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城》的自然美呈現形式及意蘊

2022-10-21 16:04黃婧霖
散文百家 2022年1期
關鍵詞:邊城湘西事物

黃婧霖

華南師范大學

與“自然”概念相對應,自然美具備外在自然物之美和內在天性之美雙重內涵,《邊城》一書對于自然環境的描繪和人的自然狀態的刻畫都極富特色和重要意義,自然美的兩方面內涵在書中也都有所體現,正是壯麗又兼具嫻靜之美的自然與古樸民風、純粹人性共同構成了湘西風情。作者在作品中巧妙地大量運用景物描寫的方法,以豐富而清新的自然意象,鋪陳故事情節,展開全篇敘述。另外,在對自然意象描摹的基礎上,作者也通過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對人物心理進行細致描寫,展現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表達了其對當地百姓善良本性和高潔品格的贊美之情。

《邊城》里的自然景物、環境描寫同樣蘊含著沈從文的思想價值意向和人格理想。由特定的地域、文化環境共同造就的、發生在茶峒山城的故事昭示著:在不斷變化發展著的人間,自然環境形態或許多變,但自然、純潔的愛定可以永恒存在。本文將從自然美的呈現形式、方式,和自然美的內涵及意義出發,解讀小說,以更好地詮釋書中的自然美表達。

一、《邊城》自然美的呈現方式

《邊城》作為一部中篇小說,全書篇幅不長,但其對自然美的描寫無疑是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對小說內容的梳理分析,筆者覺得《邊城》中自然美的呈現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事物展示形式美,創造自然美。

自然審美的內容常常較為朦朧、寬泛,而側重表現審美對象的形式美是書寫自然美的重要方式?!哆叧恰分杏卸嗵帉适掳l生地地形特點的描述,均著筆于自然事物的外形,運用貼切的修辭或清新雋永的語言進行細致描寫,營舒適意境,創造獨有的自然美。如書中的“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就是從山水這一自然審美對象的形式美展開,從形式美構成要素中的“形”這一角度出發,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寫出了自然事物之間相映成趣、和諧統一的美感。后文“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又關注到自然物河流“靜靜的”“清澈透明”兩大特性,分別對應了形式美中的“聲”“色”兩個要素,從聽覺和視覺接受的形式因素入手,充分調動讀者的審美機能,激發讀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對自然物之美產生個性化藝術想象,進行個體內部的藝術加工。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意象組合,為讀者鋪開磅礴在文字中的自然美學藝術畫卷,呈現湘西大環境的審美特性,創造了富有韻味的自然美,給人以超凡脫俗、身臨其境的意境體驗。

另外,《邊城》中作者也注重對語言表達的雕琢,其中量詞的運用別具一格,從文中對夜景的描繪:“有一匹大螢火蟲尾上閃著藍光……”可見一斑?!捌ァ痹怯糜隗w型較大的動物,但此處立足于主人公翠翠的視角,寫出黑夜里這一點兒光亮在人眼中的大,隨后自然地切換畫面,寫女孩的眼睛隨著它追去。在這句描寫中,“匹”是對自然事物形式美的夸張化交代。除此之外,作者也多以抒情的筆調寫小說,賦小說以詩體形式的創作,從而加強自然事物展示形式美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人與自然關系緊密,體現自然美。

在《邊城》中,人與自然關系緊密,人賦予自然更多美的情感,這也屬于自然美的內涵屬性,成為了書中自然美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自然美的呈現首先體現在湘西自然環境作為湘西百姓生存發展、開展實踐活動所依賴的資源與環境,與人產生深厚的情感關聯。例如書中提到:“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黃泥的墻,烏黑的瓦,位置則永遠那么妥帖,且與四圍環境極其調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實在非常愉快”。

從此處可感知到,《邊城》中自然美的價值具體表現于湘西自然環境為湘西人民提供世代延續的土壤和閑適的生活狀態?!疤烊弧毖浴疤臁?,“自然”言“自”,天然美作為中國古典美學的核心自然美范疇,與自然美殊途同歸。小說通過直接表達人們對家鄉故土的依賴、熱愛,側面表現自然界事物的自在天成本然之美;又通過描寫家鄉環境自然美帶給人們的舒適、閑怡狀態,反向凸顯自然事物的天然美。桃花生長處便是家族扎根地,人的世代繁衍、血脈延續與自然之景緊密聯系在一起,祖祖輩輩,或許會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但至少這片供養了家族世代子孫的土地一直安穩地在腳下,為又一代湘西兒女提供生活生產資料和情感支撐。正是這以情感積累構建起來的、有生氣生機和傳承象征意味的自然美、天然美,使人們樂于受美的熏陶和感染,他們真誠懇切地為桃樹的內在天性之美而欣喜,發出:“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的自豪斷言。此處,桃花因成為地標而有了更厚重的美感。而人們在近水桃杏花下過著愉悅安逸生活,反過來更加證實了自然美的存在,是美孕育、哺育和滋養了這里的萬家兒孫。書中注重表現人與自然的雙向選擇、互相陪伴、和諧共生,這種環境描寫是自然界中自然美的動人再現,也是本書中自然美呈現的獨特方式。

其次,自然美還表現于自然事物作為人的精神的投射,呈現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在《邊城》的自然景物描寫中多有體現,可以看做是本該“無情”的自然景物都具有某種“寄情”在內,這不是指某種簡單的主觀好惡的判斷,而是自然景物與人的命運的生生不息、共同演進,人與自然乃至宇宙萬物達到深層次的和諧統一。在兄弟倆相約為情人唱情歌的晚上,他們身處的是靜謐安寧的大自然:“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忽然會有一只草鶯‘落落落落噓!’囀著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像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么吵鬧,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毙▲B兒有了人的情感,變得懂事而能夠知曉人的心事,在這個充滿愛意和深情的夜晚,萬物皆可愛,好像這一刻所有艱難險阻都會為這世上最單純的青春愛情讓路,他們勇敢而坦蕩,他們的對手只是他們自己。自然事物自成為人的精神的投射,便會呈現出豐富的內涵意蘊,這也是擬人手法的運用。被感同身受本就是一種難得的體驗,而此處,在無意識中自然事物被賦予了人的感情,為人所感知,人與自然之間或許會有相互認同的親切感產生,所以自然事物帶上美的光輝,展現出自然美的特性。

二、《邊城》中自然美呈現的內涵

曹文軒曾將《邊城》歸結為“降格藝術”:“從前,我們總以為,藝術要比生活更強烈,殊不知真正的藝術恰恰是比生活更淺淡?!哆叧恰肥墙蹈裰囆g的一個經典?!薄哆叧恰分械淖匀幻揽此破降粘?,但實則也蘊含著著大美不言的深意。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挖掘《邊城》中自然美的內涵,理解其意義。

1.自然美中的道家精神。

道家最根本的法則就是“道法自然”,而這種尊重生命、展現生態平等之美的精神在《邊城》中有著生動而細膩的表現。例如,書中寫道草鶯會為了夜的寧靜而停止叫鬧乖乖入睡;也寫到了在聽祖父講故事時,翠翠與黃狗皆張著耳朵,都是好奇又認真的模樣;而那只渡船和黃狗是孤獨老船夫唯一的朋友……道家強調的“自然”即“自然而然”,《邊城》中的自然美多體現于自然事物的靈動天性,而這深層原因在于其包含道家的“自然”觀。在未受到現代文明沖擊的湘西大地,自然之物自有莊嚴生命,它們有自由生長、自然發展的權利。在物我一體的自然環境中,鳥、狗、船與人之間消除了主客區別,打破了傳統物我分離的自然審美,人與自然休戚相關、友好平等相處,共同處在和諧統一、溫馨平和的自然美意境之中,而這種自然美中的內涵就是道家精神。

而與自然美所表現的自然之物被賦予人的生命所相關的是,書中對人物自然狀態所進行的大量描繪?!叭说淖匀换笔翘烊幻涝谌松鐣用娴谋憩F,也與道家思想精神中的“復歸于樸”觀念有契合之處。常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的品行難免會受到自然的影響?!哆叧恰穼⒋浯涞拿黜茸魉?,因她個性活潑而將她比作了小獸物,又因為她的乖巧將她比作山頭黃麂,這屬于對人生社會的天然美的描繪,如此描寫極具地方特色,借湘西自然之物的澈靜純真特點,將人性的純潔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在自然美呈現過程中,人性與自然總是相輔相成的,翠翠的單純品性由“自然”滋養而生,而翠翠的自然品性又襯托出孕育萬千生靈的自然的超然意境,這也正體現了“天地之美”的具體內涵,即天地萬物的自然無為、素樸真純特征。

2.自然美中的人物情感。

《邊城》一書中自然美所呈現的內涵最直觀的便是其內在天性之美,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物情感,既可從中窺見書中人物的思想變化,又可讀出作者的思鄉之意。作者以家鄉自然為創作素材,書中多次提到當地的河流,小說開篇便提到河流水深但又清澈,茶峒鎮的人們依水而居,五月端陽賽龍舟那天“河中水皆豆綠色”,這讓人不禁聯想到端午粽子的顏色,自然因此帶上了人文色彩。而當翠翠等候爺爺,但爺爺遲遲不歸時,翠翠見“黃昏把河面裝飾上了一層薄霧”,心里產生不祥的預感,此處自然美的呈現體現了自然的多變性和變異性,這在于自然事物自身運動變化具有無限豐富性,也是因為主人公翠翠在面對自然事物時的視角、心態發生了變化,人物的心被陰霾覆蓋時,恰平日里開闊浩廖的河面也籠罩著薄霧。這與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有的情感體驗也十分類似,此處自然美在渲染環境、烘托人物心情的同時也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使讀者產生共鳴,從而進一步深化、豐富自然美的意蘊。這些關于自然美的語言如詩如畫,在反映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動態,展現自然物無意、無法、無功的內在天性之美和天然天成之美時,也寄托著作者作為故事“旁觀者”、自然美的“參與者”的思想感情。對“自然”的留意最能夠表現出蘊含著作者對故鄉湘西的懷想與依戀,對自然有如此細致的把握,作者的心該是無比牽掛著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的。作者通過對“自然”意象的精妙刻畫和放大,賦予自然事物靈性,展現獨具地方特色的自然美,也表達了自身對家鄉的無限懷念、歌頌,和對返樸歸真、歸于樸實之道的生命狀態的追求。

另外,“自然”與《邊城》的難解難分和城市鄉村生活的矛盾、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懷疑、苗族的巫祝文化以及荊楚道家精神傳統等方面也不無關系。作者正是基于湘西地區相關傳統文化,將自己對發展中的家鄉的憂慮、迷茫情緒融入其中,作者的關懷已注入這片湘西大地,所以在《邊城》自然美的背后有著作者飽滿的情感和明確的審美取向。

三、《邊城》中自然美呈現的意義

從文本內容和結構層面分析,《邊城》中自然美多呈現于故事開頭、故事情節發展轉折變化處和人物情感抒發處,起著交代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和渲染氛圍等作用。而進行小說總覽時又可發現,《邊城》所呈現的自然美貼合“人與自然契合”的生態理念,開創了一個新的生態文學范式。自然美呈現所代表的生態烏托邦書寫,是作者打造的理想王國,有著許多生命的最初形態。這些自然之物所帶來的審美體驗不僅意在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短暫的“詩意棲居”,收獲精神洗禮;也期望讀者能夠在文學中得到啟迪,反思當下,永葆初心。書中所蘊含的對自然的熱愛、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強烈關注,對自然人性和原始野性生命力的呼喚,為中國文學的創作開辟了新視野,顯示出特異的審美價值與意義。

《邊城》中的自然美表現在原始古樸的湘西自然生態環境及自然與自由和諧人文生態社會的關系上,自然美的呈現也蘊含著深厚內涵,其審美和社會價值的呈現對回應現實社會中自然與人精神發展面臨的困境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邊城湘西事物
邊城
《邊城之材幽之地》
美好的事物
歡樂湘西
極邊城暖
大庸邊城的蠻與嬌
奇妙事物用心看
湘西 國畫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來啦(2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