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翅燕魚染色體核型分析

2022-11-11 04:50郭華陽劉明鑒朱克誠劉寶鎖張殿昌
海洋漁業 2022年5期
關鍵詞:著絲粒秋水仙素核型

高 杰,郭華陽,劉明鑒,朱克誠,劉寶鎖,張 楠,郭 梁,劉 波,張殿昌,3,4

(1.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300;2.河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河北秦皇島 066003;3.三亞熱帶水產研究院,海南三亞 572019;4.廣東省海洋生物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 510300)

尖翅燕魚(Platax teira)又稱長蝙蝠,為在熱帶和溫帶海岸附近生存的海水魚,屬鱸形目(Perciformes),鱸 亞 目(Percoidei),白 鯧 科(Ephippidae),燕魚屬[1],在阿拉伯海、印度尼西亞到日本海等熱帶和溫帶開放水域均有發現。它們主要生活在水深20 m以內的水域。其性情溫順,游動緩慢,屬于雜食性動物,主要食物來源為藻類和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作為新興的養殖品種,該魚在幼年時形態奇特,可以作為觀賞魚;而其成魚肌肉蛋白含量高、肉質鮮美,市場潛力巨大。隨著人工繁育技術的發展,在中國海南和東南亞諸多國家均實現了人工繁育及養殖,已成為深海網箱養殖最有發展潛力的魚類之一。目前有關尖翅燕魚的研究多集中于發育生物學[1]和形態學[2]等方面,在遺傳學方面尚未見相關報道。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可以從其數目和形態來判斷物種的進化程度,在魚類遺傳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3]。染色體核型主要由染色體長短臂、臂比、染色體相對長度等組成,某一機體體內染色體可通過相機拍攝的方式,獲得其相對恒定的染色體圖像。魚類染色體有數量多、個體小、拍攝難度大等特點,致使研究進展相對緩慢。近年來,對鱸形目魚類染色體研究較多,但染色體形態數目不盡相同。本研究通過對尖翅燕魚的染色體核型特征進行研究,旨在為尖翅燕魚系統分化、進化地位等提供基礎信息,同時為尖翅燕魚育種工作提供細胞遺傳學等方面的理論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本實驗于2021年7月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深圳試驗基地進行,共取8尾4月齡的尖翅燕魚用于染色體核型分析,體質量(30.56±2.37)g,體長(12.70±0.59)cm。采集實驗樣品后為防止尖翅燕魚發生應激反應,暫養2 d待魚體穩定后再進行實驗,養殖過程中水溫27~30℃,pH 8.2~8.4,溶氧5.0~5.5 mg·L-1,鹽度30‰,氨氮含量<0.02 mg·L-1,亞硝酸鹽含量<0.005 mg·L-1。

1.2 染色體標本制備

實驗參照林義浩等[4]腎細胞直接制片法,并略加改進:1)實驗魚分為兩組,每組4尾,第1組將實驗用魚進行麻醉,從實驗魚背鰭基部注射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 lutinin,PHA)溶液(0.75% NaCl配制濃度為2.5 mg·mL-1),劑量按魚體質量15μg·g-1注射,注射后20 h進行第2次PHA注射,注射部位與劑量同第1次。第2次注射PHA 5 h后在同一部位注射秋水仙素溶液(0.75% NaC1配制濃度為125 mg·mL-1),劑量按魚體質量2.5 mg·g-1注射。第2組使用不同組織浸泡法[3],直接剪去鰭條和鰓組織,置于250 mg·mL-1秋水仙素溶液中浸泡40 min后備用。2)第1組斷尾失血:注射秋水仙素溶液3 h后把實驗魚剪尾放血10 min,魚死前取出頭腎,用生理鹽水反復洗滌。3)制備細胞懸液:將組織塊置于裝有少許生理鹽水的培養皿中,兩手各持1把鑷子,分別將頭腎、鰓絲和鰭條反復拉撕分散組織,加入生理鹽水,用250目尼龍紗絹過濾。4)低滲處理:0.075 mol·L-1KC1低滲處理30 min。5)固定:在低滲液中加少許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體積比),用吸管吹打進行預固定,隨后離心8 min,棄上清液,加固定液,離心,重復2次。6)滴片:將細胞懸浮液滴于事先在4℃冰箱預冷的載玻片上,馬上在酒精燈上過火。自然干燥后用10% Giemsa染液染色30 min,蒸餾水緩慢沖洗,自然干燥后置于LEICA DM4000B顯微鏡下觀察拍照。

1.3 染色體核型分析

在顯微鏡下觀察染色體制片并拍照,選擇分散均勻、長度適中、形態明確的分離相進行鏡檢。用Photoshop CS6軟件對染色體進行分析,染色體的數量是根據眾數原則來計算的[5]。確認著絲點的位置,測量和計算每條染色體的相對長度和臂比,并根據LEVAN等[6]的標準對它們進行配對。根據臂比將染色體分為4組。1)中部著絲粒染色體(metacentric chromosomes,m),臂比為1.0~1.70;2)亞 中 部 著 絲 粒 染 色 體(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s,sm),臂比為1.71~3.00;3)亞端部著絲粒染色體(subtelocentric chromosomes,st),臂比為3.01~7.00;4)端部著絲粒染色體(telocentric chromosomes,t),臂比≥7.00。m和sm染色體的臂數為2,t和st染色體的臂數為1。相對染色體長度=(1條染色體的長度×2/所有染色體的總長度)×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尖翅燕魚染色體數目

鏡檢共獲得110個分散良好的染色體并對其進行計數(表1),其中95個分裂項(占比86.36%)有48條染色體,11個分裂項(占比10%)染色體數少于48條,4個分裂項(占比3.64%)的染色體數多于48條,因此確定尖翅燕魚的二倍體染色體數為2n=48(圖1,左)。

表1 尖翅燕魚中期染色體數目計數結果Tab.1 Results of themetaphase chromosome number of Platax teira

2.2 尖翅燕魚染色體核型

尖翅燕魚24對染色體中相對長度最大的為4.67±0.220,最小的為1.90±0.213。如圖1(右)所示,尖翅燕魚的染色體核型為2n=48 t,染色體臂數NF=48。所有48條染色體均為端著絲粒型(t型),臂比為∞(“∞”表示臂比>7.0),而且未出現存在差異的性染色體。表2為染色體的相對長度和臂比。

表2 尖翅燕魚各染色體的相對長度及臂比(平均值±標準差)Tab.2 Relative length and arm ratio of chromosomes of Platax teira(mean±SD)

圖1 尖翅燕魚染色體中期細胞分裂相形態(左)和核型圖(右)Fig.1 Metaphase chromosomes(left)and karyotype(right)of Platax teira

2.3 不同取材方法對制片效果的影響研究

實驗用頭腎、鰭條和鰓組織獲取制片,共獲取110個中期細胞相,95個來源于第1組腎組織,占比86.4%。15個來源于第2組鰓組織和鰭條組織,占比13.6%,其中12個來源于鰓組織,占比10.9%;3個來源于鰭條組織,占比2.7%。表明在本實驗條件下,尖翅燕魚染色體制備直接注射法優于組織浸泡法。

3 討論

本研究揭示了尖翅燕魚染色體核型是由24對端著絲粒染色體組成,是鱸形目中最常見的染色體核型[6]。迄今為止,有記載的鱸形目魚類研究中,大約60%的物種為48條單臂(端著絲粒)染 色 體 核 型[7-29](附 錄Ⅰ),如 雀 鯛 科(Pomacentridae)、鯛科(Sparidae)和石首魚科(Sciaenidae)等[30]。致使非眾數染色體分項出現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一是秋水仙素和PHA的濃度:使用高濃度秋水仙素和PHA或處理時間過長會影響染色體大小,難以確定著絲粒的位置,導致染色體的數量增加;使用較低濃度的秋水仙素和PHA或處理時間較短可能會誘導染色體畸變,從而導致觀察到的中期染色體數量減少。二是滴片過程中的高度,該因素會影響染色體擴散程度,有研究表明[3],15 cm被認為是最佳的滴片高度。三是制片過程中壓片沖擊可導致染色體丟失或重疊致使計數不準確[4]。

附錄Ⅰ 36種鱸形目魚的染色體特征AppendixⅠ Chromosome characteristics of 36 species of Perciformes fishes

染色體多樣性的研究對不同魚種的分類、進化和相互關系都有著重要意義,并且能為魚類的遺傳選擇提供細胞遺傳學依據[31-32]。然而,在比較不同研究的種間或種內的著絲粒染色體數目時應當謹慎,因為置信區間的確定可能取決于染色體收縮程度[4]。染色體制片成功的前提是獲取細胞分裂快、代謝活動旺盛的組織[33],頭腎作為硬骨魚重要的造血和免疫器官,細胞分裂速度較快,因而為制片首選。本實驗表明,通過對鰭條和鰓組織的浸泡處理也可完成制片,而就鰭條和鰓組織而言,其制片結果也存在差異,鰓組織的制片效果略優于鰭條組織,造成該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尖翅燕魚鰭條過大,細胞分裂較慢,從而影響了實驗結果。蔣俊等[34]利用鰓組織成功制備了鳳鱭(Coiliamystus)的染色體標本,獲得了理想的分裂項細胞,可見鰓組織是尖翅燕魚制備染色體核型的理想組織。鰓組織制片與腎組織制片相比,用鰓組織作為實驗材料,可降低實驗成本,且操作簡單無需注射[35],更適用于活力強或極易死亡品種的細胞遺傳學研究。

核型是對染色體數量和形態的描述,每種魚都有其獨特的染色體核型。有研究[11]根據真骨魚類的系統演化關系將染色體核型分為高位、中位、低位共3個演化類群。魚類的演化類群進化越高,其染色體數目分布表現為越收斂,端部著絲粒染色體越多,染色體臂數越少[36]。李樹深等[37-38]在研究中指出,在特定的分類階元中,端部著絲粒染色體占據大部分時,該魚屬于原始類型,而具有較多中部或亞中部著絲粒染色體時,被稱為是特化類型;而與染色體臂數多的類群相比,染色體臂數少的類群更可能為原始種[39]。本研究發現,尖翅燕魚24對染色體均為端部著絲粒染色體(t型),其染色體數目極為收斂,并且染色體臂數為48,按上述分類依據劃分,尖翅燕魚屬于高位演化類群。

趙金良[40]研究表明,2n=48的核型數量占海洋魚類核型的72%,而本研究中尖翅燕魚的核型數量與大多數海洋魚類的核型一致。本次實驗運用的樣本為尖翅燕魚幼魚,核型圖片中未發現異型染色體,因此推測,決定尖翅燕魚的性別基因在常染色體上。今后研究方向擬在尖翅燕魚的繁殖期以性成熟的成魚為研究材料,通過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術對染色體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剖析性染色體決定的類型。

猜你喜歡
著絲粒秋水仙素核型
苧麻腋芽秋水仙素誘變初探
植物功能著絲粒DNA研究進展
秋水仙素對腦膠質瘤細胞體外抑制和對海馬神經元細胞缺氧/復氧保護作用的研究①
SNP-array技術聯合染色體核型分析在胎兒超聲異常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基因也會“作弊”
秋水仙素對紅肉火龍果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
鮮黃花菜如何處理才不會中毒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體核型分析
染色體核型異?;颊呷蚪M芯片掃描結果分析
玉米新著絲粒形成及其表觀遺傳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