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合體字的結字規律及書寫技法舉隅

2022-11-04 03:46孫金龍營口市群眾藝術館遼寧營口115000
收藏與投資 2022年10期
關鍵詞:雁塔褚遂良部首

孫金龍(營口市群眾藝術館,遼寧 營口 115000)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官居中書令、河南郡公、尚書右仆射。褚遂良為初唐書法四大名家之一,藝術造詣高深同時也博聞厚學。初唐承接著漢隸、魏碑和隋朝的書法風格,故褚遂良的楷書兼具了漢隸、魏碑等遺風。初唐又開啟了唐代尚法的先河,所以他的字又有法度嚴謹、風姿綽約、變化豐富、楚楚動人的整體風貌。褚遂良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書法作品,尤以楷書居多,具有代表性的如《雁塔圣教序》《枯樹賦》《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大字陰符經》《倪寬贊》,還有被視為國寶的褚氏《臨蘭亭序》等。

褚遂良的楷書中最能代表褚遂良上述楷書藝術風貌的作品是《雁塔圣教序》。此碑因在大雁塔塔基,故名《雁塔圣教序》,自右向左豎寫,21行,行42字,共821字;東邊一塊碑乃為唐高宗李治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記》,從左向右豎寫,20行,行40字,共642字?!堆闼ソ绦颉肥菍懹谟阑账哪辏?53年)十月和十二月,時下褚遂良年58歲,正值老辣成熟之暮年。此時他的楷書作品筆畫、結體變化豐富。因此,對于《雁塔圣教序》結字規律的理解,對于學習和賞析其楷書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部首在左的合體字

字的結構又叫結體,就像房屋的框架結構一樣,每個部位就像一根根立體的、變化萬千的優美線條,全部完成后才是一個完整的字。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合體字結體,部首在左的合體字書寫和賞析可以參考如下示例。

(一)單人旁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的此偏旁,撇、豎都不長,而且保持距離,不宜連上,整個單人旁短而靈動。如圖1中“仙”“備”所示,書寫時“仙”字注意右端山字兩左豎近些,“備”右端注意筆順和布白。

(二)雙人旁

一般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下文簡稱褚書)的雙人旁上撇短,下撇稍長,上撇略上翹,下撇略下垂;下撇起筆對準上撇中心略向左,豎對準下撇中心不宜過長,而且與撇之間也留有空間。如圖2中“德”“微”所示,其中“德”字少一橫,是古代書家常用寫法,在書法中不算錯字。

(三)提手旁

褚書提手旁上橫較短,豎與橫尾相接,豎的中段向左,鉤挺拔有力,提(又稱挑)經過豎下段中部向右上挑出,尾部一般不超過橫尾,如圖3“指”“哲”所示。

(四)木字旁

與提手相反,褚書木字旁橫較長。豎也要經過橫尾,豎的收筆既可作垂露之態,也可用帶鉤豎。撇從橫豎交界處起筆,不宜長。點在撇、豎交界處右下端,宜小。橫豎有變化之態,不僵直,如“相”“桂”字。

(五)豎心旁

褚書之豎心顧盼生動,可先寫兩點,左低右高形成呼應,豎為垂露有微小的彎曲,兩點略靠上,寫時注意與右邊部分的穿插關系,如“情”“懷”字。

(六)足字旁

褚書口上寬下窄,下橫略出頭,下部右邊小橫有時寫成點或小短橫,最后一橫有時用右尖橫,角度向右上傾斜還要注意與右邊偏旁的穿插關系,如“跡”“蹤”字。

二、部首在右的合體字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部首在右的合體字相較于上述部首在左的書寫難度略有提升,對于書寫的平衡性更要注意。具有代表性的可舉例如下:

(一)力字旁

此旁一般與左下齊或稍低,大多撇稍短,力字旁比左邊稍短小,屬于從屬地位,如圖4“幼”“敕”所示。

(二)右耳旁

比其左耳既長又寬,以與左邊主體部分保持長短寬窄的平衡,上折向左下,下折向右下都要寫得果斷爽快,特別是右下折要伸展出去。褚體右耳的豎以垂露為主,我們在日常運用時也可用少量懸針豎,如圖5“郡”“部”所示。

(三)頁字旁

注意上下橫之間距離,中間主體部分不宜太窄,右豎稍長,要調好下兩點寬度,注意其與左邊兩部分的搭配,即穿插避讓,如圖6“類”“顯”字。

(四)右三撇

三撇不宜過長,褚體三撇每撇都不長,有時向右下傾斜,這也是褚體獨特之處,如“影”“形”字。

(五)羽字旁

兩習字組成要有變化,不能雷同,兩提也常常寫成點,兩個鉤也要稍有變化且含蓄,如“翔”“翻”字。

(六)佳字旁

單人部分比右邊主體部分略長,上點有時寫成豎折點,有時用撇點,四橫要有變化,保持距離均勻,并且都不宜長,如“難”“維”字。

三、部首在上的合體字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部首在上的合體字既具有穩定的結構,又展現了其楷書的靈動特點。具體技法舉例如下。

(一)草字頭

古代書法家常常把草字頭上邊的橫斷開寫,一般筆順是左豎、左橫、右橫、右撇,也有左橫、左豎、右橫、右撇,視范字而定,這樣便于與下邊的部分相呼應。一般左邊稍低右邊稍高,整個草字頭不宜寫寬,兩豎上面略長,下面略短,以免占用下面的空間,如圖7“茂”“華”所示。

(二)寶蓋頭

既然是“蓋”,就要寬一些,點一般放在中線或偏左一點的位置,上點可用圓點,也可用豎折點,左點常用左斜點,如圖8“實”“室”所示。

(三)山字頭

稍窄一些,第二筆豎折有時斷開寫成豎、橫的組合,橫的左邊略出頭并且向右上傾斜,如“巖”“崇”字。

(四)曾字頭

即指上面兩點。左為小點或挑點,右為撇點,左低右高且相呼應,這兩點不可寫大,也不可過寬,如“蓋”“若”字。

(五)雨字頭

上橫稍短,左點為豎點略向左下斜,橫鉤之橫要長,像寶蓋頭,鉤向左下厚重而果斷,亦可寫成橫折短豎鉤,以求變化。中豎不宜過長,四點均勻排列,形態稍作變化,避免雷同,如“云”“霞”字。

(六)日字頭

上寬下窄,比獨體日字稍寬扁,中間小橫可與左右豎不接,也可與左豎相接但一般不與右豎相接。字頭大小依不同字而定,此謂從實際出發,如“晨”“昆”字。

四、部首在下的合體字

部首在下的合體字在楷書書寫中往往需要格外注意,這一部分的處理是楷書書寫中的重點,能夠影響字體的平穩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對此部分的處理極其精妙,可舉例如下。

(一)心字底

心字四筆之間距離幾乎相當,左低右高。作字底時稍扁,左低右高只是小些,此部首最關鍵之處是中間臥鉤要稍短些,心字的寬度靠四筆距離來調節,切記臥鉤不可過長,如圖9“愚”“慈”所示。

(二)貝字底

此字底的字往往上寬下窄,橫折的折處可方可圓,左豎短右豎長,下面兩點要保持一定距離,以起到支撐作用,如圖10“賢”“貞”所示。

(三)八字底

兩點之間距離及傾斜角度是最關鍵的,一般是相背形態,寫時注意觀察與上面部分的對應關系,注意兩點距離不宜太近,應用時也可用相向兩點,如“典”“異”二字。

(四)大字底

大字橫要長,左撇要選好角度,一般彎曲較大,不宜占上下空間,右點為長點與撇對稱,如“莫”“奘”字。

(五)日字底

通常是上寬下窄,日字本身左短右長,即左豎比右豎短,還要注意橫的間距,如“者”“旨”字。

(六)四點底

又叫火點底。排列距離勻稱,有時兩邊的點稍大,特別是最后一點。有時中間兩點略靠上,兩邊略靠下,要氣勢連貫,注意與上面的呼應關系,如“然”“照”字。

五、部首在外的合體字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部首在外的合體字書寫技法,是褚遂良融隸書、北碑、行書于唐楷的重要創新之一,既有方圓兼備的特點,又有行云流水之美,是學書者應該重視的地方。具體可舉例如下。

(一)廣字旁

橫不宜過長,撇要從橫起筆處向右一點起筆,并有一定曲度,里面有一兩個主筆要寬于上橫,如圖11中“廣”“慶”所示。

(二)戈字旁

又稱戈鉤旁,最關鍵是戈鉤的運用。把戈鉤以外的部分寫飽滿,戈鉤往往從一個字豎中線或稍偏左一點的位置起筆向右下作長弧鉤,彎度要小,富有彈性,整個彎處緊貼左邊主體部分,不可遠離。戈鉤的筆順往往先寫斜鉤,再寫撇,最后寫點,如圖12“成”“戊”所示。

(三)走之旁

上點要低于右邊主體部分,點與下橫之間要拉開距離,橫折折撇向右下傾斜,以靠近右邊,特別是最后小撇是帶出來的,故要短,橫折折撇收筆要比右邊最低的部分略高,捺要逆鋒起筆向右下傾斜,但整體還是取橫勢,捺腳左邊開始一般對準上邊最右端,這樣的捺寫完后就起到了包住上面的作用,且不會過長。這就是走之旁的一般書寫規律,特殊情況特殊處理,以范字為準,如“運”“遵”二字。

(四)區字框

上橫稍短,下橫稍長,有時褚字用兩筆來處理豎折,豎有時稍向右下,橫左邊稍露出一點,一般筆順是先寫上橫,再寫里面,最后寫豎折,如“區”“匿”字。

(五)門字框

與現實生活中兩扇門一般大的情況不同,書法中的門左稍低右稍高,左短右長,還要注意筆順左邊是從左至右先寫豎,然后寫橫折豎,再自上而下寫兩小橫;右邊先寫豎折然后中間一小橫,最后橫折豎鉤。上下左右的橫和豎要注意間距勻稱,字寫完后要達到布白均勻的效果,如“聞”“開”字。

六、結語

褚遂良作為初唐四家之一,他對后世書法藝術的影響和啟發也是頗為深刻和深遠的。褚遂良的楷書書法對后世書法起到了教化和啟迪作用。從《雁塔圣教序》合體字的結字規律及書寫技法之中,我們可以看到“褚體”婉麗清新、剛勁挺拔的藝術風格。因此,如果想要學習褚遂良的楷書藝術,《雁塔圣教序》一帖便是最好的選擇,具有典范價值。

猜你喜歡
雁塔褚遂良部首
游雁塔
弄清偏旁與部首
贈高考生
系在繩上的“冬”
歷史
同部首的字
正定雁塔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古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