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解題策略

2022-11-17 06:06趙彥榮
當代家庭教育 2022年23期
關鍵詞:解題策略數學課堂小學

趙彥榮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重在培養學生思考和解答問題的能力,運用實踐教學和學生自動探索的方式,能引導學生學會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和合作,不斷豐富自身的實踐體驗和積累數學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并掌握多種數學解題方式。同時,能將所學的數學解題策略和實踐活動在日常生活中靈活應用,進一步領略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提升思考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解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3-0101-04

How to train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ZHAO Yanrong ?(Fengxiang School, Anding District,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and answer questions. The use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tudents' automatic exploration can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to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with classmates in the classroom, and constantly enrich their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accumulat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learn and master a variety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methods unconsciously.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flexibly apply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ir daily life, further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improve their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Mathematics classroom;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學知識,考出好成績,還需要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和思維能力,將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多方面了解和實踐應用,在遇到難題時運用正確的解題策略尋到突破口并作出解答。對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對學生解題策略的培養多加重視,運用多種方式發散學生學習思維和思考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解答能力。

1.學生解題能力培養受阻的原因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思考能力及教師教學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學生在進行解題策略培養的過程中會受到阻礙,使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學習效果不夠明顯,在思維和解題上無法做到全面掌握和應用,從而導致數學成績和思維能力得以限制。

(1)學生審題能力較差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學生面對題目沒有做到仔細審題,出現審題錯誤或者理解上的偏差,從而導致在數學題目解答上大量失分。其一,不少學生在答題時過于馬虎,粗略地查看題目的內容和要求便寫下答案,這種錯誤的審題方式會使解題結果與答案相差甚遠而失分;其二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因教師會針對一部分題目做專項訓練,使其對題目的答法和思考有著固定的思維模式,遇到類似的數學題目會放松思考,運用固定思維解題而缺乏審題,使學習方式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

(2)對數學知識掌握不夠到位

小學數學知識有一部分是有著相似的概念,學生一旦無法準確掌握其性質和概念,便會在解題上造成一定的困難和誤解,使自身在解題中過于慌亂而找不到問題的突破口或者關鍵解題點,遇到數學概念過于模糊的題目時,會產生抓不住知識重點的問題而無法正確解答。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教學上的限制,一些教師會要求學生對數學概念和性質進行背誦和默寫,刻板地將知識記在數學體系中,長此以往,會讓學生面對數學知識有一定的壓力,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3)學生理解能力有限

面對剛進入小學的小學生來說,在校所接觸的學科和知識是幼兒階段所不能相比的,對數學學科還處于認知和探索的時期,加之自身的年齡比較小,對書本知識未具備良好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使教師在培養解題思維的過程中,無法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提出有疑惑的問題和思考。加之,對數學知識所延伸的問題受到理解能力的限制,導致不能對數學知識通過深入思考來解答,需要小學教師加強引導與溝通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4)學生思維能力各不相同

學生在進入小學學習前,經過學前班或者幼小銜接課程的學習,對小學階段的學科和知識有著大致的了解,但因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的不同,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掌握上各不相同。在數學課堂上,容易出現部分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對教師的解題思路做到完全理解,并能對數學題目以正確的解題方式做出來,反之一部分學生則是無法集中思考數學題目,不能正確運用解題思路做出答案,且不敢正面回答教師的問題,對此教師無法兼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導致無法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的培養。

2.培養解題能力對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意義

目前,一些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仍然是以注重結果為主,面對不斷變化與增加的小學數學知識,只有進一步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才能使學生對數學題目有合理性的了解和掌握,并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斷提高對數學的知識儲備和綜合解答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數學解題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運用富有邏輯的解題思路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并展開想象去尋找數學問題的關鍵點,讓學生在課堂交流和參與互動中學習并全面掌握數學知識,使解題思維得以發散。加之,著重培養學生解題能力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有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對數學課本知識有正確的授課方式,讓學生能精準掌握所學的數學概念和性質,還需要用多樣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以此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解題和思考能力。

3.解決數學問題的常用策略

面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難以解答的問題,小學生通常會因不知從哪個方面尋找突破口而放棄解答,導致在數學考試中失分,這是由于小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解決難題的策略和方式,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數學問題解答的策略和研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和想象,學會運用正確的策略解決遇到的數學難題,并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且全面掌握解題技巧和解題能力。

(1)對比分析策略

大多數小學生在面對數學題目時,沒有仔細觀察題干的運算方式和性質便下筆解答,往往會把簡單的數學問題復雜化,這樣不僅會使答題時間加長,還會讓學生對解題產生一定的畏難心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數學題目的簡便算法掌握不夠全面,在解答過程中會根據固定的思維去回答,無法靈活把數學概念運用到解題中。對此,教師可以把對比分析策略運用在數學課堂中,首先,寫出數學概念中的對比式,引導學生對相似的對比式加以觀察和研究,其次,讓學生分組進行交流合作,在對比式中分析異同發現數學問題的簡便算法,并嘗試用多種方式進行解題,選取最為簡便的算法應用在后續的解題中。最后,教師在采用對比分析策略教學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考和解題習慣,拿到題目先看清楚問題中的運算規則和數字特征,接著思考這類題目應該用哪些方式進行運算是最為簡便的,經過思考對數學題目有把握后再動筆計算,計算完成還要及時檢驗,對所做好的步驟加以運算,確保數學題目的正確性。

(2)實踐操作策略

實踐操作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運用得比較多,教師可以通過形象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認識數學概念和公式,比如,在學習圖形的認識和計算時,可以讓學生做出實際的圖形,經過簡單的擺放和拼接,或者裁剪等方式,生成新的圖形,學生對新圖像加以調整和計量,便能對新的數學知識做到精準把握。實踐操作策略中還對一部分數學知識有著遷移的作用,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在運算時難以找到更為簡便的計算方式,可以通過實踐操作對問題進行化簡,或者對圖形加以拼湊、變形,從而將新的知識遷移到之前熟悉應用的知識上,讓學生對新知識的組成和掌握有更為全面地了解。這種實踐操作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能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度和掌控度,通過學生讓自主動手制作學習道具,并獲取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式方法,以此達到全面學習和掌握數學新知識的目的,并靈活應用在數學解題過程中,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得到進一步提高。

(3)設數計算策略

在數學題目的計算和解答中,一些題目主要考查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概念和性質,出題者會設計一部分較難的題目,在題干中難以找到解答的規律和方式,按照常規的計算方式去解答是比較費時費力的,加之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對這類型的題目大多數會選擇放棄作答或者隨便寫上錯誤的答案,造成數學考試中失分。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使用設數計算的策略,面對數學題目中的某些條件或者大概表述的問題設置為具體的數據,所設的數據最好是整數或有代表性的數字,這樣一來能方便后續的計算和理解。同時,也可以把難題代入簡單的實例中,讓學生能清楚地了解題目中各個條件之間的關系和性質,逐步發現難題中的解題規律,設數計算能把復雜的難題通過數字和實例化為簡單,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掌握到多種數學關系,并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正確運用在解答上,讓解題思路更清晰、明確,從而將數學難題輕松解答出來。

(4)數形結合策略

數形結合策略是要求小學生都要掌握的一種解題方式,由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掌握不夠全面,其對數學題目的想象能力較弱,難以根據題目中所表達的數學關系轉化為實際的解題策略,而數形結合策略能很好地教會小學生在數字與圖形之間正確轉化,抓住題干中的重點問題加以解答。數形結合策略就是把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和直觀易懂的圖形圖像結合在一起,兩者之間的轉化能讓數學問題從復雜化為簡單,比如,在計算多邊形的周長或者面積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題目中表達的多邊形用圖畫畫出來,將數學語言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并將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具體數字標在圖形正確的位置上,這樣一來可以清晰地看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不會出現讀漏信息或者條件的情況,根據標好的圖形和條件對給出的題目做出解答。數形結合策略一方面可以直觀地分析出數學問題中隱藏的關系和性質,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解題思路,另一方面也能將比較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簡單化,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基礎知識去解答難題,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積累,學習多種數學解答方式逐步解答出難題。

4.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策略

面對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解題能力中遇到的問題和阻礙,需要學校和教師經過科學且合理的策略加以改變和調整,正確運用多種數學解題策略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與分析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解答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學生解題能力能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使教學方式更加適合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

(1)構建場景,鼓勵學生自主思考

一般來說,小學數學在學習上的難度并不大,但其所涉及的知識面和重點比較寬泛,且與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融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課本知識和實際場景相結合,構建適當的場景融入教學中,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課本中的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認識鐘表和時間”這一課時,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是傳統的講解鐘表讀數的方式,在黑板上畫出鐘表并要求學生記住其內容和數字,這種方式會讓學生形成比較刻板的印象,一旦遇到比較抽象或者靈活的鐘表題目便難以做出正確解答。對此,教師應以鐘表為主構建教學場景,通過多媒體或者實物展示鐘表,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鐘表的外形和基本特征,接著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觀察,從鐘表的時針代表什么、長短有何不同等問題入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并回到問題,在交流過程中能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觀察的習慣。這種構建合適的教學場景的方式,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為具體的想象空間,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對后續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2)掌握題目重點及核心內容

學生在進行數學題目解答過程中,有時會遇到題干信息及相關條件比較多的問題,使整道題看起來十分復雜有難度,但只要找到關鍵的核心內容便能順利解答問題,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及時掌握題目中的重點信息,厘清題干中的數量和符號關系,從而解出正確的答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對關鍵的數學名詞做進一步的解釋,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句的關系,使學生能迅速準確地讀題并掌握題目的重點內容,進而厘清題目中所需的數據和解答公式,利用題目的已知條件結合所學到的數學概念加以解答,使答題的準確性和速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比如,在教學“乘法”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的情況和能力來設計乘法運算題目:“班里某一同學和家人去旅游,從北京到上海用了20小時,從上海到蘇州花費了3小時,已知火車每小時行150千米,那么北京到蘇州的距離有多少千米?”在這個題目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已知的條件做好備注,分別標記到達三個地方需要多少時間,提取關鍵詞語為出發地到目的地的距離,這樣一來就可以很明確地得知要使用乘法進行計算。通過提取題目的核心內容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其含義和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為后面的數學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3)自主探究合作,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在小學課堂培養學生解題能力教學中,對數學題目提出問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要讓學生學會對問題加以處理和解決,通過自身的知識積累和數學能力進一步分析問題并嘗試解決。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實踐,多與學生進行合作和交流,在數學活動中經過觀察、實踐、合作及驗證等過程提出疑問和猜想,逐步培養和發展學生正確應用解決問題的策略。比如,在教學對同性質物品進行分類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用不同的蔬菜和水果道具像學生展示,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不同物品的性質和形狀各不相同,接著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進行分類比賽,學生根據自身處于蔬菜組或者水果組對道具加以挑選并帶回,采用小組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對所拿到的物品提出問題,讓另一組進行解答,提出問題多且回答準確率最高的小組獲得勝利。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認識到不同性質的物品,小組互問互答的模式能讓學生充分發散思考能力和組織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為數學課堂帶來更多的樂趣,激發自身的創造和想象能力,也能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4)結合實際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不僅要讓學生有一定的解題思維和能力,還需要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面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能嘗試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分析,并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跟家人去市場買菜的時候,將所看到的蔬菜、瓜果價格及數量記下來,根據實際情況自己設計問題,其中一斤蔬菜的價格及買多少斤蔬菜便涉及相加相乘的運算,將所設計的問題帶回課堂上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并嘗試用多種方式進行答題。將數學知識深入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能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得以擴大。

5.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和探索處于初步階段,在這個時期中,學校與教師面對教學過程中所遇到解題能力培養上的問題和阻礙,需要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加強引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中發散解題思維和能力,并通過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模式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同時,在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策略不僅能提高教師對數學科目教學質量和能力,不斷豐富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還能使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學習和掌握上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王淑嫻.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小學電教,2009(12).

[2]王皓.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與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路徑探析[J].讀寫算,2020(35).

[3]李歡喜.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問題及改進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0(30).

[4]洪藝萍.基于數學文化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5]楊荷花.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之我見[J].好家長,2019(29).

[6]吳龍年.探究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思維[J].國際教育論壇,2020(09).

[7]林玉富.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提高學生解題能力[J].讀寫算,2019(13).

[8]周筱婷.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J].學周刊,2019(34).

[9]李頂山.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J].考試周刊,2017(15).

[10]周美君.小學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的策略研究[D].合華:浙江師范大學,2010.

猜你喜歡
解題策略數學課堂小學
略談整體性思維在化學解題中的應用策略
初中數學解題策略實踐應用研究
論高中數學的解題策略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活動實施研究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數學課堂信息化中的“三適”探究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