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瘦金體的淵源及其美學韻味

2022-11-21 20:38郭弦麟
江蘇教育 2022年61期
關鍵詞:瘦金體趙佶宋徽宗

郭弦麟

宋徽宗趙佶所創的瘦金體極具個性與美學韻味,可謂中國書法史上的一朵奇葩,代表作有《楷書千字文》《秾芳詩帖》《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等,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探討瘦金體的淵源及其美學韻味,對于瘦金體的傳承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瘦金體書法的歷史淵源

宋朝是我國文化藝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宋朝的文人在藝術創作上多注重意境的表達,探究文化的內在韻味和精神氣息,產生了很多著名的書法家和繪畫的代表人物,如趙佶、黃庭堅、蘇軾等。趙佶融合楷書、草書、行書等多種書法風格,在不斷的臨摹和學習之中形成了神采剛勁、氣勢如虹、清新脫俗的瘦金體。趙佶具有極高的繪畫天賦和較高的控筆能力,使瘦金體在形態上更為纖細、秀麗、挺拔,頗具美學韻味。作為皇帝,趙佶能夠縱覽歷代書畫佳作,藝術素養較高,在藝術環境的熏陶下自成一派。此外,宋徽宗在位期間,將繪畫作為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創辦了翰林書畫院,大力培養繪畫人才,他對繪畫的喜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瘦金體的發展。

二、瘦金體書法的美學韻味

瘦金體在字形、結構、筆法等方面具有獨特的美感。首先,在字形上,瘦金體特別注重疏與密的關系,具有“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的特點,看似奔放不羈,但是不失法度,耐人品味。其次,在結構上,瘦金體表現為“中宮開張”。中宮緊縮使得瘦金體的字體內部緊湊,四面開張又讓瘦金體顯得奔放飄逸,二者相結合使得瘦金體的結構張弛有度。最后,在筆法上,瘦金體緊實、利落,起筆時筆鋒明顯,收筆時喜頓筆。瘦金體的筆畫形態也獨具特色,以往的字體偏向于行筆流暢、粗細自然過渡,但瘦金體卻經常在字的撇捺上突然加粗,讓字體多了一種支撐感和重量感,也讓字體在整體上顯得更加舒展有力。[1]

用心體悟瘦金體,可以感受到一種飄逸灑脫、不落凡塵的超然意境。這與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趙佶本人的情感體驗息息相關。宋徽宗時期中原王朝已呈現由盛轉衰的趨勢,瘦金體剛勁有力、筆鋒利落、清新飄逸的骨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趙佶的精神狀態和人生追求,即家國衰亡、外在精神無所寄托,因而書法的橫豎撇捺都有飄搖零落的虛緲感受。[2]此外宋代受道教盛行的影響,人們偏向于追求超脫、飄逸、自在的人生價值。瘦金體深受其影響,筆畫細勁尖峭,剛勁挺拔,讓人不禁聯想到一種仙氣飄飄、居高臨下的整體形象,讓人感受到一種仙風道骨、不落凡塵的超然與灑脫,也更加能夠體會到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心境與感受。

三、瘦金體書法的影響

書學史上對于瘦金體的評價較為復雜??傮w上人們對瘦金體的藝術價值、對趙佶的藝術造詣都給予認可,元代柳貫說瘦金體“鴻筆宛委揚清風”,趙孟頫贊其“天骨道美,逸趣藹然”。[3]然而對瘦金體的負面評價也一直存在。有人認為瘦金體字體纖細,容易給人以疏散之感,不夠端莊大氣,并將瘦金體視為流俗、輕浮。瘦金體“尖”“薄”“硬”“瘦”的特點與傳統文人所追求的“溫”“厚”“柔”“敦”相背離,不符合當時社會主流的價值觀。作為帝王的宋徽宗雖然在書畫藝術上頗具造詣,但在政治上卻碌碌無為,疏于國家大事和治國理政,歷史評價低,遭到了人們的反感,有人甚至稱瘦金體為“亡國體”,這些都使得愿意主動學習瘦金體的人不多。此外,瘦金體學習難度較大,很多人在臨摹時往往只得其形而未得其風骨,導致作品缺乏美學韻味,就連后世很多書法大家都寫不好瘦金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瘦金體的傳播與發展。

從今人的角度來看,宋徽宗利用皇權創辦皇家畫院,使中國的繪畫得到了蓬勃發展;他創造了個性鮮明的瘦金體,雖然筆畫纖細卻有金石之感,看似無肉卻骨中帶肉,看似鮮有變化卻字字妙趣橫生。趙佶和他的瘦金體對中國藝術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當代書法家啟功先生自創的“啟功體”上也能夠看到瘦金體的影子,干凈、清秀、筋骨分明。后世的許多畫家為了讓自己的作品看起來清新脫俗,也常用瘦金體來題畫,為作品增光添彩,國畫大家張大千就對瘦金體有所傳承和發展。

四、結語

趙佶的瘦金體作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朵奇葩,雖然流傳下來的作品不多,學習者也較少,但它仍然給廣大的書法愛好者提供了參考的范式。在學習和臨摹瘦金體時,應注重夯實基本功,注意線條的流暢性,體現字體的精、氣、神,突出其人文底蘊和深厚內涵,不要僅重其形而更要突出意韻的表達。綜合來看,瘦金體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后世,都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值得后世學習臨摹及發展。

猜你喜歡
瘦金體趙佶宋徽宗
試論瘦金體的淵源及其美學韻味
宋徽宗:“天下一人”還是“斜杠青年”
宋徽宗:“天下第一”還是“斜杠青年”
淺談宋徽宗之“瘦金體”
《瑞鶴圖》傳說
《瑞鶴圖》傳說
趙佶書法
皇帝的小禮物
天骨遒美,逸趣靄然
賜你一張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