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紅色文化為校園黨建培根鑄魂

2022-11-16 05:27孟咸源
教育周報·教研版 2022年38期
關鍵詞:蘇維埃紅色黨員

孟咸源

蔣垛中學地處黃橋革命老區,這里誕生了蘇中第一個蘇維埃紅色政權。走進蔣垛鎮,當地人會帶著你到蘇維埃公園參觀,這里向人們展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時期一頁頁卓絕斗爭的恢弘畫卷。來到蔣垛中學,師生們會熱情地介紹校內一處愛國主義基地——蘇維埃文化長廊,這里向人們呈現了學校黨支部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一次次生動活潑的教育實踐。黨支部帶領黨員到蘇維埃紀念館去尋根,尋理想信念之根,尋事業發展之根。黨支部帶領師生到蘇維埃文化長廊去補鈣,補精神動力之鈣,補奮斗創新之鈣。

革命先驅李大釗說過,“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淵源”。蔣垛中學黨支部重視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厚植紅色基因,讓師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源于無數英烈的犧牲與奉獻,明天的希望植根于我們對英雄的緬懷和銘記。學校以傳承紅色文化推動黨史學校教育,以紅色黨建實踐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根、鑄辦人民滿意教育之魂。

學習紅色文化豐富黨史教育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要把紅色資源運用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黨史學習就是引導黨員弘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蔣垛中學黨支部依托蘇維埃紅色政權誕生地的地緣優勢,用紅色蘇維埃文化豐富黨史教育資源,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走深走實。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被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的蔣垛這片熱土,擁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1927年春,共產黨人孟致祥在蔣垛建立起中共蔣垛黨支部,這是泰縣地區第一個黨支部,成立農民協會、農民夜校,進行革命思想宣傳,在中共江蘇省農委書記王若飛的指導下參加“如-泰-泰五一農民暴動”,為后來在本地區建立工農紅軍準備了條件。

1930年4月,隨著紅十四軍在如皋的建立,省委、通海特委指示成立了蔣垛蘇維埃政府,這是蘇中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帶領農民協會、赤衛隊、少先隊、童子軍等參加了以黃橋為中心的總暴動,發動群眾開展轟轟烈烈的拔字據、燒田契、分田地運動,配合紅十四軍進行武裝斗爭,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和支持。

1940年下半年,新四軍二中隊二團進軍蔣垛,在泰縣縣委的指導下成立了以孫顧為書記、周澤為副書記(后為書記)的蔣垛區委、區公所,建立了以錢玉義為隊長的蔣垛游擊隊,次年在惠浴宇指導下建立了以蔣垛為中心的游擊隊根據地,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消滅偽軍千余人。

抗戰勝利后,蔣垛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全國的解放斗爭。在王仲倫任書記、肖光普為副書記的中共姜黃河行動委員會領導下,組織武工大隊深入敵后進行斗爭。游擊隊長邱大璜除“三害”(活捉清鄉隊長陳萬本、打死地痞仲漢青、打傷下鄉掃蕩的敵軍連長)的故事譽滿鄉里,至今在蔣垛流傳。

在白色恐怖中,蔣垛地區不少志士仁人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年青的生命。據不完全統計,在長期革命戰爭中有姓名、事跡可考的蔣垛籍革命烈士不少于500位,他們面對敵人的暴行,無懼無畏,視死如歸,用生命和鮮血迎接革命勝利的曙光,孟致祥、孟起安、武文英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备锩攘以跔幦∶褡濯毩?、人民解放的道路上,前仆后繼、頑強奮斗,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鑄就了永不退色的精神豐碑。結合清明掃墓、重大紀念日、主題黨日,學校黨支部都要引導師生緬懷革命先烈,開展繼承光榮傳統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組織演講、朗誦、征文、話劇、報告會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吧鹘K追遠,民德歸厚矣?!?抗戰支前模范李蘭英生前受邀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老人家從首都歸來就到學校作報告,諄諄告誡全校師生“紀念先烈,就要永懷感恩之心,不要讓先烈們的血白流”。原紅十四軍戰士吳九成,九死一生,至今依然健在,百歲老人提醒師生“不能忘記英雄,不能背叛革命理想,要永遠跟黨走”。對革命先烈最深切的思念,就是對其精神的追隨和傳承,在師生中形成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的濃厚氛圍。

蔣垛中學地處革命老區,地方經濟發展基礎一度相對薄弱,但大家始終不屈從于命運,黨組織帶領人民奮發圖強,扶貧先扶智,致富先富腦,這里流傳的“寧可毀家,不可失學”的尊師重教佳話令人感動,如今老區人民如期實現小康夢。這就是紅色蘇維埃精神的傳承寫照。學校將“紅色精神”作為辦學的精神之基,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懷著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豪情壯志,黨支部大興“實”的工作作風,大揚“愛”的師德師魂,大造“和”的校園生態,大鑄“善”的辦學目標,用行動扎下奉獻鄉村教育、服務人民群眾的根,始終追求教育高質量、辦學高品位,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現代化學校。

搭建服務平臺打造紅色黨建品牌

蔣垛蘇維埃是當時無數紅色蘇維埃政權的一個縮影,體味紅色蘇維埃精神內涵,對今天奮進新時代有這極其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概括蘇維埃精神,“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他還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已經成為我們黨的歷史和近代中國革命斗爭歷史非常重要的一頁,廣大干部和黨員應該不斷從中得到教益,受到啟迪,獲得力量”。蘇維埃文化是當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蘇維埃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蔣垛中學黨支部把包括蘇維埃精神在內的紅色精神當作辦學事業中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以此指導黨建品牌建設,將艱苦奮斗的精神、夙興夜寐的激情、改革創新的魄力、苦干實干的勁頭一以貫之,引導全校師生投身“凝聚人、激勵人、發展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實踐。黨支部搭建了“三三三”黨員服務平臺,推動“紅色黨建”工作,讓紅色基因融進每個黨員的血液。

一是倡導“三級領跑”。在“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活動中,支部負責人領跑支委成員,搭好臺子;支委成員領跑黨員,樹好旗子;黨員領跑教師,干好樣子。在月曬季評年考中,定期評比黨員示范崗、示范班、示范組來評判“領跑”效益。全體黨員定期到蘇維埃紀念館參加重溫入黨誓詞、爭先創優民主生活會,在師德考評中帶頭遵紀守法,在業務學習中帶頭學習研究,在文明傳播中帶頭弘揚正氣,在實績評比中帶頭爭創佳績。

二是實施“三個結對”。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支委結對一個教研組、黨小組長結對一個年級組、黨員結對一名教師。支委同志蹲下身子與教師零距離交流互動,傳遞先進辦學理念,關注教師思想動態,增強工作認同感,為打造師德好、師能強的骨干教師群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是落實“三牽手”。在“萬名教師訪萬家”脫貧攻堅決戰中,黨支部帶領黨員教師大走訪,每名黨員教師至少牽手一名貧困生、一名學困生、一名留守學生,在物質上送出溫暖,在心理上給予關懷,在學習上悉心指導,讓貧困家庭享受到溫暖,讓特殊學生不再孤獨,健康成長。黨支部了解到還有家庭沒有完全脫貧,外出務工家庭還有很多留守學生,引導黨員和骨干教師主動參加扶貧幫教實踐,活動中涌現了一批帶頭服務學生和家長、德能齊備的優秀黨員和先進教師。他們中有扎根老區卅載的老黨員,有蜚聲市內外的名教師,有家長和學生交口稱贊的教師媽媽,他們經得住誘惑,守得住底線,為貧困生排憂解難,為學困生無償輔導,為黨育人不失本心,為國育才不棄本道。

弘揚紅色文化 投身立德樹人實踐

用紅色文化培根鑄魂的黨建活動,旨在倡導教師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擁有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的高尚情懷,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任。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學校黨支部在全校學生中深入持久地開展系列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將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貫穿學校一切活動的始終,引導黨員教師用愛心喚醒懵懂的心智,用智慧推動靈魂的發育和成長。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為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在黨支部指導下,學校政教處、團委和少先大隊積極探尋教育規律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創新德育課程,有計劃地在全校六個年級開展“三階六梯九十六專題”的紅色教育主題班會活動,著力培育健康的道德情操,讓教育充滿激情,讓學生堅定理想和信念。為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該校開發了《蔣垛史話》《傳統美德讀本》等十多種校本教材,通過構建紅色閱讀校本課程體系。在校園的畫廊、主干道、校史館等場所精心布置革命傳統畫報、英雄人物雕塑、紅色文化墻,讓學生時時處處都能浸潤著紅色文化的熏陶,使紅色文化永遠成為學生發展的源頭活水。該校定期開展“八禮四儀”、“三愛”主題活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有計劃地開展“走進紅色歷史”主體班會的會課活動,讓紅色精神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中。每個月精心設計紅色特色教育活動,如三月的青少年志愿者活動,四月的“革命傳統故事會”,五月的“放飛理想演講報告會”,六月的“廉政文化進校園”,七月的“紅歌大家唱”、“紅色經典閱讀”,十月的“紅色研學旅行”、“紅色影視觀看”等系列活動,營造了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用紅色精神浸潤和凈化學生心靈。

為了讓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助推學生可持續發展學校廣泛持久而富有成效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紅色三觀”系列教育活動,學校黨支部指導教研組深挖各學科的紅色教育資源,以學科知識為載體滲透紅色教育,讓課堂同時具有學科教學與紅色教育兩種底色。思想政治課引導學生與紅色名人零距離接觸,讓學生感悟“艱苦奮斗,敢為人先,勇攀高峰”的紅色精神。語文課定期組織以“紅色教育”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抒寫愛國愛校愛家的美好情懷。歷史課感受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接受歷史文化熏陶。音樂課主打紅色歌曲,讓紅色精神內化于心。體育課加強行、走、集隊的紀律教育,強化學生身心素質。綜合實踐活動課引導學生親近自然,培養鄉土情懷,樹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進學生獨立意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整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紅色精神已經融進了蔣垛中學每一個師生的血液。校門口書寫著“自強、自律、自理、自主”八個大字,這是學校的育人目標,也是紅色教育的歸宿。文化墻上引入眼簾的便是鐫刻的“尚實”、“兼愛”、“融和”、“臻善”八個大字,這是學校的校訓,也是紅色文化教育所包含的精神意蘊。紅色文化為蔣垛中心黨建培根鑄魂,形成了老區學校獨有的文化特質、精神魅力。

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培養家國情懷,清心明志。在紅色文化熏陶下,在紅色精神感召下,蔣垛中學黨支部正帶領全校師生不斷濃厚紅色文化氛圍,提升師生人文素養,強化特色辦學意識,為學校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讓紅色精神代代薪火相傳,培養更多人格健全、作風過硬、適應未來社會的高素質人才。

猜你喜歡
蘇維埃紅色黨員
蘇維埃運動在湖南
我是黨員向我看
紅色是什么
“我是黨員,就要沖在最前面!”
紅色在哪里?
追憶紅色浪漫
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要求
對慰問貧困黨員的反思
太行山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公民與法治(2016年9期)2016-05-1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