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測量學”課程的改革探討*

2022-11-15 19:47鄭足紅
科技與創新 2022年9期
關鍵詞:測量學知識點互聯網+

鄭足紅

(湖北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湖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 孝感 432000)

“測量學”課程是湖北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環境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園藝3個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開設于大二上學期,課程理論課時為32學時,實驗課時32學時,共3.5個學分。理論課程安排16周,首次實驗為“測量學”理論課的第5周,每個實驗小組3名學生,每個班級共12個實驗小組。本院“測量學”課程教學團隊建立了同探究性學習相適應的教學體系,采用模塊化形式編排課程內容。實驗內容圍繞理論課程展開,實驗課程內容由“水準儀”“經緯儀”和“全站儀”3大實驗模塊共計16個實驗單元組成。每個課程單元實驗結合理論課程形式串聯成綜合型、研究型和實踐型課程體系?!皽y量學”實驗過程中進行基本實驗操作技術,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融合于各個操作實踐實驗中,學生在模擬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掌握“測量學”實驗技能,能夠運用這些技能去解決具體應用實踐問題。通過理論教學結合實驗操作,以研究任務驅動的“測量學”模塊化課程教學體系有利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綜合運用能力。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已經全面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大學校園網絡的發展,學生上網意識增強,從而對教學產生了深刻影響[1],“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教學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的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下,傳統的教師是教學主體,而目前教學主體已經被學生所取代,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中心,學生個體能力的差別,學生個性差異及學生個性化要求都能得到滿足?!盎ヂ摼W+”時代,要對“測量學”課程進行改革,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教學特點,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2]。

1 “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改變

傳統教學方式落后,知識跟不上社會發展,內容陳舊乏味,而且教學效率低下,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盎ヂ摼W+”時代,需要改變傳統落后的模式。合理利用智能移動終端,將“互聯網+”融入教學過程,教學中充分體現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結合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進行教學。

1.1 教學形式發生改變

傳統的教學是在固定的時間和教室中進行。課堂中以教師為主,學生獲取信息主要依靠課本,結合教師講解,由教師為主體,來建立知識結構和體系。固定內容及教學大綱導致內容不夠豐富,知識點難以把握,學生個體有差異,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實施個性化教學,學生難以使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踐問題。傳統實驗課程設置比例不大,導致實驗實踐環節學生不能很好地操作儀器進行測量及培養創新能力,對儀器等的掌握處于基本認識和了解階段,部分學生由于實踐能力差而不能完成內容。傳統課堂中,教師為主體單向傳遞給學生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因此分析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大減弱。教學效果的反饋源于課堂上的提問、交談反饋及卷面成績,提問受人數限制,交談涉及面窄,卷面成績的反饋不及時,導致對課堂效果的反饋緩慢且不完全。因此,傳統模式需要改變,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改變實驗環境,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予以體現,達到學有所用、學有所成,增強學生對理論和實踐知識的掌握。

“互聯網+”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而“互聯網+”的教學是基于移動網絡的開放式教學,打破了時空限制,將教學拓展到課堂外、教室外,讓師生充分享受學生、學校和教師由你選、開放共享的新型教學形態。網絡和移動通訊技術帶來的便利,能實現隨時隨地教與學,學習從課堂擴展到課下,校內擴展到校外,一次性教育變為終身學習。

1.2 學習方式的改變

無線校園及網絡學習資源的普及,數字化學習已成為一種重要學習方式?!盎ヂ摼W+”時代,學生可利用碎片化和零散化時間來學習,獲取多種各樣信息和學習知識。但同時,由于時間的碎片化,媒體的多元化使得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對復雜問題思考不深入,學習專注度下降。因此,互聯網學時代,學習平臺將課程設置比較短(微視頻即“微課”),用以滿足碎片化的學習要求。

1.3 教師角色的改變

在“互聯網+”時代,學生與教師具有同等獲取知識的機會。學生獲取知識不再源于教師的講解。傳統的被動教育轉變為教師負責引導,學生主動搜尋知識,師生一起構建并完善知識體系和結構,可培養和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模式下學生積極性大大增加,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思考問題并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互聯網+”時代,教育的教學形式和方式、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方式都會發生改變,高校教學模式發生深刻變革[3]?!盎ヂ摼W+”時代,教學的本質不會改變,但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會被強化,主動思考會增加,師生間的高效互動會增加,信息處于雙向交流,為個性化的教學及因材施教提供了無限便利與可能。

“測量學”實驗課以學生們動手操作為主,如安裝,物鏡目鏡調焦、消除視差、十字絲調焦,水平與垂直制動和微動螺旋,圓水準器和管水準器調整,尺子讀數,水準點和控制點的標注及相關測量計算等,均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在操作之前講授本實驗內容和演示操作,在學生操作過程中,與學生互動,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糾錯以及引導學生對實驗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基礎操作,形成了對實驗技能的綜合運用。采用互聯網技術很好地推進了教學工作,滿足了“測量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應用互聯網教學平臺有助于提高“測量學”課程的教學。本文將現有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進行了總結,以期提高“測量學”課程的教學水平。

2 雨課堂的應用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點名完成學生出勤統計,觀察學生反應和神態來判斷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通過課堂提問、考試測驗等來了解知識點的掌握,費時且費力,回答問題不能全部點到,考試結果反饋延遲,提倡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很難實現?;ヂ摼W的普及應用,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場景中,可為教學提供便利,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增加師生互動。高校無線網的全覆蓋,為“互聯網+”技術教學提供了便利和保障,雨課堂(RainClassroom)[4]可用于“測量學”教學,通過雨課堂后臺數據統計學生到課率,學生彈幕可了解學生是否聽懂,了解學習效果及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學效果良好,還能獲得傳統課堂無法掌握的學習數據,通過分析相關的數據,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改革與提高教學質量。

2.1 雨課堂簡單易行

雨課堂軟件由3部分組成:安裝了微信的學生智能手機,用以接收教師的教學視頻、語音和課件;教師電腦端PowerPoint軟件安裝雨課堂插件,教師微信掃碼后創建課程和班級,打開PPT開啟雨課堂授課;雨課堂的遠程服務器,用以教學和對課堂情況進行采集和分析。雨課堂軟件安裝及操作使用很簡單,無其他投入,簡單易用,受到了教師的廣泛歡迎。

2.2 智能手機成為學習工具

傳統課堂手機會大大減低上課效率[5-6],雨課堂則可將手機轉變為學習工具。上課時教師開啟二維碼,學生微信掃碼進入課堂,教師由掃碼人數查閱到課率,大大縮短點名的時間。學生手機端實時接收課件,自行調節翻頁的速度。在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每個人都能熟悉本課程的內容。雨課堂使得教學占據了學生的手機,學生不懂的可以及時留言提問,而不影響其他人聽課,這樣教學大大增加了學生教學參與度,手機成為學生的好幫手。

2.3 雨課堂反饋及時

通過雨課堂軟件,教師可在PPT中添加隨堂測,設置提交時限,可及時觀察測試的答題和投票,了解回答正確和錯誤的人數。通過統計這些數據,教師可實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課堂內容和方式,針對性地布置作業和輔導學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學生端查看PPT時可匿名向教師反饋未聽懂的內容,教師查看后,針對性調整課堂進度和布置作業。

2.4 雨課堂教學情況反饋

在2019年教學過程中,采用了“雨課堂”的教學模式,并在課前課中和課后設計了一些關于“雨課堂”與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調查問卷,將調查問卷發放給園藝和環境科學二年級的學生及10名正在采用“雨課堂”授課的教師,最終收到了80份學生和10名教師的有效問卷,并統計分析了這些問卷,最終將調查結果與實際學習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

課前統計了學生對“測量學”采用雨課堂的態度,結果表明,70人(87%)的學生對“測量學”課程采用雨課堂持支持的態度?!皽y量學”屬于一門既古老又現代的學科,學生僅僅依靠課堂上講解的知識并不能滿足這門課相關知識領域的學習,如果采用雨課堂,教師可以將各類音頻和視頻資源傳給學生,從而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提升對這門課的興趣,為構建有效的課堂環境助力。當然也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對雨課堂持否定態度,可能是考慮到有時候手機忘帶、網絡不穩定的因素會影響雨課堂的教學效果。

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對“雨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結果表明,60人(75%)很認可“雨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僅4人(5%)認為這種模式會帶來負面影響,說明大部分學生認為“雨課堂”能帶來積極的影響,這也與實際教學效果的提高這個結論一致。在當今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主要承擔的引導帶動作用,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旌辖虒W模式應該結合線下和線上的優勢,讓教師指導學生,讓學生最大化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大部分人(63人,78.75%)認為“雨課堂”提升了課堂專注度,因為課堂上手機界面為雨課堂上課界面,學生無法進行手機上的其他活動;絕大部分人(72人,90%)認為“雨課堂”可以提高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因為教師看到了學生不懂的彈幕,就會及時調整進度、重復講解等,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課的知識;71人(88.75%)認為“雨課堂”可以提升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推送相關圖片和視頻供學生課下查閱,加深知識點的掌握;75人(93.75%)認為這種模式大大增加了課堂互動,比傳統課堂一個個點人答題節省時間,而且通過統計學生答題情況及時反饋出課堂的教學效果;73人(91.25%)認為“雨課堂”可活躍課堂氛圍,學生可以通過彈幕發表意見,增加師生互動;大部分人(69人,86.25%)贊同這種模式,認為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彈幕提出的問題,設置多種習題和問題在課上或課后讓學生進行練習測試;75人(86.25%)認為“雨課堂”可以大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因為教師可以利用“雨課堂”的優勢,將大量關于此課程的內容圖片和視頻等通過手機實時推送給學生,讓學生手機端作答,對于錯誤率很高的的部分再次講解鞏固。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相關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

教師調查問卷的反饋表明,3名教師(30%)非常認可“雨課堂”,通過“雨課堂”,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程度,因為在雨課堂的教學中,學生一旦遇到了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可以發送彈幕,發送自己的想法至課件屏幕上,這避免了傳統課堂上提出不懂的知識點而中斷教學過程,或學生因為害羞而沒有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看到了學生的彈幕,便會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將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重復講解或者重點講解,或者及時發布問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答題結束后,答題情況會自動統計分析在屏幕,教師可及時了解判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對于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再次進行講解和分析。絕大部分教師認可這種教學模式,認為“雨課堂”提升課堂專注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大大增加課堂互動,便于知識的傳授,在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均有不錯的效果;課堂考核方便,只需統計導出的數據就能看到學生到課率、答題正確率,從而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雨課堂”操作簡單方便,只需教師課前開啟“雨課堂”,建立授課二維碼,學生打開微信掃碼二維碼進入課堂,課件就會同步到學生手機端,學生可以自己控制PPT翻頁速度,從而避免教師翻頁過快,學生沒有看完PPT的問題。絕大部分教師很贊同并愿意嘗試使用“雨課堂”進行授課。

“測量學”課程通過雨課堂教學,教師和學生一致認為雨課堂操作簡單方便使用,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促進師生互動,無論是PPT匿名提出不懂的問題,還是彈幕式討論,都大大提升了學生課堂關注程度,教學效果增加。

信息化時代,慕課等在線開放課程的普及,教學時空局限性被打破,翻轉課堂和混合式教學法等可以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盎ヂ摼W+”將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

3 總結

“互聯網+”對高校教育的影響日益顯現,高校教學將突破時空限制,提高教學效率,增加學生課堂參與性。雨課堂教學應用于“測量學”課程,大大提高了課程的教學效果,師生互動增加。雨課堂的應用,使得教師更好地掌握了課堂情況及課堂應重點更新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繼續努力進行課堂改革,在“測量學”教學過程中,從課程教學內容、課堂環節設計和課程內容結構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革,優化“互聯網+”環境下的“測量學”課程的教學效率,為培養高質量人才而繼續努力。

猜你喜歡
測量學知識點互聯網+
測繪工程專業大地測量學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
關于口罩 這10大知識點你必須知道
知識點自測
測量學實踐教學與行業需求相結合問題的探討
非測繪專業測量學課程教學方法設計
輻射專業《測量學》課程改革方法的探討
“二次根式”復習精講
科學分析,高效決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