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仿真技術聯合PBL教學法在急危重癥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2022-11-15 11:55孫銘浛邸興偉郝春艷李淑云李曉東王林林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22年8期
關鍵詞:仿真技術護理學實驗組

孫銘浛,邸興偉,郝春艷,李淑云,李 丹,李曉東,王 熠,王林林

(1.錦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2.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 錦州 121000;3.武警遼寧省總隊醫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急危重癥護理學是一門綜合型應用性學科,具有較強的臨床實踐性。護生需通過實踐教學熟練掌握相關急救技術,并具備快速的應急反應能力,為未來的臨床急救工作打下堅實基礎[1]。傳統危重癥護理實訓課多采用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和單一急救項目的演練,缺乏學生獨立的思考環節以及綜合性的模擬練習。近年來,虛擬仿真技術以逼真的情景模擬優勢在醫學教學中逐漸受到重視[2]。此外,PBL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通過教師編寫情景病例,旨在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導,培養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受到高等醫學教育的普遍關注[3]。目前,在危重癥護理實踐教學中聯合應用虛擬仿真技術和PBL教學法的有關報道仍然較少。因此,本研究擬將二者相結合,據此開展實驗,從而探討適用于高校急危重癥護理學實踐課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現總結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將遼寧省某醫科大學120名護理專業本科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名。納入標準:自愿參與本研究;可以熟練使用多媒體設備。排除標準:有精神、心理疾患;可能中途退出研究。其中,實驗組包含男6名(10.00%),女54名(90.00%);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20.13±0.75)歲。對照組包含男4名(6.67%),女56名(93.33%);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20.06±0.72)歲。兩組護生在性別、年齡的比較上無明顯差異(t=0.626,χ2=0.436,P>0.05),且授課教師相同,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1.干預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授課,且以教師為主導,即授課教師首先針對各項危重癥護理技術分開講解,由學生進行單項操作練習,同時教師現場指導并當場糾錯。但缺乏對急救操作的綜合模擬練習,缺少學生獨立思考的環節。實驗組采用高仿真模擬人聯合PBL教學法進行綜合模擬實驗授課。具體如下:(1)授課前準備:①PBL教學準備部分:由授課教師根據課程大綱和臨床重難點擬定教學目標,編寫PBL急救病例,提前1周將病例發放給護生,讓其自行查閱相關資料。②虛擬仿真技術準備部分:將擬好的病例提前編入SimMan高仿真模擬人電腦端(型號為211-00050),設置相關參數并調試,模擬出和人體相似的生命體征(如脈搏、呼吸、胸廓起伏)和不同病癥,還可發生眨眼、咳嗽等不同行為,并根據護生操作做出相關的反應和記錄。(2)授課過程:①PBL教學部分:授課老師根據模擬病例引導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學生將課前的討論結果進行現場匯報,并在小組間互評補充,教師給予及時的反饋,歸納總結出應對方案。②虛擬仿真技術部分:小組成員間明確擔當不同角色,在模擬人身上進行演示。模擬人的生命體征和病癥會隨著護生的操作發生相應變化。以心臟驟停的處理為例:SimMan模擬人在預先設置好的編程下可展示病人的所有癥狀,每名護生應能夠迅速做出判斷,在明確任務分工的前提下共同配合搶救,即:由2人負責心臟按壓,1人進行球囊面罩通氣,1人負責除顫,另外1人遵醫囑給藥,在多次練習過程中,每位護生不斷變換角色,以此培養護生不同角色下的臨床決策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心臟按壓的位置、頻率和深度,面罩通氣手法、通氣量、除顫效率,以及是否遵醫囑給予準確劑量的藥物等,將直接影響心肺復蘇效果,并體現在SimMan模擬人反饋的結果報告當中,提示“搶救無效”或者“復蘇成功”。由此可見,SimMan模擬人的使用增強了護生處理危重癥病人的綜合能力和急救過程中的緊迫感。此外,授課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失誤。操作后小組成員再次展開討論,反思存在的相關問題,不斷鞏固教學成果。授課結束后學生應形成最終書面報告,由教師批閱后反饋給學生。

2.考核評價。(1)教師評價:教師在授課結束后,對每位護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進行考核,理論和實踐部分各100分。(2)調查問卷:是護生對教學方法的反饋評價,采用“問卷星”在線收集的方式,包含激發學習興趣、發揮自學能力、增強急救意識、利于團隊合作等4個方面,每個問題均設置“贊同”“不贊同”2個選項。本次調查有效回收率為100%。

(三)統計學方法。

二、結 果

(一)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得分比較。

不同授課方法下,實驗組理論知識得分和實踐操作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得分比較(分,

(二)教學方法評價的比較。

本研究中,實驗組護生對教學方法持贊同態度的數量均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教學方法評價的比較[n(%)]

三、討 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將虛擬仿真技術聯合PBL教學法引入危重癥護理學的實驗教學中,可加深護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助于護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同于以往的被動授課,在PBL教學法下,教師根據課程目標設置情景案例和問題,使理論知識更加形象具體,易于護生接受;將案例和問題提前發放給學生,引導其預先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使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加深了不同學科間知識的聯系和滲透;授課過程以學生為主導進行討論和補充,大大激發了護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然而,在實施PBL教學過程中,由于護生受傳統教學形式的影響,容易形成固有思維定勢,面對自主學習易產生畏難和抵觸心理,影響實踐課效果。教師可以在理論學習階段幫助護生打好理論基礎,提供高效的文獻檢索方法,使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模式。

以往傳統的教學多為單一項目的急救訓練,缺乏對整體搶救流程的綜合練習,更不會培養學生的臨床應變能力和急救緊迫感。而虛擬仿真技術可構建接近臨床實際情況的搶救環境,更加注重對其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求護生能夠迅速判斷“患者”病情,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處理,真正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融會貫通[4]。此外,SimMan模擬人可避免以往枯燥乏味的單項技能急救訓練,以真實臨床病例為依托,預先編程錄入SimMan模擬人的電腦操作端,虛擬出與人體相似的癥狀、體征,“患者”能隨著護生不同的護理行為做出反應,并實現護患間的交流,更貼近真實的臨床環境,提升訓練效果。通過復雜的臨床護理場景的呈現和組內成員間的相互配合,培養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為今后的臨床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虛擬仿真技術同樣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首先,該技術要求授課教師必須熟練掌握模擬人的操作程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可以通過加強教師的相關技術培訓來解決。此外,該技術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做定期的設備維護,因此成本效益也是綜合考慮的一大要素。本研究應用的虛擬仿真技術聯合PBL教學法,僅局限于急危重癥護理學的實驗教學當中,建議后續研究將其擴大應用至護理學的其他學科,并作進一步深入的探討。

猜你喜歡
仿真技術護理學實驗組
BRA V600E 抗體的幾種手工免疫組化染色方法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表達情況比較*
《護理學報》第六屆編輯委員會成員名單
《護理學報》舉辦“護理科研與論文寫作”高峰論壇的第二輪通知
《護理學報》舉辦“護理科研與論文寫作”高峰論壇的第二輪通知
民用飛機襟翼交聯機構吸能仿真技術研究
《護理學報》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19版)
BiPAP 無創呼吸機治療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
模擬仿真技術在電子電工實驗中的應用研究
虛擬仿真技術支持情景構建
SHR主動脈結構重構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