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比較安順城區方言與屯堡二鋪話的語音系統

2022-10-22 11:25胡宇坤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安順的地理位置以及發展歷史,簡單描述了安順的方言情況:作為“方言島”的屯堡方言,與城區方言不盡相同。隨后將以二鋪話為代表的屯堡方言與安順城區方言從聲韻調方面進行比較。主要區別有:二鋪話分舌尖前音和舌尖中音而安順城區方言不分,安順城區方言比二鋪話多了3個韻母,古入聲字的歸派不一樣等。最后簡單總結兩種方言的發展歷程。

關鍵詞:安順城區方言 屯堡方言 二鋪話

一、安順的地理位置及歷史發展

安順市地處貴州省中西部,距貴州省省會貴陽90公里,是進出云貴地區的交通要道,下轄兩區(西秀區、平壩區)、一縣(普定縣)、三自治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市政府所在地為西秀區東關街道,也即是安順老城區。

安順的方言情況與當地的歷史發展有很大關系。在明代以前,安順地區由少數民族首領統治,與中原王朝一直是羈縻關系,中央政府對這一地帶并沒有實際的管轄權,漢族人跡稀少。大明王朝建立后,為對付蒙元殘余勢力和時叛時服的土司政權,明太祖朱元璋令沐英率大軍南征,并在沿途重要據點設柵筑城,屯墾戍邊,開發西南,而留下的這些軍民后裔就是今天所說的“屯堡(拼音:pù)人”。屯堡人主要分布在“一區”“一線”的鄉鎮,“一區”是市區東南方向的舊州、黃臘、東屯、周官屯一帶,“一線”是指“交通線”,即沿古驛道和今天交通要道分布的七眼橋、大西橋、頭鋪、三鋪、馬關等地,總的來說集中分布在安順西秀區與平壩區的山區間。屯堡在文化上與本地的漢族群體有較大差異,其服裝、發飾、建筑、語言等獨具特點,保留著很多中古漢族特色,形成獨特的“屯堡文化”。他們是較早一批遷入黔中地區的漢族移民,比較封閉,與當地土著少數民族及后來入黔的漢族保持距離,保留了自己的文化,自成一脈。語言經數百年變遷而未被周圍方言同化,形成方言島,保留了一些明代漢語方言的底層成分。清朝時期“湖廣填四川”“改土歸流”使貴州的漢族人口大量增加,黔中地區主要是川渝地區的移民,受四川地區方言影響頗深,這批漢族移民相對于屯堡人到來的時間更晚,也是現今黔中地區漢族人的主要來源。就安順兩城區的漢語方言來說,可分為安順城區方言與屯堡方言,安順老城區方言屬于川黔方言片,而屯堡方言則是方言島。

二、貴州安順地區方言概況

貴州全省的漢語方言屬于西南官話,《貴州省志·漢語方言志》從語音上將境內的漢語方言進一步分為三片:川黔方言、黔東南方言和黔南方言,安順方言屬于川黔次方言片。貴州川黔方言是三個次方言中地理分布最廣的,從貴州東北的松桃到貴州西南的興義市五市四十五縣四特區都屬于貴州川黔方言片區。貴州川黔方言內部語音一致性很高,但大同中有小異,根據有無撮口呼韻母有可以將川黔方言一分為二,即有撮口呼韻母的為黔北片,無撮口呼韻母的為黔中片,安順方言屬于黔中小片。同為黔中片的地區還有貴陽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六盤水市的六枝特區、盤縣特區。

本文試將安順方言與屯堡方言進行比較研究,在語料的選取上,安順方言選擇城區方言,而屯堡方言選擇二鋪話。安順老城區以漢族為主,受少數民族語言影響較少,相比于其他縣區是更好的方言樣本;二鋪村位于安順市東北方12公里處,其周邊的舊州、雙堡一帶以及華嚴、蔡官、幺鋪部分地區也說這種方言,具有代表性。

三、聲母比較

安順城區方言中共有19個聲母,分別是:

p巴、p?怕、m毛、f發、t大、t?他、l流、?資、??拆、s三、z然、?基、??七、?蝦、k高、k?科、?安、x好、?衣。

二鋪話中共有23個聲母,分別是:

p巴、p?怕、m毛、f 發、t大、t? 他、l流、?資、??拆、s三、z然、t?抓、t??粗、?蘇、? 軟、?基、??七、?蝦、k高、k?科、?安、x好、?衣。

(一)聲母相同點

(1)古全濁聲母清化。

(2)古泥來母字合流,不論洪細,n、l可自由變讀,如安順城區方言和二鋪話中:怒lu=路lu,挪luo=羅luo。

(3)不分尖團,兩地方言中九酒同音,秋丘同音,休修同音,聲母分別讀為?、??、?。

(4)北京音讀零聲母的部分古疑母和影母字讀為?;

(5)蟹攝開口二等見系字聲母讀為舌面后音k、k?、h。

(二)聲母不同點

(1)二鋪話聲母比安順城區方言多了一組舌尖后音的聲母,為四個,分別是:t?、t??、?、?。

在安順城區方言中,知照組、日母字和精組字配合的韻母無論開合,都讀為舌尖前音,如:宗tso?=中?o?,粗??u=初??u,私s?=詩s?。

在二鋪話中,知照組日母字和精組字在今開口呼韻母配合(不包括舌尖元音韻母)時,都讀為舌尖前音;與合口呼韻母配合時,都讀為舌尖后音,呈互補關系。如:山san =三san,租t?u=豬t?u。

但在舌尖元音韻母前,ts組和t?組區別意義,是對立的,如:子??≠紙t??,瓷???≠遲t??,私s?≠匙??,舌尖韻母前的舌尖前音來源于中古精組,舌尖后音來源于中古知照組和日母。

本地人依靠方言區分城區人和屯堡人,最直觀的聽感就是說話時是否有翹舌音,如有翹舌音一定是屯堡人。

(2)二鋪話中古曉匣兩母在齊齒呼和撮口呼前讀?,開口呼和合口呼時讀x,如:溪?i、靴?i的聲母為?, 河xei、胡xu的聲母為x。

而在安順城區方言中,也大致遵循了上述規律,只有在遇攝合口一等韻前例外,讀唇齒擦音f,如:虎fu,胡fu,而其他開口呼和合口呼前仍讀為x。

四、韻母比較

安順城區方言共有韻母32個,分別是:

?資、i衣、u胡、?兒、a八、ia加、ua瓜、o火、io腳、?拍、i?葉、u?國、iu 育、ai才、uai乖、ei培、uei偉、au袍、iau腰、ou樓、iou郵、an安、ian天、uan 彎、?n燈、in賓、u?n溫、a?昂、ia?江、ua?汪、o? 風、io?兄。

二鋪話共有韻母29個,分別是:

?資、i衣、u胡、?日、?兒 、a八、ia加、ua瓜、o火、io腳、ai才、uai乖、ei培、uei偉、au袍、iau腰、?u樓、i?u郵、an安、ian天、uan彎、?n燈、in賓、u?n溫、a?昂、ia? 江、ua?汪、o? 風、io?兄。

(一)韻母相同點

(1)沒有撮口呼,普通話中讀為撮口呼的字在安順城區方言和二鋪話中多讀為i、u和iu。遇攝合口三等精組、見系韻母為i,居?i、虛?i、于i;山攝合口三四等精組見系介音為i,全??ian,圈??ian,淵ian;臻攝合口三等見系韻母為in,軍?in,熏?in,云in;以及通攝合口三等見系入聲字安順城區韻母為iu,二鋪話韻母前有韻母時為u,自成韻母時為i?u,如菊、曲、育、獄等。

(2)沒有后鼻音i?和??。普通話中的韻母i?和??在安順城區和二鋪話中讀為in或?n。曾攝開口一等和三等知系讀為?n,如崩p?n、登t?n、恒x?n,三等(除知系)讀為in,如冰pin、陵lin、興?in,梗攝開口二等都讀為?n,如烹p?n、硬??n,三四等讀為in,如兵pin、京?in、瓶p?in、丁tin。

(3)臻攝合口端系字讀為?n,普通話中讀為u?n。如:敦d?n、論l?n、尊??n、存???n、孫s?n。

(4)蟹攝開口二等見系字韻母讀為ai,如:街kai,崖?ai,鞋xai。

(5)果攝、宕攝開口一等和部分三等入聲字、合口一等入聲字以及江攝開口二等部分入聲字讀為o,如:多do、各ko、郭ko、剝po;當見系遇山攝合口四等、宕攝開口三等、江攝開口二等入聲字時,韻母讀io,如:決?io、腳?io、學?io。

(二)韻母不同點

二鋪話比安順城區方言多了一個舌尖后高元音韻母?,少了?、u?、i?、iu四個韻母,具體分析如下:

(1)安順城區方言中的i?韻字在二鋪話中讀為i。如安順城區方言中葉i?、缺??i?,二鋪話讀為葉i、缺??i。

(2)安順城區方言中的?、u?韻字在二鋪話中讀為ei、uei。如安順方言北p?、國ku?,二鋪話中讀為北pei、國kuei。

(3)安順城區方言中的iu韻字在二鋪話中有兩種分化,當韻母前有聲母(聲母為見組)時讀u,自成音節時讀i?u,如表1。

(4)在蟹攝和止攝合口呼遇端系的開合上有所不同。中古端系蟹攝和止攝合口呼,安順城區讀為uei,二鋪話讀為ei,u介音脫落,為開口呼,如表2。

五、聲調比較

安順城區方言與二鋪話聲調都是四個,但調型和調值有差異,調類所包含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由上表可知,安順城區方言陰平是高平調55,二鋪話則是中平調33;陽平和上聲一致,去聲調安順方言是低升調,而二鋪話是中升調。比較周邊方言,安順城區方言與貴陽方言調型一致,只是在去聲的調值有所不同,而二鋪話四聲的調型反而與黔東南地區的方言更吻合。

調類包含的內容不同,主要是中古入聲字的歸派有所差別。在安順城區方言中,入聲字基本派入陽平,符合西南官話將入聲歸入陽平的整體規律。如:

督(端)tu??、濕(書)s???、腳(見)?io??、桌(知)?uo??、月(疑)io??、落(來)lo??、俗(邪)su??、拔(并)po??。

在二鋪話中,清入和次濁入歸入陰平,全濁入聲歸入陽平。如:

清入歸入陰平:搭(端)ta??、接(精)?i??、割(見)ko??、薛(心)?i??、窄(莊)?ei??。

次濁入歸入陰平:藥(喻)io??、裂(來)li??、捏(泥)li??、篾(明)mi??、肉(日)?u??。

全濁入歸入陽平:雜(從)?a??、盒(匣)xo??、奪(定)to??、局(群)t?u??。

通過對比安順城區方言與以二鋪話為代表的屯堡方言,可以看出安順城區方言與周邊貴陽、興義等地方言高度相似,而屯堡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曾經的屯堡人過著相對封閉的生活,交易通婚也只限于內部,保留了自身風俗特色,在語言上也形成了異于周邊的“方言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屯堡人與外界的接觸增多,語言接觸也會導致方言與方言之間的混雜與借用,安順城區方言作為比較強勢的一方,對屯堡方言影響較大。就二鋪話來說,年輕一輩的人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對立已經不嚴格了,一些文讀字和知系字常讀為舌尖前音,一些來自于中古清入和次濁入聲字也讀為陽平。

據學者考察,屯堡方言源于明朝初年南直隸地區的官話,考察周邊方言,可以發現屯堡方言與貴州省內幾個過渡區方言和方言島的方言都有相似之處,從而勾勒出明朝時期貴州境內的移民路線圖。從內部來說,屯堡方言不同鄉鎮也不盡相同,通過方言的內部差異還可以考察移民來源以及語言的演變現象。

參考文獻:

[1]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貴州省志·漢語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2]安順市西秀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安順市西秀區志[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查字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4]袁本良.安順城區方言音系[J].安順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1).

[5]班陽.貴州天龍話與平壩話的語音比較[J].語文學刊,2014(18).

[6]曾曉渝.明代南直隸轄區官話方言考察分析[J].古漢語研究,2013(4).

[7]吳偉軍.從屯堡方言看屯堡人的族群來源及內部分化[J].貴州民族研究,2014(3).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文學院)

作者簡介:胡宇坤(1998-),女,漢族,貴州安順人,研究生,西北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