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觀賞魚白點病的診治

2022-11-05 02:25林祥睿
漁業致富指南 2022年9期
關鍵詞:觀賞魚白點魚體

○林祥睿

(三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福建三明 365000)

白點病是一種觀賞魚飼養中很常見的寄生蟲病,海水白點病的病原是刺激隱核蟲,淡水白點病的病原一般是多子小瓜蟲。多子小瓜蟲屬于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凹口科,小瓜蟲屬,主要寄生于淡水魚類的鰓、皮膚、鰭等部位,形成的胞囊肉眼清晰可見呈白點狀,俗稱為白點病。

一、癥狀

室內玻璃魚缸(1.2m×0.6m×0.5m)混養原生觀賞魚約60尾,主要有半刺光唇魚、長鰭鱲、擬腹吸鰍、臺灣白甲魚等。2月份氣溫突降,水溫由18℃突降到13℃,發現多數魚鰭上、體表等部位有白點,發病率80%以上;部分魚有蛀鰭癥狀,尤以吸鰍和白甲魚較嚴重,鱲和光唇魚較輕微。取出一只較嚴重的魚,刮取魚身上的白點進行鏡檢,確定為多子小瓜蟲。

二、病因

多子小瓜蟲病原的存在是白點病發生的前提,由于原生觀賞魚被撈出、清洗玻璃缸等操作,魚受驚嚇、擠壓及體表摩擦受傷,尤其是水溫突變與魚體產生應激反應,是白點病發生、發展、暴發的誘因。

三、治療

由于玻璃缸內水體小,選擇“升溫治療法”。確診當天用加熱棒升溫,水溫從13℃升到20℃,第2天傍晚加到26℃,第3天到達28℃。維持在28℃,之所以沒有升到30℃,是考慮到魚缸里幾乎都是溪流魚不耐熱,28℃是很多溪流魚適應的溫度上限。治療期間全缸使用2mg/L的白點凈(成分大蒜素、亞甲基藍),連用3天,期間不換水。第3天觀察發現魚身上的白點大量減少,第6天完全治愈,魚游動與攝食均恢復正常。

四、分析

1.小瓜蟲寄生在魚身上形成胞囊,如果是寄生在魚鰓上魚自身還會分泌黏液將蟲體包裹起來,一般情況藥物很難作用于蟲體。胞囊成熟脫落后離開魚體,分裂成許多幼蟲,幼蟲尋找宿主,繼續寄生在魚身上,這一套生命周期周而復始。所以治療白點病應從幼蟲階段入手,殺死幼蟲或者讓幼蟲在24小時內找不到宿主而死亡。

2.據資料顯示,在14-19℃時,小瓜蟲完成一次生命周期需要10-14天;在21-24℃時需要3-4天;在26-27℃時只需要不到1天。所以進行升溫治療,升溫的好處有四點:一是本身水體?。?60L),容易滿足升溫條件;二是加快小瓜蟲的發育速度,使胞囊盡快從魚身上脫落;三是小瓜蟲幼蟲不耐高溫,升溫至28℃以上可以殺死水中的幼蟲;四是水溫升高可加快魚的新城代謝,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小瓜蟲的二次寄生。

3.由此案例可見,升溫對于治療小瓜蟲病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在高水溫的情況下使用藥物事半功倍,亞甲基藍可殺滅纖毛蟲和單殖吸蟲,大蒜素有抗菌和提高魚體免疫力的作用,所以配合使用效果不錯,小水體均可使用此方法。

4.觀賞魚養殖場一般是池塘或工廠化養殖,水體較大,升溫成本較高,治療可用甲醛25-50mL/m進行全池潑灑,或者用生姜、辣椒按1.5g/m攪碎水煮,全池潑灑,同時配合植物精油、樟腦等拌入飼料投喂。

5.如果在低溫條件下,外塘水體和規模工廠化水體采用升溫有難度,所以在實際生產中對小瓜蟲應該以預防為主。主要措施有:①用生石灰對空塘進行消毒,進水后空池放置5天以上再放魚,這樣即使有小瓜蟲幼蟲也會因為找不到宿主而死亡;②嚴格執行魚苗檢疫制度,確保魚苗健康,不攜帶寄生蟲,入池前用10g/m的高錳酸鉀或者30‰的鹽水藥浴20分鐘;③進水口套上多層紗網,防止幼蟲進入;④養殖過程中加強管理,控制好水質,注意日常觀察,在癥狀輕微時及時發現,治療較為容易。

6.外塘水體和規模工廠化水體一旦發生小瓜蟲病,應及時治療,同時要注意水霉病及細菌性疾病并發,可另外潑灑0.2-0.4mL/m的聚維酮碘及0.3-0.4mL/m硫醚沙星,并在飼料中添加多維、免疫多糖和大蒜素等。

猜你喜歡
觀賞魚白點魚體
粉刷匠的孩子,真讓我羨慕
刷子李
觀賞魚喂食須知
魚冷凍之前要去掉內臟
魚冷凍之前要去掉內臟
適用于水質污染判別的魚體尾頻檢測模型
BN1G冷軋不銹鋼表面白點缺陷的分析
《觀賞魚養殖》課程教學創新
觀賞魚水族箱中白色“蛋白蟲”的初步探究
觀賞魚游出滾滾財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