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健身理念下公共衛生風險體育干預研究

2022-11-07 14:05胡小妹宿遷學院體育部
灌籃 2022年1期
關鍵詞:公共衛生全民社區

胡小妹 宿遷學院體育部

一、前言

體育運動要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人認同這一觀點,全民健身已經由“增強體質”進入到“健康促進”的發展階段。體育鍛煉有加強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作用,也能幫助排除壓力和焦慮,尤其適合排除疫情壓力下焦慮的情緒。體育與健康的天然聯系,決定在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下體育干預的重要作用。后疫情時代,人們必然對體育健身的量和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實施體育干預,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提高生命、生活質量,從多維層面增進群眾健康,轉變健康理念,體現體育干預的“人本”理念,相比其他健康干預方式,體育干預更體現了經濟高效性。

本文以宿遷市各地小區、公園、健身站點等場所的群體為重點調查對象,對新冠肺炎疫情公共衛生事件過程中,群眾體育活動進行系列調研,分析公共衛生風險下群眾體育參與存在的問題及成因,以期建立行之有效的體育干預途徑,發揮體育在提高國民體質、克服恐懼心理、緩解心理壓力、增強抗病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為國民健康助力。

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下體育資源情況分析

(一)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下公眾體育人群情況分析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室內外健身場所也開始逐步開放,根據天氣、時間靈活選擇健身場地,現在無論室內、室外,各類人群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保持健身的習慣。疫情讓許多上班族都開始重視身體鍛煉,根據健身軟件的課程進行訓練,既找到了量身定制的感覺,又能通過軟件社交,與很多人分享心得,相互鼓勵,云友們既練了身體,也獲得了友情。在室外公園等健身地點,大部分都是歲數較大的中老年人,太極、抖空竹、健步走、伴著歡快音樂跳廣場舞,大家邊練邊聊天,健身中活動筋骨結交伙伴,陣陣歡聲笑語讓整個公園充滿了活力。

(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下公眾體育指導情況分析

在疫情期間,體育部門向廣大公眾發出倡議書,倡議積極開展居家健身,網上直播教學、心得交流,幫助大家取得了良好的健身效果,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健身氣功被運用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療中,同時也被隔離期人員和普通群眾廣泛運用,居家“云”健身成了主流,手機健身軟件推出了各種居家鍛煉教程,云比賽、在線健身、場景化健身等新事物的不斷涌現,還有專業教練通過網絡直播授課。

(三)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下體育場地設施情況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家全民健身的持續推動,不斷加強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建設以滿足公眾的健身需求,建成一批全民健身廣場、體育公園、健身俱樂部以及健身室,群眾晨晚練地點眾多。中心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80%以上,市民出行300至500米就可以步入綠色空間,已經建成“體育十分鐘健身圈”,市民步行十分鐘范圍內,就可以找到一個健身的場地。隨著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調查發現這些場地的利用率很高,早晚間健身市民幾乎隨處可見。場地設施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萬村體育健身工程”已實現全面覆蓋,將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與體育健身融合起來,擴大了體育活動的外延,提升體育在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場地設施的配置由單一走向多元,由于城市發展與環境問題等原因,但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存在區域不平衡性和不足。

三、公共衛生風險下群眾體育參與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公共衛生風險下體育人口比例較低,年齡結構不平衡

體育人口是衡量社會體育發展水平的基本尺度,它不僅折射出公眾的體育價值取向,同時也反映了社會體育工作開展的成效。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深入開展,通過廣泛的宣傳、動員,群眾體育參與意識逐步提高,體育人口增長速度高于人口增長速度。調查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每周參加過三次及以上體育活動的僅占調查人員的51.8%,這反映了群眾體育意識和觀念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強化。從參與體育活動人口的年齡結構上看,56—65歲年齡段所占的比例最高,而其他所占的比例較小,體育參與年齡結構不平衡。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中年人肩負著社會建設的主要任務,近些年,我國中年人的患病率持續增長,各種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和亞健康狀態普遍存在于中年人群體中,他們在社會生活中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和社會壓力,英年早逝現象更是屢見不鮮,給國家、社會和家庭帶來了重大的損失。如何進一步加強體育宣傳、教育工作,動員更多的青少年、中年人群體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是公共衛生風險下體育干預的重要問題。

(二)公共衛生風險下體育組織化程度不高,有效體育供給不足

在新冠疫情期間充分發揮組織的作用,動員組織全社會共抗疫情,取得了抗擊疫情的勝利,同樣,群眾體育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社會體育組織化程度。調查發現群眾大多數是以自發、自主、自愿的組織形式參加體育健身鍛煉,以社區(居委會,行政村)為主形成相對穩定的群體活動,群眾體育開展主要是以自發的民間組織為主,行政組織為輔的形式進行,社區體育工作的開展仍主要依靠各級群體部門發起并予以推動實施。

調查顯示,參與體育鍛煉的公眾組織化程度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仍以“與朋友同事一起鍛煉”“個人鍛煉”參與方式為主,而“社區組織”“單位組織”俱樂部形式等有組織參與占的比例較小,這也反映社會組織的體育活動不能很好滿足人們的體育需求,導致人們對社會體育組織的參與度較低。從群眾對社區體育工作的滿意度看,不怎么滿意及不滿意的占比達51.7%,社區居民體育需求的日益增長和體育組織化程度不高的矛盾突出,影響了群眾參與體育的熱情和效果。

現實中,一些地方社區體育成為社區運動會、舞蹈表演等的代名詞,與群眾真實體育需求背道而馳,最終導致體育供給和群眾有效體育需求不符的結果。社會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在于形成有效體育供給,人們基于健康、娛樂而產生的體育需求才是促進社會體育發展的最大資源,應更多圍繞宣傳、指導、培訓等方面展開工作。

(三)公共衛生風險下體育資源相對匱乏,干預需求強烈

體育資源是指能夠滿足體育發展需求的各種要素及條件,主要包括體育指導員隊伍、體育經費、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等。調查數據顯示,86.2%的比例選擇需要專業人員進行幫助或指導,但是進行指導的主要人員中,專業的體育指導員比例僅占29.4%,線上教學占比較高達36.1%。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在不斷壯大,但仍存在數量匱乏、質量不高、結構失衡等問題,滿足不了全民健身事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的全民性、社會性、公益性等特點,決定了現階段體育經費仍主要來自于政府撥款。近些年隨著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和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政府逐步加大了對群體經費的投入,尤其是體育彩票發行逐年增加,其中大部分都分配于群體事業發展,促進了全民健身事業的較快發展。但由于人口基數過大,個人投入少,經費問題依舊是制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主要問題。經費問題的解決,更為重要的是要積極開發群眾體育自身的商業價值,正確引導與樹立人們的體育消費觀,最終實現群眾體育的產業化發展。

場地器材設施是群眾參與體育的基礎。調查顯示,“鍛煉場地器材不便”在阻礙群眾參加體育活動的原因中居于第2位。隨著全面健身開展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全民健身場所、設施建設,頒發了城市設施用地定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規定以及進一步開放體育場館等規定和文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體育參與的條件。但由于受到原有體育場館基數較低、體育人口大幅增加、對外開放力度相對不足以及場館使用率不高等條件的制約,場地器材設施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F階段群眾對體育的期望主要集中于體育資源的供給方面,采取各種方式進行公共體育資源“量”的擴大和“質”的提高是現階段體育發展必須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四)公共衛生風險下學校、單位和住宅區體育一體化發展進程緩慢

新冠疫情期間,選擇在學校、工作地點鍛煉的比例較少,選擇在小區鍛煉的比例較高。學校、各企事業單位集中了我國絕大部分的體育資源,但從現實開展情況看,三者之間基本上不存在相互聯系,一體化發展進程相對緩慢。通過學校、單位和居住社區三者的一體化發展,可以打破人們體育參與的地點各自之間的界限,有效整合學校、單位和居住社區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最終實現資源的共享,從而為群眾體育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要想實現全民健身的目標,基于目前公共體育建設與發展現狀,實行學校體育、單位體育和住宅區體育的一體化發展是必經之路。

四、公共衛生風險體育干預的路徑分析

(一)完善公共衛生健康與體育政策

動員一切有利因素,積極通過體育運動來預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降低公共衛生風險,完善公共衛生健康與體育政策是關鍵。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指導方案》以及一大批由體育部門聯合其他部門共同制定的法規、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并頒布實施,我國從較高層面完善了公共衛生健康與體育政策,為在公共衛生風險下體育事業的廣泛開展提供了較完善的政策保障。如何通過公共政策的制定實施保護居民的權利,如何通過規范體育經濟市場,為居民提供物美價廉的體育服務等,需要國家和當地政府制定法令、條例以及各部門和單位制定制度、規章和規范,體現公共衛生健康與體育的重要作用。通過領導層的動員,制定公共衛生風險下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是體育干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提供良好的公共衛生風險體育支持性環境

人們生活于人與人結成的眾多關系網中,如社區網、校友網、朋友網、工作網、家庭網等。這些社會網絡往往具有強大的社會支持功能,有利于幫助個人獲取信息和建議以及找到同伴,并最終形成個人意見和做出決定。人們的體育參與大多都是以群體的形式開展,要想群眾形成自愿體育參與行為,并保持參與的長期性、持續性和穩定性,需要為群眾的體育參與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環境。

在突發公共衛生風險時,人民群眾的經濟活動和社會交往通常處在較長時間的中止狀態,各類線下消費和活動項目暫時停止,轉而進入線上交流、交往和交易。全民健身事業須審時度勢,理順線上業務條線和運營模式,暢通線上、線下項目資源和內容的交融管道,為群眾健身服務。

(三)構建促進體育與公共衛生事業有機結合的社區平臺

體育與衛生是與國民健康關系最為直接的兩個方面,共同致力于全民健康素質的提高?,F代社會,人們普遍的運動不足,導致了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等非傳染性慢性疾病普遍增多,這類人也是公共衛生風險的高危人群,如果能將體育事業與公共衛生事業進行有機結合,對于增強群眾抵御公共衛生風險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體育事業與公共衛生事業二者相互合作必須具備一個能共同作用的平臺,在社區中實現體育與公共衛生的有機結合,將會為此問題的解決提供契機。結合社區衛生部門診斷,根據確定的社區居民問題和需求,社區體育組織負責健身指導和大型活動的組織和安排,社區醫院提供醫學監測以保證運動的安全和科學,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計劃地制定和執行,充分發揮體育的健康功效,取得良好的體育干預效能。在社區中實現體育與公共衛生的有機結合,對于充分發揮公共衛生風險體育健康功效、體育和公共衛生事業自身健康發展,都將具有積極的意義。隨著我國社區建設步伐的加快,社區在體育與公共衛生事業促進中必然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四)增強公共衛生風險群眾體育素養的教育與引導

當前新冠疫情下,大多數人相信體育鍛煉具有保持健康、增強免疫力和預防疾病的作用,但是現實中體育鍛煉的參與率仍然不高。究其原因,根源在于體育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匱乏,一般而言,擁有體育知識越多的人,對鍛煉認識越全面深刻的人,越有可能從事體育鍛煉。同時,掌握更多體育技能的人,長期鍛煉的可能性也相應大些。如果能適當對群眾體育素養教育與引導,相信可以改變一部分人的主觀認識,提高體育鍛煉的參與率。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為群眾提供科學、精準的健身指導服務,這就需要一支既熟悉體育健身知識、又懂公共衛生知識,同時又具備健康教育與促進知識的專業隊伍。他們既是體育與健康知識的宣傳者、又是體育鍛煉的指導者、還是體育干預規劃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管理者,屬于復合型人才。完善國民體質測定與監測系統。通過對身體的形態、機能、素質等內容的監測,形成全面數據分析出具個人體質報告,并給予科學合理鍛煉的運動指導方案,幫助市民科學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增強個人體質,從而抵抗各類疾病的侵襲。加強社區體育指導員、體育志愿者、學校體育教師、俱樂部教練等體育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優秀專業人才,形成分布、結構合理的專業人才梯隊,全民健身指導隊伍從單一化向多元化、多極化發展。

(五)調整公共衛生風險體育健康服務方向

調整突發公共衛生風險體育健康服務方向,就是通過改進體育服務的質量和內容,更為合理的解決體育資源的配置與利用問題。把群眾體育健康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集聚多方力量形成區域性或市本級體育健康服務隊伍,開展智庫建設。注重群眾的體育健康意識的建立和參與動機的培養,促使群眾自愿采納體育參與的方式,以達到體育促進的健康目標。疫情期間線上健身活動多種多樣,如今“線上+線下”形式已經成為全民健身活動的“標配”,全國數以百萬計的群眾通過電視、網絡、手機等平臺參與體育健身,成為突發公共衛生風險體育健康服務發展新方向。疫情常態化下,體育健康服務工作要克服單一體育部門開展的力量限制,就必須努力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平臺借助互聯網+技術服務群眾。結合城市定位,利用生態城市、綠色大公園城市等具備的優越健康環境,拓展體育康養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干預提高個體對公共衛生風險的應對能力,最終促成干預提高全社會應對公共衛生風險的能力。

五、結語

公共衛生風險體育干預既面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政府的積極倡導、“健康第一”思想的建立以及全民健身與健康促進事業全面發展等積極有利環境,又面臨著經濟條件的制約、傳統思想觀念的消極影響、居民參與意識不足和體育自身發展滯后等消極因素的制約。面臨有利與不利因素的雙重影響,突發公共衛生風險體育干預應采取完善體育干預機構、科學制定體育干預規劃、多元籌措體育干預經費和實施人才戰略的發展策略。

猜你喜歡
公共衛生全民社區
公共衛生管理在傳染病預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冬奧會“點燃”全民冰雪熱潮
全民閱讀優秀推廣機構、推廣人名單
中國首個P4實驗室:服務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全民健身 參與快樂
2015影像社區
公共衛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