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域作戰概念研究與機理驗證

2022-11-15 06:31季明許珺怡程振宇
軍事運籌與系統工程 2022年1期
關鍵詞:跨域我軍全域

季明 許珺怡 程振宇

(軍事科學院 戰略評估咨詢中心,北京100091)

1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提高基于網絡信息系統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1]。目前,我軍仍處在塑造和提升全域作戰能力的階段,對于什么是全域作戰,如何提升全域作戰能力、全域作戰機理等問題,均處于探索階段。本文通過分析全域作戰概念,對比和借鑒美軍聯合全域作戰概念,概括我軍全域作戰概念特點,總結全域作戰能力生成機理,開展基于仿真系統的驗證型實驗,初步探索和驗證全域作戰能力生成機理。

2 全域作戰概念辨析

隨著作戰空間不斷擴展,我軍順應軍事革命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全域作戰”概念。美軍也于2019 年提出了“聯合全域作戰”概念。通過對比兩軍概念的異同點,研究全域作戰的特點和內涵。

2.1 我軍全域作戰概念的提出

2015 年12 月,習近平主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大會上,對陸軍提出“加快實現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對火箭軍提出“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戰略要求[2]。此時,無論是陸軍的全域作戰,還是火箭軍的全域作戰,都是指相應軍種所處的物理域作戰空間中進行的作戰行動。

2017 年10 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提高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止戰爭、打贏戰爭”[1]。目前,我軍關于全域作戰的概念和內涵的研究,仍處在探索階段。有學者認為我軍的全域作戰,指的是全疆域、全領域和全譜域作戰[3]。也有學者認為全域作戰中的域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理解,分別是從地理疆域角度分為國土境內和境外,從空間領域角度分為陸??仗祀娋W、認知和虛擬域等,從領域性質角度分為陸、海、空傳統域和太空、網絡新型安全領域以及深海、量子、人工智能、生物安全等新興領域[4]。還有學者認為不僅要打破各軍種、各領域的界限,拓展各軍種在陸、海、空、天、電、網等領域的能力,還要將這種作戰能力向認知域和社會域拓展,實現在物理域、信息域、認知域、社會域等各域不同層次力量的深度融合和行動的全面聯合,進而實現不同域能力的互補增效、同域能力的疊加增值,以充分發揮戰爭體系的整體效應,達到提高我軍全域作戰能力的目標[5]。

2.2 美軍聯合全域作戰概念的提出

2019 年,美軍首次提出了“聯合全域作戰”新概念,旨在描述未來由全部作戰領域構成的作戰空間實施聯合作戰所需的能力要求[6,7]。2020 年3月5 日,美國空軍發布《空軍條令說明1—20:美國空軍在聯合全域作戰中的作用》,將聯合全域作戰定義為獲得優勢并完成任務,聯合部隊在包括空、陸、海、網絡空間、太空以及電磁頻譜領域以所需的速度和規?;I劃并協同實施的作戰行動。美國空軍將聯合全域作戰(JADO)寫入條令,這標志著“聯合全域作戰” 概念正式進入美軍概念開發階段[6,7]。美軍條令定義的聯合全域作戰(JADO)是:包括海上、陸地、空中、網絡、太空、電磁領域的作戰。聯合全域作戰在陸、海、空、太空、網絡空間和電磁空間開展新型的協同作戰,與全球范圍內競爭對手在各種烈度的沖突中競爭,其目標是融合所有作戰領域,整合所有作戰領域的力量,通過全域高效指揮和跨域協同控制多作戰域力量,從而全面形成作戰優勢,其核心在于基于信息優勢,打造決策優勢。

美國北方司令部和北美防空司令部前任司令泰倫斯·肖內西撰寫的《通過聯合全域指揮控制實現決策優勢》中提到,為了實現決策優勢的目標,美軍試圖打造基于“數據融合—云數據集成—機器使能—全域共用作戰圖”的全域指揮控制概念框架。通過實現傳感器、通信系統和數據的融合,不同域的平臺與武器之間共享目標數據,并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優化作戰方案和決策,提高美軍“聯合能力”[8]。

2.3 概念對比分析

由于兩軍建設發展水平不同,戰略目標不同,支撐作戰的技術手段不同,因此通過綜合兩軍對這兩個相近概念的相關表述,進行歸納總結對比。

2.3.1 差異對比

表1 展示了中美兩軍在“全域作戰”和“聯合全域作戰”概念表述、戰略目標、支撐條件、關注點和核心能力上的不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兩軍建設水平不同帶來的三大差異:一是支撐條件上,我軍還處在正在構建高水平網絡信息體系的階段,而美軍已經要打造機器使能的全域共用作戰圖這樣的指揮信息系統。二是關注點上,我軍新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形成不久,還需要大力提升基于聯合指揮控制的全域作戰,而美軍聯合作戰體制已經成熟,因此,面向全域作戰則更加關注在聯合指揮之上的全域指揮和跨域協同。三是核心能力上,我軍目前需要通過綜合提升信息優勢和決策優勢,打造我軍全域作戰的整體優勢。

表1 我軍“全域作戰”與美軍“聯合全域作戰”概念對比

2.3.2 特點總結

雖然中美兩軍在全域作戰、聯合全域作戰的戰略目標、概念闡述、主要關注點等方面略有差異,但對全域作戰的主要特點認識基本一致。主要包括:

(1)作戰單元擁有域屬性。全域作戰,其作戰力量和作戰行動均具有域屬性。域,目前主要是以戰爭涉及的作戰域為視角,主要包括陸、海、空、天、電、網6 個作戰領域。未來,隨著現代科技、武器裝備的發展,戰爭可能向新的作戰域拓展延伸。

(2)注重發展全域指揮能力。為了達成全域作戰目標,形成全域優勢,需要發展全域指揮能力。只有具備較高的全域指揮能力,才能夠使得各域力量在行動上協調配合,各域作戰效果相互利用、疊加增效。

(3)需要依托信息網絡。為了支撐全域作戰和全域指揮,必須以網絡信息系統為基本依托,為各域作戰力量提供“動態組網、直達鏈接”的信息網絡。

(4)依賴智能指控決策能力。在智能決策算法支持下,協同調度分布在各域的作戰力量,才能實現作戰單元、作戰要素和作戰平臺之間同步協調與聯動,獲取全域作戰優勢。

3 全域作戰過程與機理初探

3.1 全域作戰過程

從前文分析與總結可知,全域作戰過程,就是分屬于不同域的作戰單元,在網絡信息體系的支撐下,完成一系列的全域協同或者跨域協同作戰。其作戰組成要素主要包括:一是分屬于不同域的作戰單元組成的全域作戰體系;二是擁有信息優勢的網絡信息體系;三是智能決策算法支持下的全域指揮控制。其作戰過程示意圖如圖1 所示。

圖1 網絡信息體系支撐下的全域作戰過程示意圖

圖1 描述了在網絡信息體系的支撐下,全域作戰體系面向具體任務作戰過程。在全域作戰過程中,不同域作戰單元實時上傳各種作戰數據至網絡信息體系,網絡信息體系持續進行全域態勢感知、數據融合等服務,在各類智能算法的支持下,實現對戰場數據的快速處理與分析、行動路線的預測、作戰方案的動態規劃、作戰計劃輔助生成等輔助決策功能。擁有不同權限的指揮單元根據相關指令,對不同域、不同層級的作戰單元實施協同指揮控制。

3.2 全域作戰能力生成機理

從對全域作戰過程分析中可以得出,與傳統作戰相比,全域作戰能力的生成,更多依賴于作戰單元的協同能力。全域作戰為了獲得全域優勢,需要大量調度、協調全域作戰資源、作戰實體,為完成一個任務進行協同作戰,這高度依賴支撐其信息傳輸的信息網絡連通程度,以及其決策算法的智能化水平,也就是美軍提出的要基于信息優勢,打造決策優勢。全域作戰與傳統作戰的主要區別,就是依托網絡信息體系的支撐,疊加智能算法的輔助決策優勢,實現各域力量在行動上協調配合,各域作戰效果相互利用、疊加增效。也就是通過信息優勢、疊加決策,從而提升同域指揮協同能力和跨域協同指揮能力,形成較高的全域指揮能力,最終提高全域作戰能力,其生成路徑示意圖如圖2 所示。

圖2 全域作戰能力生成關鍵路徑

4 全域作戰能力生成機理驗證

為了驗證前文所提的全域作戰生成機理,分析信息網絡體系和智能算法對全域作戰能力生成的影響,本文基于仿真系統開展了驗證型實驗。

4.1 實驗設計

為了驗證網絡信息體系連通度和有無智能算法對作戰效能影響,設計兩組對比仿真實驗,對比在有、無智能決策算法支持下,不同網絡信息體系模式下的作戰效果,見表2。網絡信息體系根據當前和未來的作戰可能,分為全域模式、分域模式和軍種模式三種模式。全域模式指的是作戰單元之間有全連通網絡信息支撐,不區分域或軍種;分域模式指的是屬于同一域的作戰單元之間可以全連通,但不同域單元之間需要通過域中心網絡節點迂回進行信息傳輸;軍種共享指的是屬于同一軍種的作戰單元之間可以全連通,但不同軍種作戰單元之間需要通過軍種中心網絡節點迂回進行信息傳輸。通過仿真系統參數設置和模型加載,實現不同網絡體系連接模式和智能算法調度仿真實體的功能。智能決策算法實現在不同網絡信息體系模式約束下,用盡量少的節點得到更高的任務完成度。

表2 兩組仿真實驗設計

4.2 想定設置

以反艦作戰為背景進行了仿真實驗,雙方作戰單元包括陸、海、空、天、電、網等多域作戰單元。

初始想定設置:A 方19 大類作戰單元199 個,包括預警機、偵察船、偵察機、殲擊機、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對空警戒雷達、地波雷達、衛星、殲擊機、岸導營、導彈快艇、無人干擾機、電子對抗營等作戰單元。B 方作戰單元為7 類78 個,包括預警機、殲擊機、驅逐艦、導彈護衛艦、潛艇、反潛機等。主要對抗行動是A 方發起對B 方的既定目標實施聯合全域火力打擊,在仿真中對探測、機動、信息處理、目標優選等進行仿真計算。

4.3 結果分析與結論

每一次實驗仿真運行100 次求均值,得到A 方任務完成度、OODA 環節點運行數量、跨域邊數量、跨域邊占比等值,見表3。

表3 仿真實驗結果

對仿真結果進行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結論:

(1)智能算法可提升作戰效果、降低作戰資源消耗。OODA 環節點數量是指一次對抗中實際使用了多少個節點,該指標能夠反映作戰動用的作戰力量資源,任務完成度反映的是對抗總體效果。結合任務完成度和OODA 環節點數量看,無論在哪種網絡信息體系模式下,有智能算法的作戰體系,可以用較少的OODA 環節點數量實現較高的任務完成度。這驗證了智能算法在未來全域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2)全域模式網絡信息體系具有更高的指控協同效率。結合任務完成度和OODA 環節點數量看,無論有沒有智能算法,相較于分域模式和軍種模式,在全域模式網絡信息體系的支撐下,作戰體系可以實現用較少的OODA 環節點數量實現較高的任務完成度。

(3)跨域協同效能與作戰效能并非線性正相關關系??缬蜻厰盗亢驼急?,是指在一次對抗中產生了多少次跨域協同,以及在所有協同關系中的占比,該指標能夠反映作戰中跨域協同的強度。從結果看,跨域強度與作戰效能并沒有正相關關系,經進一步分析發現,跨域要消耗計算資源和協同資源,可以域內協同解決的問題,經過跨域反而影響作戰效果。

5 結束語

本文對我軍全域作戰概念進行深入分析,對比美軍聯合作戰概念,總結全域作戰的主要特點,研究全域作戰運行過程,探索全域作戰能力形成機理,初步驗證了網絡信息體系的構建模式、智能算法對全域作戰能力生成的影響,為未來牽引我軍打造和提升全域作戰能力有一定參考借鑒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在實驗中發現,跨域協同與作戰效能不存在正相關關系。這意味著在實施全域作戰中,我軍可能需要充分考慮均衡同域協同和跨域協同的能力建設,根據我軍建設發展水平,優先發展域內協同控制能力,能在域內解決的問題,不占用跨域協同資源,減少跨域協同代價,為研究具有我軍特色的全域作戰概念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本文中仿真實驗的實體數量還不夠多,體現全域作戰的復雜性還不夠高,仿真實驗設計也較為簡單,未來將進一步挖掘全域作戰能力的生成機理,探尋新的網絡信息體系模式例如動態柔性組網模式等,仿真系統中加入更多的智能決策算法,開展一些發現型實驗和探索型實驗,對全域作戰能力生成機理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

猜你喜歡
跨域我軍全域
基于多標簽協同學習的跨域行人重識別
為群眾辦實事,嶗山區打出“跨域通辦”組合拳
《突破口》,道出我軍制勝密碼
G-SRv6 Policy在跨域端到端組網中的應用
全域旅游視角下的“草原+”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寧
全域旅游向更廣更深發展
全域旅游嘉年華我在黔南等你!
“新都市電影”中的男性明星——身體、階層與跨域想象
一段往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