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鰻鱺RIG-I基因的克隆、序列特征分析與原核表達

2022-11-11 04:50李英英楊金先宋鐵英葛均青
海洋漁業 2022年5期
關鍵詞:鰻鱺結構域克隆

李英英,陳 曦,楊金先,陳 強,宋鐵英,葛均青

(1.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福州 350003;2.福建省養殖動物營養與新型飼料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州 350003)

維甲酸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RIG-I)與黑色素瘤分化相關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MDA5)、實驗遺傳和生理基因2(laboratory of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2,LGP2)都屬于RIG-I樣受體(RIG-I like receptors,RLRs),是DExD/H box RNA解旋酶家族的成員[1],可識別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與下游接頭分子結合,產生信號級聯放大效應,激活宿主的天然免疫信號通路,誘導干擾素(IFN)和促炎因子等抗病毒效應分子的表達[2-3]。RIG-I和MDA5的結構和功能類似,N端都有兩個串聯的半胱天冬酶富集結構域(CARD),是病毒RNA的胞質傳感器,在病毒入侵時識別病毒mRNA并啟動RIG-I樣受體與其特定的配體結合,誘導機體產生IFN和炎癥因子,抵御病毒侵襲[4];LGP2的N端缺少CARD結構域,不能傳遞病毒識別信號,但其對RLR信號通路有調控作用[5-8]。盡管RIG-I和MDA5的結構和功能都類似,但RIG-I偏向于識別短鏈dsRNA和5'PPP dsRNA[9],未被dsRNA刺激時處于自抑制狀態[10];而MDA5偏向于識別長鏈dsRNA,未發現其存在自我抑制的狀態[11]。RIG-I既可識別RNA病毒,也可識別DNA病毒;而MDA5僅可識別RNA病毒[12]。因此,在DNA病毒侵染宿主的過程中,RIG-I及其介導的免疫反應在宿主抗病毒免疫應答中發揮重要作用。

鰻鱺屬(Anguilla)魚類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其產值在水產品出口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集約化養殖的發展,鰻鱺養殖期間病害頻發,給業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阻礙行業的健康發展。鰻鱺“脫黏敗血綜合征”是養殖鰻鱺幼鰻期高發的傳染性疫病,病鰻主要出現“紅頭”、“脫黏”和“敗血”等癥狀。前期研究中,利用鰻鱺卵巢細胞系(eel ovary cell line,EO)從患“脫黏敗血綜合征”病鰻體內分離出鰻鱺皰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13],證 實 了AngHV是鰻鱺“脫黏敗血綜合征”的致病病原[14]。

AngHV是皰疹病毒目(Herpesvirales)魚蛙皰疹病毒科(Alloherpesviridae)鯉皰疹病毒屬(Cyprinivirus)的線性雙鏈DNA病毒。前期的蛋白質組學分析和進一步的qPCR驗證結果表明,感染AngHV后,鰻鱺皮膚黏液的RIG-I基因及其介導的RLRs信號通路上的多個基因被激活。本研究設計引物,從歐洲鰻鱺(Anguilla anguilla)體內克隆出RIG-I基因,對其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并在大腸桿菌內表達了RIG-I基因,以期為后期制備RIG-I多克隆抗體和進一步探索RIG-I介導的天然免疫在鰻鱺抵御AngHV侵染過程中的作用機制提供研究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實驗鰻鱺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實驗室內養殖群體。2×Phanta Max Master Mix、5min TA/Blunt-Zero Cloning Kit購自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rimeScriptTMII 1st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DNA Marker購自寶日醫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膠回收試劑盒、質粒抽提試劑盒購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引物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1.2 方法

1.2.1 組織總RNA提取及cDNA合成

取歐洲鰻鱺的內臟組織(肝臟、脾臟和腎臟),Trizol法提取總RNA,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其濃度和純度;每個樣品取500 ng RNA,用PrimeScriptTMII1st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反轉錄合成cDNA,-20℃保存備用。

1.2.2RIG-I基因的克隆

根據前期轉錄組測序獲得的歐洲鰻鱺RIG-I基因mRNA序列,用DNASTAR lasergene V7.1設計特異性擴增歐洲鰻鱺RIG-I基因的引物對:RIG-I RW(ACCGGGGACGCGTTGAGTAAGC)和RIG-I FW(TATCCAAAGCGACGAGTGTGAAGC)。以反轉錄得到的c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擴增產物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切膠純化回收目的片段。將目的片段克隆至pCE2-TA/Blunt-Zero載體,用PCR鑒定后選取陽性菌株,進行測序驗證。

1.2.3RIG-I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用DNASTAR lasergene V7.1分析查找擴增片段中的ORF序列,利用NCBI的BLAST在線工具對擴增獲得的序列進行同源性分析(https://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PROGRAM=blastn&PAGE_TYPE=BlastSearch&LINK_LOC=blasthome);用Protparam分析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組成成分和理化性質(http://web.expasy.org/protparam/);用TMHMM2.0分析預測蛋白質跨膜結構域(https://services.healthtech.dtu.dk/service.php?TMHMM-2.0);用SignalP-5.0分析預測蛋白信號肽結構(http://www.cbs.dtu.dk/services/SignalP/);用PSORT IIPrediction進行亞細胞定位(http://psort.hgc.jp/form2.html);用HNN預 測 蛋 白 質 二 級 結 構(http://npsa-pbil.ibcp.fr/cgi-bin/npsa_automat.pl?page=/NPSA/npsa_hnn.html);用CDD分析基因蛋白保守功能結 構 域(https://www-ncbi-nlm-nih-gov.frodon.univ-paris5.fr/Structure/cdd/wrpsb.cgi)。

1.2.4 表達質粒的構建

根據測序得到的歐洲鰻鱺RIG-I基因序列(GenBank序列號:ON873727),在其ORF序列前端添加NdeⅠ酶切位點、ATG起始密碼子和His tag,在末端添加終止密碼子及HindⅢ酶切位點(NdeⅠ--ATG--His tag--RIG-I--Stop codon--HindⅢ,Protein Length=947),合成該序列后克隆至pET-30a載體,提取質粒后雙酶切鑒定,獲得30a-RIG-I表達質粒。

1.2.5RIG-I基因的誘導表達

將質粒30a-RIG-I轉化至感受態E.coliBL21(DE3)細胞,挑選陽性克隆,接種于LB液體培養基中。37℃、200 r·min-1培養至OD為0.6~0.8時,加入終濃度為0.5 mmol·L-1的IPTG,置于15℃培養16 h。離心收集細菌菌體,超聲破碎后分別取細胞裂解液、裂解液上清和裂解液沉淀進行SDS-PAGE分析。

1.2.6 表達RIG-I的western blot驗證

取誘導后的裂解液上清液進行SDS-PAGE電泳[設置Multiple Tag(Purified)(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His-Tag陽性對照],半干法轉移至PVDF膜,用含5%脫脂奶粉的TBST緩沖液37℃封閉1 h,TBST緩沖液洗膜后,置于1∶3 000倍稀釋于TBST中的鼠抗His-Tag單克隆抗體(英國艾博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室溫孵育1 h,TBST緩沖液洗膜后,置于1∶15 000倍稀釋于TBST緩沖液中的HRP標記的羊抗鼠IgG(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室溫孵育1.5 h,TBST洗膜后,采用Super ECL Plus化學發光液(北京蘭博利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顯色,用ChemiScope 6000 Touch成像系統(上海勤翔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拍照。

2 結果與分析

2.1 歐洲鰻鱺RIG-I基因的克隆

設計引物對RIG-IRW/RIG-IFW,利用PCR從合成的歐洲鰻鱺cDNA中擴增出約3 361 bp的條帶(圖1),克隆至pCE2-TA/Blunt-Zero載體后測序,經BLAST比對分析,證實成功克隆了歐洲鰻鱺的RIG-I基因。

圖1 歐洲鰻鱺RIG-I基因的PCR擴增Fig.1 PCR amp lification of Anguilla anguilla RIG-I

2.2 歐洲鰻鱺RIG-I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DNASTAR lasergene V7.1分析表明,歐洲鰻鱺RIG-I基因的ORF序列長度為2 823 bp堿基,編碼940個氨基酸;Blast的結果表明,歐洲鰻鱺RIG-I基因與GenBank中日本鰻鱺(A.japonica)RIG-I基因的序列(MK838769.1)同源性為96.71%,有93 bp堿基發生點突變,對應52個氨基酸發生點突變(圖2)。

圖2 歐洲鰻鱺RIG-I的基因和氨基酸序列Fig.2 Gene and am ino acid sequence of Anguilla anguilla RIG-I

Protparam分析顯示,歐洲鰻鱺RIG-I蛋白分子量約為108 kDa,等電點為6.31,屬酸性蛋白;不穩定系數為42.58,較不穩定;總平均親水性系數為-0.487,屬親水性蛋白;不存在跨膜結構;無信號肽。亞細胞定位顯示,65.2%位于細胞質,21.7%位于細胞核,8.7%位于細胞骨架,4.3%位于過氧化物酶體。HNN預測結果顯示,RIG-I蛋白的二級結構中α-螺旋(alpha helix)占47.55%,延伸鏈(extended strand)占15.11%,無規則卷曲(random coil)占37.34%。CDD分析結果表明,RIG-I蛋白有6個保守功能區,其在氨基酸序列上的位置及所屬蛋白家族如表1所示,2~91 aa和102~190 aa屬于DD超家族,254~456 aa屬于DEAD-like_helicase_N超家族;621~755 aa屬于DEAD-like_helicase_C超家族;471~604 aa和819~932 aa屬于不同的RIG-I_C家族。

表1 歐洲鰻鱺RIG-I蛋白的CDD分析結果Tab.1 CDD analysis of Anguilla anguilla RIG-I

2.3 歐洲鰻鱺RIG-I基因的原核表達

將添加了酶切位點和His-tag的RIG-I基因的ORF序列克隆至pET-30a載體,用NdeⅠ/HindⅢ進行雙酶切(圖3),結果出現約2 844 bp的特異性條帶,表明成功構建表達質粒30a-RIGI。將質粒30a-RIG-I轉化至E.coliBL21,IPTG誘導表達后進行SDS-PAGE分析,結果顯示,與未經誘導的載體相比,經15℃誘導16 h后在全菌、裂解液上清和裂解液沉淀約108 kDa處均出現明顯的蛋白條帶,與預期歐洲鰻鱺RIG-I蛋白大小一致,且在細胞裂解液沉淀中的蛋白含量明顯高于上清,說明該蛋白可溶性較差,主要分布于包涵體內(圖4-a)。進一步的western blot分析顯示,含原核表達質粒30a-RIG-I的誘導菌體可被His-Tag單克隆抗體特異性檢測出約108 kDa的蛋白條帶,這與表達蛋白的預期大小一致,而His-Tag對照檢測到的蛋白大小約為40 kDa(圖4-b),表明實現了歐洲鰻鱺RIG-I基因在E.coliBL21(DE3)中的表達。

圖3 質粒30a-RIG-Ⅰ的酶切鑒定Fig.3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of plasm id 30a-RIG-Ⅰ

圖4 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歐洲鰻鱺RIG-I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Fig.4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of Anguilla anguilla RIG-I in E.coli

3 討論

相較于哺乳動物,魚類的獲得性免疫系統分化不完全[15],其抵御病原侵襲更依賴其天然免疫系統。大量研究表明,病毒侵染時,RIG-I介導的天然免疫在魚類抵御病毒侵襲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2],CHEN等[16]的研究發現,在神經壞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侵染斑馬魚的過程中,RIG-I被激活并特異性的介導II型IFN-I的產生;LIU等[17]通過轉錄組和蛋白質組聯合分析發現,Ⅱ型鯉皰疹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感 染 銀 鯽(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后,RIG-I及其介導的信號通路內的調節因子會被激活。前期研究中,通過蛋白質組分析發現,感染AngHV的歐洲鰻鱺體內RIG-I蛋白表達量顯著上調,其介導的天然免疫信號通路上的多個基因也被激活,表明鰻鱺抵御AngHV侵染的過程中,RIG-I介導的天然免疫發揮著重要作用。FENG等[18]和HUANG等[19]均克隆鑒定了日本鰻鱺的RIG-I基因,但二者鑒定到的兩個日本鰻鱺RIG-I基因亞型AjRIG-I和AjRIG-Ib同源性僅為39%,本文鑒定到的歐洲鰻鱺RIG-I基因與AjRIG-Ib的同源性達到96.71%,僅部分堿基發生點突變,而與AjRIG-I的同源性較低,該結果可為研究鰻鱺RIG-I基因提供參考資料。

生物信息學分析結果表明,RIG-I蛋白主要位于細胞質中,較不穩定,該結果與此前報道的RIG-I是病毒RNA胞質傳感器[4],未被dsRNA刺激時處于自抑制狀態[10]相一致。哺乳動物RIG-I蛋白一般有4個保守功能區,從N端到C端依次為:兩個串聯的CARD結構域,DEx D/H-box類RNA解旋酶結構域和C端結構域(CTD)。CDD預測結果中,歐洲鰻鱺RIG-I蛋白有6個保守功能區,從N端開始,前兩個均屬于DD超家族,第三和第五個分別屬于DEAD-like_helicase_N超家族和DEAD-like_helicase_C超家族,第四個和第六個屬于不同的RIG-I_C家族。DD超家族是蛋白質互作模塊中最大的一類,在細胞凋亡、壞死和免疫細胞信號通路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包含4個亞科:DD,death effector domain(DED),CARD和pyrin domain(PYD)[20]。CARD_RIG-I_r1(cd08816)和CARD_RIG-I_r2(cd08817)兩個結構域均屬于DD超家族中的CARD亞科,表明歐洲鰻鱺RIG-I蛋白與哺乳動物的RIG-I蛋白類似,在N端也有兩個串聯的CARD。歐洲鰻鱺RIG-I蛋白的C端具有CTD結構域,屬于RIG-I_C家族;但預測的結果中,歐洲鰻鱺RIG-I蛋白DEAD-like_helicase_N端結構域和一個DEADlike_helicase_C端結構域之間還有一個結構域屬于RIG-I_C家族,該結構域與C端的CTD結構域屬于不同的RIG-I_C家族,該結構對歐洲鰻鱺RIG-I蛋白的功能有何影響,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驗證。

猜你喜歡
鰻鱺結構域克隆
克隆狼
浙江:誕生首批體細胞克隆豬
泥鰍魚
泥鰍魚
蛋白質結構域劃分方法及在線服務綜述
神秘的鰻鱺
花鰻鱺靜水養殖實用技術
重組綠豆BBI(6-33)結構域的抗腫瘤作用分析
組蛋白甲基化酶Set2片段調控SET結構域催化活性的探討
屬于“我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