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戰創傷醫學知識普及,飛高飛遠

2022-11-21 12:57張連陽
創傷外科雜志 2022年4期
關鍵詞:醫學知識學術期刊普及

李 陽,張連陽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兩翼理論是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為解決科技強、科普弱的“兩翼”不平衡問題提供了堅實理論支撐[1]。遵循兩翼理論,《創傷外科雜志》(以下簡稱“本刊”)于2022年新設創傷科普欄目[2],以求醫學科技創新和知識普及兩翼齊展,飛得更高更遠。醫學知識普及不僅地位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科普文章撰寫也與學術論文同樣嚴謹。能發表學術論文的作者,不一定能寫好科普文章。如何做好科學普及,對于作者、編委和編輯都是新的挑戰。本刊在組稿、專家審稿過程中發現,不少科普稿件存在文章貪大求全、內容晦澀難懂、形式呆板無趣等問題。因此,筆者在論述學術期刊定位和戰創傷醫學知識普及意義的基礎上,嘗試論述作者撰稿、專家審稿和編輯編校等環節應注意的問題,供各位同道在戰創傷醫學知識傳播普及過程中參考。

1 學術期刊定位及戰創傷醫學知識普及的意義

為助力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兩翼齊飛,不少學術期刊增添了科學普及的責任,《創傷外科雜志》作為反映創傷外科領域發展和交流的高水平學術期刊,在搭建一流戰創傷學術平臺的同時,針對官兵和大眾需求,傳播戰創傷預防、自救互救和診治的科學知識,目的是發揮作者和編委群體具備較高的科學素養和深厚的戰創傷知識積淀等優勢,破解互聯網等傳播途徑存在的虛假信息充斥、科普質量不高等問題,普及科學精神和思想,傳播戰創傷醫學知識和方法,逐步構建成體系、有深度的學術性科普平臺。官兵是興軍之本,決定現代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武器,高素質官兵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根基。通過戰創傷醫學知識普及,不僅一線官兵能學習醫學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素養,調整自身行為,科學訓練,健康生活;即使是有較高科學素養的科研人員,甚至臨床同行,也可增加對戰創傷醫學知識和技術的理解,擴大知識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助推科技創新。作為戰創傷醫學知識的創新者、臨床診療技術的實踐者,廣大作者、專家應把戰創傷醫學知識普及視為天職,將自己專業領域的戰創傷醫學前沿理論、自救互救方法、臨床診療技術等,有的放矢地傳播給廣大官兵,為保健康、保戰斗力、保打勝仗做出應有的貢獻。

2 撰稿要把握好內容及其敘述方式

撰寫科普文章,作者應有較高的戰創傷醫學素養,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和語言轉化能力,能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生動、有趣地表達所有傳播的戰創傷醫學知識,以新穎的視角、方式表述文章題目和內容。

2.1選題聚焦實用 科普是以人與社會為對象的活動,在信息爆炸、追求閱讀效率的今天,選題是吸引讀者的前提。選題宜小不宜大、宜專不宜全。一篇科普文章應該針對讀者關心的問題,解釋一種致傷機制、講清一個醫學道理、介紹一項救治技術,而不需要全面、系統地介紹某種創傷的“救治策略”、“診治現狀”等。另外,選題應突出針對性、實用性[3],文章的主題不應是少數科研、醫護人員關注的“分子機制”、“動物實驗”、“重建方法”和“療效觀察”等,而應該是能具體指導官兵訓練和大眾生活中發生的具體事件,如“怎樣訓練不受傷?”、“腳崴了怎么辦?”等。與學術論文強調從科學角度要有原始創新不同,科普文章更注重從讀者角度的“未知而應知、想知”?;ヂ摼W、新媒體的科普傳播速度快,如2022年“3.21空難事件”,網上幾天內眾多的關于“飛機墜落”、“黑匣子”、“空難墜落傷”等文章,這種借助合適時機傳播可以增加流量,將相關知識和觀點推送給更多的讀者,但對于有嚴格審校制度、較長出版周期的學術期刊而言,不可能蹭某一突發事件的熱度。對于每年春節、國慶等節日,或國際愛耳日(3月3日)、國際減災日(10月8日)和自救互救日等特殊日子(10月10日),則可以預先針對性撰寫“鞭炮傷預防與救治”、“自駕游安全與交通傷預防”、“耳沖擊傷”、“災難自救”和“心肺復蘇”等題材的科普文章,以增加讀者的關注度。

2.2內容嚴謹科學 科學研究要堅持科學精神[4],科學普及同樣要堅持科學精神,科學性是科普作品的最基本要求[5]??破瘴恼码m然不需要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為基礎,但依然應遵循自然科學發展所形成的認知方式、行為規范和價值取向,依然認同理性和實證性。戰創傷醫學科普尤應如此,否則可能導致讀者錯誤認識,以致加重傷情、延誤診治??破瘴恼掠迷~應規范,如不能以“低溫”、“放射學”等代替“低體溫”、“影像學”等術語;傳播的觀點應準確、有據,且與最新進展一致,避免出現虛假、不實的“知識”。本刊科普的讀者群主要為一線官兵,兼顧基層醫務人員,內容應以各種環境、戰位發生的訓練傷、戰傷相關的發生和預防,癥狀、體征和診斷,治療和康復,以及可能的危害和后果等為主。術業有專攻,科普也一樣,不能提筆就寫自己似懂非懂的知識和技術,如護理人員雖然熟悉踝部損傷住院后的診治,但如果撰寫“踝關節訓練傷的預防”就難免閉門造車。作者專注于自己擅長的領域、用學術的嚴謹態度做科普,是確保內容科學性的基礎。

2.3敘述新穎有趣 科普文章傳遞的知識點通常是醫學界公認的,在這點上難有創新,但傳遞知識的過程則應有新意,這也是科普文章的主要創新所在。作者本身的職業背景和文章訴求、讀者的身份界定和閱讀習慣等,均會影響故事的人物定位、場景設置、問題引導、內容呈現和結尾闡述等要素。應注意基于紙質媒體的特點,提升故事的吸引力,而不是說教式灌輸知識點。如講到膝關節保護,由“分分鐘給跪了”等新潮網絡語言引出“膝蓋很脆弱”,再講解不恰當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膝關節不堪重負而受傷。相對于大眾而言,醫學是極其復雜、龐大的系統,一些業內耳熟能詳、順手拈來的術語,對于大眾可能就晦澀,甚至怪異,如肩鎖韌帶、爆裂性骨折、視覺模擬評分、損害控制、鎖定螺釘等,應避免直接使用。正如我國著名科普作家賈祖璋先生所說的:“一篇好的科普作品像一曲清泉、一江春水,涓涓不絕、潺潺東流,科學術語不能是阻擋流水的巖石,也不是激起漩渦的暗礁,而是水面的漣漪,往來的帆影,是落花飄蕩、鷗鳥沉浮,是大自然的必要的點綴”。

3 審評應堅持價值導向和科學本質

為期刊審評科普文章,審稿專家除具備極高的戰創傷專業知識積淀外,還應重視科普文章的閱讀,理解傳播的醫學科學應是成熟、安全和有效的。傳遞知識的語言是“白話、普通話、真話”,以新穎的視角、方式審視文章題目和內容,體現專家的責任和水平。

3.1認同期刊做科普的價值 戰創傷醫學創新是戰創傷知識普及的基礎和靈魂,戰創傷知識普及是戰創傷醫學創新的延伸和放大。理解普及與創新的關系,才能適時調整期刊定位、精準把握讀者需求變化,才能為官兵個人全面發展、實現科技強軍提供支撐。如培根所言: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于其自身價值的大小,更取決于它是否被傳播,以及被傳播的深度與廣度。故學術期刊和科普期刊同樣重要,學術期刊做科普是順應國家戰略調整,完善自身定位的舉措,不但沒有降低期刊價值,反而提升了期刊的地位,認同這一理念是認真審評科普文章的基礎。

3.2掌握醫學科普的內涵 科普包括科學知識講解、科學方法介紹、科學思維建立以及科學精神培養,審評文章的重心要落在“普”字上,一要緊扣官兵和大眾,充分照顧到讀者的自身情況和職業背景;二要符合紙質媒體特性,不能過于瑣碎;三要分清科普范疇,例如本刊重點是面向官兵和大眾,堅持戰創傷醫學知識傳播,而不是針對臨床患者傳遞診療知識,也不是對其他學科同行介紹本專業高精尖的新理論新技術。

3.3堅持學術審評的要素 作為發表在本刊的文章,應符合本刊宗旨,政治正確、文題貼切、觀點準確、論述嚴謹,重點是傳播的戰創傷醫學知識點是否與業界共識一致、數據是否真實可靠、論述是否邏輯清晰等,最后的意見應對文章的取舍、修改有指導意義??破瘴恼乱部蓺w于學術范疇,只是表現形式上區別于創新類學術論文。論文審稿時要注意避免沿用學術論文的要求,要理解科學創新與科學普及的不同,在嚴格把握文章所傳播知識點的科學性、準確性的同時,可以淡化其探索性和原創性,避免因沒有觀點或方法創新而“一棍子打死”。文章千古事,審稿專家負有把關稿件質量符合本刊宗旨、確保期刊學術水平的使命,一視同仁對待科普文章,提出有指導意義,且論據清楚、有理、有據的審稿意見。

4 編輯需確保題目點睛和文章版權

過去有稱編輯是作家的提衣人,說的是文學編輯博覽群書,善于發現有才華的青年才俊并助其成才。而學術期刊的來稿審評主要由業內專家完成,稱同行評價,久而久之編輯功能就局限為作者與審稿專家之間的“橋梁”,但面對科普文章,編輯應有新擔當、新作為。

4.1學習醫學科普的“套路” 科學研究者與普通讀者在認知水平、語言體系和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從科學到科普需要經過轉換,作者、編委都需要一個學習、掌握的過程,編輯要先行一步,積極對接作者和編委,主動分擔結構的斟酌、細節的完善。在文章標題、整體框架和材料取舍上,編輯在對內容了然于心的基礎上,要保持與作者和審稿專家交流,擯棄習慣上學術論文的體例,將知識點通過各個層次的標題傳遞。好的標題半篇文,觀點鮮明的標題能“粘”住讀者視線,此所謂“作者做文章,編輯做題目”。如果能將原本深奧晦澀的戰創傷醫學理論一語道破,則定能使人茅塞頓開、回味無窮。例如,蹭某有影響事件或某知名人物的熱度,或借用成語、諺語、警句立題,或用數字、典故、古詩引題等[5],均屬上乘,這也是科普文章有別于學術論文的一點。當然,也應避免“小作大題”、嘩眾取寵的題目[6]。

4.2避免文圖的版權爭議 一篇科普文章應是作者、審稿專家和編輯共同勞動的結晶,編輯應確保文中的文字表述、圖片表格等沒有版權爭議。如前所述,科普文章的內核不是業界達成共識的知識點,而是傳播知識點的文字和呈現方法等,應規避“復制”、“粘貼”的寫作;對于科學觀點、知識點和確需引用的句子,應標注參考文獻,以反映真實的科學依據,尊重他人的創造,便于檢索、驗證。同時科普文章也常配以相關圖片,這些圖片應能避免視覺疲勞增加可讀性,幫助讀者聚焦知識點,有助于讀者感受到作者寫作的初心、配圖的慧心。網絡上傳播的科普文章常用“圖片來源于網絡”等自行免責的表述,應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以確保配圖的自主版權、契合主題等。

4.3守住人文關懷的初心 人文關懷是科普傳播的終極價值,編輯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戰創傷醫學和人文素養,充分尊重讀者,體現在要聚焦服務練兵備戰,貼近官兵需求,善于用“戲劇化”的故事留住讀者、傳遞知識,要努力化繁為簡、消除專業與大眾間的鴻溝;要堅決反對披著科學外衣的一些“非主流觀點”、甚至偽科學的觀點,要慎重對待基因編輯、克隆技術、人工智能等尚無定論、可能出現倫理問題的技術和方法;要服務審稿專家,說明科普是提高戰斗力的剛需,聯合軍地專家一起為戰創傷醫學科普大業添磚加瓦。

科學是常識的提高,常識是科學的普及。戰創傷醫學知識普及不是簡單的羅列或轉述戰創傷醫學知識,而是需要與廣大官兵和大眾的學習、訓練和生活相結合,在此基礎上發揮作者、專家和編輯的無限創造力,將其化繁就簡轉化為淺顯易懂的故事,才能切實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為提升我軍官兵科技素養、加快實現軍事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作者貢獻聲明:李陽:論文撰寫;張連陽:論文審閱

猜你喜歡
醫學知識學術期刊普及
哈爾濱音樂學院“學術期刊”創刊暨《北方音樂》改版啟事
野外生存的基本裝備之普及篇
哈爾濱音樂學院“學術期刊”創刊暨《北方音樂》改版啟事
5G手機打響“普及戰”
思維導圖在醫學中的應用
加強班級凝聚力建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新環境下《解剖學》教學資源開發探討分析
總局首次開展學術期刊資質審核認定
衛?;瘜W教學中滲透醫學知識的實踐
當代詩詞創作的普及和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