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學習習慣培養的實踐與研究

2022-11-20 01:59張飛飛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插班生幼小習慣

張飛飛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中心幼兒園 山東 利津 257447)

隨著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多的家長和教師開始重視對幼兒小學生活適應能力的培養。但是,幼兒步入小學生活后,依然有諸多不適應,這些不適一方面來自新的學習方式的變化,一方面源自陌生環境。當然,還有部分幼兒在步入小學生活時并不具備適應小學生活的能力和素養。在幼兒和小學教育之間的差別認識中,幼兒教師的把握并不是十分可觀。

1.幼小銜接視角下幼兒學習習慣培養現狀

1.1 幼兒園、小學的“分離式”脫鏈。一方面,部分小學忽視了幼小銜接在學段銜接中的重要作用,未形成低學段緩慢過渡的銜接意識;部分小學低年級教師在課時壓力和年級競爭中,會放大幼兒園或校外培訓機構對幼兒知識的傳授,主觀上認為孩子都有了拼音、數字等知識基礎,小學教學零起點失去了現實基礎。另一方面,部分幼兒園也存在著幼小銜接“單打獨斗”的現象,他們往往按照既定的主題方案開展教學,與小學共同的研討交流不足,主動去了解和對接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學習方式做的還不充分。這就形成小學和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聯手的“脫鏈”,在兩個學段教育的深入探討上存在弱化傾向。

1.2 缺乏規律的作息和學習習慣。在幼兒園中,幼兒所開展的學習活動較為開放,要求也相對較為寬松,同時,學習任務和負擔也相對較弱。而步入小學生活之后,幼兒需要獨立完成教師發放的作業,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任務讓部分幼兒感到難以適應,幼兒面臨學習難題和學習任務時會開始退縮、排斥和厭倦。認為小學生活任務重、壓力大的幼兒在行為上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退行的現象。同時,部分幼兒在此之前可能養成了不規律作息的習慣,不能按照教師要求完成邏輯活動、閱讀任務,因而個體適應小學生活所必備的學習能力也相對欠缺,這種現狀會加劇幼兒排斥小學生活的行為。

2.根據幼小銜接視角觀察幼兒學習習慣的特點

2.1 自控力較差,無法集中注意力和觀察力。幼兒的心理尚未發育成熟,這也就是自控能力差的成因,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對于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輕易的吸引去了注意力,且注意力易于分散。自控力的缺失,會導致幼兒教育的過程中,看見別的小朋友做什么,自己就會把正在做的事情丟棄,轉而學習其他小朋友的行為。歸咎到底,還是幼兒自控力差,無法做到注意力與觀察力的集中。

2.2 比較貪玩,不習慣思考。具有相對理想的思考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生理基礎之上的,幼兒身體還處于發育階段,因此他們缺少獨立思考的意識與能力。在理性情緒的情況下,幼兒的行為會更加情緒化,主要體現的就是貪玩不愛學習的行為上。

2.3 不善于讀寫,需要家園的共同協作。作為銜接幼小教育的必備技能,聽說讀寫四大板塊缺一不可。相較于小學教育,幼兒教育更加注重幼兒的聽力水平以及說話的言語表達能力。以至于幼兒教育的讀寫模式,對比小學教育的讀寫模式稍遜色一些。但現狀是多數家長認為幼兒習慣的養成,僅在幼兒園里就可完成,并不覺得家庭教育對于幼兒習慣的養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幼小銜接的目的和意義

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對家長、教師是有著較強的依賴性的,需要家長和教師的關注和幫助。但是,幼兒步入小學后,卻需要獨立地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問題,掌握相應的處理技巧。幼兒倘若不能適應小幼兒活的話,就會出現精神不振、孤獨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影響幼兒的小學體驗感,不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教師加強對幼兒的銜接教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自理習慣,有助于幼兒解除初步進入小學第一至二周的困擾,讓幼兒能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幼兒對小學的向往,可以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讓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使幼兒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進而產生學習的動力,想要獲得更多的認可和贊許。在幼小銜接教育下,幼兒還能獲得觀察能力、專注能力、記憶能力等的發展,學會觀察自然中的事物,了解不同的人的特點,知道用自己的眼睛來認識世界,專心地做一件事情,養成持之以恒的好習慣,能結合自己的理解來記憶知識,開發智力。幼兒在幼小銜接教育中還能認識更多的朋友,鍛煉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知道自己是團體中的一員,然后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習慣,有效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獨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務,獲得責任感。

4.幼小銜接視角下如何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

4.1 培養幼兒自主安排時間的能力,樹立規則意識。合理安排時間,能夠有效提高幼兒學習和做事的效率,效率提高了,學習結果往往也會事半功倍。作為教師在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的時間規則意識,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老師帶領大家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游戲前,告訴孩子:大家思考一下,我們在玩這個游戲的時候,用什么技巧可以不讓老鷹捉到小雞?規定在10分鐘內完成,我們還有下一個神秘小游戲等著大家。孩子們一聽玩游戲也更認真了,于是時間到,教師可以讓孩子們自由表達自己對剛才那個問題的答案,孩子們有的說小雞要緊跟雞媽媽,抓著前面小雞的衣服不能松開,有的說要跟隨大家一起跑,否則就會被抓到等。后面的游戲或者課堂教師也可以利用類似的方法,漸漸地小朋友們都養成了遵守時間規則的觀念。

4.2 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提升幼兒的專注力。從幼兒的專注力發展特點來看,幼兒的注意力特點是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方向發展,隨著幼兒心理品質的不斷成熟,有意注意會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但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總會存在一些枯燥無味的內容,降低學習的活力和趣味性,難以引起幼兒的參與感。所以幼兒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提前感受到學習的魅力,能更加適應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使幼兒在學習興趣的驅使下集中精力進行學習,保持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幼兒就能主動排除外界干擾進行學習。而在激發學生興趣的過程中,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以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和元素著手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通過培養學習興趣的方式維持幼兒的學習專注力。

4.3 培養幼兒熱愛學習,善于思考的習慣。小學時期需要幼兒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需要具有自發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所以在幼兒教育中對于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自主的學習能力的養成是必要的。在幼兒時期養成勤于學習、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是為了讓幼兒樹立正確思想認知,不會在小學教育時期對學習產生的厭惡與逆反心理。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幼兒的心理把握以及幼兒的興趣培養是尤為重要的。利用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作為教學活動的天然素材配合教學方法加以融合,設計出新穎的游戲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進一步地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例如,幼兒教師們可以組織人體漢字組成的趣味游戲,通過多個小朋友站、坐、臥或者是彎腰等不同的姿勢,擺出不同的漢字,讓其余的孩子進行猜測的游戲活動,通過孩子們自主地參與游戲的方式,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漢字儲備,更好地適應小學教育的教育環境,同時這項活動還有助于提升小朋友之間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精神?;蛘咄ㄟ^進行簡單的買賣交易的表演,進行簡易的計算游戲,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思考的習慣以及計算思維。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孩子進行多提問的行為,針對問題讓大家進行探究思考,有助于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習慣的良好養成。

4.4 完善激勵措施,鞏固幼兒自主學習習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激勵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大班的孩子也是如此。與中班和小班的孩子不同,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比中班和小班的孩子有更豐富的學習經驗。所以,對大班孩子的激勵力度要更大,不僅僅是語言激勵或物質獎勵,而是需要綜合運用語言激勵、精神激勵、行為激勵等多種激勵方式同時對孩子進行肯定,才能達到最佳激勵效果,幫助他們獲得自信,鞏固和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是在學習活動中,當孩子有自主學習行為時,老師要用口頭表揚來加強孩子們對自主學習行為的理解。然后,老師需要準備小貼紙、各種文具、小紅花等材料,獎勵有良好自主學習行為的孩子,讓他們成為大家的表率。具體而言,可以在教室里設置一面榮譽墻,老師每天在這面墻上用小印記記錄每個孩子的表現,當孩子出現自主學習行為,老師就可以做一次記錄。然后在每個月底做一個總結評估,給表現好的孩子發放小獎品,用這樣系統性的激勵措施來鼓勵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另外,老師還需要給孩子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比如讓他們自主選擇游樂區、組織活動時間等,都是對孩子有效的激勵,幫助他們鞏固和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4.5 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積極性。在大班幼兒教育工作中,要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營造優質的教育環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產生足夠的學習動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兒童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幼兒園教師要深刻認識幼兒教育的特殊性,掌握幼兒的心理狀態發展水準,掌握幼兒的學習方法,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并將其作為幼兒教育的重點內容應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這樣能夠激發幼兒的自學動力,達到培養自學能力的目的。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幼兒園教師必須為幼兒創設適當的課堂教學情境,讓他們積極開展學習活動。比如,在有關道路交通安全專業知識的教學環節中,充分考慮大班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興趣愛好要求,老師能夠設計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游戲等內容的教學策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孩子播放跟交通安全有關的動畫故事,利用孩子對卡通的熱愛,對動畫中描述的交通知識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在課堂上為孩子設計體驗游戲,讓他們通過游戲體驗更好地理解和領會相關的交通安全知識,在生活中學會遵守交通規則。讓孩子在模擬情境中運用所學和掌握的知識。為了發揮孩子的學習自主性,幼兒園教師應盡量減少對孩子游戲行為的干預,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來學習和探索知識。

4.6 好問習慣的培養?,F實生活中,人們時常表揚某個小朋友“勤學好問”,而關于“好問”的名人軼事、詩詞歌賦、成語俗語等恒河沙數,不勝枚舉。由此看來,“好問”是學習者理應具備的良好學習習慣之一。大班插班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好問”這一環節往往表現得不如人意,而插班生之所以“不好問”,并非個人原因,也有環境因素使然。對于插班生來說,進入陌生的學習、生活環境,面對陌生的教師、同學,在客觀上需要時間過渡,從而慢慢適應,并最終完全融入班集體。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出于害羞、焦慮、緊張的因素,插班生往往不愿意表現自我,因而在主題教育活動中較少提問,較少互動,甚至是三緘其口,不發一詞。隨著時間的流逝,插班生在課堂上變得越來越內向,性格也越加孤僻,此時,教師要求插班生回答問題,或者鼓勵插班生提問,其結果也就不言自明。因此,在插班生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額外給予關注,通過眼神和肢體動作加以暗示,鼓勵插班生在教育活動中積極提問、大膽發言,以此增強插班生的自信心理。隨著自信心理的增強,插班生在班集體中的活躍度上升,也就樂于“好問”了。

4.7 注重幼兒園、小學和家長的配合,助力習慣的養成。幼小銜接考驗的不僅僅是幼兒,更重要的是教師及父母的方法和心態。因此在幼小銜接過程中,教師應該極力重視教育部下發的文件內涵,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掌握正確的方法,將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家長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議也可以及時向學?;蛘呃蠋煼从?,爭取密切配合,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力以赴。例如,在孩子做作業時候,家長不要在一旁指手畫腳,打斷孩子思路,影響孩子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布置完作業的時候,還應該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去檢查并給予正確的評價。以便提高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長期不斷的堅持,學生的學習習慣自然也就養成了。

4.8 捕捉契機,鼓勵幼兒自主做計劃。幼兒生活和游戲中蘊藏著豐富的“做計劃”機會,教師可通過分析判斷活動是否貼近幼兒生活,是否具有一定的可參與性、操作性等,鼓勵幼兒結合自己喜歡或關注的內容嘗試做計劃??紤]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個體差異,教師可引導幼兒做游戲“預約”或口頭計劃,如教師可鼓勵中大班幼兒獨立或與小組同伴合作制訂計劃,通過制訂書面計劃與口頭表述計劃相結合的方式,逐步提升幼兒做事的計劃性。同時,教師應客觀、準確地理解每位幼兒的計劃意圖,并提供必要的個別化指導。

結語

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不能不假思索就把成人化的要求強加在幼兒身上,影響幼兒的健康發展。因此,教師要依據幼兒的發展規律不斷探索,循序漸進,切實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大事去抓,從細處著手,科學施策,突出實效,讓幼兒盡早適應集體生活,積極參與其中,迎接小學學習生活。

猜你喜歡
插班生幼小習慣
突破鄉鎮地區幼小銜接的瓶頸
做好幼小銜接,共促幼兒發展
上課好習慣
酷蟲學?!だ侵雭懋敳灏嗌?第四章)
酷蟲學?!だ侵雭懋敳灏嗌?第五章)
酷蟲學?!だ侵雭懋敳灏嗌?第二章)
酷蟲學?!だ侵雭懋敳灏嗌?第一章)
苦惱的“幼小銜接”
當你不喜歡,你就不習慣
你總要習慣一個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