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文學鑒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的意義

2022-10-22 05:20童家希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研究

摘 要:我國古典文學與優秀傳統文化充分交融,鑒賞文學作品、將文學作為研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充分領悟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首先分析文學鑒賞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意義,隨后從三個方面說明文化研究中進行文學鑒賞的路徑,并簡要說明了文學鑒賞的方法。

關鍵詞:文學鑒賞 優秀傳統文化 研究

一、前言

文學鑒賞的作用不僅在于品讀文學作品,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感悟其中的優秀傳統文化,領悟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因此要高度重視文學鑒賞對于文化研究的關鍵作用,并努力探索通過文學鑒賞探究文化的有效路徑。

二、文學鑒賞對文化研究的意義

(一)深入品鑒優秀傳統文化素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傳統文學扮演了重要的載體角色。通過傳統文學作品,能深深感受到歷史對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作用。某種程度上來講,文學作品也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從研究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很多時候需要和創作者進行跨時空對話,設身處地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情感,由此感受到文學作品的深厚內涵。在歷史沿革的過程中,文學作品沉淀出豐富的價值內涵。文化研究人員自身必須具備過硬的文學鑒賞能力,準確定位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能與古人真正“跨時空對話”,真正領悟古人通過文學表達的思想感情。文學資料自身的載體屬性值得關注。在文化研究過程中,必須細細品讀文學作品,正確解讀文學作品中的關鍵字詞。諸多文學作品蘊含了深刻的創意,文化研究人員必須精準定位文字中的含義,并體味文學措辭的獨到之處,真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為研究人員深入發掘文學作品的價值與核心思想奠定基礎。

(二)展示優秀傳統文化魅力,推動文化傳承

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往往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根本原因在于文學作品是一筆巨大的“礦藏”。品鑒文學作品,能感受到獨到的魅力。從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者角度出發,能深刻品鑒文學作品,說明研究者自身的品鑒與分析能力過硬。憑借個人的品鑒能力,通過品鑒文學作品獲取較高的成就。在分析我國古典文學作品時,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躍然紙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歷經千百年,涉及歷史、民俗等多個方面。通過鑒賞文學作品,挖掘并分析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因素。與此同時采用科學方法,促使研究人員更準確地體味文學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古代文學作品的理解更深一層,也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承奠定良好基礎,潛移默化中形成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三、文學鑒賞促進文化研究的路徑

(一)借助文化名著

文化名著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文化名著的類型、體裁和思想情感各有不同,但是歷經數百年流傳至今,證明文化名著博大精深的魅力,深受歷代大眾的廣泛認可。文化名著的諸多情節成為經典,很多人物已經成為文化符號。上述現象都能說明文化名著的巨大魅力,針對文化名著加大文化鑒賞力度,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三國演義》為例,該古典小說依托東漢末年到三國期間的歷史而創作,其中加入了很多作者個人的描繪和虛構,因此體現出“七分實,三分虛”的特征,但并沒有影響文化名著的歷史感。關于《三國演義》的三分虛,說明作者羅貫中在描繪三國故事細節時,大量運用中民間傳說,并充分運用個人的想象力,將民間傳說成功融入三國歷史故事中。即便是古典小說,但是仍然充分尊重了歷史真實情況。民間傳說與小故事的融入,則為古典小說帶來了更多的趣味感和可讀性。作者選擇這種方法創作《三國演義》,與創作時期的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關系密切,同時將美學因素融入其中,真正實現虛實結合的效果,兼顧故事感和美感。準確定位“實”與“虛”之間的關系,是《三國演義》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為這部小說賦予了無盡的生命力。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虛”對于歷史本來面目展現的影響。后代針對《三國演義》的評價就曾經指出劉備、諸葛亮等人物塑造的問題,劉備人物塑造過于忠厚,諸葛亮人物塑造過于足智多謀,以至于偏離了公眾對于“人”的定義和認知,劉備、諸葛亮某種程度上甚至超脫人類而存在。在文化名著鑒賞過程中,若要準確定位文化名著創作的目的,應當正確分析作者的創作設計意圖,對文學創作的理解更加到位。

文化名著的鑒賞還要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閱讀文化名著的習慣,并在日積月累的閱讀中積累大量文化名著知識,潛移默化中強化對文化名著的敏感度。在閱讀鑒賞文化名著的過程中,應當站在較高的層次,不要僅將文化名著的鑒賞作為普通的閱讀過程,最重要的落腳點在于鞏固個人的閱讀能力并積累閱讀方法,最終形成屬于本人的文化積淀。從文化名著的角度出發,任何一部文化名著都有豐富的思想內涵,也是提升個人閱讀能力的重要載體。同樣以《三國演義》為例,這部總共120回的鴻篇巨制,人物個性塑造鮮明,某種程度上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個人設計思想的直接反映,為探討儒家文化對國人性格的塑造提供重要參考。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形成諸多獨到的文學理論,并對歷朝歷代的倫理觀念產生深刻的影響,給予民眾充足的啟發。在《三國演義》的人物塑造過程中,清晰感受到創作者所在朝代的倫理思潮影響,引導鑒賞者從更全面的角度分析人物性格。在準確定位人物性格的前提下,站在更高的層次分析《三國演義》作品。這部文化名著蘊含了漢末到三分歸一時期的社會政治狀況,當時人民的意愿同樣體現作品的字里行間??v觀《三國演義》不難看出,戰爭在其中占據很大的篇幅,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三國末年的“亂世”特征,基本還原了時代特征,是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發展狀態的“藍本”。

(二)借助古典詩詞

古典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見證,從早期的楚辭漢賦,再到后來的唐詩宋詞,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昂揚向上,彰顯中華民族的獨到魅力。盡管元曲之后,中華古典詩詞文化逐步轉衰,但仍然佳作不斷,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毫不夸張的說,古典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久不衰的璀璨明珠,成就遠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可謂是奪目耀眼。古典詩詞魅力盡顯,自身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也為文化鑒賞提供豐富的素材,鑒賞者能夠從多種角度鑒賞并感知古典詩詞作品,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出獨到的解讀,為古典詩詞流芳百世鋪平道路。在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過程中,必須重視古典詩詞的鑒賞,為樹立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脈絡,定位優秀傳統文化的獨到特征奠定堅實基礎,幫助鑒賞者進一步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古典詩詞內容豐富,鑒賞者可以選擇的鑒賞角度和方式也有很多很多。在唐詩鑒賞過程中,可以綜合運用詮釋、考證等多種方法,探析唐詩的魅力以及創作背景。鑒賞者站在唐詩創作者的角度看待唐詩作品,探索詩人的生平經歷,掌握作者對生活豐富而又深刻的體驗,體會作者在創作唐詩時的真情實感。換言之,在古典詩詞鑒賞過程中,需要兼顧古典詩詞創作的“大背景”和“小背景”,將古典詩詞作品帶入到創作時的時代大環境以及作者本人當時的人生狀態,準確理解古典詩詞的含義,真正領悟到古典詩詞的魅力。情境在古典詩詞鑒賞中占據重要地位,每一篇經典詩詞都有獨到的情境,在準確定位古典詩詞含義的基礎上,理解作者構建的情境,并通過索隱方式,領悟古典詩詞創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情實感,抓住古典詩詞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對古典詩詞的鑒賞以及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都能更上一層樓。

李白作為“詩仙”,在李白的古典詩詞中,感受到濃郁的“酒文化”,可謂是“無酒不成詩”?!熬啤蓖瑯右彩侵袊鴥炐銈鹘y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很多古典成語與俗語都與“酒”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把酒言歡”“對酒當歌”等,通過“酒”抒發心中豪邁的氣概。詩人攜酒走江湖,足跡遍布天下,廣交天下英雄豪杰,并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盡管李白在追求個人政治理想的過程中多有挫折,但不能掩蓋個人的豪情壯志?!秾⑦M酒》《行路難》等一系列經典佳作,不僅活脫脫展現了李白的人物形象,也生動地展示“酒”文化的魅力。由此可見,在古典詩詞鑒賞過程中,通過領悟詩詞的核心精神,感受到古代詩人的滿腔熱血。從當代詩人的角度出發,詩詞的創作不僅是古典的沿襲,更應當在詩詞中有所創新和發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精神相結合,為傳統的藝術模式賦予生機和活力,使其成為新文化經典。

(三)借助文言文

文言文鑒賞也是研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通過鑒賞文言文作品,能夠近距離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以及古典文學的發展。一提到文言文,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晦澀難懂”“難以入手”,產生“未戰先怯”的感覺,削弱研究文言文的動力。文化研究恰恰是打開了研究文言文的“窗戶”,為領悟文言文的獨到魅力提供了空間。通過研究文言文,深入發掘文言文字里行間蘊含的深刻價值,也能從審美的角度看待文言文,從內心深處重新建立對文言文的認識,文言文給人的印象也就不再“刻板”,有助于彰顯文言文的獨到魅力,并在新時代背景中熠熠生輝。以《桃花源記》為例,針對《桃花源記》進行全面解讀,認知文言文的魅力。在梳理文言文語言設計思路的前提下,定位文言文中的關鍵字,徐徐步入到文言文中塑造的“桃花源”情境。品讀《桃花源記》,讀者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中,與陶淵明共賞桃花源之“美”,對桃花源中富足的人居生活以及和諧相處的人際關系有更深刻的認識。在文言文鑒賞過程中,采用層層推進的方式,將自己作為陶淵明的伴游者,借助想象、描繪、分析、推理等方法,對文言文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并實現文言文的拓展延伸效果。陶淵明塑造的桃花源撲朔迷離,伴隨著陶淵明的文字,對《桃花源記》建立個性化的理解,對文言文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認識更深一層,并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奠定基礎。借助文言文資源進行文化鑒賞和探索,也是積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路徑。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章體裁代表,分析文言文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在鑒賞文言文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對文言文的對比和分析,借助閱讀文言文實現質的飛躍。針對文言文作品進行綜合性的探討,也是深層次探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相對復雜,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鑒賞策略,并找到最適合的研究文言文的角度。我們的祖先通過文言方式書寫了無數經典文本。鑒賞文言文也是與古人對話的過程,當前流行的“智慧教育”核心也在于此。在文言文鑒賞分析過程中,從自己的視角看待世界,確保材料足夠真實。閱讀并鑒賞文言文,能夠綜合定位古代社會的特征,也為跨時空的對話提供了很多素材?!墩撜Z》中蘊含很多關于社會倫理的描述,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側重于對人生現狀的看法,實際上都與“我”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鑒賞文言文的過程中,逐步構建獨到的精神智慧。

四、對文學鑒賞方法的簡要分析

古典詩詞、文言文和古典名著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素材,在鑒賞諸多類型的文學作品時,經常使用到分析方法。借助分析法,能快速定位文學創作的方式和意圖。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往往有著精巧的構思,通過分析法能夠精準定位作者的構思,并與文學創作者形成情感共鳴??甲C和索隱也是文學鑒賞過程中的常見方法,考證法的應用關鍵在于掌握作者的創作背景,根據作者的經歷背景鑒賞文學作品。使用考證法時,切忌步入“主次顛倒”的誤區,作者背景的考證應當輔助于文學鑒賞,文學鑒賞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方可掌握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索隱法同樣涉及對文學作品內容的考證,但是主要落腳點在于文學作品之外的情感和意志。這就要求文化研究者學會品鑒文學作品,探索文學作品中的內涵和情趣。使用索隱法時同樣不能“劍走偏鋒”,仍然要從文學作品本身出發,而不是把文學作品對應的歷史背景強加到文學作品之中,因此研究者要樹立文學作品的“本質”意識。

五、結語

我國古典文學見證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沿襲和變革,是折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面鏡子。在研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文學作品的重要性,靈活選擇研究方法,探索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奧秘,在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領域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蒙巧芝.文學鑒賞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意義[J].赤子,2019(20).

[2]呂樹菊.文學鑒賞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意義[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5).

[3]葛承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性對現實的意義[C].2014年清明·弘揚民族獨特傳統文化學術交流會,2014.

[4]王秀娟.文學鑒賞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意義[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9).

(作者單位: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童家希(1994-),江西樟樹人,本科,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研究方向:語文教育。

猜你喜歡
優秀傳統文化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國際化背景下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探析
地方傳統文化對實現中國夢的時代價值
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意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