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散加權成像在鑒別子宮內膜癌盆腔淋巴結性質中的應用分析

2022-10-13 03:55王軍李文華肖國勝
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 2022年3期
關鍵詞:軸位信號強度轉移性

王軍,李文華,肖國勝

信陽市人民醫院 放射科(信陽,464000)

0 引言

子宮內膜癌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約占女性全身惡性腫瘤的7%,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其中臨床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最為常見[1]。子宮內膜癌近年來發病率逐漸增高,其主要轉移途徑之一為盆腔淋巴結轉移。盆腔淋巴結的轉移情況對子宮內膜癌的預后、手術方式的選擇、治療方案的制訂均具有重要的影響。而子宮內膜癌術前分期評估手段主要是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常規MRI檢查對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準確性、靈敏性均較差,而擴散加權成像檢查可對活體組織內水分子擴散運動進行無創性檢測[2]。本文分析擴散加權成像(DWI)鑒別子宮內膜癌盆腔淋巴結性質在臨床上的應用。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臨床選擇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在信陽市人民醫院接受診治的子宮內膜樣腺癌患者60人,年齡37~71歲,平均年齡(57.2±4.9)歲。納入標準: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標準[3];經MRI等影像學資料、病理檢查手術確診。均予以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全子宮切除術治療。檢查前均未予以放、化療。經信陽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病理檢查結果分為轉移組(n=32)、炎性組(n=28),其中轉移組年齡37~71歲,平均年齡(57.1±4.8)歲,炎性組年齡37~71歲,平均年齡(57.3±5.0)歲,2組的平均年齡等臨床資料大體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全部研究對象予以擴散加權成像(DWI)檢查、MRI常規序列檢查,檢查序列為:①軸位T1WI SE序列,接收帶寬25 kHz,256×160矩陣,35~45 cm視野(FOV),1回撥鏈長度(ETL),4次激勵次數(NEX),0.5 mm間隔,4 mm層厚,TR/TE為520 ms/11 ms;②軸位/矢狀位 T2WI FSE序列,31.25 kHz接收帶寬,256×224矩陣,15 ETL,4 NEX,TR/TE 3 500 ms/68 ms,其他參數指標與T1WI軸位相同;③軸位DWI,SEEPI單次激發序列,128×128矩陣,TR/TE 6 000 ms/110.8 ms,b值 為 0/1000 s/ mm2, 在X、Y、Z軸3個方向予以敏感梯度脈沖,其他指標與軸位T2WI相同。將全部圖像傳送至ADW4.3工作站,應用Function2.0系統處理DWI圖像,得到表觀彌散系數(ADC)圖,在淋巴結短徑超過5 mm層面內,感興趣區(ROI)選擇3/4淋巴結橫斷面積,不可選擇肉眼可見的壞死區、血管、邊緣區域,在ADC圖、DWI、T2WI圖內選擇大小相同的ROI,連續測量3次,平均值為ADC值或最終信號強度值,T2WI檢測淋巴結最小短徑、最大長徑;對淋巴結的長短徑之比進行計算。病理檢查:標記淋巴結后,予以HE常規染色,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圖像分析系統檢測細胞密度,每個病灶組織標本的最終細胞密度為5個視野的平均值。

1.3 儀器

采用東芝 3.0 T 超導型MR成像系統,8通道盆腔相控陣線圈。

1.4 統計學處理分析

用SPSS 20.0軟件系統處理分析全部數據,計量資料為t檢驗,采用±s表示,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盆腔淋巴結的部位與數量

盆腔轉移性淋巴結52 枚,其中主要為閉孔轉移26 枚、髂總轉移20 枚,炎性淋巴結98 枚。

2.2 2組各項指標評估比較

與炎性組相比,轉移淋巴結組的DWI信號強度、T2WI信號強度顯著增強,ADC值、淋巴結長短徑之比顯著下降(P<0.05),而轉移淋巴結組的最小短徑、最大長徑指標顯著高于炎性淋巴結組(P<0.05),轉移淋巴結組的細胞密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各項指標的評估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the evaluation of each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2組各項指標的評估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the evaluation of each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臨床指標 轉移組(n=32) 炎性組(n=28) T P細胞密度 /(%) 51.2±10.3 34.6±6.8 7.25 <0.01 ADC 值 /(103mm2·s-1) 1.02±0.2 1.70±0.6 5.06 <0.01 DWI信號強度 969.7±50.4 784.6±32.6 16.62 <0.01 T2WI信號強度 479.6±40.3 360.5±29.7 12.87 <0.01長短徑之比 1.2±0.1 1.6±0.4 5.47 <0.01最小短徑 /mm 11.3±2.4 8.5±1.2 5.59 <0.01最大長徑 /mm 14.6±1.3 10.3±0.5 16.46 <0.01

2.3 子宮內膜癌盆腔炎性淋巴結、轉移性淋巴結的MRI圖像特征分析

全部子宮內膜癌盆腔淋巴結在DWI、T2WI均為高信號,邊緣光滑,未見顯著壞死,信號均質,在T1WI上呈等信號。圖1為子宮內膜癌左側腹股溝深、閉孔轉移性淋巴結,其中圖1(a)、圖1(b)為軸位T2WI、DWI內,呈高信號,圖1(c)為ADC圖,ADC值分別為0.90×103mm2/s、1.02×103mm2/s,圖D1(d)為病理性核分裂象,核大深染,細胞緊密排列(HE染色,×400)、圖2為子宮內膜癌左側腹股溝、閉孔炎性淋巴結,其中圖2(a)、圖2(b)為軸位T2WI、DWI內,呈高信號,圖2(c)為 ADC圖,ADC值 分 別 為 1.24×103mm2/s、1.20×103mm2/s,圖2(d)為病理性核分裂象,間質水腫,細胞排列稀疏(HE染色,×400)。與子宮內膜癌盆腔炎性淋巴結相比,轉移性淋巴結的最小短徑、最大長徑均顯著增高;炎性淋巴結間質水腫,細胞排列稀疏,轉移性淋巴結則異型性顯著,核大深染,細胞質較少,細胞呈巢狀、片狀分布,排列緊密。

圖1 子宮內膜癌左側腹股溝深、閉孔轉移性淋巴結Fig.1 Deep inguinal and obturator metastatic lymph node in left side of endometrial cancer

圖2 子宮內膜癌左側腹股溝、閉孔炎性淋巴結Fig.2 Inflammatory lymph node in inguinal and obturator foramen communis left side of endometrial cancer

3 結論

應用DWI對60名子宮內膜樣腺癌患者檢查,結果顯示:盆腔轉移性淋巴結52枚,其中閉孔轉移26枚、髂總轉移20枚,炎性淋巴結98枚;與炎性組相比,轉移淋巴結組的DWI信號強度、T2WI信號強度顯著增強,ADC值、淋巴結長短徑之比顯著下降(P<0.05),而轉移淋巴結組的細胞密度顯著高于炎性淋巴結組(P<0.05);子宮內膜癌盆腔淋巴結在DWI、T2WI均為高信號,邊緣光滑,未見顯著壞死,信號均質,在T1WI上呈等信號,與郝正梅等[4]的研究結果大體一致,擴散加權成像可根據組織間不同水分子擴散的差異引發的圖像信號衰減情況提示組織的特征結構[5-6],促使核磁共振微觀監測機體,反應機體組織在生理、病理狀態下交換水分子的功能信息,DWI內淋巴結均呈現顯著的高信號,便于病灶的檢出[7-8],ADC值可反應水分子擴散運動速度的定量指標,水分子運動擴散速度與ADC值呈負相關[9-10];炎性淋巴結因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炎性細胞浸潤,間質水腫,細胞排列稀疏,轉移性淋巴結則異型性顯著,核大深染,細胞質較少,細胞呈巢狀、片狀分布,排列緊密。

綜上所述,影響子宮內膜癌盆腔淋巴結性質的因素之一為細胞密度,應用擴散加權成像檢查可提高診斷子宮內膜癌盆腔淋巴結是否出現轉移的準確性。

猜你喜歡
軸位信號強度轉移性
光學相干斷層成像不同掃描信號強度對視盤RNFL厚度分析的影響
SPECT/CT顯像用于診斷轉移性骨腫瘤的臨床價值
電子自旋共振波譜法檢測60Co-γ射線輻照中藥材
檢影模擬練習眼操作及跨騎法散光軸位驗證
利用OPD scan Ⅲ與傳統裂隙燈法評估Toric IOL軸位的對比研究
室內定位信號強度—距離關系模型構建與分析
WiFi信號強度空間分辨率的研究分析
非遠處轉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狀腺癌的低劑量碘-131治療
DR跟骨俯臥軸位投照對跟骨骨折臨床診斷的價值分析
伊立替康二線治療晚期轉移性胃癌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