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安徽省殘疾學生家長心理困境及其干預*

2022-10-31 05:01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7期
關鍵詞:學生家長殘疾康復

吳 杰 李 輝

(淮南市特殊教育學校 安徽淮南 202038)

一、殘疾學生家長面臨的心理困境

殘疾學生家庭在社會、教育、經濟等方面均與其他正常家庭有所不同。殘疾學生家長在面臨經濟困境、康復問題以及促進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融入社會角色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擾。所以,殘疾學生家長在不同程度上面臨諸多的心理困境,經歷的心理困境階段和層次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長期處于焦慮狀態

因為家長對殘疾缺乏科學的認知,在護理孩子殘疾問題上常有思慮過度、緊張、恐慌等心理情緒,隨著兒童的持續成長,這些情緒或許能夠因習慣而消退,但是也可能因為長期積累這些不良情緒而使家長產生心理障礙,如出現焦慮、煩惱、抑郁的情緒。如果殘疾學生家長長期處于精神抑郁狀態,也會對身體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殘障家庭中焦慮的心理困境的較多,并且女性的焦慮心理要高于男性。

(二)自我懷疑不斷加深

殘障家庭中,很多家長可能在孩子致殘的原因上追溯自我因素,并不斷地懷疑和迫使自己自我反思,長期的自我加壓會導致家長不斷地懷疑自己,有的甚至會導致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懷疑,這些懷疑會致使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疏遠,甚至使家庭瀕臨崩潰。

(三)不停地自我責備

上文提到,部分殘疾學生家長會在孩子致殘因素上產生自我懷疑,當部分家長因自我懷疑,尋找到因為自身不足而造成孩子殘疾的蛛絲馬跡,會處于不斷的自責當中,從而產生強烈的內疚感,不斷地去責備自己或者其他家庭成員。這種現象在重度殘疾學生家庭中較為常見,家長無法找到自我疏解的方法,因而會對學生產生嚴重的溺愛或保護。

(四)挫敗無助

殘疾學生很難像正常學生一樣在校園里正?;顒踊驅W習,所以周圍學生對殘疾學生的態度和接納程度等都會影響到殘疾學生家長的心理狀態,而更多的時候殘疾學生可能會在校園受到學生的嘲笑和孤立,還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在學生學業受挫或者遭到學校同學嘲笑時,殘疾學生家長會感到挫敗無助,無法得到外界的理解和援助,因而會產生挫敗感和自我效能低下,對未來的生活和孩子未來成長也會缺乏自信心。

(五)長期幻想

殘疾學生家長的長期幻想主要體現在對孩子的康復上,家長會受到外界廣告宣傳或土方法的影響,產生一定的幻想,認為殘疾可以快速治愈,所以會通過各種不健康和不科學的手段促進學生的康復,甚至相信虛假就醫的宣傳廣告病急亂投醫。這種現象常見于那些無法短時間內接受自己孩子殘疾事實的家長。

二、殘疾學生家長心理困境成因分析

社會的快速發展、多元價值觀的沖擊、社會風氣的不良影響、家長主觀認識不足以及個人心理特質等,都會給家長帶來一定的心理困擾。通過調研,殘疾學生家長產生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壓力大

殘疾學生家庭的經濟壓力主要來源于就醫、康復和陪同等方面,殘疾學生要不定期和長期地接受康復訓練,并且需要專門的人陪同,陪同的人就無法工作,家庭收入水平降低。部分家庭會選擇去專門的殘疾學校就讀、到專業的康復中心進行康復訓練,所以增加了經濟方面的壓力,導致入不敷出。尤其是在重度殘疾家庭當中,家長不得不承擔養育、教育、就醫、康復、照顧等多重經濟壓力,這造成了殘疾學生家長心理上的焦慮和不安。

(二)家庭矛盾多

殘疾學生家長由于經濟壓力等的增加,同時對殘疾缺乏一定的認知,且無法得到親戚的理解,常導致家庭內部夫妻間、父母間出現較多的沖突。隨著負面情緒的不斷積累,家庭成員之間互相抱怨,導致家庭成員無法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隔閡,使得家庭氛圍越來越差,家庭矛盾越來越多,而殘疾家長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

(三)個人心理沖突

由于長期處于壓力和焦慮之中,殘疾學生家長不斷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與外界缺乏溝通,缺乏社會角色認同感和支持,造成心理負擔過重,不僅在精神和心理上,在個人人際關系上,比如夫妻之間、父母之間也會造成沖突,導致家庭破裂。

(四)社會接納不足

人們對于殘疾缺乏正確的認知,在面對殘疾學生時,部分學校、同學或社會人士缺乏包容和諒解,導致殘疾學生及其家長存在社會認同感缺乏、社會交流存在阻礙等現象??梢钥闯?,殘疾學生家庭的社會接納度不夠,導致殘疾學生家長在社會角色和社會關系里存在較大的阻礙。

(五)融合教育師資缺乏

殘疾學生在教育上缺乏專業化的引導,缺乏穩定專業的師資力量,使得殘疾學生無法享受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權利,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家長的壓力,為自己孩子的教育擔憂也是造成殘疾學生家長心理困境的一大因素。

三、當前殘疾學生家長心理困境干預措施

為幫助殘疾學生家長解決困境,提高殘疾學生家長的社會適應性、促進殘疾學生家長健康心理養成,當前對殘疾學生家長心理困境的干預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搭建咨詢服務平臺

制作手機App軟件,開展個性化的咨詢服務,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為殘疾學生家長的心理問題提供幫助。主要做法包括:建立咨詢工作室,以固定的時間和地點為學生家長提供溫暖關愛的咨詢服務,為殘疾學生家長提供傾訴的平臺,或者通過走訪了解殘疾學生家庭面臨的困境,從心理角度為其提供幫助,加強對殘疾學生家庭的關懷。利用手機App的便利性,方便家長通過手機App軟件內置的音頻、視頻、圖文等相關案例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實現對家長心理問題的早期干預。

(二)生命至上的生命觀引導

通過引導殘疾學生家長對生命進行思考,啟迪學生家長重視生命,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擴大認知視野,消除負面情緒,提高對生命的重視等。

(三)人皆平等的價值觀疏導

通過媒體、政策以及相關知識的引入,加強殘疾學生家長對于殘疾孩子的認識,使其重拾信心,其幫助殘疾學生家長規劃殘疾學生的未來,傳授相關的康復知識。通過理性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家長接納學生的殘疾,提高殘疾學生家長融入社會角色的信心。

(四)設置教育康復的體驗平臺

教育康復專項體驗主要是為殘疾學生的康復訓練和康復需求設置的,可以引導殘疾學生家長對學生的語言、情緒、運動等方面進行專業化的訓練,可以制訂個性化的康復訓練方案,從而提高康復的有效性,促進家長與殘疾學生之間的互動。

(五)互幫互助的團體輔導

團體輔導的優勢是可以通過互幫互助、經驗分享,為殘疾學生家長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促使殘疾學生家長主動調整心態,改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正確看待殘疾孩子和自己。團體交流可以有效預防負面情緒的出現。

四、殘疾學生家長心理困境干預對策

通過分析殘疾學生家長面臨的心理困境以及造成學生家長心理困境的原因,基于當前殘疾學生家長心理困境的干預方法,本文提出以下幾種干預對策,以提高殘疾學生家長心理困境干預效果,促進殘疾學生家長健康心理的養成。

(一)完善落實殘疾人相關保障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權利,而《殘疾人就業條例》中也規定了殘疾人的勞動權利。在公共設施方面,我國也設置了殘疾人保障區域,確保殘疾人擁有與正常人一樣的公共設施和公共空間的享有權。所以,在完善落實殘疾人保障制度方面,應該提高對殘疾人家庭的關懷。尤其是對殘疾學生家長,不僅要施以人文關懷,而且應該采取其他的相關保障措施,以打破殘疾學生家長的心理困境,提高殘疾學生家長的社會群體認同感。

(二)組建專業化的殘疾學生家長心理干預團隊

殘疾學生是一個需要社會支持和服務的群體,而殘疾學生家長也是一個需要社會支持的群體,在各地區應該設置相關的專業家長心理干預團隊,為殘疾學生家長提供相關的心理服務。心理服務機構或志愿者服務團體應進行專業化的培訓,提高對殘疾學生家長的社會關懷,增強學生家長心理干預的專業性和預見性,增強對殘疾學生家長的心理疏導工作,提高殘疾學生家長心理咨詢服務的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家長中心的心理關懷干預機制

應該以家長為中心,建立相關的心理關懷干預機制。比如,可以組建專業團隊,為殘疾學生的學業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以減輕殘疾學生家長的壓力,調整殘疾學生家長的情緒,可以依托社區成立相關的心理咨詢團體,選聘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或相關負責人員,為殘疾學生家長提供支持,加強殘疾學生家長和正常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提高殘疾學生家長的歸屬感。

(四)建立殘疾學生家長培訓學校

由于殘疾學生家長不了解殘疾相關的基礎知識,易產生焦慮、恐懼、不安、絕望等負面情緒,可以建立殘疾學生家長培訓學校,提高學生家長對殘疾康復知識的認知,促進其康復技能的養成。了解殘疾基礎知識和護理知識,能夠提高家長的自信心,幫助其逐步適應殘疾家庭,提高自我歸屬感和認知等。

(五)殘疾學生家長行為分析技術應用支持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使用現代技術為殘疾學生家長提供服務,通過志愿者活動建立有關的溝通平臺,實現殘疾學生家長互相幫扶,還可以通過運用基本技術,幫助殘疾學生家長進行學生康復治療,促使其積極應對康復困難,調整心理分析自身的行為,推動學生的康復治療,從而推動我國殘疾學生的教育和康復事業的發展。

猜你喜歡
學生家長殘疾康復
康復護理在腦外傷后遺癥患者康復中的應用
腦卒中早期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療效分析
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人獸表演
家長對學校滿意度調查研究
農村中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教育方式研究
北京市小學武術教學的現狀調查
“十二五”期間3.6萬貧困孤獨癥兒童獲得康復補助
殘疾預防 不容忽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