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此青綠 美出天際

2022-10-22 12:33王越睿
火花 2022年7期
關鍵詞:王希孟青綠江山

王越睿

2022年除夕之夜,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登上了央視的春晚舞臺,以北宋天才畫家王希孟的巨作《千里江山圖》為創作背景,融合舞蹈和繪畫等藝術門類,提煉出眾多傳統文化元素。它用全新的藝術形式對傳統中國畫進行全新的表現和闡述,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舞蹈藝術完美結合,迸發出了令人感到震撼的效果。

《千里江山圖》現藏于故宮博物院。2017年,在故宮全卷展出時,曾引發一輪排隊打卡的熱潮。此圖為大青綠設色絹本,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氣勢遼闊超凡。畫面上層峰巒疊嶂、逶迤連綿,圖中繁復的林木村野、舟船橋梁、樓臺殿閣、各種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畫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綠重彩,用石青石綠烘染山巒頂部,顯示青山疊翠。江河勾出水紋,與色彩形成反差對比。全圖既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表演開始,鏡頭給到青綠——領舞者孟慶旸。隨后鏡頭拉遠可以看到舞者們的隊形與《千里江山圖》中整體構圖相呼應,將畫中的散點透視通過舞者在舞臺上不同深度的交錯排列展現出來。通過舞者與音樂相配的緩慢的步伐和隊形變化,舞臺兩側的干冰以及舞臺上的升降臺,呈現出畫中各段通過長橋或流水貫通的綿延的山體。他們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而后眾人在中央形成三角形,在短暫的齊舞部分后,隨著音樂的重拍通過干凈利落的兩段獨舞,編導為青綠設計了靜待、望月、落云、垂思、獨步、險峰、臥石等一系列唯美至極的造型動作。而后隨著音樂的重拍,群舞的女子,仿佛化作峻峭的山、疊翠的巒,她們通過不同層次的高低起伏舞出層巒疊嶂的意境、山水相依的畫卷,最終融為了一片青綠色的山巒,生動還原了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的美境,“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遠黛秀娥,只此青綠”“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舞者以絢爛之身,勾勒出如詩如幻的無垠山河,將中國古典式傳奇娓娓道來。仿佛攤開的活畫本,畫中人在舞,人在畫中舞,蘊含著生生不息的大國氣象。

全劇結尾處,一輪明月朗照千年,王希孟與展卷人在畫卷兩端四目相對、遠隔時空惺惺相惜,這是跨越千年的文脈傳承?!爸淮饲嗑G,又不止青綠;是青綠山水畫卷,也是情景交融的人文畫卷———見畫,見人,見故事,見精神?!?/p>

《只此青綠》是“舞蹈”加“詩劇”的形式,而不是“舞蹈詩”加“劇”,在一定程度上避開了傳統舞劇強調故事線索及情節的明確敘事性風格,而是以寫意的風格統攬全局,強調人物超越古今的內心情感,也更加突出舞蹈詩劇詩化的色彩,更是以詩性的表達營造了“無聲勝有聲”的綜合舞臺呈現。它也強調了詩的抽象性和強烈的抒情性,給觀眾留下了廣闊的藝術再造空間。

融合與跨界是《只此青綠》成功之路。它成功地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同時充分融合舞蹈語言和繪畫語言,將傳統舞臺藝術與新媒體融匯,注入許多現代的技術和理念,提煉了眾多優質傳統文化元素通過舞蹈展現出來。它實現了從美術作品到表演作品的跨越,從櫥窗到表演舞臺的跨越,即跨越古今時空,將二維轉為多維,從靜態轉為動態。它用舞蹈語言活化了《千里江山圖》,提高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提升了傳統文化的傳播力。概言之,它與音樂、舞美、服裝、燈光等多種舞臺效果的結合是十分有效,為傳統藝術賦予了新時代的語境和長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展現中國古典藝術之美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氣息,以及中華文化的歷史光輝與創新活力。在文化價值方面,讓觀眾看到了中華文明古老而厚重的生命力,以及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文化自信。這些經驗對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新時代文藝創作都具有寶貴的現實意義。

守正與創新是《只此青綠》成功的基礎。盡管《只此青綠》是基于傳統美學,卻又并非一卷宋代圖畫的具象“復刻”或簡單“還原”,主創團隊在一分一毫中尋找守正創新的平衡點。

青色是中國傳統五色之一,《釋名》有: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古人常把青綠二字共用,代表生機,比如劉禹錫的“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詩經》里的“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是草木生長茂盛的樣子。

《只此青綠》幾乎沒有人物和情節,只是敘事與抒情。它以人的內心情感邏輯進行抒情,是富有詩情畫意的,同時采用時空交錯式結構:《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一位故宮研究員(展卷人)穿越時空,來到千年前即將完稿之時。觀眾跟隨展卷人的步伐,循著“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七個篇章,進入王希孟的繪畫世界。全劇以“青綠”作為視覺主線,帶領觀眾跟隨展卷人“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視角“窺”見畫家王希孟創作《千里江山圖》的故事,徜徉在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傳統美學意趣之中,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體驗。它探索了一種新的敘事模式,它是多重維度的,蘊含著古與今、靜與動、虛與實。比如,展卷人是一個真實的維度,觀眾透過展卷人的眼睛和想象回到過去,看到了少年王希孟和畫作背后的工藝人;“青綠”是將《千里江山圖》概念化的一個生命體,是一個虛化的維度,它又帶領觀眾從古走到今,如此完成時空交錯的古今對話。導演將青綠色擬人化,將二維畫面與三維世界相交匯,也是繪畫和舞蹈藝術的交匯。靜止的畫卷與抽象的顏色具象化為婀娜的舞者,讓觀眾直觀看到“青綠”之美,更讓其穿梭舞臺,串聯作品,若隱若現。

精益求精的藝術呈現是《只此青綠》成功之要?!吨淮饲嗑G》讓人耳目一新,視覺美的沖擊力尤其強。作品重視意象之美、意韻之妙,強調了東方美學的溫柔敦厚、含蓄慰藉。青綠是劇中底色,作者由此追求一種內斂溫厚的古典美撲面而來,令人賞心悅目。錯落有致的造型變化,動靜結合的節奏轉換,清麗雅致的服裝色彩,讓一幅古畫在今天的觀眾面前生動了起來。這正是主創們想要表達的意象。例如,舞蹈編排以靜為出發點,以內斂、內收為基調,設計了靜待、望月、垂思、獨步、險峰、臥石等造型動作,呈現出一種靜雅之美。其中“青綠”片段更是把這種靜雅之美演繹到了極致。這是全劇中純寫意的一段,青綠的衣衫、高聳的發髻、美而不柔的身姿,宋韻之美隨著舞者輕緩的步態走進觀眾心中。

在視覺與審美風格上,作品傳達了《千里江山圖》反映的宋代清雅的審美,舞臺畫面通過出畫與入畫、客體與主體觀感的連接,從不同角度引領觀眾感受傳統繪畫之美;在舞蹈動作的編排上他們更多是取其神而輕其形,是從宋代的審美特點出發,從當代視角反觀古典美學,強調靜雅之美;在服裝設計上沒有簡單復原的宋制服飾,更多的是追求一種對宋代美學感受的體現,傳遞出宋代美學中簡約雅致的態度,體現宋代美學的特征;在音樂設計上創作帶有宋代氣質的音樂,營造作品各篇章的氛圍,音樂上添加了制筆、制墨等傳統技藝的音效作為背景疊加,令其極富渲染力。作曲上也巧妙地運用西洋樂器,大提琴的如泣如訴,中國傳統樂器古琴的金聲玉振,基本的旋律多維的表達,配合劇情和人物的進展,撼人心魄。在舞臺設計上,地面設計多種配合空中多重旋轉裝置的獨特使用方式,既能準確契合展卷的視覺表達,又能產生豐富的時空流轉現象,達到了“以多維空間換時間”的巧妙設計效果。

綜上,《只此青綠》在舞臺上重現畫作《千里江山圖》中恢弘大氣的錦繡江山,以生動的舞臺手段呈現獨特的中華文化美學,不僅在形式上有所突破,還在內涵上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底蘊,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色彩,它傳遞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揚起傳統文化之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體現。

《只此青綠》的成功給予我們重要啟迪。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我們有著悠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是我們文化藝術發展的堅實基礎,如何傳承與發展?是使我們年輕人為之奮斗的永久課題。

猜你喜歡
王希孟青綠江山
熊石望
仙境煙臺,只此青綠
江山有我
如詩如畫的江山
江山如此多嬌
高考狀元vs高分低能
千里江山圖
從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看青綠山水畫的色彩裝飾審美
大千世界 磅礴渾厚
仇英:青綠山水最后的盛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