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負提質”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練習優化探究

2022-11-18 12:43吳云燕
當代家庭教育 2022年24期
關鍵詞:減負提質課堂練習初中語文

吳云燕

摘 要:在“減負提質”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練習中,教師應注重應用多元有效策略,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而優化課堂練習就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本文從四個方面進行探索:變觀念,多練習;課堂練,有主題;練有趣,抓心理;創情境,要真實。

關鍵詞:減負提質;初中語文;課堂練習;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4-0018-03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classroom practic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ducing burden and improving quality"

WU Yunyan? ?(Meixi Middle School,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ducing burden and improving quality",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effective strategies, effectively reduce students' homework burde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and optimizing classroom practice is one important way. This article explores from four aspects: change the concept, practice more; practice in the classroom, have the theme; practice interesting, grasp the psychology; create the situation, be realistic.

【Keywords】Reducing burden and improving quality;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practice; Optimization

1.優化初中語文課堂練習的積極意義

2018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從學校、社會、家庭方面提出減輕學生負擔,減少學生無效學習的建議。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提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建議?!半p減”政策的目的是改掉過去過于追求學業成績的弊病,將重心轉到注重學生的素養發展上?!皽p負提質”背景下,許多中小學校開展了課后作業改進的實踐探索。學校根據上級指導意見進行了各科目的作業探索,比如,要求各科控制學生完成書面作業的時間,同時要求題型要有所變化,簡答題變成選擇題。農村學校的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多個科目的作業,存在抄襲應付作業情況,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教師不能把課外作業當成課內作業的量的追加,課外作業應當是知識的發展和深化,是使學生學習能力改善的途徑。張必琨在《我教語文》中說,語文教學質量應該真正的而不是虛假的提高,要少布置一些作業,多研究一些問題。吳非在《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么》說:“我教語文,課后沒有書面作業,有時簡單到只留下一個思考題,讓學生回去‘讀讀想想,明天上課討論?!睆脑S多的經驗總結中,筆者所在的語文教師課題組認為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研究課堂練習的優化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通過優化課堂練習,傳授學生方法,給予學生探究學習的空間,必能做到“減負提質”。

2.優化初中語文課堂練習的實施策略

(1)變觀念,多練習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習慣了運用滿堂灌的課堂模式進行教學,將課堂理解為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地方。教師在課堂上兢兢業業地把知識點講得完整、分析得透徹,可是到學生做作業或者水平測試時,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記住教師上課講解的內容。究其原因,是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因此每節課都力求把知識點講完整,同時要求學生進行反復的機械練習。比如,在小說單元的教學中,教師會不厭其煩地把小說三要素特別是人物分析在每篇課文里作為重難點,反復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每處人物描寫的語句,然后圍繞答題規范、答題技巧不停讓學生機械練習,這種重知識傳授、缺乏思維能力訓練、缺少生動性的教學方法,久而久之會使學生覺得厭倦乏味,再經典的文學作品都激發不了他們的興趣??茖W的知識不應該是傳授給學生的,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掌握它們。吳非也從自己的教學中總結了這樣一個教育常識:課堂要教給學生的,是思維方法,如果以“教知識”為務,那就沒完沒了。

因此,唯有改變滿堂灌的教學觀念、教學的設計、教學的技術,學生的學習成效才會有所提高,教師才會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考慮學生的成長需求,而不會只考慮教材的知識灌輸,或者因為完不成教學任務或者不放心學生的學習而減少學生的思考時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堂訓練時間,要大力引導和組織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讓學生經歷思維訓練。教師要精心圍繞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一堂課及一單元的課堂講練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通過課堂練習一課一得,要促使學生在課堂練習中提升語文能力,拓展思維,有恍然大悟的收獲和啟發,更有興致、更有信心地往學海深處探索,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

(2)課堂練,有主題

事實上,部分教師將要講解一篇課文時,都會據經驗進行簡單的常識備課,或者利用網絡資源下載PPT,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得不到思維的鍛煉,學習成效得不到提升。這樣的課堂,教師沒看到學生的需求、學生的困惑,看似有教學目標,實則只是教師完成了工作任務——完成一節課的講解而已。要改變課堂教學上“泛泛而談”或者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師一定要精心圍繞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一堂課及一單元的課堂講練的教學設計,促使學生通過課堂練習明白為什么學習,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得到訓練。

以學習字詞為例。部分教師不夠重視學生字詞的積累,一般是通過PPT展示幾個詞語的注音或釋義,然后引導學生齊讀,認為該過程就已完成了認識字詞的教學任務,實際上并沒有激發學生學習字詞的興趣,也沒有引起對字詞積累的重視。字詞積累是學生理解一篇文章的起點,很多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影響了對一篇文章的理解,雖然學生能大致看懂全文內容,但并不理解文章的內涵,有一定深度的文章更使學生犯難。

以《背影》為例,筆者特別設計了在閱讀全文后圍繞“摘錄一組表現課文悲傷氛圍的詞語”的主題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訓練,交流自己的想法、發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結合語境真正理解了詞義,積累了有感情的語言,并通過分享對詞語詞義的理解、體會詞語使用的恰當語境和作者的情感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這樣的課堂練習優化就是“用語文的方式學習語文”,既完成了語文要素的學習,也使學生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

在《昆明的雨》中,教師可以圍繞感受疊音詞的美妙的主題,讓學生摘錄文中的疊音詞,交流和討論這些疊音詞是否表現了昆明雨季的綿柔、傳達了作者想要訴說的對昆明的柔柔的懷念。這樣目標明確的課堂字詞訓練優化,既能讓學生感受漢語的魅力,又能在詞語品味中理解文章,感受作者運用語言寫作的高超,從對作者的欽佩、喜歡中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學習并使用,提升自己的遣詞造句能力,使經典的魅力得以延續。

溫儒敏教授在《語文講習錄》中以八年級下冊為例談到部編版的課后練習設置,認為課后練習設置雖然有一定的變化,有了新意,但還是比較“平”,靈活習題少了,每一課的習題設置模式都彼此雷同。因此,他提出要考慮訓練的有效性的要求。教師要突破常規,進行有利于學生思維訓練的創新設計。

筆者所教班級每周都有一節名著閱讀課,如果一節課45分鐘都讓學生泛泛看書,必定有些學生會在課堂上睡著;如果布置學生課后完成思維導圖或者手抄報的作業,網上可借鑒的太多,學生可能會依葫蘆畫瓢,不一定真實進行閱讀,同時,這樣的作業耗時耗力,學生容易厭倦,得不償失。以閱讀《紅星照耀中國》為例,筆者設計了圍繞“樂觀”主題講紅軍故事的課堂活動,前半節課依照學生的計劃自主閱讀,做準備,后半節課以小組為單位,各學生在小組里分享紅軍的樂觀故事。這樣有目的地進行課堂練習,讓學生的閱讀有的放矢,還能得到發言交流的機會。

(3)練有趣,抓心理

在進行《昆蟲記》的閱讀訓練時,常規的做法都是一張試卷,有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或許能扎實檢測學生的閱讀情況,或者達到監督學生好好閱讀的目的,但是可能導致學生失去對經典書籍的興趣。如何讓學生能有滋有味地進行閱讀呢?這就要求教師不只是拿出課堂時間讓學生閱讀,還須針對學生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精心設計專題導讀課,進行有趣味的訓練。比如,筆者第一節導讀課就以“食物”為主題,讓學生猜昆蟲,已經閱讀過相關書籍的學生興致勃勃,未開始閱讀的學生也饒有興趣地翻書查閱。隨后,筆者當堂布置圍繞“住所”進行閱讀的主題訓練。又如,筆者在另外一節導讀課設計“我為喜愛的昆蟲寫詩”的活動,課堂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昆蟲,盡量選擇文中對昆蟲的描寫的句子組合成詩。這樣的訓練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品味,選擇什么樣的句子,選擇使用哪個詞語,這個詞語什么意思,上下句之間怎么聯系,內容是否有條理等一些問題,學生在完成詩歌創作過程中必須進行分析思考,這樣的課堂練習優化既能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滋味地閱讀,也能啟發學生關注法布爾《昆蟲記》的精彩語言和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

從這樣的課堂練習的優化中,筆者發現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激發,學生能帶著從課堂上琢磨到的方法,帶著發現的樂趣,自發地在課外進行閱讀。

部編版八年級上第一單元安排了新聞閱讀的活動探究,如何讓學生對這個習以為常卻有所忽視的文體提起興趣呢?第一節課,筆者讓學生帶來收集到的各種報紙,沒有的從互聯網抄一則,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針對這些新聞進行討論,再進行班級交流,由此,學生了解了新聞的要素、新聞的特點、新聞的寫法以及新聞的語言特色。這樣的課堂練習擺脫了紙質問答題的束縛,學生從生活出發,圍繞“新聞”主題進行了閱讀、交流、討論,形成了關于新聞的初步印象,讓學生打消了“新聞是一個高不可攀的閱讀題山峰”的想法,為后面的活動探究奠定了基礎。

(4)創情境,要真實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文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崔允漷在《語文學習任務究竟是什么》中表示:語文學習任務是素養導向的語文實踐活動,即真實情境下的語言文字運用。小學特級教師薛法根在《素養導向的語文學習任務設計》中也表示:教師在設計語文實踐活動的時候,必須將生活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一個理念就是教人做事。怎么在語文教學中“教人做事”?就是設計真實的問題生活情境,讓學生不再以局外人的身份完成課堂問題的討論,而是以“這就是我的生活問題”的立場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以薛法根講解《西門豹治鄴》為例,《西門豹治鄴》是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是圍繞“了解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形象”專題進行編排的,眾多的課例都是復述故事,分析人物描寫。薛老師卻緊抓核心素養,將簡單的復述練習,變成了有挑戰性的三個學習任務。

挑戰性任務1:西門豹調查民情后,要誒魏王寫一個奏折,用不超過50個字來匯報。如果你是西門豹,該怎么寫?

挑戰性任務2:西門豹懲治了巫婆和官紳頭子,破除了迷信,老百姓奔走相告。如果你是一個當天在場的村民,請你用上西門豹的三個“借口”,把逃到外地的鄰居勸回來。

挑戰性任務3:興修水利要持續很長時間,當地的老百姓厭煩勞累,不太愿意繼續干下去。如果你是西門豹,會怎么激勵老百姓呢?請你寫份“百字演講”,用最少的話激勵最多的人。

這樣的真實情境的課堂練習優化比簡單完成習題有趣得多,實現了讓學生用語文的方式學習語文的語文核心任務。

綜上所述,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應該只是一個裝知識的容器。教育家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雙減”的春風中,教師要更注重將課堂訓練融化于教學中,針對學生的成長與學習需求,針對語文素養,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思維發展,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以減輕學生課后負擔,讓學生課后有更活潑、更精彩的少年生活。

參考文獻

[1]羅陽佳,薛婷彥.作業變革,撬動教育質量的重要支點[J].上海教育,2019(13).

[2]林翔.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有效策略[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9(02).

[3]陳曉燕.生本、多元、有效——論提高初中語文課外作業布置有效性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9(02).

[4]王志堅.初中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的實踐與探索[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7(09).

*本文系晉江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第一批)研究課題“‘減負提質背景下統編教材學科課堂練習優化的探究”(課題編號:JG1451-086)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減負提質課堂練習初中語文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策略研究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優化課堂練習,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數學課堂練習優化設計探究
心靈之窗
轉變教學行為 落實“減負提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