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賡續“紅色根脈”高質量推進浙東革命老區“兩個先行”

2022-11-23 04:58陳金波俞博涵楊方媛
寧波通訊·綜合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浙東先行老區

陳金波 俞博涵 楊方媛

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以下簡稱“兩個先行”)的奮斗目標,提出深入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支持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振興發展等要求。浙東抗日根據地是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是寧波的“紅色根脈”所在地。寧波努力把浙東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加快打造具有重大辨識度的標志性發展成果,既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寧波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兩個先行”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東革命老區發展的重要指示

“三個絕不能忘記”。2003年1月29—3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浙東革命老區調研,在聽取余姚關于老區建設情況匯報后指出:“老區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沒有老區人民作出的犧牲和貢獻,就不可能有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就不會有今天的社會主義事業?!闭腔诶蠀^人民的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習近平在這次調研中明確提出“三個絕不能忘記”:“我們絕不能忘記歷史,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絕不能忘記老區的開發建設?!?/p>

“三個只有”。在浙東革命老區調研過程中,習近平諄諄告誡地方同志:“只有老區人民富裕了,才談得上浙江人民的共同富裕;只有老區人民實現了小康,才談得上浙江真正實現全面小康;只有老區達到了現代化目標,才談得上全省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边@“三個只有”飽含著習近平對老區群眾的親切關懷和對老區發展的高度重視,是新階段寧波打造老區“兩個先行”標志性成果的重要遵循。

“同一個希望”。2003年2月11日,習近平給浙東紅村橫坎頭村村民回信,希望發揚老區優良傳統,保持艱苦奮斗精神風貌,加快老區開發建設。2018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給橫坎頭村村民回信,希望傳承好紅色基因、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讓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兩次回信都希望老區越建越好,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寧波繼承老區優良傳統、弘揚老區精神、造福老區百姓的“殷殷囑托”。

推進浙東革命老區“兩個先行”存在三個短板

常態化幫扶有待“提質”。一是治理“精度”有待提高。老區發展過程中存在參與主體多、調配資源難、協調任務重等問題,導致治理多頭、聯而不合,基本農田上山、生態及非糧化整治“一刀切”等現象依舊存在。二是扶持“廣度”有待擴大。老區覆蓋“兩區一市”13個鄉鎮、198個村莊、30萬人口,存在賬面“廣義化”、落實“狹義化”、扶持有“厚薄”、急緩不兼顧等短板。三是撬動“力度”有待提升。雖然寧波每年撥付上億元資金幫扶老區發展,但多數用于直付公益林補償,用于建設發展的資金所剩無幾,且推進較慢。四是改革“深度”有待增加。雖然老區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承包地確權頒證、飛地抱團聯建等改革,但人口“在籍”與“在場”失衡,不少鄉鎮“在場”人口不到“在籍”人口的一半,“年輕”與“年老”失衡,年輕人到城里發展,60周歲以上留守人口占比近三成,人口外流出現的房屋廢棄、土地閑置、資源沉睡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產業發展有待“提級”。一是老區傳統產業難掩頹勢。毛竹、花木、茶葉等傳統產業衰退嚴重,以四明山區花木產業斷崖式下滑為例,近三年紅楓均價從千元跌至百元。二是老區新興產業遭遇瓶頸。老區擁有紅色遺址遺跡等紅色資源、綠水青山等綠色資源,但康養農業、生態工業等新興產業在農旅融合、體旅融通、產業鏈延伸等方面存在集約化水平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等短板。三是老區優質產業落地困難。老區產業發展與企業生產的環境成本遠高于一般地區,生態友好、綠色低碳、輻射效應佳的優質示范性產業項目落地困難。

民生改善有待“提檔”。一是老區基礎設施相對偏弱。老區經濟實力不強、鎮鄉財力不濟、集體收入不高,影響老區道路、能源水利、通信基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二是老區人民收入相對偏低。2021年,老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3.2萬元,比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2.55萬元,比寧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3.34萬元。三是老區公共服務水平相對偏低。老區存在學校小、分布散、生源少等教育短板,也存在村莊醫療設備不優、診療水平不佳、養老層次不高等保障瓶頸。以醫療為例,2021年,老區每千人的醫院床位數僅1.13張,低于寧波的7.42張,公共服務亟待增強。

多措并舉推進浙東革命老區“兩個先行”

深化浙東革命老區“兩個先行”的支撐機制。一是健全組織支持機制。從全局高度重視總書記“加快革命老區開發建設”指示的重要意義,建立權責明晰的省、市、縣、鄉四級協作機制。推行“一位領導、一個專班、一包到底”工作機制,完善責任落實、監測分析、政策迭代、巡查督辦等閉環機制。二是健全政策支持機制。積極爭取將老區納入省級特別支持計劃,努力讓老區享受“山區26縣”的優惠政策與發展扶持,推動財政優先向老區保障、金融重點向老區傾斜、社會資本積極向老區流動。優化信貸支持、農信擔保、農業保險等政策體系;強化鎮村聯建、結對幫扶、抱團發展等方式;推進先富幫后富、“輸血”帶“造血”,助推浙老區高質量發展。三是健全治理提質機制。夯實“紅色根脈強基工程”,實施老區“頭雁”培育計劃,培育一批省、市級“頭雁”書記,打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發展一域的老區振興“頭雁”隊伍。實施浙東“薪火”相傳行動,有計劃地選派省市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干部真掛實下、真抓實干、服務老區,讓干部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壯筋骨,練就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實施老區“青創”工程,激勵創業、支持創新、保障創造,培育一批青年“農創客”、“新農人”、“青創農場”,真正把老區發展成為青年人才向往的“第二居所”。

優化浙東革命老區“兩個先行”的產業空間。一是推進產業培育品牌化。加大要素支持,將老區文化資源、紅色資源、生態資源連點成線,把老區打造成紅色教育首選地、浙東紅色圣地、長三角旅游勝地。二是推進產業轉型現代化。加大“林+菌”“林+藥”等林下優質產業扶持,加快第一、二、三產及新業態融合發展,匯成土地、農戶、農業的良性循環,打造綠色發展高地。三是推進產業布局前瞻化。堅持紅色傳承、科技支撐、保護優先,前瞻謀劃老區未來產業形態,打造生態資源寶地。發展“共享田園”未來鄉村,深化美麗鄉村“農旅融合”,為老區美麗經濟發展和創新留下空間。

強化浙東革命老區“兩個先行”的保障體系。一是點亮老區群眾“幸福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回信精神,在教育提質上做“加法”,安排浙東發達地區“名優教師”與老區“鄉鎮教師”建立師徒關系,提升老區教育質量;在清除障礙上做“減法”,把減少負面清單、簡化程序關卡等落實到“最后一公里”;在兜底保障上做“乘法”,發揮老區群眾重大疾病醫療救助的乘數效應;在改善村容村貌上做“除法”,除去老區美化、靚化、景區化過程中廁所、垃圾、污水等各項短板,打造“和諧人居福地”。二是拓寬老區群眾“增收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回信囑托,推出老區“富民”標志性工程,推動明星鄉鎮與老區鄉鎮“認親”結對,幫助群眾從“三資入股”、“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中增加“資產性收入”;優化林地、宅基地、承包地等資源依法流轉機制,幫助群眾增加“經營性收入”;推動老區旅游精品化、特色化、主題化開發,幫助群眾增加“就業性收入”;探索碳匯試點,幫助群眾增加“共享性收入”。力爭“十四五”期間老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省居民平均水平。三是優化老區群眾“發展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傳承好紅色基因”“苦干實干”回信寄望,抓緊補齊老區鄉鎮交通基礎設施、日常公共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短板,提升老區對人口集聚、產業發展、共同富裕的基礎支撐力。新建“港灣式”停車點,擴建景區公路,改建鄉村公路,解決老區“進不來、出不去、留不下”難題。

[本文系浙江省哲學社科規劃部門合作專項課題(22NDYD017YB)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萬里學院 寧波大學)責任編輯:姚穎超

猜你喜歡
浙東先行老區
清代浙東曲家補考
健康養生“手”先行
老區在努力奔跑
浙東沿海地區臺風脈動風速時程模擬研究
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
堅決打贏打好老區脫貧攻堅戰
黔貨出山 遵義先行
黔貨出山 遵義先行
老區也需要一個節日
采取超常規舉措 打贏老區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