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保密管理體系持續改進實現保密工作轉型升級的研究與應用

2022-10-18 01:48王平周煒賈聃李潔陸志強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
航天工業管理 2022年9期
關鍵詞:保密工作保密研究所

王平、周煒、賈聃、李潔、陸志強 /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

2016 年,中共中央保密委員會發布的《“十三五”時期全國保密事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全面推進國家秘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保密工作轉型升級的工作目標。同年,國家保密局會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相繼修訂印發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認定辦法》(國保發[2016] 15 號)和《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標準》(國保發[2016] 43 號)(以下簡稱“保密資格標準”),對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隨著國際環境復雜、深刻變化,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作為承擔著國家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制任務的軍工研究所,保密工作面臨嚴峻的考驗,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保密管理的難度不斷加大,原有保密管理體系已經不能有效應對這種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迫切需要對研究所原有保密管理體系進行持續改進與深化,從而推進研究所保密工作的轉型升級,實現保密工作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

由此,研究所保密委員會全面開展對原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持續改進與深化的研究,做出了加快推動新時代保密工作轉型升級的決策意見。

一、工作與實踐

1.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的內涵與主要做法

以新版保密資格標準為基礎,運用現代系統管理理念,把深化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持續改進作為抓手。利用5 年時間(2017~2021 年)全面完成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持續改進與深化的研究與應用,強化保密管理體系的風險管控,實現保密管理的制度化、保密工作行為規范的流程化、標準化,從而達到系統地控制保密風險。

(1)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的構成

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總要求是:建立并保持保密管理體系,通過保密管理體系的實施,系統地控制安全保密風險并改進其績效。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由方針、策劃、實施與運行、監督檢查、改進5 個部分組成,包括一級要素6個,二級要素12 個,如表1 所示。

表1 保密體系要素

(2)保密管理體系的運行模式

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運行模式如圖1 所示。

圖1 保密管理體系運行模式

(3)保密管理體系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

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12 個要素存在著內在邏輯聯系,每個要素都有其獨特的管理作用。有的是管理源頭的輸入,有的是管理過程的輸入或輸出,在體系運行的過程中各要素相互交叉、前后關聯共同發揮作用,其管理的主線為:保密風險辨識、評價和控制,目標與方案,運行控制,保密檢查,不符合糾正、預防措施),其他要素都是圍繞這條主線展開的,如圖2 所示。

圖2 保密管理體系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圖

(4)保密管理體系風險管控

研究所保密風險管理就是對所內涉密人員、涉密載體、涉密場所和涉密活動等保密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進行辨識、分析、評價,并將其產生的結果控制和處置在預期可接受范圍內的方法和過程。

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以“保密風險”為切入點,各要素都是圍繞實現控制“保密風險”展開的,保密風險的控制主要通過兩個步驟來實現:其一,對于研究所認為不可接受的風險,通過目標及管理方案(措施)來降低其風險;其二,對于風險等級較低但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風險,通過運行控制使其得到控制,保密風險是否按要求得到有效控制,則通過監督檢查、糾正等,對其進行效果檢查、評估并制定改進措施,從而使體系的PDCA 管理方法得以體現。保密管理體系風險管控如圖3 所示。

圖3 保密管理體系風險管控圖

(5)制度化管理的保密體系

一是保密管理體系與保密資格標準的結合。保密資格標準與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支撐點都是國家的安全保密法律法規和相關安全保密標準要求。保密資格標準是直接提供單位必須遵守的國家的安全保密法律法規和相關安全保密標準,并進行提煉,以考核條款形式列出考核要點。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是識別、獲取為控制單位科研、經營、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保密風險所適用的國家安全保密法律法規和相關安全保密標準。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強調標準化、規范化,立足事前控制,提升安全保密績效。

保密資格標準是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三級文件編寫的主要依據,體系文件編寫不僅要滿足體系各要素的需要,同時要滿足保密資格標準的要求。在實際保密管理工作中,保密資格標準的實施保持了保密體系的有效運行,反之在保持保密體系有效運行的同時,也符合了保密資格標準要求的規定。從而消除了保密工作“兩張皮”現象,改變保密工作只做“加法”的工作模式,提升了保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使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變得具體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體系運行的制度化管理。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文件是保密管理的法規性文件,2017—2020 年體系文件進行了2次修改。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文件分為三級,即所保密管理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文件。保密管理手冊結合本研究所涉密人員、涉密載體、涉密信息系統、涉密場所和涉密活動的保密安全風險的性質和等級,規定了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保密管理體系的全部過程和總體要求。文件說明了各個過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作用及管理要點,引出了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22 個程序文件及23 個所級作業文件(含業務制度), 這些文件規定了過程控制的具體要求和方法,構成了層次分明、相互聯系的具有管理體系特點的保密制度文件系統。

以涉密人員管理制度建設為例:第一層,研究所保密管理手冊作為總要求,對涉密人員管理目標、歸口部門及職責、運行控制要求等做出規定;在此基礎上,人力資源處作為歸口部門,制定并完善《研究所涉密人員管理辦法》,對涉密人員崗前、崗中、離崗離職全流程管理要求進行明確。第二層,利用《各類人員保密工作責任》《保密教育培訓管理程序》《核心涉密人員管理程序》《涉密人員出國(境)保密管理程序》和《外部相關人員管理程序》等保密管理體系程序文件,進一步細化涉密人員管理標準和流程。第三層,以人力資源管理辦法規章為代表的各項業務制度,連同各部門保密管理體系作業文件與崗位應知應會手冊,使不同層次的管理要求彼此關聯,互為補充,最終實現涉密人員管理的體系化和制度化。

(6)精細化的體系運行控制

精細化流程管控是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對保密風險進行控制的主要途徑,是對現有保密工作模式進行標準化與流程化。

一是標準化、程序化流程管控。體系文件是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有序運行的基礎,體系的程序、作業文件把涉及的涉密人員管理、確定、變更和解除國家秘密管理、國家秘密載體管理、要害部門部位管理、宣傳報道管理、涉密會議管理、協作配套管理、涉外活動管理、泄密事件報告和查處、責任考核與獎懲等保密管理各項要求轉化為規范的操作流程,并針對流程中的關鍵點、難點加以說明,從而使員工可以迅速掌握自己需要的工作內容,使員工與員工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單位內部之間的工作失誤降到最低。涉密會議保密管理流程如圖4 所示。

圖4 涉密會議保密管理流程圖

二是運用信息化手段管控。信息化手段管控是指對保密管理流程進行全面梳理與優化后,以流程驅動方式實現保密管理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通過將優化后的保密管理流程與信息化平臺相結合,實現流程的規范操作和精細控制。

保密管理信息系統解決了涉密人員復雜、涉密載體形式多樣、帳實不符,人工管理流程緩慢、數據更新不及時、保密檢查耗時長等問題,從而實現保密管理信息積累、共享與再利用的需要。

擺渡管理模式實現內外網數據的自助導入導出。研究所打破傳統的人工手臂擺渡管理模式,以“智能機器人手臂”的自助擺渡系統實現數據交換過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了數據交換的效率和安全性。

研究所率先在行業內研發了定密檢索系統,將一些涉及國家秘密事項的敏感字和關鍵詞提煉出來,并嵌入打印刻錄掃描和文件交換監控與審計系統、電子郵件系統等所有涉密網輸出環節上,對疑似不定密的文件進行中止,強制要求所有的文件履行定密程序,有效避免了定密不準、定密隨意現象。

(7)保密體系的監控機制

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中監控機制有三級,分別為保密檢查、內部審核 、管理評審,其中內部審核 、管理評審是體系具有特色的保密管理形式。

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保密內審計劃,每年都是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下發全所各部門,由保密處牽頭組成內審組對受審核部門分別采取滾動式審核,對檢查發現問題的尤其是對涉及年度目標指標中未完成問題的,對當事人及負有領導責任的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全所通報批評并扣發保密補貼的處罰,對部門第一責任人進行約談并限期整改。

保密管理體系管理評審每年進行一次,研究所黨政主要領導及所有保密委員會成員參加,由所保密總監和保密處做“研究所年度保密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報告”和“內部審核總結報告”;保密委員會對保密管理體系運行效果進行監督和評估,最終形成評審結論和改進決策意見,進而促進保密管理體系保密績效的持續改進。

(8)提升保密體系關鍵崗位人員的能力

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運行中培訓、意識與能力是體系化管理的共性要求,該要素對各層次人員的保密意識和能力的培訓做出了明確規定,從而進一步提高全體員工的保密意識和關鍵崗位人員的工作能力。

研究所在航天科技集團內首次采用建立保密體系內審員隊伍的方式,提升保密管理關鍵崗位人員的能力。近5 年來,每年組織內審員逐批參加科工局保密業務及所保密體系管理要素相關內容的培訓,并組織內審員參加研究所年度內部審核,充分發揮了內審員在本部門的指導、監督作用。

(9)體系其他要素在保密管理體系中的作用

保密管理體系中組織結構與職責、文件、 文件和資料控制、考核與獎懲是一種體系化管理的共同要求,通過這些要素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進而和體系各個要素形成一個整體,實現體系運行的有效性、通暢性,為確保保密管理體系管理主線運行順利起到重要作用。

二、實踐效果

1.保密管理體系運行的適應性、有效性

通過對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持續改進與深化,強化了涉密人員、載體、活動及場所各個環節保密管理,2017 年以來,各部門的保密違規問題呈逐年下降趨勢,系統地控制了研究所保密風險;同時,體系與標準的有機結合消除了保密工作“兩張皮”現象,改變了保密工作只做“加法”的工作模式,使體系運行中生成的各種文本、材料成為了保密標準認定中強有力的檔案支撐文件,提升了保密體系運行的適應性、有效性。

2.保密管理精細化

研究所建立了具有管理體系特點的保密制度、程序流程體系,構成了層次分明、相互聯系的具有管理體系特點的保密制度文件系統,并以精細化流程驅動方式將其保密管理各項要求轉化為規范的操作流程,使單位要做的每一件事具有程序化、標準化。

3.保密意識全員化

研究所保密風險辨識、評價和控制是建立和實施保密管理體系的核心環節,也是保密管理的基礎。各部門發動員工參與保密風險的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使員工知道本崗位和相關工作有哪些保密風險、采用什么樣的控制措施,從而顯著提升了員工保密意識,并在2021 年國家軍工認證中對涉密人員保密知識考試中獲得平均分99.8 的好成績。

4.保密隊伍專業化

在航天科技集團內首次采用建立保密體系內審員隊伍的方式,提升保密管理關鍵崗位人員的能力。近5 年來,每年組織內審員逐批參加科工局保密業務及所保密體系管理相關內容的培訓,并參加所年度內審,提升了保密管理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5.轉型升級效果顯著

以新版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標準為基礎,運用現代系統管理理念,以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持續改進與深化為抓手,5 年來,通過對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在風險辨識精準性的方法、風險控制的手段、監控及改進措施的方式等體系要素管理功能的持續改進與深化及對具有管理體系特點的保密制度、程序流程體系的建立,強化了保密管理體系的風險管控,實現了研究所保密管理的制度化,保密工作行為規范的流程化、標準化,從而全面、系統、有效地控制了研究所保密風險。

2017~2021 年,研究所連續5 年被評為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保密工作先進單位,并獲得2015~2018 年 度、2019~2021 年度航天科技集團保密工作先進單位;2021 年3 月,在研究院率先以480 分的成績通過了一級保密資格現場審查。認定審查組對研究所保密管理體系實際應用做出了較高評價,認為該體系對研究所保密風險管控有效,應用效果明顯,推動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標準的貫徹落實。

三、后續思路

1.圍繞轉型升級,加強創新,提升監管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持續加強定密、網絡保密和涉密人員“保密三大管理”,健全重點區域領域保密管理機制,同時,強化創新驅動,提升保密科技水平;建立符合保密工作轉型升級需要和科研工作規律特點的保密科技創新體系,圍繞自主可控、協同防護、積極防御,增強保密技術防護和技術服務能力;提升保密技術監管水平,提升涉密網絡安全保密態勢感知、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2.打造高效專業的保密組織運行體系

嚴格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強化落實保密和國家安全責任,在現有保密組織和機構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保密業務管理機構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組織運行高效、機構設置健全、專業干部業務能力和知識結構合理的保密組織運行體系。

3.構建“三位一體”的保密安全保障體系

以“人防”為中心,規范安全保密管理,提升全員保密意識和保密干部業務素養;以“物防”為基礎,把好源頭關口,提高物防安全質量保障;以“技防”為保障,突出信息化管理防范。著力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保密安全保障體系。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十九屆四中全會做出的重要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后續,研究所將繼續全面運行保密管理體系,為實現保密工作轉型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研究所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歡
保密工作保密研究所
保密文化永遠在路上
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九研究所
睡眠研究所·Arch
長城腳下坐望山-花時間研究所
昆蟲也會便便嗎?
中輕聯、總社召開保密委員會(擴大)會議
探索保密工作信息化路徑
承諾
跟蹤導練(4)
讀者調查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