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閾下新聞傳播專業課程建設研究*

2022-11-21 10:29孫愷悅
智庫時代 2022年34期
關鍵詞:思政素養內容

孫愷悅

(中原工學院)

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向同行,并強調二者之間形成協同效應,2018年《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指出每一門課程中都要有機融合思想政治元素,2020年教育部再次就課程思政在學科教學中的融入發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專業課程融合課程思政提供了具體的思路,足見國家對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視度[1]。且新聞傳播專業本身涉及信息、思想的傳播,提升該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有益于學生自身專業能力的加強,而新聞專業的學生將這一素養應用于實際的工作實踐,也有利于人民精神文化的充實。

因此在這一學科中融入課程思政,是大勢所趨,也是相關課程優化改革的必然方向,需要有關教師協同學校共同完善課程體系的設計以令其具體實施更加順暢。

一、課程思政對新聞傳播教育的引領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新聞傳播專業就業所對應的是報刊、廣播電臺、網站、出版、公關等領域,學生很大可能會從事記者、編輯、主持人等職業,而這些職業與社會的發展關系密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根據時代發展方向及時調整育人目標,為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使其擁有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認知與思想,以確保其在工作崗位上能夠展現良好的職業道德,正確、科學引領輿論的導向[2]。而課程思政就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模式,其以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價值理念為內容,提倡通過打開全員、全過程、全面的育人格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對新聞傳播專業的教學而言不僅適時、有效地為教學的展開帶去了指引,還讓專業教學的內容得到了充實,即教師可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明確人才培養的方向以及具體的人才培養步驟,因而可以說課程思政的融入為新聞傳播專業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方向性的指引。

(二)形成課程內容價值引領

新聞傳播相關工作主要以資訊的傳遞為主體,且要求對新聞、資訊等進行相應的處理,形成完整的新聞作品,讓新聞報道的方向、視角能夠引導輿論向正面的方向發展。而這本身需要新聞人,即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素養,其才能做到對新聞、資訊內容的精準把握。因而新聞傳播專業的課程教學需要在內容設置上加強對此方面的重視,正確樹立學生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以令其更好地定位自身的角色,從職業角度出發展開對新聞資訊的合理加工[3]。課程思政本身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內容,且其強調立德樹人,與新聞傳播專業的教學內容價值指向相符,滲透到該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價值體現都是一種引領。學生在課程思政的引導之下能夠深化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和認識,而這對其日后在工作崗位踐行自己的價值觀,不斷完善自身的職業素養不失為一種有力的奠定。

二、新聞傳播專業融入課程思政的意義

(一)強化學生專業技能

從學生個人的提升與發展角度來看,在新聞傳播專業中融入課程思政無疑是強化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一種渠道。因為融媒體環境中人們接收到的信息大多已碎片化,如何讓一篇新聞報道具有完整性,能夠從眾多同類化新聞中脫穎而出往往要看處理新聞信息人員的專業能力,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聞傳播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早就不限于新聞捕捉、新聞采編等,要讓各個平臺的受眾都能第一時間接收到相關信息,還要加強新聞人的跨平臺編輯能力,即科學素養早就成了新聞人重要的業務能力之一。此外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屬于非功利性的教學層面,唯有課程思政的開展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在此方面的提升[4]。因而在新聞傳播專業的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對該專業的學生而言極為有益,學生可以在全方位、全程的思政內容吸收中建立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科學素養以及求真無知的精神,進而在日后的崗位實踐中讓相關精神順利落實于實際。

(二)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課程思政在新聞傳播專業中的融入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建立與提升也十分關鍵。職業精神即是指某一行業從業人員共同的價值取向,于新聞傳播專業而言,學生所要建立的職業素養包括了解馬克思主義(了解我國社會發展路線)、正確認識新聞現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擔當起為社會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的重任,因而教師必須圍繞這些內容對學生的職業精神進行塑造和培養。不過職業精神的內涵雖然歸屬于價值層面,但其形成過程卻是具有實踐性的,比較傾向于人們在真實活動實踐中形成的普遍認知和準則,因而還是需要有一個理論去支撐這類實踐教育系統地進行。課程思政在新聞傳播專業的融入就是增進學生對職業的理解與尊重,其能推動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新聞傳播專業的落實,因而也被視作學生職業素養建立的精神引領,學生在接觸并吸收了一些課程思政內容后,可以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并且加強對社會主流意識的認同,進而使其社會責任感也因此而有所提升。

三、新聞傳播專業中的思政內容挖掘

(一)教學理念中的思政內容

課程思政融入新聞傳播專業的教學固然能在教學效果層面上呈現出思政元素對教學內容、育人方向的引領,學生也的確在過程中得到了能力與綜合素養的提升,但考慮到具體的工作落實難免有差異,不同院校間所采取的思政課程內容、形式不盡相同,要想讓課程思政在新聞傳播專業中保持長久的運行和發展,還是需要梳理分析新聞傳播專業的教學和課程思政內容的相通之處,找到二者的共性,以促進新聞傳播專業課程融合課程思政能得到更系統化的、全面且規范的展開[5]。從新聞傳播專業的育人理念分析其中的思政內容,可知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明確思政元素的重要性,重視學科教學中引進思政的力量,從而下意識地對學生的文化價值觀念進行引領,另一方面也要主動補充思政知識以不斷拓展、完善教學的內容,以使其對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以更好地切合教學需求。由此可見新聞傳播專業的課程教學在開展方向和理念設計時沒少將思政內容納入考慮,這完全可以作為新聞傳播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開展的一個共性,為具體的課程建設奠定基礎。

(二)教學內容中的思政文化

新聞傳播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思政進課堂得到深入展開的必要路徑,而如何在教學中實現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引領則是課程內容篩選所要考慮的問題,相比填鴨式的灌輸觀點,在新聞傳播有關課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更有幫助。以《廣播電視概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為例,思政元素的挖掘主要體現在中國表達的媒體自信新聞價值觀念的正確把握以及媒介素養兩個層面,如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導入以調動學生的文化自信,并遷移學生的情感到專業問題討論與技術的應用上面,以促進課程思政的內容與新聞專業的訓練完美地滲透到一起,如此學生也能夠接受思政元素,并重新思考當前專業課程所學,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6]。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領導學生摒棄西方媒體設置好的“中國議題”,自主展開議程的設計,探索適合我們國家社會環境的中國式表達,以進一步凸顯我們的道路自信。此外,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從信息發布者的角色出發,以確保更先進、完善的價值觀被及時導入,進而提高學生有關的專業技能和素養。

(三)教學方法中的思政體現

新聞與傳播專業側重實踐,常用案例法、討論法等模式開展教學,而這也為課程思政在學科中落實于實際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教師可借助這些教學方法的使用深化課程思政內容與新聞與傳播專業的課程教學相融合[7]。比如案例教學法中學生先會對案例內容進行了解和消化,通過查閱各種資料來獲得必要的理論知識,因為一些實踐和教育都是圍繞具體的案例在進行,所以學生往往會在無形之中積極地投入到全面、縝密的思考當中,進而讓自身的思政覺悟、新聞與傳播素養都得到提升。討論法常常緊跟在案例法之后,主要是教師根據授課內容提出論題,指導學生搜集調查討論資料,以生生、師生互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觀點表達,提高其專業素養以及思政意識。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有關討論,教師會引導學生思考當前輿論傳播的現象,讓學生就“中國文化在西方作品中的表達與敘事方式”“優秀對外傳播作品的特征分析”等問題做出總結,進而為學生思政素養的運用提供空間。

四、課程思政視域在新聞傳播專業的課程建設路徑

(一)優化課程頂層設計,形成系統工作機制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課程思政在新聞傳播專業中的融入有諸多渠道,其能分別在課程教學理念、內容和方法上找出與新聞傳播專業課程相同的內容、形式,為新聞傳播課程的重新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8]。因而有關教師在基于課程思政視角設計、開展新聞傳播有關課程時,可以系統地打開課程的頂層設計,建立規范的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課程思政滲透的工作格局,為新聞傳播中課程思政的呈現提供良好的平臺。具體的工作開展,院系教師可協同學校成立由校黨委書記為核心的課程思政領導小組,遵循課程思政的有關文件,不斷提高政治在該學科教學中的站位,將立德樹人任務作為工作的主線,并圍繞這一主線對相關教師的工作進行具體的部署。與此同時,學校還要率領相關教師建立各個學院之間的聯動機制,將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教務、人事等工作都放于課程思政的重點實踐名單之中,全力提高各個院系教師的思政基礎、認識。

(二)緊抓育人主體培養,提高教師隊伍水平

教師作為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在新聞傳播專業教學中滲透的主體,個人能力、素養應當與課程開展情況、需求相匹配,對于很多院校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并不很強的情況,學校方面應當引起重視,并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培養,以讓他們得以透過自身素養的提升帶動學生們在思政認識與踐行方面有所加強。具體的工作開展中,學校方面可以以道德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加強對師資團隊的教育,制定一定的工作制度,并將工作完成進度、具體情況的責任落實到個人頭上,以強化新聞傳播專業內部的師德師風建設;同時教師還要自覺汲取思政養分,圍繞課程思政的有關內容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強化自身的理解,以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思政內容解讀帶去更有效的推進。相較于理論素養,教師具備思政元素的提煉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掌握了思政元素的提取辦法,其課程的設計與展開才能得法,有關課程思政的有關研究也能得以持續,因此可看出加強思政師資團隊的建設,調動他們在工作研究中的主動性,是推動課程思政在新聞傳播專業中滲透的重要途徑之一,有關人員應對此加強重視。

(三)理論實踐課程并舉,綜合鍛煉學生能力

課程體系得到整體的設計,師資團隊的能力水平也得到相應的完善和發展,下一步在新聞傳播專業的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內容則需要重點著眼于理論知識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滲透和實踐訓練中課程思政的主要體現兩方面。首先在新聞傳播的理論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滲透主要目標是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使他們思想意識正確,有關教師需要圍繞這一目標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新聞傳播專業包括新聞傳播史論、新聞傳播實務等內容,以及一些后學加入的課程,像網絡輿情分析、信息檢索和數據挖掘等,有關教師要在以上教學中適時融入毛澤東、陳獨秀等在創建報刊時的情況,讓學生以一個歷史的眼光去看待新聞傳播工作的使命、時代責任感,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精神。而在新聞傳播專業的實踐訓練中,教師一般借助融媒體平臺讓學生在線上積極報名參與一些話題討論、學科競賽等活動,主張讓學生在實踐中出真知。至于課程思政在此環節中的滲透,教師可通過向學生提供一些紅色檔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線上完成新聞制作的任務,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同時為其帶來愛國主義情懷的加強。

(四)加強課后實踐拓展,完善評價反饋體系

完整的課程體系設置必然少不了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鑒于融媒體在互聯網上的流行,有關教師可以選擇不同形式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模式,以讓學生的體驗更加豐富,增進學生主動參與評價、反饋工作的意愿。比如設置課后實踐任務,圍繞任務的內容和對學生的訓練要求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一來確保評價體系不限制課后實踐任務的開展,保證課后實踐任務也能得到全程、全方位的反饋,二來評價工作的開展也能較以前更加豐富,擺脫了教師對學生的單一分數評價,學生可以以生生互評的方式自定義評價指標內容,增加評價工作的靈活性,進而讓學生的專業技能、思想政治素養都得到質的提升。

五、結語

課程思政是我國進入新時代發展后對教育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是推動黨對高校全面領導的重要途徑。所有學科教學都應當圍繞立德樹人這一中心增進課程思政內容的呈現,以此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以及時代的使命。新聞傳播專業本身與課程思政內容有一定的契合之處,在專業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思想并不十分困難,但要讓學生將課程思政思想落實于實踐,并能取得一定的成效,還需要有關教師加強對新聞傳播學課程的整體設計,從教學研究工作的機制制定到評價體系的設置,利用融媒體平臺增進學生的有關實踐、鍛煉,以提高課程思政開展的整體水平。

猜你喜歡
思政素養內容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追本溯源提升素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