展的唱腔描繪了古代人清晨辛勤勞作的生活畫面,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對于學習者,可以從知識基礎、思維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知識基礎方面,學生通過對緒論、第一章民間歌曲和本章說唱音樂概況及京韻大鼓特征的學習,已具備分析樂曲的理論基礎;思維心理特征方面,音樂專業學生的思維方式偏重感性,邏輯思維能力較弱,較為排斥直接、生硬的思政內容植入,更愿意接受潛移默化的、與內容相關度較高的融入方式;行為特征方面,喜歡模仿,表現欲強,較為活躍。

由以上兩個層面的分析,可以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一是知識與技能目標。陳述《丑末寅初》的表現內容及唱詞和唱腔特征;說出《丑末寅初》駱派與劉派演唱風格的不同。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聆聽、體驗京韻大鼓不同流派唱法上的不同;通過相互協作,探尋京韻大鼓語言與音樂結合的規律,并能較為準確地進行演唱。三是思政目標。通過對作品的感性聆聽和理性分析,體會到中國民間音樂獨特的音韻美、旋律美和潤腔美,理解民間音樂創作思維中所蘊含的智慧與價值,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及弘揚民間音樂的責任擔當。

對于教學過程分析中的理論知識部分,可先以提問方式呈現“先行組織者”,并用PPT 呈現宋代繪畫作品《清明上河圖》圖片,隨之提問學生該畫作描繪的場景,引出與此題材相關的本課主題《丑末寅初》。教學媒體使用現代多媒體設備與傳統黑板結合,包括PPT 課件、音頻視頻資料、曲譜、網上教學視頻等資料素材。在組織策略方面,可以先借助視譜進行唱詞與唱腔的分析,然后通過聆聽音響對流派風格進行比較。此處可生發三個思政融入點:一是《丑末寅初》唱詞、旋律和唱腔中所蘊含的中國民間音樂特有的音韻美、旋律美,以及演唱的韻味美,這是中國民間音樂獨特的審美價值所在,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特征的具體體現。二是劉派與駱派的創立,既是二人在藝術上勤奮好學、不斷追求的結果,又是其高度自律的人品、藝德的體現,這些品質都值得音樂專業大學生所學習的。三是《丑末寅初》的不同流派風格體現出民間音樂創作和表演中的特有思維,即一曲多用和“死曲活唱”。一曲多用并非是因為民間藝人創作能力低下,而是保留音樂的精華為我所用;“死曲活唱”則體現出藝人富有個性的藝術創造,以及智慧與才能。這與西方專業音樂創作相比并無高下、優劣之分。

針對音樂實踐環節,首先制訂自主學習策略,繼而讓學生視譜唱詞,連貫地唱出第一個上下句。在此基礎上,請個別學生單獨演唱,其他學生則指出與藝人演唱的差別所在,發揮學生協作學習的優勢。最后是師生互動,教師范唱并逐句教唱,提示學生注意咬字及滑音、顫音的演唱技巧。該環節又可提煉出一個思政融入點:民間音樂具有藝術表現技巧的多樣性及掌握的復雜性等特征,鼓勵學生樹立對民間音樂的文化自信,增強自覺傳承、弘揚民間音樂的責任擔當。

為了保證課堂教學設計的完整性,最后布置兩個作業:一是唱會《丑末寅初》前兩句;二是寫一篇不少于三百字的對《丑末寅初》唱詞與唱腔美分析的文章。這兩個作業都是著眼于鞏固課堂思政教育的效果而設,第一個是從感性角度出發,通過反復唱練使學生親身體驗到京韻大鼓演唱上的美感所在,第二個是從理論高度出發,使學生深入理解該作品在唱詞唱腔上所體現出來的傳統文化美的原則。如此,使課堂思政的效果延伸至課下,促進其效果的內化。

本設計在筆者的教學中已經歷了幾輪的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從學生的反饋情況看,大多數學生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并樂于接受其中呈現的思政內容,同時也認同教師對于相關思政觀點的闡發,對此印象深刻??梢哉f,本節課的思政教學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后續還要在這一基礎上繼續提升。

以上對中國民間音樂概論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進行了初步的探索。雖然本文所論教學設計的落腳點是思政教學,但是并非以思政教學為唯一目的,因為思政的闡發是在相關知識點的講述過程中適時融入、自然生發的,而非脫離知識孤立而為,因此本設計所呈現的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設計。筆者始終認為,專業課的思政教育要根據課程的特點從教學內容中自然而然地生發,既不能膚淺、生硬地將一般思政課中的政治性內容植入其中,也不能過分增加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削弱原有的知識與技能教學,畢竟專業知識是課程思政教育的載體。

注 釋

① 石麗艷《關于構建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思考》,《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 年第10 期。

② 詳見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 0603_462437.html。

③ 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編著《教學系統設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年版,第3 頁。

④ 何榮杰、張艷明主編《課堂教學設計》,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0 頁。

⑤ 同注④,第29 頁。

⑥ 奧蘇貝爾提出的影響遷移的三個主要認知變量,即認知結構的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和穩定性。

猜你喜歡
概論民間思政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李劍農和他的《政治學概論》
青銅器辨偽概論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藝術概論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