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醫融合”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職院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2022-11-21 10:25張玲玲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體醫融合體醫衛生

張玲玲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惠州 516001)

1 目的和意義

2016 年 10 月頒布的《“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指出,實現全民健康要通過加強對全民進行預防意識的培養,以預防為主要途徑,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全面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干預,建立完善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充分發揮體育運動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作用。目前我國以促進群眾的健康為未來工作的首要發展目標,只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滿足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才能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因此“體醫融合”的體育教學模式是學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體醫融合”是體育教學積極適應醫學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措施,其中“體”是指通過學習身體鍛煉的方法和技能,以達到活動身體和促進健康發展的過程?!搬t”是指通過科學、醫療技術等手段治療疾病,恢復患者的身心健康??梢?,二者都是以健康為目的。因此,“體醫融合”教學是以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為目標,通過樹立醫學為主導,體育干預為輔助的教學理念,培養能夠把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能發揮在醫療衛生保健、健康服務機構、醫護等工作崗位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衛生職業院校學生作為醫療服務行業的一支后備力量,他們將在工作崗位上面對嚴峻的工作條件和復雜多變的醫患矛盾。擁有健康的心理和身體,出色的人格心理素質與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但是,研究結果表明,醫學生的身心素質和能力水平并非十分樂觀,他們通常都是由于缺少爆發力和耐受力而導致的,他們在各個方面的考試成績遠遠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為了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醫學院在進行運動技術改革時只能拋棄傳統的思想教育,樹立以人為本的健康理念,將運動與現代醫學相結合。衛生職業院校開展專業化體育教學同醫學保健理論的結合,是發展保健醫學和科學體育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提高學生專業素質,使學生在最佳狀態下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同時在步入工作崗位后,能對癥開出專業的醫療處方,也能有效地開出運動處方,實現體育與醫學結合的共同目標,更好地為人民的安全和健康服務。

2 研究方法、對象、內容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獻研究法

本文收集了許多相關研究論文,其中有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也有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收集到的論文,對了解“體醫融合”背景下衛生職院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的現實情況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對接下來的改革與實踐研究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在深入的文獻綜述的基礎上,選擇了一些結果作為參考。廣泛閱讀與“體醫融合”背景下衛生職院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有關的研究和書籍,同時收集一些相關研究課題,并對它們進行深入研究。

2.1.2 問卷調查法

該問卷調查主要在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職院的學生以及老師之間進行,發放數量分別為:學生1 300 份,老師100 份,為了提高問卷調查的真實性和有效性,3 天后收回了調查問卷,回收的問卷數量為:學生1 265 份,老師98 份,回收率分別為97%,98%。

2.1.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軟件與Excel 統計軟件對所測數據進行數理統計。

2.2 研究對象

以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選取中醫藥學院康復專業2020 級100 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實驗持續時間為18 周。

2.3 研究內容

“體醫融合”的界定;對目前的體育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對“體醫融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對構建“體醫融合”教學模式提出方法與對策。

3 分析與討論

3.1 “體醫融合”的概念

“體醫融合”就是體育和醫療衛生的完美結合,即用體育運動的方式代替醫療,使身體恢復健康,是將體育鍛煉方法、醫療技術運用于人們的科學健身、疾病預防以及疾病治療與康復之中的一種綜合性健康促進手段。這是使康復人群、病癥人群、病兆人群、亞健康人群迅速回歸健康的最有效途徑。

3.2 目前體育教學現狀調查分析

3.2.1 學生對“體醫融合”教學的了解程度

針對學生設計的調查問卷主要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茂名健康職業學院、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等6 家職業院校的學生和教師中進行,發放數量分別為:學生1 300 份,老師100 份,回收的問卷數量為:學生1 265 份,老師98 份。

通過表1 可以得出學生對“體醫融合”教學的了解程度,表明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對“體醫融合”教學不了解,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轉變觀念,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體醫融合”的重要性,不僅在體育教學中學到運動技能、增強體質,掌握運動康復的理療和方法,還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指導病人進行運動康復,并有效預防自身職業病的產生。

表1 學生對“體醫融合”教學的了解程度(n=1 265)

3.2.2 體育教學中是否有進行“體醫融合”教學

通過表2 可以表明大部分學校的體育課都沒有進行“體醫融合”教學,說明“體醫融合”教學還沒有得到重視和普及,“體醫融合”教學需要體育教師轉變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在健康中國大背景下,利用體育與醫學的相關性,充分發揮體與醫的優勢互補,促進體育教學,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表2 體育教學中是否有進行“體醫融合”教學(n=1 265)

3.2.3 “體醫融合”教學的重要性

通過表3 可以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體醫融合”教學對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方面有非常好的作用,但對于“體醫融合”教學對促進心理健康、促進專業發展、促進運動康復,提高疾病預防等方面還存在認識不足,“體醫融合”教學在增強學生體質、調節心理的同時,發展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掌握運動康復的知識及預防職業病的產生,為社會培養身心健康的復合型人才。

表3 “體醫融合”教學的重要性(n=1 265)

3.3 “體醫融合”在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方法

根據調查分析得知,需要在體育教學中融入運動康復的理療和方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運動康復,提高疾病預防意識,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的運動技能,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等,進行“體醫融合”改革,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根據實驗前對學生的身體情況的分析結果,采用醫療融入體育的方式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具體的改革內容如下:

授課時長:80 分鐘/ 次,共18 次課。

授課內容:將醫療與體育的融合教學,將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運動處方、牽伸訓練、五禽戲、八段錦、醫療體操、形體訓練等內容與常規的體育運動相結合,具體如下,每次課程節選以下6 項教學內容的2~3 項。

(1)常規的體育教學:按照體育教學大綱,教授跳躍、高抬腿、跑步、立位體前屈、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籃球等訓練,在運動前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運動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運動后進行靜態的拉伸。

(2)運動損傷的預防及治療:運動處方以及常見的運動損傷疾病的防護,如踝關節扭傷的處理、肌肉拉傷的防治、膝關節扭傷的防治、關節脫位的防治、摔傷的防治等。

(3)五禽戲:五禽戲是我國古代體育鍛煉的一種方法,是華佗總結了前人模仿鳥獸動作以鍛煉身體的傳統做法,創編的一套保健體操,包括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和姿態。它能鍛煉和提高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的抑制功能和調節功能,有利于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它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臟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臟排血力,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發育。同時它還能增強腸胃的活動及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為機體活動提供養料。

(4)八段錦:八段錦是一種中國古代氣功功法,形成于宋代,最早出現在南宋洪邁的《夷堅乙志》中。由八種肢體動作組成,內容包括肢體運動和氣息調理。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肌肉、關節與內臟之間,內臟與內臟之間,都有著復雜的聯系。八段錦就是強身健體的作用,它能改善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和加強血液循環,對腹腔臟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運動器官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是一種較好的體育運動。

(5)醫療體操訓練:根據學生的膝關節、踝關節的柔韌性、靈活性、穩定性以及上下肢的協調性相對較弱的特點,與康復醫療專家共同編撰了一套醫療體操,此醫療體操旨在提高膝關節、踝關節的活動性與穩定性,上下肢的協調能力,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的風險。

一是米字操:坐在墊子上,腰部挺直,盡量放松頸部,然后緩慢地向前將脖子彎曲并低頭,直到頸部肌肉比較緊張。10 次/ 組,共2 組。

二是雙上肢外旋90°,肩胛骨內收下降,呈現W 姿勢。50 次/ 組,共 2 組。

三是站立,雙下肢外旋至最大角度,保持10 秒。

四是以踝關節為中心,利用踝關節“書寫”1~50 的數字,改善踝關節的穩定性及靈活性。

最后是形體訓練,包括①骨盆交替上抬訓練,各做50 次。②站立,雙手十字交叉并前伸,保持軀干不動,雙手向左右各做最大幅度擺動50 次。③雙手十字交叉抱于后腦勺,頸部向后平移,并對抗雙手的阻力。50 次為一組,共5 組。

3.4 “體醫融合”教學實踐效果分析

以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選取中醫藥學院康復專業2020 級100 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對學生進行FMS 測試和心理健康測試《癥狀自評量表(SCL-90)》,FMS 測試是一種基于動作模式的身體功能評估方法,通過評估深蹲、跨欄、直線弓箭步、肩膀靈活性、旋轉穩定性、直腿抬高、軀干穩定俯臥撐等7 個運動項目來可以反映受試者的身體靈活性、穩定性和柔韌性,FMS 測試總分為21 分,14 分為及格分,得分越高,代表運動能力越好;心理健康測試《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共有90 個項目,包含有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 個因子分別反映10 個方面的心理癥狀情況,包括軀體性、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 個癥狀因子,分為五級評分(從 0 ~ 4 級),0 =無,1 =輕度,2 =中度,3 =偏重,4 =嚴重;經過18 個教學周,再次對實驗班學生進行,FMS 測試和心理健康測試,對實驗前后測試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3.4.1 學生實驗前后觀察指標

通過表4 可得出“體醫融合”前學生的FMS測試總得分為14.87,“體醫融合”后學生的FMS 測試總得分為17.63。

表4 學生實驗前后《FMS 測試》總分成績對比(n=100)

3.4.2 學生實驗前后FMS 不同項目得分的對比

通過表5 可得出“體醫融合”前后學生的7個運動項目得分的變化情況,“體醫融合”前跨欄、旋轉穩定性、軀干穩定俯臥撐得分較低,反映出受試者的膝關節、踝關節的柔韌性、靈活性、穩定性以及上下肢的協調性相對較弱,經過“體醫融合”后,這3 個項目有明顯的改善,其中跨欄項目改善最明顯。

表5 學生實驗前后FMS 不同項目得分的對比(n=100)

3.4.3 一年內運動損傷發生率的對比

通過表6 可得出“體醫融合”前后一年內學生的運動損傷發生率情況,在“體醫融合”前一年內,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發生率為38%,其中男生的發生率為48%,女生則為30%,可能跟女生運動時間、運動頻率較少有一定關系。通過“體醫融合”后一年內,運動損傷發生率有明顯的下降,降至24%,其中男生的發生率為34%,女生則為17%,通過“體醫融合”教學后女生的運動損傷發生率比男生的下降幅度要高。

表6 學生實驗前后一年內運動損傷發生率的對比(n=100)

3.4.4 學生實驗前后《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試的對比(n=100)

從表7 中可以得出,體育教學中實施“體醫融合”教學模式后各個分量表得分都有明顯下降的趨勢,“體醫融合”教學對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焦慮、其他癥狀的影響具有積極的影響,達到了非常顯著水平(P<0.01);對軀體化、抑郁、敵對的癥狀影響較為明顯,達到顯著水平(P<0.05);對恐怖、偏執、精神病等癥狀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沒有達到顯著水平(P>0.05),但均低于實驗前水平?!绑w醫融合”教學不僅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探索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而且真正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表7 學生實驗前后《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試的對比(n=100)

3.5 教師對“體醫融合”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反饋

為了了解“體醫融合”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運用訪談法對100 名體育教師進行訪談,通過訪談了解到教師對“體醫融合”模式具有一定的了解,但沒有接受系統的培訓,“體醫融合”模式存在課程設計不合理、課堂上重視、課外不重視、“體醫融合”重視不夠。

3.5.1 教師對“體醫融合”教學的意見

從表8 中可以看出,教師對“體醫融合”教學的意見,完善醫學教學課程體系,設計合理的體育課程占建議的35% 左右,壯大相關師資力量,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占建議的36% 左右。從中可以得出,現階段相關人才是比較缺乏的。

表8 教師對“體醫融合”教學的意見(n=98)

3.5.2 學生對“體醫融合”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反饋

通過表9 可以得出學生對“體醫融合”教學的反饋得出,有46.7% 的學生認為課程設計不合理;有20% 的學生認為課堂上重視、課外不重視;有33.3% 的學生認為“體醫融合”重視不夠。

表9 學生對“體醫融合”教學的反饋(n=1 265)

3.6 完善“體醫融合”教學模式的對策

3.6.1 加強理論研究

學??梢越⒁粋€體育教學改革小組,由學校領導,相關專家為成員,開展專題研究,進一步加深對其效果的認知, 為體醫結合奠定良好的基礎。完善學校體育教學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對高標準模塊化體育設備的投入,滿足衛生學校學生個性化的體育鍛煉需要。通過更專業更安全的運動方式,學生才能更加體會到健康的生活理念。充分認識和考慮到“體醫融合”的功能意義,大力開展教學改革,轉變陳舊的教學設計與教學理念,同時也要制定出相應的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教學目標,更好地服務于學校的復合型衛生專業人才的培養。

3.6.2 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體醫融合”教學模式的形成和構建首先要求對教學目標進行修訂,并培訓學生能夠系統地、熟練地掌握臨床醫療和運動健康治療的基本理論、操作技巧以及一些科學性鍛煉的手段和方法,并將之應用于指導和實踐的綜合能力。其次是進一步完善課程的教學內容,在體育事故頻發的現在,掌握一定的醫學常識和醫療技能是至關重要的,既能促進人們健康地運動,又可以促進體育教育良性發展,使理論課和實踐教育有機地結合,通過理論課給予學生搭建“體醫融合”必要的知識點和交叉框架,將醫學有效地融入到體育課程教學中。

“體醫融合”是醫學衛生院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特殊模式,醫學衛生院校的體育教育應充分利用具有優勢的醫學衛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適應社會對醫學衛生人才的需求。課程設置應結合各個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專業發展方向,如中醫藥、健康管理、老年保健與管理等專業的學生開展傳統體育項目,如五禽戲。開設醫療體操訓練,根據學生的膝關節、踝關節的柔韌性、靈活性、穩定性以及上下肢的協調性相對較弱的特點,與康復醫療專家共同編撰一套醫療體操,此醫療體操旨在提高膝關節、踝關節的活動性與穩定性,上下肢的協調能力,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的風險;增加一些如體育運動與營養、運動損傷與急救、運動與免疫等方面的選修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適應社會對醫療服務、保健預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已有不少院校開設了保健養生、康復治療等專業,適應社會對醫學人才的需求,既突出了實效性和針對性,又體現出了整合醫學衛生優勢資源發展醫學衛生體育學科。

其次,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內容,理論課和實踐教學相互有機地緊密結合,通過理論課為廣大學生量身搭建“體醫融合”必要的基礎知識互動框架,在提高運動技術知識掌握的同時,充分發展廣大學生的身體技巧,并且培養廣大學生“體醫融合”的基本技能和綜合專業素質,真正地做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整個教學過程的統籌協調。

3.6.3 提高體育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是課堂的執行者,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绑w醫融合”課程設計模式的推行對體育課堂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醫融合”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們既要熟練地掌握所學的體育科目技術知識,也需要熟練地掌握所學的體育醫療衛生知識。醫學衛生院校要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開展醫體結合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對體育教師進行有關醫學衛生專業課程的講授,醫學衛生專業教師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了解體育運動方面的知識,熟悉體育運動的一般規律。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現階段衛生職業院校的主要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培養專業的醫務工作者。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認識的提高,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也從“救病人”和“幫助受傷的人”發展到“健康指導”。工作人員不僅要對在學校中學到的專業知識有深入的理解,而且還必須保持身體健康并具有某些運動技能和知識,因此,醫學衛生院校的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改革后的體育課程應包括:一方面涉及學習運動技能,同時改善學生的身體狀況;另一方面涉及對運動損傷相關知識的預防和治療;第三是學習如何在未來的醫學實踐中運用運動保健知識,并采用相應的醫學方法,為他人的疾病治療和康復提供指導。醫學衛生院校的體育教育不僅是對學生的體育教育,而且是真正結合了運動與醫學的專業教育。

在健康中國背景下,體醫結合將會是體育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必然趨勢,將醫學有效地融入到體育教育教學中,教會學生必要的醫學知識和健康知識,讓學生明白體育訓練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4.2 建議

4.2.1 在體育教學中增強醫療衛生保健的常識,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必須以“第一健康”為指導思想,以改善和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改善大多數學生的身心健康。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我國超過70%的人群都處于亞健康狀態,15%左右屬于非健康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加強體育鍛煉,在體育教學中增強醫療衛生保健的常識,將體育知識與醫學知識相結合,從而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4.2.2 醫學課中融入運動健身理論,培養“體醫融合”醫學人才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目標之一,就是為學生的未來提供強有力的健康保障以及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良好的體育習慣,并訓練學生的體育技能。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實加強學校的體育工作。讓教師在課堂上下功夫,讓體醫結合的體育健身方式納入學生的思維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猜你喜歡
體醫融合體醫衛生
后疫情時代安徽省體醫融合現狀的調查研究
健康中國視域下體醫融合的理論基點與踐行向度
邊界與可能:體醫融合中的身體、技術與知識
關于體醫融合人才培養的探析
“體醫融合”下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
體醫融合背景下社區醫療與體育健康產業協同發展模式研究
體醫融合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創新模式與路徑選擇
衛生歌
在社區實施:“體醫結合”促進健康研究
講衛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