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思考*

2022-11-20 01:59方秀珍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品德群體高中生

方秀珍

(福建省光澤縣第一中學 福建 光澤 354100)

德育是高中教育工作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的質量與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中生的成長發育水平,尤其是針對于高中生群體來說,其正處于心理品質快速發育與完善的階段,因此其在心理方面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若是在此過程當中并不注重對學生群體進行心理疏導以及德育引領,則很容易導致學生群體形成錯誤的價值認知,不但影響到學生的終身發展,同樣也降低了高中育人水平。所以在高中體育教育工作當中需要嚴格遵循新課改教學要求,致力于在體育教育工作當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使學生群體在學習體育知識、強化體育技能的同時,能夠感受到體育這一門學科背后所代表的體育文化、以及體育當中所傳遞的體育精神,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塑造學生的心理品質,同樣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群體的道德品質發育,從而使德育與體育教育之間相互滲透、互相促進,引領高中生群體的健康茁壯成長,使之能夠成為我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優秀人才[1-3]。

1.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育品德的核心目標分析

新課改教學要求的頒布是為了更加全面且有效的推進我國素質教育,從而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各個環節與流程,強化人才培養的實效性。而在高中體育教育當中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則屬于一項至關重要的教育任務,該項教育任務不斷充分契合新課改教學要求,同樣也顯示出體育學科育人的本質內涵核心追求,對于學生群體道德品質的成長也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在實際中,體育這一門學科具有雙重功能,通過體育鍛煉的過程可以引導學生的身體綜合機能發育,而通過團體運動則能夠引導學生品質發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集體主義精神,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目標。所以說,在當前新課改教育背景之下著重培養學生體育品德最為關鍵性的目標便是在強化學生體育技能、拓展學生體育綜合知識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有效在高中體育教育工作當中樹立起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思想,切實促進高中生群體的個性發展,并且使之在長期的體育鍛煉當中形成吃苦耐勞的毅力以及堅韌不拔的精神,用以達到促進高中生群體健康茁壯成長的教育目標。

2.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育品德的必要性

在高中體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培養是其中重中之重,對于學生的德育引領能否取得良好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中生群體的道德品質發育情況,對于學生的身心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同樣要求高中教師群體注重在體育教學當中培養學生體育品德,切實優化體育教育的質量與效率,以此提升高中育人效果。而在過去的高中體育教學當中,教師群體更加注重對于學生體育技能的鍛煉以及體育習慣的培養,因此通常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便是讓學生以反復練習某一項體育技能的形式展開體育鍛煉,用以達到強化學生體育能力、促進學生群體身體發育的目標,然而該項教育模式則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品質培養以及道德品質成長,所以致使一部分學生群體對于高中體育的認知并不清晰,而這種現象顯然也忽略了高中體育教育的功能定位,甚至一部分教師群體僅僅將高中體育看作是學生在繁忙的學習任務中進行短暫放松的一門課程,而這顯然是對于高中體育的錯誤認知。因此便有必要在新課改教學要求的背景之下著重轉變教育思想,端正體育教育的態度,在培養學生體育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要著重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品德,并且為高中生群體樹立起終身體育的理念,讓學生在體育學科期間提高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以此切實優化高中體育教學的效果[4-5]。

3.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育品德的著力點分析

為保障高中體育教育的順利進行,教師要嚴格遵循新課改教學要求展開教學設計規劃,著力保障高中體育教育井然有序的向前推進,并且在此基礎之上加強對學生的體育品德培養,以實現高中體育的育人目標。在實際教育中,教師可以適當性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思考:

3.1 轉變高中體育教育觀念:在高中體育教育中首要任務是注重轉變教育觀念,以此保障高中體育的條理性。首先,需要在高中體育教育當中注重培養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統一,即在強化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發育,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進行團體運動的過程中,教師不但需要教會學生正確的體育技能,同樣也要向學生傳授體育運動規矩、團體合作意識,從而通過這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規律意識以及團體合作意識。其次,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綜合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在此階段教師需要充分兼顧班級當中學生的綜合性引導,讓學生通過持續不斷的鍛煉提高體育技能,同時也要充分發掘學生的體育特長,從而讓學生可以展現出自身長處、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信心。與此同時也要落實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理念,有效引領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強化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從而在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同時強化學生的獨立性與創造性,達到培養學生群體體育品德的教育目標。

3.2 優化高中體育教育模式:著重優化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同樣也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措施,在該項教育理念的引領之下教師需要細致思考如何在高中體育教育工作當中強化學生的體育品德,用以促進高中體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保障高中體育教育質量。在實際中,教師需要注重對于高中體育教育資源的全面整合,著重開發新穎的體育教育模式,如:教師可以融入快樂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啟發式教育模式以及翻轉課堂式教育模式等,通過這些教育模式既能夠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也能夠強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此基礎之上教師便可以展開德育引領,幫助學生群體加強對于體育相關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助力優化學生群體學習質量以及水平,達到提升高中體育教學工作效果的目標。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注重教學手段與方法的綜合運用,既要強調體育課程教學的新穎性,同樣也需要保障體育教學能夠及益智、健身與增趣于一體,讓學生在體育學科學習中展現出良好的積極主動性,如:在進行籃球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性組織學生群體進行籃球比賽,通過這種形式可以鍛煉學生團體合作精神、頑強拼搏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等,進而達到培養學生體育品德的教育目標,促進高中體育教育工作井然有序的展開。

4.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策略

為全面推動高中體育教育的順利展開,并且在高中體育教學當中有效培養學生群體的體育品德,需要對于高中體育教學工作進行細致的設計規劃,著力完善高中體育教育的各個環節與流程,用以保障高中體育教育更具條理性與層次感。而為切實培養高中生的體育品德,教師在展開高中體育教育工作階段則可以適當性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1 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對于學生群體規則意識的培養是培養學生體育品德的重中之重,良好的規則意識不但有益于學生身心成長,同時也能保障高中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階段更加遵守規則,從而提升高中體育教學的效果。而針對于當前高中生群體的實際學習情況來說,在一部分學生過于追求個性、忽視規則的現象,所以教師需要針對于該種現象制定相應的教育針對方式,著重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用以強化學生體育品德。如:在高中體育課堂教育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統一要求,要求學生做運動服務展開體育各項學習,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形成對學生的潛移默化影響,讓學生端正對待體育課堂學習的態度,進而在展開體育運動階段充分注重體育安全,避免出現意外體傷害。再如:進行足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首先學習足球規則,并且要求學生在進行足球練習階段充分遵循規則,隨后也需要組織學生展開一場以班級為單位的小型足球比賽,教師在此期間可以充當裁判,在進行體育比賽的過程中將是著重觀察學生在足球比賽中是否遵守規則,這樣不但可以形成對學生的潛意識影響,也有助于培養高中生群體的規則意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體育品德,切實優化高中體育教學效果[6-8]。

4.2 激發學生競爭精神。在高中體育教育工作中為切實培養學生體育品德,教師也需要著重激發學生的競爭精神,對于學生競爭精神的培養也是體育教育工作最為關鍵性的目標。從本質上來講,體育運動精神最為核心的內容便是競爭精神,因此對于學生競爭精神的培養不但符合體育教育工作的要求,同時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體育品德。在實際當中,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之上適當性通過團體游戲或者是個人游戲等方面形式引導學生在群體之內進行良性競爭,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之中發現自身的不足以及優勢,教會學生坦然面對失敗,并且在失敗之后能夠總結經驗、找出自身的不足,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學習信心以及面對失敗的勇氣,切實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力爭上游的品德。如:教師可以在班級當中組織學生展開排球比賽,以團體計分的形式激發學生進行內部競爭,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競爭精神,讓學生在排球比賽當中鍛煉體育技能、強化體育認知,進而促使學生競爭精神的形成[9-10]。

4.3 強化學生合作能力。合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中生群體的成長發育水平,所以在高中體育教育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也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教育任務,有效培養高中生群體的合作能力也可以使高中生終身受益,所以需要著重針對于高中生群體展開合作能力培養。在此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適當性引導高中生群體展開體育競賽,通過學生在團體體育競賽當中進行相互合作、互相幫助,并且逐步學習與認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進而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形成。如:教師可以在班級當中組織學生展開籃球比賽,在籃球比賽中教師可以教學生如何制定基本戰術,讓學生之間學會如何相互配合、互相合作,而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了解每個學生的差異,使學生能夠在各自的小隊中發揮自身作用,用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體育品德。

4.4 鍛煉學生意志品質。在培養高中生體育品德的過程中,教師同樣也要注重對學生意志品質進行鍛煉,通過這種形式才能促進高中生群體的健康茁壯成長,讓學生形成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吃苦耐勞的決心。在實際中,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如何調整心態、梳理內心情緒,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看待失敗、如何勇敢面對失敗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體育品德教育效果。如:在進行排球教學階段,教師可以用中國女排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激勵,講述中國女排一路成長所面臨的艱難坎坷,讓學生群體逐步學習中國女排隊員如何直面挑戰、克服困難的過程,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形成對學生的有效激勵,隨后要求學生進行排球運動鍛煉、排球小組比賽的,從而通過這種形式激勵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通過持續不斷的練習以及教師的引導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切實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11-12]。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體育教育工作中,需要教師群體進行細致的設計規劃,著重完善教育各個環節與流程,注重培養學生群體的體育品德,從而幫助學生群體能夠高質量完成在高中階段的體育學習任務。因此在本次論文研究當中細致探討以及剖析了如何基于新課改教學要求有效培養高中生群體的體育品德,用于有效促進高中體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猜你喜歡
品德群體高中生
立德立言,為何重要
哪些群體容易“返貧”——受災戶、遇困戶、邊緣戶
高中生學習·閱讀與寫作2020年7、8期合刊
認清虧欠問題——對參與近期香港暴亂的青年群體之我見
好學者賢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中間群體
中國出了本(高中生)
品德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