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K1 和PAK4 在不同毛色綿羊皮膚中的表達與定位

2022-11-17 03:52趙紅霞王志鵬王天元賽務加甫龐全海
中國畜牧雜志 2022年11期
關鍵詞:黑素棕色綿羊

趙紅霞,王志鵬,王天元,賽務加甫,龐全海*

(1.山西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山西太谷 030801;2.山西中國輻射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0;3.山西省柳林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西柳林 033300;4.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對哺乳動物的毛色長期研究發現,哺乳動物的毛色、眼睛顏色和膚色由體內黑色素的數量、質量和分布狀況決定[1]。PAK 家族包括PAK1和PAK4[2]。有實驗證實PAK4 是CREB 的一個關鍵調節因子[3],它作用于小眼畸形相關轉錄因子(MITF)的上游,MITF 是黑素生成的主要轉錄因子[4],激活的PAK4 通過2 條不同的信號通路促進黑素合成:CREB/MITF/酪氨酸酶和β-catenin/MITF 信號通路[5]。同時有研究表明PAK1和PAK4參與皮膚細胞黑素合成[6]。PAK1 調控的信號轉導通路包括MAPK、AKT、WNT1/β-catenin、ERα、BAD 和NF-κB 等增殖和生存通路[7]。PAK1 還參與了細胞運動的調節,傳遞控制細胞骨架動態、細胞形狀和粘附的各種信號通路[8]。PAK4 是一個信號整合子,調節許多基本的細胞過程[9],包括肌動蛋白細胞骨架動力學、細胞形態和運動、細胞存活、胚胎發育、免疫防御和致癌轉化[10]。國內外已有對小鼠中PAK1和PAK4基因影響黑色素生成等方面調控的研究,但在綿羊中PAK1 和PAK4 的相關研究尚未發現。本實驗以白色、棕色和黑色綿羊為研究對象,通過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組織化學等技術檢測不同毛色綿羊皮膚中PAK1 和PAK4 的表達與定位,為其他品種綿羊毛色的研究奠定基礎,增進對綿羊毛色生成調控機制的理解。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取材 在山西農業大學羊場隨機選取健康性成熟的白色、棕色和黑色哈薩克綿羊各3 只,取背部皮膚組織各3 塊。其中2 塊放入液氮中用于提取總RNA 和蛋白,1 塊直接放入4%的甲醛固定液中固定,制作組織切片,用于免疫組織化學分析。

1.2 實驗試劑 Trizol Reagent(Invitrogen 公司);Prime ScriptTMRT Master Mix(Perfect Real Time)反轉錄試劑盒、TB GreenTMPremix Ex TaqTMII(Tli RNaseH Plus)試劑盒(TaKaRa 公司),PAK1 兔抗多克隆抗體(武漢三鷹生物技術公司);PAK4 兔抗多克隆抗體(武漢三鷹生物技術公司);Rabbit anti-β-actin 多克隆抗體、Goat Anti-Rabbit IgG(武漢三鷹生物技術公司);組織蛋白提取試劑盒、凝膠制備試劑盒、DAB 試劑盒、BCA 蛋白濃度試劑盒、ECL Plus 超敏發光液(北京索萊寶生物技術公司);免疫組化試劑盒(北京中杉金橋)。

1.3 實驗方法

1.3.1 總RNA 提取及cDNA 的合成 使用Trizol 試劑分離保存于液氮中的黑、棕、白色綿羊皮膚組織的總RNA,用PrimeScriptTM RT Master Mix(Perfect Real Time)反轉錄試劑盒反轉錄合成cDNA,-20℃冰箱保存。

1.3.2 引物的設計與合成 在NCBI 上檢索綿羊的PAK1和PAK4序列并使用Premier 5.0 引物設計軟件設計熒光定量PCR 擴增引物,引物由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設計并合成,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及PCR 擴增條件

1.3.3 qRT-PCR 檢測 根據TB GreenTMPremix Ex TaqTMII(Tli RNaseH Plus)擴增特異性DNA 序列,反應體系25 μL:TB GreenTMPremix Ex TaqTMII 12.5 μL,10 μmol/μL的 正、反向引物各0.8 μL,50 ng/μL 的cDNA模板2.0 μL,ROX Reference Dye II 0.4 μL 和ddH2O(滅菌蒸餾水)6.0 μL。反應條件:95℃預變性30 s,95℃變性5 s,63℃退火30 s,72℃延伸30 s,共40 個循環。結束后得到擴增曲線、熔解曲線和CT 值,用2-ΔΔCT法計算定量結果。

1.3.4 Western Boltting 檢測 將存于液氮中的樣品組織研磨后,根據組織蛋白提取試劑盒提取總蛋白,使用核酸蛋白測定儀測定其濃度。在10%SDS-PAGE 電泳分離后,200 mA 轉膜90 min,5%的脫脂奶粉封閉1 h,4℃過夜孵育一抗(1:1 000 稀釋PAK1 兔抗多克隆抗體;1:500 稀釋PAK4 兔抗多克隆抗體)。次日TBST 緩沖液洗膜,10 min×3,孵育二抗(1:5 000,HRP-山羊抗兔IgG),室溫搖床1 h,TBST 緩沖液10 min×3,最后用膠片暗室曝光。使用Image-Pro Plus8.0 軟件檢測目的蛋白和內參灰度值,用SPSS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1.3.5 免疫組織化學檢測 將置于4% 甲醛固定液固定24 h 的樣品組織取出,經梯度酒精脫水后進行包埋并制作切片。將切片置于檸檬酸鈉修復液中進行抗原修復,然后滴加內源性過氧化物酶阻斷劑,室溫下孵育10 min,PBS 沖洗。滴加山羊血清工作液室溫孵育15 min,棄去血清,切片一側滴加1:100 稀釋的Rabbit Anti-PAK1 抗體(1:50 稀釋的Rabbit Anti-PAK4 抗體),陰性對照組滴加PBS,4℃過夜孵育。次日PBS 沖洗之后滴加生物素標記山羊抗兔IgG 聚合物,室溫孵育15 min,PBS 沖洗,滴加辣根酶標記鏈霉卵白素,室溫孵育15 min,PBS 沖洗;滴加DAB 顯色液,使用顯微鏡鏡下控制顯色時間,將染色控制在最佳狀態,PBS 沖洗;蘇木素復染40 s,蒸餾水沖洗,75%的鹽酸酒精分化1 min。最后脫水,透明,中性樹膠封片。使用光學顯微鏡對實驗結果進行拍照。

1.4 數據分析 采用GraphPad Prism 8 軟件對數據作單因素方差分析,實驗結果表示為平均值± 標準偏差(SD)。P<0.05 表示差異顯著,P<0.01 表示差異極顯著。

2 結果

2.1PAK1、PAK4在不同毛色綿羊皮膚組織中mRNA的相對表達量 qRT-PCR 結果顯示(圖1A),PAK1mRNA 在黑色綿羊皮膚中的表達量分別是棕色和白色的3.05 倍和7.29 倍(P<0.01),棕色綿羊皮膚中的表達量是白色的2.39 倍(P<0.01)。圖1BPAK4mRNA在黑色綿羊皮膚中的表達量分別是棕色和白色的3.47倍和7.7 倍(P<0.01),棕色綿羊皮膚中的表達量是白色的2.22 倍(P<0.05)。

圖1 PAK1 和PAK4 mRNA 的相對表達量

2.2 PAK1、PAK4 蛋白在不同毛色綿羊皮膚組織中的相對表達量 Western Blotting 結果顯示(圖2A),在黑、棕和白色綿羊皮膚組織中均存在與PAK1、PAK4 多克隆抗體發生陽性反應的條帶,PAK1、PAK4 和GAPDH分別在分子量為64 kDa、65 kDa 和36 kDa 檢測到條帶。使用Image-Pro Plus 6.0 軟件對目的蛋白曝光出印跡的面積和灰度值計算出相關數據,將其同GAPDH 的條帶值相比較,經過統計分析的結果可知,PAK1 蛋白在黑色綿羊皮膚中的表達量是棕色綿羊皮膚的1.26倍,是白色綿羊皮膚的1.34 倍;PAK4 蛋白在棕色和黑色綿羊皮膚中的表達量分別是白色綿羊皮膚的1.81倍和2.2 倍,黑色綿羊皮膚的表達量是棕色綿羊皮膚的1.21 倍。

圖2 PAK1 和PAK4 蛋白在黑色、棕色和白色綿羊皮膚的蛋白相對表達量

2.3 不同毛色綿羊皮膚組織中PAK1 蛋白和PAK4 蛋白的表達與定位 通過免疫組織化學對PAK1 蛋白和PAK4 蛋白在綿羊皮膚組織中的表達進行定位研究,結果顯示(圖3),PAK1 蛋白在白色綿羊的表皮、根鞘、毛干中有陽性表達,在黑色綿羊的表皮、根鞘、毛球中有陽性表達,在棕色綿羊的表皮、根鞘中有陽性表達,而相應的陰性對照中無表達。PAK4 蛋白在白色、黑色和棕色綿羊的表皮、根鞘、毛基質中均有表達,而相應的陰性對照中無表達(圖4)。

圖3 PAK1 蛋白在綿羊皮膚中的定位

圖4 PAK4 蛋白在綿羊皮膚中的定位

3 討 論

毛囊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皮膚附屬器官[11],具有復雜的形態變化和生理發育過程[12]。毛囊數量龐大且位于體表,易于操作,是研究細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科學問題的良好模型[13]。研究發現,含羞草四肽(MFFY、MFWY 和MFYY)和組氨酸衍生物(H1-3)有抗黑素活性。這些化合物的抗黑色素生成活性很可能主要是由于它們的抗PAK1 作用[6]。許多草本PAK1 阻斷劑,如蜂膠和姜黃素,已被證明通過下調酪氨酸酶以及黑素合成/致癌轉錄因子(如β-catenin 和MITF)來抑制黑素合成[14],β-catenin 是PAK1 和PAK4 等激酶的直接底物之一,這些轉錄因子對酪氨酸酶基因的激活是必不可少的[15]。

PAK1 通過在Ser 675 磷酸化直接激活β-catenin[16],導致MITF 的激活,這對于編碼黑素生成酶如酪氨酸酶(Tyr)基因的表達是必需的。PAK4 也通過激活2 種轉錄因子CREB 和β-catenin 參與同一黑色素瘤細胞系的黑色素生成[17],這2 種轉錄因子對MIFT 激活都是必需的[18]。本實驗發現PAK1 mRNA 和蛋白在黑色綿羊皮膚中的表達量最高,棕色次之,白色最低。前人研究發現從人黑素細胞中分離出的富含黑素小體的組分表達PAK1 和N-WASP。PAK1 激酶活性的降低會影響黑素生成[19]。

PAK4 是生物學界最新發現的一類蛋白因子[20],它在細胞信號轉導過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21]。PAK1 負責誘導性黑素生成,而PAK4 主要負責基礎黑素生成[17]。PAK4 是CREB 的關鍵調節因子[22],在UV/α-MSH 誘導的黑素合成中,PAK4 上調了MITF 的轉錄[23]。PAK4 通過CREB 和Wnt/β-catenin 信號通路促進α-MSH/UVB誘導黑素合成,并提示PAK4 可能是治療色素沉著障礙的潛在靶點[5]。本實驗發現PAK4mRNA 和蛋白在黑色綿羊皮膚中的表達量最高,棕色次之,白色最低,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5]。推測PAK4 可能通過誘導黑色素的生成進而調控哈薩克綿羊毛色生成過程。

哺乳動物的毛色主要取決于黑色素在皮膚和頭發中的類型、數量和分布[24],在對小鼠的研究中發現黑色素是在毛囊球莖中產生的[25]。在老鼠皮膚的毛發部分,分化的黑素細胞被限制在毛囊的球狀區域,在那里它們負責毛發的色素沉積。本實驗也發現PAK1 蛋白在白色綿羊的表皮、根鞘、毛干中有陽性表達,在黑色綿羊的表皮、根鞘、毛球中有陽性表達,在棕色綿羊的表皮、根鞘中有陽性表達。PAK4 蛋白在白色、黑色和棕色綿羊的表皮、根鞘還有毛基質中也有表達,表明PAK1 和PAK4 對毛囊發育及毛色形成具有一定作用。

4 結 論

本實驗結果表明,PAK1和PAK4基因在棕色和黑色綿羊皮膚中的相對表達量顯著高于白色綿羊皮膚;PAK1 和PAK4 蛋白在棕色和黑色綿羊皮膚中的相對表達量顯著高于白色綿羊皮膚;PAK1 蛋白在白色綿羊的表皮、根鞘、毛干表達,在黑色綿羊的表皮、根鞘、毛球表達,在棕色綿羊的表皮、根鞘表達,PAK4 蛋白在白色、黑色和棕色綿羊的表皮、根鞘、毛基質中均有表達。綜上表明,PAK1 和PAK4 可能通過誘導黑色素的生成進而調控哈薩克綿羊毛色生成過程。

猜你喜歡
黑素棕色綿羊
黑素小體的結構及功能研究進展
冬末春初 注意防治綿羊痘病
在雨中“躲雨”的綿羊
蝦頭變黑跟重金屬無關
開燈睡覺到底好不好?
又香又甜的棕色方塊
綿羊和小鳥
無論什么顏色和棕色
巧計得綿羊
棕色風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