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時空的對話
——多聲道電子音樂聲音劇場“時空聲鏡”

2022-11-16 10:58張可宛辰
黃河之聲 2022年14期
關鍵詞:電子音樂劇場音色

張可宛辰

2021年12月21日,在四川音樂學院電子音樂系舉辦的多聲道電子音樂聲音劇場“時空聲鏡”成功上演,為觀眾呈現一場“音樂與科技”相交融的沉浸式聲音藝術展演。這場聲音劇場以“時空”為主題,由六首多聲道電子音樂新作品組成,不僅表現了實驗電子音樂跨越時空的豐富想象力,還強調了多聲道電子音樂技術介入聲音的“時間”與“空間”,而形成的特殊創作語言。六首作品以Acousmatic Music①(純電子音樂)作為根基,使用的創作技術手段與作品風格不盡相同,但當其以“劇場式”創作思維方式將系列作品的主題進行串接時,創作者們不僅要體現作品的個性,也要考慮與其他作品之間的關系,使作品在文學意義或藝術層面形成有邏輯、劇情式、主題化的整體,共同構建既富于變化又協調統一的劇場式藝術樣態。

一、“時空聲鏡”聲音劇場的整體設計

隨著時代與科技發展,新媒體技術為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滋生出一系列新的藝術形態?,F代電子音樂受其影響,部分相對固定類型開始與其他藝術分支產生嫁接,且跨界的團隊合作使電子音樂呈現融媒體發展趨勢,新穎的劇場式作品開始成為一種趨勢?!皶r空聲鏡”聲音劇場試圖通過這種新的音樂表現方式,嘗試在創作中將“劇本式”思維設計融入其中,探索多媒體、跨媒介藝術之間互相融合的可能性,挖掘更多具有創新意義、不同于普通聲音藝術的新技術、新理念?!皶r空聲鏡”是四川音樂學院系列“聲音劇場”的其中一場,由四川音樂學院陸敏捷教授擔任總體策劃與作品指導、韓彥敏副教授擔任音響總監,電子音樂作曲、新媒體音樂專業的六名研究生擔任作品創作。

“時空聲鏡”聲音劇場通過多聲道方式打造聽覺聲場空間,部分作品結合視覺設計圍繞主題“時空”進行作品串聯,為觀眾呈現出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的“聲音圖景”。六部風格各異、各具特色的電子音樂作品在團隊協作下精心構思與設計,共同構建一個有機整體,展現出屬于“劇場式音樂”的藝術融合特征與沉浸式體驗特色。將“時空”作為“聲音劇場”的共同主題,每首作品創作靈感和題材體現出不同的想象力,以四聲道環繞的方式對作品呈現,打破了傳統音樂的“空間”局限性。除此之外,每首作品的風格、聲音特征、內容主旨、設備切換、技術實施可行性等因素,以及對于作品演出順序、演出連接過程、現場設備可行性等,均從“聲音劇場”整體考慮,使觀眾始終保持聽覺新鮮感。

二、“時空聲鏡”聲音劇場的作品創作思維

“時空聲鏡”由六首四聲道作品——(《夢兔奇遇記》、《南川·鈴語》、《山川祭》、《墜入暗涌的星斗》、《沙拉洛》)、《回溯之音》組成。這六首作品風格各異,或是空靈、如夢,或低沉、喧囂、充滿煙火氣,聽眾不難感受到創作者對聲音細致入微的思考。從初期圍繞主題進行聲音材料的采樣與篩選,到創作中使用不同技術手段對聲音材料的處理、對整體音響色彩與聲音特質的渲染,再到結合設備與環境進行音響層次與聲場的設計,每個步驟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這幅“聲音圖景”。

《夢兔奇遇記》(作曲/電子音樂設計:張可宛辰)為馬林巴采樣與四聲道電子音樂而作,創作靈感來源于《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角色白兔先生。在原著中“白兔先生”努力誘惑愛麗絲掉進兔子洞,穿越時間與空間,墜入神奇的地下世界。作者使用馬林巴采樣作為主要的聲音素材進行發展,將傳統聲學樂器采樣通過電子技術手段進行變形處理,利用四聲道音響環境表現其靈動輕盈的聲音特征,拓展了聲學樂器的音色邊界。在這個作品中,四聲道環繞的聲相設計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作者試圖模仿兔子活潑的動態特征,在聲相的自動化包絡上進行設計,使聲音材料跳躍于四個音箱之間(圖1)。

圖1 《夢兔奇遇記》四聲道聲場圖

當作品來到中段,進入“夢境世界”之后,作者使用GRMtools Freeze(凍結效果器)對馬林巴采樣進行處理,使其從“跳躍”的點狀材料變形成塊狀的聲音粒子云,與電子合成音色交織融合,營造出如置幻境般的聽覺氛圍。在《愛麗絲夢游仙境》原著中,懷表是角色白兔先生的人物代表特征,也暗示著兩個世界的時空交錯,作者在作品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高潮的部分,對時鐘分針秒針轉動的聲音采樣進行聲相設計,將其分布在四聲道環繞聲場中的各個位置,伴隨著音色逐漸失真變形,給聽眾帶來“夢境崩塌”后重回現實世界的聽覺感受。作品的聲音設計饒有趣味,音樂以敘事性結構推動發展,結合四聲道的聲場設計營造沉浸的聽覺氛圍,使聽眾跟隨“白兔先生”進入到聲音的奇幻世界。

《南川·鈴語》(作曲/電子音樂設計:吳文釗)以“思鄉”為主題,雨、湖、風、山、屋、林……構成了家園的畫面,作品以風鈴采樣作為基本聲音材料,通過電子技術處理并結合電子合成音色,表現風鈴真實聲音與電子音響之間虛實結合的聲音景觀。作者在重慶南川進行采風,實地采樣了農家耕作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將其融入到音樂設計中,運用聽眾熟知的聲音喚醒人們對家鄉的記憶,讓作品充滿溫度與“煙火氣息”。作者采用敘事結構,通過風鈴與環境聲音狀態變化來描繪農家生活的一天,伴隨晨起的雞鳴鳥叫,徐徐微風輕拂風鈴的清脆鈴聲,隨著時間推移微風逐漸變大卷起落葉的沙沙聲,直至電閃雷鳴、暴雨驟降,風鈴聲也在狂風呼嘯中變得雜亂,最后雨過天晴,再次歸于平靜。作者對聲音素材的選用處理以及對音響層次的設計十分精細,整個作品聲音的前景、中景、背景層次鮮明且豐富,使聽眾身臨其境。

《山川祭》(作曲/電子音樂設計:黃玥琳)的創作緣起于三星堆文化?!抖Y記·月令》描繪了古人祭祀山林川澤時的場景,表達對土地的崇敬、感恩。作者采樣了薩滿鼓、磬和人聲,試圖通過帶有民族特征的樂器音色來描繪古時祭祀的場景,結合Massive合成器音色進行創作,對三星堆文化進行別樣的詮釋。作品分為三個段落,通過音色、節奏、風格等變化來展現出祭祀活動的不同場景。開篇電子音樂的鋪墊與磬的聲音采樣相結合,“霧狀”的音色營造出神秘的音樂氛圍,發展到第二部分時,作者使用有節奏地鼓點為其增加舞蹈音樂的特征,描繪出古人跳舞祭祀的畫面,人聲念唱與鼓點配合著制造出循環的節奏感,隨著電子音色的變化層層推進,在推向高潮后鼓點與人聲戛然而止,留下電子音樂的鋪墊與磬悠遠的聲音余音繞梁,最終回到開篇寂靜神秘的音響氛圍,再現第一部分的聲音材料。該作品所呈現出的文化底蘊與民族特征使其在電子音樂作品中別具一格,電子音樂在其中起潤色作用,為民族樂器做鋪墊,為其增加神秘的聲音色彩又具有可聽性,引人回味。

《墜入暗涌的星斗》(作曲/電子音樂設計:黃玥琳)描繪了一個夢境,夜幕下透著深藍色的海,在月色下泛起粼粼波光,還有劃過流星的夜空。與作者上一個作品不同,該作品電子音樂部分不再只是作為鋪墊與潤色,而是起主導作用。作品的聲音素材來源于鈴鐺采樣、電子鋼琴和Massive振蕩器合成音色,通過Kyma和GRMtools對聲音素材進行變形,電子鋼琴和鈴鐺的聲音為作品帶來明亮的音色渲染,而Massive振蕩器制造的低頻聲音與之中和,使聽眾籠罩在仿若夢境般的氛圍之中。與《山川祭》“樂隊化”的電子音樂編曲思維不同,《墜入暗涌的星斗》更多考慮的是整體音響與聽覺感受。作品點狀材料與線狀材料交織融合,音色層次多樣,在細微的音色漸變中推進音樂,保持著一種獨特的“呼吸感”,電子鋼琴、鈴鐺與變形后的電子音色虛實結合,帶來細膩的層進式聽覺感受。

《沙拉洛》(作曲/電子音樂設計:徐小波)的創作緣起于彝族文化。在四川涼山地區,彝族少女成年時要舉行“換裙”儀式,彝語叫“沙拉洛”。作品基于彝族樂器克西竹爾(咬笛)、手鼓、畢摩誦經、彝族人聲、彝族樂器馬布等聲音采樣,對其中器樂采樣進行聲音變形與電子音樂技術處理,結合電子合成音色,展示彝族少女的婀娜多姿和青春動人,描繪“換裙”儀式的熱鬧場景與五彩斑斕的畫面。作品以原生態女聲唱山歌引入,隨著克西竹爾與男聲念白的娓娓道來,極具特色的聲音為聽眾展現出一幅獨屬于彝族的畫卷,電子合成音色的加入,使聽覺上更加具有層次感和張力。在作品展開部的設計,作者加入了電子音色化的鼓,結合原聲的克西竹爾,伴隨節奏織體的變化層層推進,將音樂推向高潮。原聲樂器與電子音色相互碰撞,民族文化與新時代科技相互交融,仿佛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聽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音樂感受。

《回溯之音》(作曲/聲音設計/視覺設計:吳文釗)為自制海螺樂器與交互式電子音樂而作的作品。其創作靈感源于海螺。海螺在海里一行千里,以特殊的角質抵御時間的銷蝕,號角聲聲呼喚成歌,仿佛回溯沉浮于海洋中歷經的生命與時光,故事鐫刻于聲。作品主要基于softpot電位儀,麥克風傳感器,Arduino、Max/MSP、Ableton Live Finalcut pro搭建的軟硬件系統來展開設計與演奏。表演者通過自制海螺樂器的表演,以融合媒介的方式來表現“視覺”與“聽覺”的交互,意在講述一個海螺的漂泊之旅,體現真實與夢幻的交融之境。在表演者與傳感器的交互中,表演者的每一次肢體語言,都可能帶來不同的聲音效果,音樂如同被賦予生命一般,隨著表演者的呼吸與動作隨機而動。作品圍繞主題結合視覺設計以敘事結構展開,聲音部分的設計通過傳感器控制Max/MSP與Ableton Live實現實時交互,電子合成音色的漸變與疊加使其擁有豐富的音響層次,視覺設計的變化也與表演者的動作、音樂的起伏相契合,展現出作品的故事性與結構發展,為觀眾帶來視覺與聽覺的感官盛宴。(圖2)

圖2 《回溯之音》演出現場

三、現代電子音樂“聲音劇場”作品表演形式的多元化

近兩年在四川音樂學院舉辦的現代電子音樂“聲音劇場”共有六場,包括:以聲音的方式追尋城市記憶——“城市聲音”聲音劇場;用聲音色彩描繪聲音畫卷——“流動的色彩”聲音劇場;探尋“運動”狀態中不斷變幻的聲音痕跡——“有跡可尋”聲音劇場;古今對話,非遺傳承,用聲音再現文明——“聽聲·非遺”聲音劇場;被聲音打破“時間”與“空間”——“時空聲鏡”聲音劇場;聽見大運,聽見成都——“蓉韻聲動”聲音劇場(圖3)。

圖3 聽見成都——“蓉韻聲動”聲音劇場

這些聲音劇場中的作品也各有特色。例如作品《叫賣聲深》(作曲/聲音設計:劉冬艷)圍繞“城市聲音”這一主題,對北京大街小巷的叫賣聲、環境聲采樣并進行聲音設計,展現了濃厚的人文氣息;作品《遣·戎》(作曲/聲音與視覺設計:唐茂文)基于京劇青衣唱腔、打擊樂等采樣展開聲音設計,視覺設計吸納了詩詞和中國水墨元素,表達對家國情懷的感悟;作品《乒乓》(作曲/聲音設計:董金岱)為成都大運會而作,通過電子音樂技術手段對乒乓球擊打、掉落等聲音采樣進行處理,打破其原本的聲音形態,以40.2全息影音方式呈現,營造出如同身處乒乓球場的聲音氛圍。

2021年10月在俄羅斯Pushkinskaya-10藝術中心舉行的第三屆EPICENTROOM國際視聽音樂節中,“城市聲音”聲音劇場入選,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聲音博物館(St.Petersburg Sound Museum)進行展演了五部多聲道電子音樂。音樂節的主題為“空間中的聲音”,主要通過多聲道技術,展現當代音樂與藝術風采。展演形式及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多聲道聲學音樂作品、聲音裝置、混合類電子音樂、現場電子樂器和即興表演等。由此可見,“聲音劇場”中的聲音作品與新媒體融合所呈現出的藝術多元化形式,在國內外電子音樂節中已成為一種趨勢。

現代電子音樂“聲音劇場”還可以吸納舞蹈、器樂、戲劇、歌劇、繪畫、詩歌、書法等藝術形式,展現出多元化特征,還與燈光、裝置、視覺、舞臺等表現方式相結合,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斷創新并與傳統藝術“嫁接”,通過團隊協作實現跨媒體、跨領域的藝術作品創作,打破聲音藝術的局限性?!奥曇魟觥彼尸F出的多元化特征,已經成為這個時代音樂創作的一個亮點,它不僅改變了電子音樂作品的表演形式,也影響著作曲家們的創作思維與模式。

結 語

由近年來國內外舉辦電子音樂音樂會來看,多聲道“聲音劇場”仍然是電子音樂領域的一種重要形態。四川音樂學院系列“聲音劇場”中的多部電子音樂作品,后來陸續入選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國際電子音樂比賽IEMC、亞洲國際電子音樂論壇日EMSAN DAY、紐約城市電子音樂節、ICMC國際計算機音樂年會及ICMA亞洲專場等國內外學術音樂交流活動,其中部分作品已收錄進數字音樂專輯《2022青年創作者現代電子音樂獲獎作品集》并上線各大音樂平臺,逐步將“現代電子音樂”從“象牙塔”、“實驗室研究”推廣至面向更多受眾。

多聲道電子音樂“聲音劇場”的演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學術型電子音樂的創作思維與模式。作曲家可以通過電子音樂技術將隱于山林的原生態女高音“帶到”現場,或是以多聲道環繞技術將聽眾“帶到”特殊聲場環境;亦可以采用實時電子音樂的方式與觀眾在互動中共同完成作品,或是與視覺藝術相結合,為觀眾帶來一場身臨其境的沉浸式視聽體驗。伴隨著科技與審美需求的不斷發展,未來的電子音樂將會呈現出更加多元的表現樣態?!?/p>

注釋:

① Palombini, C. (1998), "Pierre Schaeffer,1953: towards an Experimental Music', an exegesis of Schaeffer's 'Vers une musique expérimentale',Music & Letters 74 (4): 542--5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猜你喜歡
電子音樂劇場音色
現場電子音樂與單件樂器結合時的功能及其實現方式
如何提高電子音樂的藝術鑒賞價值
精雕細琢的外形與音色 Bowers & Wilkins(寶華韋健)805 D4
計算機音樂編曲中音色的復合應用
歡樂劇場
出人意表的音色與音質表現 Cambridge Audio劍橋|AXC25 CD機 AXA25合并放大器
第 18 屆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
論《日出》的劇場性
談音樂中薩克斯音色的獨特魅力
開心劇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