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著”與死
——《伊凡·伊里奇之死》生命的意義之解讀

2022-10-21 16:04趙絲語
散文百家 2022年1期
關鍵詞:伊凡福貴托爾斯泰

趙絲語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伊凡·伊里奇之死》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的一部揭露性的心理分析小說。站在宏觀的視角看,小說反映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偽善、冷漠與信仰的缺失,描繪的是當時人們空虛和荒蕪的情感世界。通過周圍人對伊凡·伊里奇之死的種種不近人情的冷漠態度,托爾斯泰表達了他對上流社會的揭露和批判。托爾斯泰通過描寫以伊里奇的摯友彼得·伊凡內為首的一群人的行為舉止和心理,辛辣的諷刺了官僚貴族階級的冷漠、不近人情與唯利是圖。彼得·伊凡內奇和伊里奇自幼一起長大,后來又一起學習和工作的摯友;可是他卻甚至連站在老友的靈樞旁都顯得心不在焉,因為一場牌局還在等著他。站在較微觀的視角看,我看到的是一個人——一個處于上流社會中的平凡人,可能是我們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也可能是你我。這個平凡人在肉體痛苦與精神絕望的雙重摧殘下,最終徹悟。伊凡·伊里奇起初只是感到“嘴里有一股怪味,左肋有點不舒服”??墒?,隨著病情的加重,隨著對于周圍人的虛偽以及自己的虛偽、無意義感的明晰,伊里奇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問題。最后,在肉體與精神的雙重磨煉下,他戰勝了對于死亡的恐懼,在人生的最終時刻領悟了生命的意義。

一、“死亡”,什么是死亡

我鮮少思考死亡,因為我就像書中的諸如彼得·伊凡內奇等等在伊凡·伊里奇身邊的人一樣,總是沒來由的覺得死亡離自己很遠很遠,縱使知道死亡的存在。 人們常會想“還好,他死了,但我還活著?!闭J為只有伊凡·伊里奇會遭遇這樣的不幸,而自己絕不會有同樣的遭遇。

最近,我又細細想了想:那人們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感知死亡的呢?可能是當死亡迫近時,當一個人不得不面對死亡時,人們可能才會開始思考什么是死,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在那個時候,很多東西會發生改變,改變對周圍人的認識、對自我的認識、對生與死的認識。誠如《伊凡·伊里奇之死》這部短篇小說一般,其中傾注著列夫·托爾斯泰對于死亡的探尋與思考,死亡對于人們意味著什么,我們應當怎么活?

于列夫托爾斯泰來說,我們通過他筆下的人物伊凡·伊里奇可以得知。列夫托爾斯泰認為死亡的時刻是不痛苦的。在他的筆下“代替死亡的是光?!彼劳鍪侵厣?,是對上帝的昄依。(小說結尾中列夫·托爾斯泰寫道,“他想加上:‘原諒我?!瘏s說成了‘原了么’,然后揮了揮手,他知道,讓上帝聽懂才是重要的,上帝會聽懂的?!笨梢詾樽C。)托爾斯泰認為,人活著,心中應永存死亡的概念,就像有人說的“向著死亡而存在”。當一個人心存死亡時,他可能是痛苦的,但他一定是坦然而光明的。

于伊凡·伊里奇來說,他經歷了由最初的不承認、不接受、恐懼死亡到開始質疑自己的人生直至最后接受了存在必然性的死亡的態度轉變。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思索生的意義。死亡對于他來說是真誠,是活著的虛偽的相反面。死亡是解脫,“死之后再也沒有死亡了?!?/p>

在小說的結尾,伊凡·伊里奇這樣說道:“還有死亡.....它在哪里?它在哪里,什么死亡?”以前的他一直懼怕死亡,可是現在他沒有恐懼了,因為沒有死亡?!按嫠劳龅氖枪??!薄耙呀浰懒??!彼麑ψ约赫f,“不再有死亡了!”我們會看到,這里的伊凡·伊里奇和以前那個“死亡,黑暗?......不,不!怎么都不要死!”的伊凡·伊里奇仿佛是兩個人,他們對待死亡的態度截然不同。這是為什么呢?這應當是伊凡·伊里奇的一次重生吧,肉體死亡換來了他精神的重生。正如納博科夫在《俄羅斯文學講稿》中指出,“伊凡·伊里奇的名字與上帝有關,這部小說講的并非伊凡·伊里奇的死,而是他的生,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肉體走向消亡后精神的重生,是他超越了塵世的行尸走肉后跨入永生之門的新生,他重新回歸了上帝的廣博的愛中,這也是為何在故事末尾的彌留之際,他要鉆入那洞穴(窄門),在至黑之處見到光明?!边@可能也是為什么托爾斯泰在小說里說到,“代替死亡的是光?!币晾锲嬖谏淖詈罂匆娏斯?,他感到了快樂,因為他發現,原來死的背后是光明啊,他知道之后再也沒有死了。死亡是歡樂的死亡,死亡是真誠的死亡。

二、“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即 我們應當怎么活

“生命的意義”即我們應當怎么活?是朝著世俗的成功標準去努力或只是循著自己內心的聲音前行?這個問題將貫穿我們的始終,我們一邊解答、詮釋這個問題的答案,一邊不斷探尋自己人生的道路。我似乎在這本書中找到了一點點答案:我們應當真誠地對待我們的生命,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

1.善待他人。

在故事的一開始,伊凡·伊里奇就死了,一切故事都圍繞著他的死徐徐展開。從小說的第四章“伊凡·伊里奇有時說他的嘴里有一股怪味,左肋有點不舒服,但算不上生病”開始,伊里奇的病情便一直在惡化。伴隨著他的病情惡化的,是他看周圍的任何人都很不順眼。他的醫生“對他裝出那樣的神氣”,他的女兒“不情愿地坐下來,聽他講冗長的事”,他的妻子在他備受疾病折磨時竟然還擁有“潔白、豐滿、干凈的雙手和脖頸、光亮的頭發以及快活閃爍的眼睛”。伊里奇感到自己孤單一人處在深淵的邊緣,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他、憐憫他。他從靈魂深處痛恨著他們,因為伊里奇認為他們沒有想他所想,痛他所痛。

時間的輪軸一直在向前滾動......直到伊凡·伊里奇最后的彌留之際,他開始站在妻子和子女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僅僅是自己的立場了?!八钠拮幼哌^來,他瞥了她一眼。她張著嘴巴凝視著他,鼻子上、臉頰上都是未干的淚水,臉上帶著絕望的神情。他感到她也可憐?!薄笆前?,是我造成了他們的不幸?!彼?,“他們可憐,但等我死了他們就會好過一些的?!薄笆堑?,我給他們增加了痛苦?!彼踔料胝f:“原諒我?!钡珔s因為沒有力氣說成了“原了么”。對于兒子和妻子,他產生了憐憫心,不再以自己的感受為立場去思考他人,不再以自己的目的為第一要義去要求他人,而是用心靈去感受他人和世界,并尋找自己在這個世界中恰當的存在。在這樣的醒悟中他獲得了永遠的解脫,他是多么的歡樂啊。

所以,真誠的對待生活,善待他人,珍惜身邊人,這會是生命之有意義的最好回答吧。

2.善待自己。

而我們要想能夠善待他人,不妨先從善待自己做起。

一直以來,伊凡·伊里奇都是一個精致利己主義者。他仿佛一直在為了自己而活,他總是很“善待自己”,娶了家境優渥的普拉斯柯菲雅·費多羅夫娜為妻;玩弄權力于股掌之間,如魚得水;時不時再來一盤令他歡樂、輕松的橋牌?!八麄兙瓦@樣生活著,沒有任何變化,生命愉快地流淌著?!彼娜松恳徊綆缀醵疾仍诹它c上,在工作上更是順風順水、平步青云?!八^著輕松、舒適、體面的生活?!笨墒?,我認為事實并非如此,伊凡·伊里奇何曾善待過自己?

我從未感受到他是為自己活的。伊里奇的人生滿足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世俗的要求。伊里奇把他人的意見當作了自己“生存的尺度”,并以此來組建了自己的全部生活。他自始至終都在應和著那個彼此約定俗成而彬彬有禮的虛偽的世界,他讓世俗的生活淹沒了自己,以致于他在生病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可以回憶的美好時刻。(“他開始回憶他愉快的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刻。但奇怪的是,現在看來,他愉快的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刻沒有一個像他以前認為地那樣美好——除了童年時代最早的回憶外一個都沒有?!保?/p>

這是善待自己嗎?在教育學中,埃里克森總結了人們的人格發展階段,在人的成年晚期時存在的心理沖突是:自我整合感和絕望感。自我整合感是一種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與滿足感和有意義感。伊里奇在病榻上苦苦思索生命的意義卻沒有結果,甚至沒有可以回憶的美好時刻,他喪失了自我整合感,取而代之的是絕望。這樣的他,顯然沒有善待自己。

那什么是善待自己呢?我認為善待自己可以理解為“為自己而活”。做人做事應有自己的尺度,做“我”想做的,做“我”認為應該做的,而不是世俗所規定的所謂“應當做的”。如此這般善待自己,或許便能在人生的漫長過程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三、“活著”與死

《伊凡·伊里奇之死》探討的是生與死的命題。這不免讓我想到余華的《活著》。讀完《活著》時,我曾想,什么是活著?應該怎樣活著?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就如同讀完《伊凡·伊里奇之死》時思考的關于“死亡”的問題一樣,只是“活著”換成了“死亡”。在瑣碎的生活中,我們會因為無數或大或小的事情而煩惱。小到被雨淋濕了衣角,大到做了一個自認為錯誤的選擇。其實我們仔細想想,若是拉長時間的維度,那些煩惱只是時空的一隅。那么,在我們的一生里,最大的兩件事也莫過于生與死了。

《活著》探討的是人為什么而活著。仍清晰的記得讀完《活著》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可仿佛又在文章最后的文字“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隱了?!敝袑さ搅艘环届o寥之境。在福貴身處的那個時代,是一個無情的時代,似乎有太多無法自己決定的命運。伊凡·伊里奇所擁有的物質生活比之于福貴,可謂是天上地下。伊凡·伊里奇衣食無憂,在前半生中,他甚至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將自己的命運緊握在自己的手中??扇缛粽摷吧囊饬x,我想,福貴是要比伊里奇豐富許多的。福貴在結束他的一生之時,一定是具有自我整合感而非絕望的。福貴的一生看盡世間百態,在敗光家產的慘境中,在一路北上的戰爭中,在兒女情長的家庭瑣事中,他認識到了友情的可貴,親情的難以割舍,生命的脆弱不堪。

福貴的一生,在繁花落盡時,有了更耐人尋味的意義??幢槭缿B炎涼的福貴,已經可以以一種近乎超脫的姿態度過余生。那些悲喜起伏,苦難與歡樂,使得他的生命有了更大的意義。福貴的一生的確很坎坷,可是在我看來,他有真正的為自己活過。甚至到了最后,他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活,他開始為了親人而活,為自己的死去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與苦根而活......我們反觀伊凡·伊里奇,他從未為自己而活,更談不上為親人、為身邊人而活了。因此,可以說伊凡·伊里奇的人生是悲哀的。他的一生除了生病,仿佛一切都是順風順水,做了他應該做的事,成為了他應該成為的人,衣食無憂,至親也未曾離開。在我看來,他比福貴活得要悲慘,因為他從未為自己而活,他生命的意義甚至連他自己都未曾清晰的找到,這樣的“活著”與“死”別無二致。就像那句話“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將死之時發現自己從未真正地活過?!睉c幸的是,伊凡·伊里奇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刻總算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頭”,也做出了一小點改變,從憐憫與嘗試理解他人開始......

猜你喜歡
伊凡福貴托爾斯泰
七顆鉆石
余華《活著》的人生底蘊
劍齒虎⑤
在痛苦中尋找希望
血和淚
枯葉蝶的秘密
活在當下
自私的公雞
忘記自己的人
愛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