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丹對唐朝貢述論

2022-11-21 11:01辛時代趙小貴渤海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遼寧錦州121013
關鍵詞:朝貢契丹活動

辛時代 趙小貴(渤海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遼寧錦州 121013)

朝貢制度是中國古代王朝統轄邊疆少數民族的重要制度,同時也是中國古代王朝與周邊國家外交關系的重要形式[1]。契丹對唐朝貢是唐朝與東北古代少數民族政治關系的組成部分。趙云田、黎虎、李大龍、李云泉、黃松筠、程妮娜等學者對契丹對唐朝貢的研究有過一般性的涉及①。不過,目前尚未有學者就契丹對唐朝貢演變進行專門、系統性探討。

一、契丹對唐朝貢活動的初興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當時,東北的契丹、靺鞨等皆役屬東突厥[2],由于不堪忍受突厥的苛政,契丹轉而向唐朝靠攏。武德二年(619),契丹內稽部來唐請求內附,兩年后,契丹大酋孫敖曹遣使請求內附。在契丹別部與唐朝成功接觸以后,武德六年(623),契丹君長咄羅遣使貢名馬、豐貂。次年,契丹再次遣使朝貢。貞觀二年(628),契丹君長摩會率部歸附唐朝,尋求唐朝的政治保護。東突厥請求以梁師都易契丹,被唐太宗斷然拒絕。次年,“摩會復入朝,(唐太宗)賜鼓纛,由是有常貢”[2](6168)。唐朝與契丹的藩屬關系正式建立。在這個藩屬體制下,契丹君長需要履行遣使來朝、貢納方物的義務。

貞觀四年(630)唐朝滅東突厥后,派契丹使者招慰原來東突厥控制下的北方、東北各少數民族?!顿Y治通鑒》卷193 貞觀四年(630)八月甲寅條載:“營州都督薛萬淑遣契丹酋長貪沒折說諭東北諸夷,奚、霫、室韋等十余部皆內附?!背酥?,孫則“奉敕招慰延陀、拔曳等諸國君,諭以威恩之義,示以禍福之規,莫不順風而靡,隨流而化。至(貞觀)六年,將諸藩長并其地圖,入京奉見”[3]。隨著北方、東北各地少數民族的歸附,唐朝在突利可汗故地設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在頡利可汗故地設定襄、云中都督府,又設置東夷校尉府來管理東北各少數民族。貞觀二十二年(648)十一月,契丹君長李窟哥率部落內附。唐朝在契丹本土設置了松漠都督府。

這個時期,見諸記載的契丹朝貢有10 例,其中高祖時期有3 例,太宗時期有7 例。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在高宗、武則天統治長達50多年時間里,契丹的朝貢活動居然銷聲匿跡。然而,《資治通鑒》卷198 貞觀二十二年(648)條載:“是時,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見,道路不絕,每元正朝賀,常數百千人?!盵4]按理來說,在此期間,契丹朝貢的記錄應該屢屢見諸文獻,然事實并非如此。我們顯然不能將這種反常的情況僅僅歸結為史家的“漏記”,文獻資料對契丹朝貢活動長時段的失載,或許隱喻著某些事實。

貞觀二十二年(648),唐朝于契丹本土置松漠都督府后,改東夷校尉府為東夷都護府,東夷都護府成為松漠都督府的上級管理機構?!秾O則墓志》載:松漠都督府設置不久,唐朝就“以藩情愛樂,令(孫則)押契丹,尋授松漠都督府長史。永徽五年,有詔以君毅烈居心,干能表用,早司禁旅,亟陪戎律,加授明威將軍,本府折沖都尉,余官如舊?!盵3](15)所謂“余官如舊”,亦包括松漠都督府長史在內。松漠都督府設置后,唐朝直接向契丹內部派駐官員,加強對契丹本土事務的干預和控制。松漠都督府被納入東夷都護府的管理范圍,契丹“朝貢”事務成為一種純粹的唐朝地方事務,它或由唐朝在契丹的駐守官員管理,或交由兼任東夷都護府的營州都督管理。契丹本土的內地化傾向,使契丹獨立自主的色彩被淡化,“朝貢”的含義被模糊,很有可能契丹的貢物被納入東夷都護府的地方土貢當中,契丹的“朝貢”使者被編入朝集人員行列當中,這應該是契丹“朝貢”失載的主要原因。

唐高宗、武后時期,唐朝連年向周邊地區大規模用兵。作為唐朝的藩屬部族,契丹有義務跟隨唐朝出征。唐朝的“窮兵黷武”,使大量契丹的精壯勞動力背井離鄉,效死沙場。這不但嚴重妨礙了契丹正常的社會生產,而且也加重了契丹本土的兵役負擔,契丹逐漸與唐朝離心離德,直至走向叛亂的道路。唐高宗、武后時期,契丹掀起了三次大規模的反唐叛亂,沉重地打擊了唐朝在東北地區的統治:

第一次發生在顯慶五年(660),契丹與奚聯合叛亂,唐朝“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樞賓、左武侯將軍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并為冷岍道行軍總管,各將所部兵以討叛奚,……奚尋遣使降。更以樞賓等為沙磚道行軍總管,以討契丹,擒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送東都”[4](6320)。

第二次發生在調露年間(679—680),“單于突厥背叛,誘扇奚、契丹侵掠州縣,……(營州)都督周道務遣休璟將兵擊破之于獨護山,斬獲甚眾”[5]。

第三次發生在萬歲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發生饑荒,唐營州都督趙文翙非但不加賑濟,反而凌侮契丹酋長。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起兵殺掉趙文翙,占據營州,此次叛亂史稱營州之亂。隨后,李盡忠、孫萬榮帶領叛軍南寇河北諸州,先后在黃獐谷和西硤石谷兩次戰役中大敗唐軍。神功元年(697)六月,唐朝聯合后東突厥,鎮壓了契丹的叛亂。

營州之亂后,契丹余眾不能立,轉投后東突厥汗國,契丹對唐朝貢的活動已經蕩然無存。

二、契丹對唐朝貢活動的活躍

永淳元年(682),東突厥貴族骨咄祿自稱頡跌利施可汗,建立后東突厥汗國。到默啜可汗時期,后東突厥汗國進入鼎盛時期,其勢力范圍“大抵兵與頡利時略等,地縱廣萬里,諸蕃悉往聽命”[2](6046)。為了剪除后東突厥左翼的威脅,久視元年(700),唐朝派李楷固、駱務整征討契丹余部?!翱酥?,獻俘含樞殿”[2](4213)。隨后,唐朝東北局勢風云突變,李楷固在天門嶺與大祚榮作戰失利,契丹余部在后東突厥勢力的支持下卷土重來,唐朝不得不退守到幽州沿線;但后東突厥也未充分整合東北各種力量以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其在東北的優勢。默啜可汗后期昏聵政衰,窮兵黷武,契丹不堪忍受他的殘暴和專制,遂漸與后東突厥離心離德。開元二年(714),契丹首領李失活率部落來降,唐玄宗賜予丹書鐵券。開元四年(716),唐朝在契丹本土重建松漠都督府,“封失活為松漠郡王,拜左金吾衛大將軍兼松漠都督”[5](5351)?!霸t將軍薛泰為押蕃落使,督軍鎮撫”[2](6170)。隨著唐朝與契丹藩屬關系的重建,契丹恢復對唐朝的朝貢活動。

從開元四年(716)唐朝與契丹恢復藩屬關系以來,契丹朝貢活動呈現出一個高潮,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開元十八年(730)五月。這個時期,契丹朝貢名目也比較詳備:賀冬、賀正等,都可以從同期的朝貢記載中找到對應的事例。另有4 位契丹君長親自來朝,更是將契丹朝貢活動推向空前的高潮。

不僅如此,這個時期,契丹對唐朝貢活動相當頻繁,15年27 次朝貢,平均每年約2 次朝貢,開元十二年(724)甚至出現4 次朝貢?!缎绿茣て醯鳌贩Q“契丹在開元、天寶間,使朝獻者無慮二十”[2](6172),恐不確切。

與此同時,唐朝圍繞契丹朝貢活動所形成的運行機制也日臻完備。無論是接待規格、朝會儀制,還是賞賜、授官、善后工作,都有專門的執行人員、機構及可以遵循的制度和規范。

開元十八年(730)五月,可突于殺掉契丹王邵固,挾制契丹、奚部眾投降后東突厥。此后,契丹與唐朝兵禍聯結,契丹朝貢活動出現波折。開元二十二年(734),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大破可突于,契丹再度降附唐朝?!秲愿敗肪?75《外臣部·褒異》載:天寶二年(743)“正月丁卯,契丹刺史匐從之等一百二十人來朝冊勛,皆授中郎將,賜紫袍、金鈿帶、金魚袋,放還蕃”[6]。這也說明此段時間契丹大體上還是臣屬于唐朝的。天寶四年(745),“契丹大酋李懷秀降,拜松漠都督,封崇順王,以宗室出女獨孤為靜樂公主妻之”[2](6172)。由于安祿山“欲以邊功市寵,數侵掠奚、契丹;奚、契丹各殺公主以叛。祿山討破之”[4](6868)?!犊蛋⒘x屈達干墓志》載:天寶五年(746),“又破契丹功居多,拜左武衛大將軍,仍充節度副使?!盵7]天寶十年(751),安祿山“發幽州、云中、平盧、河東兵十余萬,以奚為鄉導,大戰潢水南,祿山敗,死者數千”[2](6172)。天寶十一年(752)三月,“祿山引蕃奚步騎二十萬直入契丹,以報去秋之役,朔方節度副使奉信王阿布思率同羅數萬以會之。布思與祿山不協”,慮其見害“不受,乃劫太倉庫而去,”遂擁眾歸漠北?!暗撋侥送捅贿M?!盵8]天寶十二年(753),契丹迫于唐朝的軍事壓力,再度降附唐朝[5](5353)。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奏:“破奚五千騎,并破契丹勃朱、蜀活等部落,賊等除戮之外,應獲生口、駝、馬、牛、羊、甲仗共一百三十二萬?!盵6](5159)由于契丹叛服不定,其朝貢活動幾乎處于停頓狀態。從開元十八年(730)六月到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契丹對唐朝貢次數只有3 次。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倉皇逃到成都,叛軍先后占領洛陽、長安。契丹在安史之亂中的態度并不明朗,除了與奚趁火打劫“至于范陽,俘劫牛馬子女,止城下累日”外[8](31),并沒有實際出兵平叛的舉動。顏真卿《天下放生池碑銘并序》載:

皇唐七葉,我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乾鞏勞謙,勵精為理。推誠而萬方胥悅,克己而天下歸仁?!实没丶v、奚霫、契丹、大食、盾蠻之屬,扶服萬里,決命而爭先;……摧元惡如拉朽,舉兩京若拾遺[7](3434)。

這段記載似乎表明契丹站在支持唐朝的立場,當然,這種支持主要是形式大于實質。至德二年(757)九月,唐朝收復長安。契丹立即遣使朝貢,《冊府元龜》卷976《外臣部·褒異》載:“十月己酉,……契丹首領摽括等入朝,賜食金帛、錦繡、衣服等,使還蕃?!盵6](11460)五年后,契丹再次遣使來朝,《冊府元龜》卷976《外臣部·褒異》又載:“寶應元年(762)八月己酉,奚及契丹來朝宴于三殿?!盵6](11461)

上元二年(761),平盧節度使侯希逸由于“與范陽(叛軍)相攻連年,救援既絕,又為奚所侵”[4](7118),遂率軍撤退到山東半島。幽州盧龍節度使開始管理契丹朝貢的具體事務。與此同時,隨著平盧節度使的南渡以及營州的陷落,唐朝在東北的控制范圍大幅縮減,幽州轉而成為契丹入境朝貢的重鎮。

隨著安史之亂的平定,契丹恢復對唐朝貢活動,從代宗廣德元年(763)到德宗貞元十年(794)的32年間,契丹16 次朝貢,平均2年1次?!缎绿茣て醯鳌贩Q:“至德、寶應時再朝獻,大歷中十三,貞元間三?!盵2](6172)這個數字基本采用《冊府元龜·外臣部·朝貢》的記載,唯其“貞元間三”的說法,《冊府元龜·外臣部·朝貢》記為5 次。

由于唐朝國內政局動蕩,契丹朝貢活動并不穩定。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趁唐朝西部兵力空虛,出兵占領長安,唐代宗不得不逃往陜州避難。十二月,吐蕃撤軍,代宗又重返長安。建中四年(783)十月,涇原軍兵發生嘩變,擁立前涇原節度使朱泚為主帥,唐德宗被迫逃到奉天(今陜西省乾縣)。興元元年(784)二月,朔方節度使李懷光聯合朱泚叛亂,唐德宗再次逃往梁州(今陜西省漢中)。七月,唐軍收復長安,德宗才重返長安。局勢不穩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契丹在代宗廣德年間及德宗建中、興元年間都沒有朝貢的記載。另外,德宗時期,唐朝取消貞元二年(786)、貞元三年(787)、貞元六年(790)、貞元七年(791)、貞元十年(794)的元日朝會,這對契丹朝貢活動的持續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契丹對唐朝貢活動的重構

天寶四年(745),北方的回紇在拔悉密、葛邏祿等部的支持下滅亡了后東突厥汗國,“回紇斥地愈廣,東際室韋,西抵金山,南跨大漠,盡有突厥故地”[4](6863)。安史之亂爆發后,回鶻汗國的政治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并在幫助唐朝平叛過程中逐漸凌駕于唐朝之上。面對周邊形勢的此消彼長,契丹不得不重新審視、調整與唐朝的藩屬關系。

對于契丹此次去就,文獻幾乎沒有直接的記載。唯有《新唐書·契丹傳》載:“天子惡其外附回鶻,不復官爵渠長?!盵2](6172)這條史料清楚地表明,契丹與回鶻建立了新的藩屬關系。言外之意,契丹與唐朝的藩屬關系已經蕩然無存。從朝貢記錄來看,這個時間點應以貞元十一年(795)為限。契丹的行為激起了唐朝的不滿,以至于唐朝直接取消為契丹使者授官的環節。此后,契丹朝貢的熱情明顯受到打擊,其朝貢活動僅見于貞元十七年(801)。

憲宗繼位后,著手削弱藩鎮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唐朝出現中興氣象?!缎绿茣椬诒炯o》評價道:“憲宗剛明果斷,自初即位,慨然發憤,志平僭叛,能用忠謀,不惑群議,卒收成功。自吳元濟誅,強藩悍將皆欲悔過而效順。當此之時,唐之威令,幾于復振?!盵2](219)

契丹或懾于唐朝的威望,或出于內部的經濟需要,再次恢復了對唐的朝貢活動。憲宗之后的穆宗、敬宗時期,契丹赴唐朝貢一直很穩定。到文宗時期,契丹幾乎每年都來朝貢,這可能與回鶻國內局勢動蕩有關。

《新唐書·回鶻傳》載:“大和六年(832),(昭禮可汗)為其下所殺,從子胡特勒立,使者來告?!贝文?,唐朝遣使冊立胡特勒為彰信可汗。開成(836—840)初,回鶻相安允合與特勤柴革謀反,為彰信可汗所殺。開成四年(839)回鶻相掘羅勿“引沙陀共攻(彰信)可汗,(彰信)可汗自殺,國人立馺特勒為可汗。方歲饑,遂疫,又大雪,羊、馬多死?!矶L句錄莫賀與黠戛斯合騎十萬攻回鶻城,殺可汗,誅掘羅勿,焚其牙,諸部潰,其相職與龐特勒十五部奔葛邏祿,殘眾入吐蕃、安西”[2](6130-6131)?;佞X汗國內部相互攻殺、汗位更迭頻繁,使契丹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在這種情形下,契丹的朝貢活動被賦予了強烈的政治深意。

從元和元年(806)到會昌元年(841)的36年間,契丹朝貢有25 例,平均3年2 次?!缎绿茣て醯鳌贩Q:“元和中七,大和、開成間凡四?!盵2](6172)這個數字主要依據《冊府元龜·外臣部·朝貢》,并不能反映契丹朝貢活動的真實情況。德宗以后憲宗、穆宗、敬宗、文宗逐漸打破“不復官爵渠長”的局面,多次賞賜契丹朝貢使者告身。

四、契丹對唐朝貢活動的衰落

開成年間(836—840),回鶻汗國由于內部自相殘殺,又遭遇瘟疫和自然災害的沉重打擊,迅速分崩離析?;佞X部眾除了部分西遷河西走廊、西域以外,陸續南越沙漠,寄居于唐朝北方邊塞?;佞X勢力的南下,使唐朝的北方形勢風云突變。

會昌二年(842)正月,契丹王屈戍遣使賀正,唐武宗對屈戍大加贊賞。毋庸置疑,契丹對唐投懷送抱,顯然是尋求唐朝的政治保護。唐朝同樣需要拉攏契丹、盡量孤立回鶻勢力。

回鶻余部在南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三大集團:一支是那頡啜九部,一支是嗢沒斯五部,一支是烏介可汗十三部。嗢沒斯部南遷塞上以來,紀律嚴明,屢獻忠款,請求唐朝收容,唐朝經過反復考慮,接受了嗢沒斯部的投降。四月,“嗢沒斯帥其國特勒、宰相等二千二百余人來降”[4](7961)。那頡啜部依仗“戎馬尤盛”,“東瞰振武、大同,據室韋、黑沙、榆林,東南入幽州雄武軍西北界。幽州節度使張仲武遣弟仲至率兵大破那頡之眾,全收七千帳,殺戮收擒老小近九萬人”[5](5214)。

就在此時,契丹審時度勢,殺掉回鶻監使,以實際行動表明降附唐朝的誠意?!队闹菁o圣功碑銘并序》載:“先是奚、契丹皆有虜使監護其國,責以歲遺,且為漢諜,自回鶻嘯聚,靡不鴟張。公命裨將石公緒等諭意兩部,戮回鶻八百人?!盵7](7301)唐朝拜契丹王屈戍為云麾將軍、守右武衛將軍,不僅如此,《新唐書·契丹傳》載:

幽州節度使張仲武為易回鶻所與舊印,賜唐新印,曰“奉國契丹之印”[2](6172)。

烏介可汗南下的動機與嗢沒斯迥異,他以回鶻正統自居,又以太和公主為要挾,根本不滿足于唐朝給予的禮遇和賑濟,要求唐朝縛送嗢沒斯,借天德城暫居,結果遭到唐朝斷然拒絕。會昌三年(843)正月,“烏介可汗帥眾侵逼振武,劉沔遣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馬使王逢帥沙陀朱邪赤心三部及契苾、拓跋三千騎襲其牙帳?!珊贡化?,與數百騎遁去”[4](7971-7972)。

烏介可汗敗亡后,契丹一直韜光養晦,謹守藩臣之禮,職貢修備。從會昌二年(842)到咸通末年(860—874),契丹朝貢當在7 次以上。其中,武宗3 次,宣宗1 次,懿宗3 次或3 次以上?!秲愿敗ね獬疾俊こ暋份d:“咸通(860—874)末,契丹王習爾之累來朝貢方物?!盵6](11419)“累”,多次,屢次。由此看來,契丹朝貢超過3 次。

懿宗以后,國內大小軍閥混戰,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唐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契丹的朝貢活動逐漸淡出歷史的視野。

綜上所述,契丹對唐朝貢經歷了初興、活躍、重構和衰落四個階段:從武德二年(619)到萬歲通天元年(696)為契丹對唐朝貢活動的初興時期,從開元四年(716)到貞元十年(794)為契丹對唐朝貢活動的活躍時期,從貞元十一年(795)到會昌元年(841)為契丹朝貢活動的重構時期,從會昌二年(842)到咸通末年(860—874)為契丹朝貢活動的衰落時期。契丹對唐朝貢的變化與東北政局密切相關。

注釋:

①趙云田:《中國邊疆民族管理機構沿革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黎虎:《漢唐外交制度史》,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李大龍:《唐朝與邊疆民族使者往來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1。李云泉:《漢唐中外朝貢制度述論》,《東方論壇》,2002年第6 期。黃松筠:《中國古代藩屬制度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程妮娜:《古代東北民族朝貢制度史》,中華書局,2016。

猜你喜歡
朝貢契丹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朝貢--冊封”秩序獨秀中國傳統文化外交舞臺
尋找契丹族遺跡
朝貢體系與宋朝國家安全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安倍“朝貢”特朗普心情激動
契丹喝死外交官
公務員醉死酒桌,一千年前的官場就很拼
契丹學學科體系的理論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