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班主任德育過程中心理溝通的重要性探索

2022-11-22 23:01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22年15期
關鍵詞:初中生德育心理

丁 紅

(遼寧省遼陽市第十四中學 遼寧遼陽 111000)

德育教育在近幾年的教育中占比較大,主要是因為合理開展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班主任作為初中生在學校接觸最多的人,也是管理身心俱不成熟初中生的前線主力軍,合理的開展德育教育,并與初中生進行必要的心理溝通,就能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切實的幫助初中生解決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因此,初中班主任就應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并通過德育和心理溝通,來幫助初中生解決心理問題,以為學生后續的健康成長創設有利條件。本文就針對初中班主任德育過程中心理溝通的重要性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一、初中生的主要特點

初中正處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該階段學生的性格一般比較敏感,無論是心理方面還是心理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導致學生比較叛逆。并且目前初中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而有些家長更是給孩子提供了較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導致學生無法適應學校的群體生活。而有些家長工作時間較長,平時與孩子共處的時間較少,而學生又處于生長的敏感時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此時家長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就很容易加重學生的心理問題,影響其的心理健康成長。而有些家長則是過度寵溺自己的孩子,導致孩子的身心出現了自私等問題,不懂得與別人分享,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家庭教育的不正確性也是導致孩子身心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此外,隨著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同步變化,孩子逐步開始變得有思想,對于相關事物更希望自主選擇,不愿意和父母進行交流,逐步封閉自己的內心,這種強烈的獨立意識與以往比較依賴父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若此時老師和家長沒能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正確疏導,就很容易誘發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并且初中階段的學生,受年齡的限制,其還不具備豐富的社會經驗,也不具備較強的是非辨別能力,但是其還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若家長和老師過多的干預學生的事情,也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該階段學生的自尊心還比較強,老師和家長的一些無心話語,都可能會讓學生胡思亂想,如若不進行及時的開導,也就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1]。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過程中心理溝通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整個初中階段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規范和約束學生的行為,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合理的融入心理溝通,就能給德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創設條件,并且也能及時排解學生的不良情緒,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具備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這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將會十分有利。下面,就針對初中班主任德育過程中心理溝通的重要性展開具體的分析與討論。

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想逐步開始成熟,其具有獨來獨往的思維模式,在人群之中也比較特殊,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為上都與小學階段存在較大差異,對于相同的問題,不同的初中生對其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處理方式更是千差萬別。而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面對這樣的情況,應充分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思想差異,嘗試運用學生的思維去解決問題,避免與學生直接發生沖突,否則就很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而通過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就有助于班主任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管理班級,只有學生和班主任處于統一戰線,學生才會更服從老師的各項安排,所開展的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更快的落實,心理溝通的效率才會更高,以此也就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2]。

2.有利于幫助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

初中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三觀還未形成,還具備較強的可塑性,還需要老師和家長進行正確的引導。當前互聯網技術不斷更新,尤其是數據信息呈爆炸式涌現,這都給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影響。而一旦學生接觸到網絡上一些不利于其自身發展的心理暗示,就很容易會受影響,嚴重時甚至還可能會出現心理扭曲,這對學生的個人成長是十分不利的。而通過開展德育教育,并與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溝通,就有助于班主任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及時的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并且通過必要的心理溝通,還能了解到目前學生對當前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意見,以方便對教學方案的實時調整,確保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能夠有效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3]。

3.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德育教育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生是非辨別能力還較弱,無法有效辨別哪一項習慣是好是壞。而通過開展德育教育和心理溝通,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就建立了較為親密的關系,對于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班主任也可進行有效指導。并且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還有利于學生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相應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就逐步養成[4]。

4.有利于構建和諧的班風

融洽的班級氛圍以及積極向上的班風,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并且也能增強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水平。對于初中生而言,其往往具有較強的個性,在日常管理和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會因個性的過于突出而與其他學生甚至老師產生矛盾,有些性格比較火爆的同學甚至會做出過激行為,這對班級的整體發展將會十分不利。因此,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班級氛圍對于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德育工作的開展,就能顯著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避免學生之間發生較大矛盾,并且也能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這樣雙方就能以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性循環,以此也就有助于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5]。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過程中心理溝通的有效途徑

1.科學把控合理的師生關系

要想更好的落實德育教育工作,并同步做好與學生的心理溝通工作,老師就應合理把控師生之間的關系,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讓學生能夠主動與老師交流,這樣通過交流,老師就能了解目前初中生的心理狀況和學習近況,以此就能實現對相關教學方案的調整。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老師往往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引導學生完成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并引導學生構建價值觀念和行為觀念。但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已經初步具備了個體意識,更加注重個體性,不再像小學一樣那么依賴老師。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并且也沒有與學生展開平等的交流和對話,學生就無法對老師產生信賴,相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就無法建立。并且老師在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時,如若過于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就容易導致學生反感,相應的學生也就無法將自己的心理問題真實的反映和表達出來,以此也就無法達到心理溝通的效果。因此,對于老師而言,要想進行師生關系的合理把控,首先就是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把自己課堂主導者的角色逐漸轉變為課堂引導者,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將自己與學生放在同等的位置上,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這樣也就有助于師生之間高效率的開展心理溝通[6]。

2.班主任應充分發揮出示范作用

班主任作為德育工作的主要組織者和展開者,其專業水平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并且班主任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的一言一行也將會給學生的行為產生影響。因此,作為初中班主任,面對比較敏感的初中生,老師在開展心理溝通時,不能再以老師的身份進行,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積極展開溝通,通過實際行動來獲取學生的信任。此外,初中生還有很強的模仿性,尤其是班主任,作為其朝夕相處的對象更是學生們模仿的首要對象。而班主任在與學生接觸時,就應做到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充分的發揮出示范的作用,通過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的行為[7]。

譬如:衛生管理一直是班級管理的痛點,而要想解決班級的衛生情況,班主任就可以身作則,在班級內一旦發現垃圾就主動撿起來,用行動去感知學生,讓她們能夠意識到愛護公共環境的重要性,進而也就能幫助學生改掉亂扔垃圾的壞習慣。此外,通過這種以身作則的方式,還有助于老師與學生產生共鳴,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通過實際行動,就能達到比說教更好的教育效果。

3.應做到德育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還應密切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態,做到德育教育與實際生活的充分結合,這樣學生就不會簡單地認為德育教育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而是與生活聯系較為緊密,這樣學生對德育內容的學習就會充滿興趣。首先,老師就應根據課程安排并結合學生學習特點,給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班級氛圍,否則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就會比較壓抑,嚴重時還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厭學心理。其次,老師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還應適當的列舉一些生活化例子,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潛移默化的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思想觀念、行為觀念和道德觀念[8]。

4.有效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德育教學常常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學習效果不佳,并且心理溝通也大多都是通過對話進行,形式主義比較嚴重,還無法切實的解決初中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其在教育行業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此時班主任就可嘗試運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日常的德育教育工作,并展開與學生的心理溝通。并且信息技術的應用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老師隨時隨地都可完成德育教育知識的滲透。初中階段的學生一般比較敏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不愿意向老師真實的傾訴自己的想法。而通過信息技術,就能通過非會面的情況與學生展開溝通,這樣也就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能夠更積極的表達。因此,信息技術的高效應用,就有效降低了師生之間的溝通難度。此外,老師在課堂上還可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與德育教育相關的典型案例,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來幫助學生建立相關的道德觀念和思想觀念。并且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枯燥的理論知識將會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因此,老師就應撇棄傳統的教學觀念,而是應做好教學方式的有效創新,尤其是要做好對新型技術的應用,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并且降低師生之間的溝通難度,以此就能為師生之間的心理溝通創設良好條件[9]。

5.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對于日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班主任還應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尤其是面對自信心不強的學生,老師就應給予其更多的鼓勵,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批評,在鼓勵中讓學生能夠看到自身的閃光點和優點,以此也就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此外,班主任還應構建完善且科學的評價機制,對于學生的評價不能單純地從學習成績這一指標進行判斷,而是應從多個維度、多個方面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性評價,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己,彌補不足,并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以此也就有助于學生的快速成長[10]。

結語

不斷研究與分析初中班主任德育過程中心理溝通的重要性,對于有效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工作開展水平,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幫助學生解決更多的心理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人生觀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首先認識與了解初中生的主要特點,并對初中班主任德育過程中心理溝通的重要性展開分析,進而從科學把控合理的師生關系、班主任應充分發揮出示范作用、應做到德育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以及有效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等五個方面來在初中階段高效的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并充分做好與學生的心理溝通,及時排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并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心態,以此也就有助于其的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初中生德育心理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應對措施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探究初中生數感的培養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