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別是一張網

2022-10-21 16:04張熠萍
散文百家 2022年1期
關鍵詞:思念事物記憶

張熠萍

南昌大學瑪麗女王學院

或許又是一年畢業季,開始思考離別的意義。

離別有很多種,它可以是生離死別的痛徹心扉,也可以是一句簡單的“再見”那般的輕松愉快。但不論怎樣,都是我們在與所經歷的一段時間的告別,在與那段時光里的人和事物的以及其上承載的情感的離別。但簡單來說,總是沒有人喜歡別離?;蛟S是對未來的迷茫,對不確定的恐懼,對那些可能要獨自面對的一切而感到的無助。盡管想要將情緒一縷一縷撥絲抽繭,離別時的感覺卻始終是一種復雜的難以言喻的晦澀滋味,細細密密將頭腦裹挾起來,夾雜著呼嘯而來的悲傷,將人縛進網里。

離別像是一個匆匆結束的故事,雖然可能倉促,總有它的開始、經過與結尾。時間是不會記得故事的精彩的,它總是偷摸著讓遺忘悄悄發生,或是偷換著你記憶中的人和事的記憶,讓他們走向極端。

對于一段離別的記憶可能模糊直至遺忘這一極端。我們總希望走回故事的原點再次重新來過,卻可能發現再也記不起故事的起點,甚至忘記了故事的參與者,僅憑那殘存的記憶,渺小的痕跡,我們又能怎么復刻故事的精彩,尋回當時的情感?遺忘已然發生,記憶中的身影也早已不復存在,甚至故事的結尾,離別的發生也早已隨之煙消云散,那么離別似乎也不是那么難以接受,因為離別本身也可以被遺忘的,可以無影無蹤地消失在我們的生命中的。

除此之外,或許還有銘心刻骨這一極端。當我們試圖從記憶的每一寸角落尋找出與記憶中的身影有關的故事,有關的情感,尋找那一次次極盛時的美麗,并反復回憶,反復以離別時的情感和不舍鞭笞自己時,我們在試圖加強記憶,讓遺忘不敢發聲。將一幕幕在自己眼前不斷重現,為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尋找一個安放之處,直至每一個細節都被描繪的清清楚楚,將故事的起因、經過、結尾不斷重新演繹,將蔫敗的記憶不斷注入新鮮的氧氣,拂照以最溫柔的目光,我們細心呵護著那段情感,那段故事,那段離別。

而不斷銘記回想的結果就是可能在無形之中走向另一個極端——以自己的幻想不斷填充完善,為每一件相處中的事情構建一個虛假的美好框架,試圖將原本貧瘠的記憶土壤拔出一片花園來。從已經停滯的回憶中麻木的尋找一絲繁華的痕跡,或者干脆構造一片,用離別后的情緒不斷彌補腦海中的那個人或事,最后形成一個虛構的完美形象。

有征兆的,沒有征兆的,離別總是在發生,就像沒有人會注意夏天的蟬鳴究竟是什么時候消失,最后一縷光線是如何一寸一寸從山頭挪走,離別總是在默默發生,甚至時時刻刻,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從兒時憶起,小時候的我們總懷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對未來的生活也是充斥著各種美好的幻想?;蛟S每個人都有過想要成為村口小賣鋪的老板的想法,可以享受一整個零食鋪,美美地做上一個糖果香氣的夢,或者是幻想家旁邊的竹林里面有沒有憨厚可愛的大熊貓,思考童話世界里的小人國到底在哪里。我們可以花上一整個下午盯著墻壁上的花紋看,在腦海中構造各種天馬行空的故事。但是隨著我們長大,種種幻想被沖淡了,遺忘了,被實實在在的現實給擊碎了。我們學會的是接受實實在在的現實,思考的是抽象冰冷的公式,閱讀的是晦澀乏味的文字,聽的是含蓄隱晦的話語,做的是麻木枯燥的工作。久而久之,天真被埋進了夢想的墳墓里,覆上厚厚的為生活四處奔波而揚起的塵土里,離別早就在不經意間發生了,我們永遠與兒時的快樂分別了。

而當我們背上行囊遠離家鄉,與家鄉的所有人和事物告別,與熟悉的故土分別,與熟悉的一切分別,與安全感背離。我們在離別的不舍中默默適應新的環境,認識新的人,擁有新的事物。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等到我們再次熟悉周圍的一切的時候,離別或許又要發生了。

雖然不想面對,但是人們總是在經歷著離別。雖說熟能生巧,但是對于離別,總是令人感到倉皇而陌生。文人墨客總愛用秋雨來襯托傷感,折柳以表送別,離別無非就是對某一人某一事物的情感突然斷了原本固有的寄托形式,而時間和距離阻擋著快樂與思念的傳播。人們總是害怕改變,害怕安全感的缺失,害怕未定的事物,因而我們拒絕離別,討厭分別。然而離別,就像是人們相處交流時永遠無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般的悲哀,分別永遠是人們生活交往之間的無能為力和無可奈何。

離別有很多種形式。它可以只是一個簡單的告別,因為我們知道再次的相遇輕而易舉,可能只是花上半個小時的車程問題,是可以快速拉近的時間空間距離,甚至只要愿意,我們時時刻刻可以允諾下一次的相約。我們抱著欣喜而滿足的情緒與對方告別,抿著嘴瞇著眼回憶剛剛發生的事情,這時的我們是滿身輕松的。這種離別不構成我們情感之間的障礙,不阻礙快樂的傳播,自然也不構成我們的煩惱,可是更多的離別是一種被迫的行為。有的普通的就如孩子總要離開家,總要離開父母的呵護,前去一個陌生的環境求學、工作、生活這樣,日日在發生,是大家都習以為常的。還有的是一段感情的破裂,就像一株靜靜生長的花被突然被折斷了花蕾,幽幽的花香仿佛還在空氣中,花蕾也還是鮮活的模樣,但有些事卻永遠終止于此時了,失去了營養的它終究走向衰敗,腐敗于厚厚的泥土之中。

然而其中最為令人難過的無非是生離死別,倉促得令人來不及設計。鮮艷的色彩突然從一個人身上被抽離,在極快的時間被烈火灼燒一般,是無法承受的錐心刺骨的疼痛,是無法言說的悲戚,是直直烙于靈魂的刻痕。最為關鍵的是,我們對于此事,永遠無法做好準備,唯一剩下的,或是凝固般的沉寂,或是撕扯般的痛苦。

而離別總要發生,總是在發生。

因此我愿意將之比作一張網,若說懵懂的孩子是自由的,那隨著一次次的離別,孩子越長越大,經歷的分別越來多多,埋藏的情緒也越來越深,承載記憶的絲線附著離別的情緒從時間長河中攀上來,交織成網,細密的孔將人緊緊兜住,牢牢將人縛住,就像風箏的線,不斷地拉扯著人,縱使身在自由的天空,可始終無法無拘無束的飛翔。

而正因為離別無法避免,那它本身是不是可以看做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鳥兒離開樹枝,就是與大樹的離別;秒針轉動一格,就是與上一秒的告別;一呼一吸之間,是我們與自己的分別,只是這些事情看起來太輕而易舉,太過于稀松平常,是早已習慣才造就的熟視無睹??墒菍τ谟械碾x別,刻骨銘心就在于,我們被迫在沒有完美答案的選擇題中做出選擇,其上承載的情感的重量與再次重逢的難能可貴便成為勒住我們的絲線。

所以我們被離別捕獲了嗎?我想答案應該是不。

時間不會靜止,人也不會因此止步,所以換個角度看,我更愿意以另一個方式進行描述。鳥兒離開樹枝,是它與天空的重逢;秒針轉動一格,是現在與未來的相遇;一呼一吸之間,是我們自己的新生。離別不是只有負面的情緒,它本身可能就是一個欲揚先抑的過程。

一次次的離別是難過的,但是那種難過是隔了一層東西的,可能是一張紙,可能是一堵墻,也可能是一座山。多數時候這種難過是一種鈍鈍的疼痛,它不會尖銳地直戳胸口,每當你覺得接受不了的時候,其實已經經歷了成千上萬次的離別。而正是這一次次的離別才造就了我們的成長,我們學著如何離開我們的依靠,學著如何自己生活,獨自照顧自己,學著如何一次次從新開始構建一段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難免樹立起警惕之心,樹立起一座保護自己的城墻,但是這是積極的,我們不可能永遠在家人、朋友的呵護下懵懂的度過生活。我們需要走出上一段已經固定了的關系中,過自己的生活,體會或者無奈,或者麻木,但也可能充實,滿足的新的生活。

離別讓我們自己真正睜開眼睛,看清這個世界最為本真的模樣,而不是經過他人轉述,經過文字圖片的描繪,經過種種影視作品的虛構。人終究是社會中的一部分,我們的存在使得社會得以誕生,但是我們自己或遲或早也需要投身于社會之中。多數時候,世界的規則是不會說話的,它是沉默而冷酷的,只有我們自己走進它,感受它,才能真正將它的真面目揭示與自己眼前,才能真正深入其中,認真描繪構建自己的一個小世界。

因此人并不會因此留在原地,因為我們不能忘了離別本身的意義,固然它代表著分開。但是這個分開可能是了謀求一個更好的明天,它可能是為了遠去求學,可能是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可能是為了一份機遇與成就。盡管我們不舍,但是這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可能就是當下最好的選擇,是我們成長之路上必經的一部分。

在這個一切都有可能造假的世界中,離別可能還是那為數不多真實的存在。就像分開本身是真實發生的,離別時的人也總愿意放下偽裝,將一切深埋已久或好或壞的情緒顯露出來,換成這個角度想,離別或許也不失為人生最輕松的一刻之一。為著那不知道會不會再次發生的相遇,人愿意坦然表示自己情感,自己的憤怒、自己的悲喜,將它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當離別之時到來時,我們會對過去相處的一段經歷以一個籠統的情感進行表達,是痛哭,是不舍,又或是歡送,是喜悅,對離別的人或事物下一個模糊的定義,是朋友,是愛人,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是點頭之交的陌生人,是明爭暗斗的敵人。

在那一刻,我們會明明白白知道在這樣一段彼此熟悉到離開的過程中,你是懷抱以怎樣的感情在面對對方。在結局到來時,你是狼狽到失魂落魄,還是欣喜到難以自禁。離別將可能存在的虛假撕扯開給你看,將一切直白的真實揭示開給離別的雙方看。

但是與熟知的事物和人難舍難分的時候,總是不舍,總是悲傷。盡管人們在再談回憶時總是給予過去的事物以釋然,但是分別是真正發生的,這種失去的感覺在逼著你向前邁步,逼著你為下一次的分別做好準備。

但是再見也意味著可能的再次相見,離別代表著新的相遇。分別是讓我們更加珍惜彼此,珍惜下一次的相遇,珍惜與每一個人相處的時光。分開的時光是讓我們充實自己,然后重新收拾一切以更好的狀態奔向對方。一次次離別就像是舞臺上的一次次謝幕,帷幕再次拉開時,便是又一次全新的演出,總有謝幕也總有新的展出,只要遺忘不曾發生,離別就不曾真正存在。它承載的是記憶與情感,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一種記憶與情感,記憶與情感從來不是挖空一個人,而是將人的溝壑與崎嶇填平。

同時,離別是一個相互的過程,你在告別他人的同時,也成為了被告別的一方,但是我們不會以枷鎖的身份賦予自己的感情,而是更多在離別時給予對方以平安以健康以順利等的祝福。那么同樣,或許對方也是抱著這樣美好的希冀,愿能伴你前行,愿你萬事順遂。這樣的感情怎么能稱之為枷鎖,稱之為負擔,稱之為縛住的網呢?

所以這張網,不是一味將人困在原地或是把人往回憶深處拉扯,它可以隔絕掉外界的風雨。當想起,有人在牽掛著你,有人在等待著你的歸來,離別的情緒可以成為武器,成為盔甲,成為一切敢作敢為的力量源頭。一個人若是沒有牽掛的事物是很可怕的。世俗禮教雖然是自己內心的一桿秤,但是是要靠他人的目光來約束的,一個人若失去了牽掛,便失去了自我內心的依靠,失去了能從外界得到的約束,失去了期待的源頭,就像浮萍一樣漂泊而無所依,隨時可以覆滅在水波之中。但若是有了讓人依賴牽掛的源頭,就像樹木有了根便能汲取營養而參天,能抵抗狂風驟雨的侵襲。是讓你感到不舍情緒的人和事物將風箏的線牢牢牽在手里,讓你不至于迷茫而失去了根。因此離別的這張網,在你仔細守護離別的這份情緒時,它也在守護著你,我們不必前去人群的中心,因為我們就身處于牽掛我們的人的心中。

若是原有的情感寄托形式被時間和距離阻斷,那就將情感賦予一種新的形式,即思念之情。只是思念無聲,它藏在顫抖的指尖,藏在含糊的書信里,藏在未啟的唇齒間,藏在含著光的眼眸中,往往被我們忽視了。他們借著一輪滿月,借著瑟瑟的秋風來表達想念之情,借著“天氣冷了,多穿點衣服”,借著“怎么瘦了,多吃一點”,借著脫口而出的名字諸如此類的話將思念訴諸以口。雖然思念的情緒被很好的折疊起來,藏起來,掩蓋起來,但是在看到陽光溫暖的照耀,看到冬天的融雪,看到一碗熱騰騰的面等一系列美好的事物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想念對方,于是將細細碎碎的想念收拾起來,慢慢撥出一個電話,編輯一條信息,哪怕只是說上幾句廢話,卻仿佛像是整顆膨脹的心都得到了釋放,無處安放的情緒終于有了好好保護它的匣子。因為那是朝思暮想的人。

人體百分之六十都是水,或許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人體內的水也受到月亮潮汐引力的影響,在夜深月升之際,離別的思念之情會像潮水一樣沖擊著人的心,彼此思念的人可以借著皎潔的月光寄托相思。而當太陽升起時,情緒被掩埋于心底,人們又可以再次收斂情緒,負重前行。

離別雖然總要發生,也總是在發生,但是這一張網從來就不是將人縛在原地,它看似嚴厲而冷酷地將人們的感情定格在那一瞬間,逼著人們做出選擇,推著生活一步一步向前邁進,但它其實是溫柔地覆在身上,輕柔而溫和的,另一頭被牢牢牽在你所牽掛的人和事物上,給予人們回首的勇氣和前行的動力。

猜你喜歡
思念事物記憶
美好的事物
思念
記憶中的他們
奇妙事物用心看
記憶翻新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長,寂寞那么涼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寫在歲月囂張的夏末秋初
春天來啦(2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