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防氣泡病是提高北方南美白對蝦前期放苗成活率的關鍵

2022-11-05 02:25○劉
漁業致富指南 2022年9期
關鍵詞:弧菌放苗增氧機

○劉 成

(大洼區田家街道農業服務中心 遼寧盤錦 124201)

提到早期南美白對蝦死亡,大家就會想起“早期死亡綜合癥(EMS)”,“早期死亡綜合癥”是一美國學者提出的,認為致病性強的副溶血弧菌是其病原,常被大家誤認為是近年南美白對蝦養殖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霸缙谒劳鼍C合癥”與“早期死亡”不同,不能簡單地把早期死亡的原因,歸結為副溶血弧菌感染為主。

幾年前,我國已經提出“南美白對蝦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氣泡病及氣泡病誘發白斑癥病毒病及(或)細菌病”,那幾年,正是白斑癥病毒病流行高峰(見以前報道),近年因一代苗的使用,白斑癥病毒病的危害降低;細菌病中副溶血弧菌是主要病原體,確實有致病性強的菌株存在,大部分養蝦戶經過連續多年進行了蝦源副溶血弧菌的兩個毒力基因的檢測,副溶血弧菌為養殖水體中的常在菌,有時危害大,有時危害小,一直就存在,發病單純感染機率低,主要還是氣泡病誘發后引起的。因而,我們不能不重視氣泡病了。

一、氣泡病對水產養殖動物危害的幾個方面

一是直接引起養殖生物的死亡,氣泡栓塞在致命部位,如腦血管、心血管等,屬急性氣泡病。

二是未引起死亡,但造成機體損傷,再繼發感染細菌、病毒、霉菌等病原,進一步發病死亡,屬氣泡病誘發。

三是發病或體弱的水產動物,易在水面漂游,受氣泡病影響后,加快死亡,屬氣泡病加重死亡;后兩種更為普遍。

氣泡病對對蝦的以上三種危害都存在。急性氣泡病,常出現在養殖早期,養著養著,蝦不見了,主要就是這種原因,藻類越多,水色越好看,天氣越好,越易發生,發生氣泡病的蝦尾部或肌肉發白。氣泡病誘發副溶血弧菌、氣單胞菌、白斑癥病毒等各種感染,是蝦發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氣泡病加重死亡,如蛻殼階段,或發生其他病后也是常見的現象。

氣泡病發生的原因是水中的溶解氣體(主要是氧氣、氮氣)濃度高于水產動物體內的氣體濃度,氣體透過鰓、皮膚等表面進入血液或組織,或原來溶解在血液或組織中的氣體,由于溫度或壓力的變化,在血液及組織內形成氣泡栓塞或在移動的過程中對組織造成損傷,從而引起危害。

二、氣泡病產生有以下幾種原因

1.水中產氧速度超過耗氧速度,造成水中氧氣及總氣體(氮氣為主)過飽和,如藻類光合作用過強,或放苗初期水中耗氧因子較少時,還有水體倒藻或殺蟲后生物不平衡等時都易出現。

2.溫度突然升高,氣體溫度低時飽和溶解值高,溫度高時飽和溶解值低,溫度升高快,水中的氣體就會過飽和,如下雨后晴天,或春季溫度回升期,若水位淺,水溫變化大,更易發生。晝夜溫差大的地區嚴重,蝦苗運輸降溫后緩苗時間短也會發生。

3.高密度深水池塘,底部缺氧,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強,產生大量氮氣,易形成氮氣過飽和,上下溫差、上下溶氧差較大時,南美白對蝦養殖早期氣泡病發生的原因屬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種類型,之所以發病率高還與養殖方式、不當用藥(如施肥)等有關,一代苗因喜高溫、生長快更易發生氣泡病。

三、如何預防氣泡病

1.保持較高的水深和較強的增氧能力這是基礎。理想的池塘有深有淺,淺處水深1.5m左右,深處不低于2.5m,水深的池塘易于穩定。放苗時水深也不要低于1.5m;保持較高的增氧能力,易于穩定溶氧,同時防止后期缺氧,如放養蝦苗4-5萬尾/畝,每畝需要2臺1.5kW的增氧機,平時可安裝1臺,另1臺備用。增氧機多,不是一直開,而是根據需要關鍵時使用,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2.“老水”放苗或推遲放苗時間。清塘消毒后,水中生物逐漸繁殖,很長時間處在不平衡狀態,藻類繁殖很快,很難避免氣泡病的發生?!袄纤敝猩镓S富,清塘后補充部分“老水”,能縮短平衡恢復的時間?!袄纤笨蛇x用上一造養蝦后的水,或臨近的養蝦池或養魚池的水,發病蝦池的水勿用。補充量靈活掌握,建議加“老水”40-50cm以上,為防止野雜魚蝦等進入,要用100目以上的篩絹網過濾。大家擔心病原是不是存在,這也難免,但一般養成功的蝦池或未發過病的蝦池或魚池中,傳染性強的病原不多。沒有老水的池塘,適當推遲放苗,以浮游動物“水蛛”(枝角類或橈足類等)出現為標志,也有好處。

3.適當遮蔭。光合作用過強是氣泡病發生的主要原因,那么,適當遮蔭會有效。夏天高溫天氣,遮蔭還能降溫,減少晝夜溫差。因而,若有條件,用遮蔭網遮蔭是最簡單的方法。通威公司推廣的“漁光一體”對預防氣泡病也是有益的。

4.科學使用增氧機增氧及曝氣。淡水池塘,水溫25℃,飽和溶氧8.25mg/L;水溫30℃,飽和溶氧7.56mg/L,這種溶氧值在生產中很容易達到。我們的經驗,小蝦苗溶氧飽和度超過108%,大蝦溶氧飽和度超過115%,持續幾個小時就有傷害了。而一般池塘,每天溶氧變幅多數小于4mg/L,這樣如果表層溶氧每天不超過8mg/L,底部溶氧控制在4mg/L以上相對就安全了。只要控制好增氧機,晚上底部溶氧低于4mg/L開增氧機增氧,白天表層溶氧高于8mg/L就開增氧機曝氣或將表層溶氧攪到底部,這樣整個池塘溶氧控制在4~8mg/L內,還是能做到的。增氧過多也是不好的,如早晨底部溶氧在6mg/L,就偏高了,若水淺的池塘或陽光明媚天氣,下午底部溶氧超過8mg/L的可能性很大,其實這時需要前一天晚上少開增氧機,以降低溶氧。及時掌握水體溶氧值,靈活使用增氧機,不僅能提高增氧效率、降低電費,也是防氣泡病有效防方法。目前推廣的溶氧智能控制系統對溶氧的監控是較好的。

5.適當合理加水、換水。對于水源安全又方便的地區,如江蘇如東用地下水微流水換水養蝦,換水既能減少氣泡病的發生,又能在氣體過飽和時控制氣泡病的發生,是當地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午測定溶氧較高時,適當地加、換低氧水是避免氣泡病的較好方法;水源最好是井水,比較安全。

6.使用穩水的有機物質及活菌產品,慎用肥料。低氮高碳的有機質及發酵物(如“穩水多”“利苗多”“利餌多”等),營養全面,緩慢釋放,各種生物均有所得,能加快浮游動物等大型生物生長繁殖,縮短生物不平衡期,其中部分物質耗氧,又能緩解溶氧的快速升高,綜合穩定水體,可作為以上方案的補充。但不同水體差別較大,常常效果不好。特別是部分高位池,底鋪膜或砂,加上徹底清塘,造成水體營養缺乏,活性物質極少,生物幾乎沒有,少量使用這類產品作用不大,大量使用成本又高,多數達不到目標。有時急于調水,又使用大量肥料,反而利于藻類繁殖,氣泡病發生率更高。因而,要多摸索,找出合理用量。

7.使用降低溶氧及控制光合作用的系列產品。溶氧較高或已經過飽和的池塘,除使用上述換水、遮蔭、增氧機曝氣等方法迅速處理外,還不能解決問題,為防止急性氣泡病的發生,可采用曝氣抑藻(如“速解安”)、絮凝(如“爽水安”)等方法,萬不得已,也可適當殺滅部分藻類(如“苔藻凈”),殺藻后要使用氨基酸等系列產品解毒并防止缺氧。

總之,氣泡病的發生容易被疏忽,同時發生后控制起來較難,而且一旦發生,很可能繼發感染細菌、病毒等,處理不好,氣泡病會反復發生,惡性循環。所以,防重于控;望真正認識到氣泡病的危害,尤其在苗期,不可疏忽大意,要保證養蝦前期成活率,做到健康養殖,才能保證有較好的養殖經濟效益。

猜你喜歡
弧菌放苗增氧機
注意:這種菌很“要命”
詩意的勞作
美味海鮮為何會變成致命毒物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發病原因及防治技術
關于溶氧自動控制器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研究
“熱水魚”的捕撈技術
一則病例引發有關弧菌對淡水養殖影響的思考
影響南美白對蝦苗種質量的關鍵因素研究
南美白對蝦池塘放苗的制約因素及應對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條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