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述提高營林生產效益措施

2022-11-25 05:34潘樹峰
江西農業 2022年4期
關鍵詞:營林林木苗木

潘樹峰

(國有新賓滿族自治縣北旺清林場,遼寧 新賓 113200)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的營林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對此,相關單位必須明確營林生產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生產技術加強對林業種植與培育的管理。同時,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營林生產相結合,不斷探索有利于提高營林生產效益的創新措施,在改善人們生活環境和提高生產利潤的基礎上,從多個方面優化林業工程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實現營林生產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多重發展與進步。

1 營林生產的概念和發展趨勢的相關概述

1.1 營林生產的概念

所謂營林生產,主要指林業生產過程中處理好病蟲害防治與林木種植、撫育技術間的關系,依托現代科學技術優勢,采用有效的技術手段為林木成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提高林木的栽培成活率,從而達到預防、治理病蟲害的目的,其中生物災害防治技術最為有效,不僅可以有效防止森林病蟲對林木的損害,還能最大化地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同時,還能保持生態環境的持續平衡,有效推動現代林業建設的整體進程。

1.2 營林生產的發展趨勢

我國作為一個森林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存在林業面積范圍小、分布不均勻、森林質量較低、結構不科學、經營管理不合理以及林木生長態勢不好的情況,加上林業建設管理所涉及的部門較多、范圍較廣、內容較為復雜,從苗木種植培育到植樹造林、成林的收益過程較為漫長,使得營林管理成為林業生產中持續周期最長、管理難度最大的階段,而隨著國家建設需求的變化,林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工作重心正逐步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其中營林管理質量對林業發展尤為重要[1]。由此可見,我國的營林生產正處于不斷探索的發展階段,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現代技術在營林生產管理中的應用,全面推廣優良種苗的普及應用,深入研究不同樹種的選育實驗,盡快研發適合各種地形條件的新品種。與此同時,加強科技資金投入與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優良樹種的使用效率,從而為林業工程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1.3 營林生產的基本原則

新時期,營林生產規劃設計必須深入貫徹“人工更新與天然更新相結合”的戰略方針,嚴格遵循保護、開發、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生產原則,結合不同地區的地形地貌、土壤條件、生態環境以及水資源狀態,因地制宜地進行科學選種、引種或育種。同時,秉承由遠及近、先易后難的種植原則,科學安排相應的種植造林工作和更新工作,以此保護當地生態系統,保持生物多樣性發展。

2 提高營林生產效益的重要意義

2.1 改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與植被破壞問題日漸突出,一方面會導致人們出現各種病變,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及人身安全問題;另一方面還會引發水土流失、植被損害以及生態不平衡的問題,使得植物的抗病蟲害能力和抗自然災害能力較為薄弱。而提高營林生產效益,可以從根源上改善這類問題??茖W地拓展營林建設的規模、范圍,能夠增加林木資源和植被覆蓋率,有效提高水土保持能力與空氣凈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洪澇、滑坡、空氣污染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使生態環境逐漸趨于平衡[2]。此外,加大營林種植的覆蓋范圍,可以形成一個固定的天然防護屏障,有效控制砂礫的飛揚,從而起到良好的防風固沙作用。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在樹下種植相應的藥品、水果等作物,進一步增加林業種植的經濟效益。

2.2 推動營林工程建設進展

根據現代林業的發展要求,營林生產經濟效益的提高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依賴、互相影響,只有不斷提高營林生產的經濟效益,才能為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推動我國營林工程建設的整體進程,為林業產業開拓新的思路和格局。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促進營林生產經濟效益的穩步提高。

2.3 提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林業資源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生活、工業生產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和基礎物資之一。做好營林生產工作,不僅能夠增加林業資源對各個行業的林木供給,還能有效促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生產以及工程建設的持續進步。此外,提高林業生產效益有利于提升社會發展的整體效益,在緩解生態環境壓力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使廣大人民群眾具有發展思維、生態文化思想、環保理念、節約觀念以及可持續發展思想,從而帶動各個行業的長久發展。由此可見,提高營林生產效益與管理水平,可以從社會、經濟、環境、人文等多個方面帶動社會經濟的現代化發展。

3 我國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3.1 營林隊伍業務素質不高

在我國營林生產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員認識不正確、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工作重點不明確的情況,極大地制約了營林生產的長遠發展。一些地區由于缺乏對營林生產效益的重視,過于追求當前的經濟效益,忽視了對相關的林業生產的監督管控,使得濫砍濫伐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與此同時,因缺乏對樹木成活率的評估、檢查,導致工作人員沒有按照標準流程進行栽種、培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造林的成活率,增加了林業單位不必要的資金成本。另外,在營林生產環節中缺少完善的薪酬獎勵機制和崗前培訓,使得有些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與業務素質不高,在實際的營林生產過程中,出現操作不到位、無法勝任崗位要求,以及對工作環境不適應、工資較低的情況,導致營林生產一線中的高質量復合型人才十分匱乏,進而難以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3.2 營林生產管理機制不健全

由于營林生產所涉及的環節、問題頗多,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單靠政府財政撥款顯然難以滿足營林生產的各項需求,這不僅加劇了各項工作中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大大阻礙了林業產業的現代化建設進程,還導致營林管理機制不健全以及監督機制無法正常實施的問題,對整個營林生產效益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除此之外,營林生產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凈化空氣質量、防風固沙、減少二氧化碳濃度、保護地表結構和維護地下水安全的作用,但在經濟效益方面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最終的經濟效益回收周期較長,加上營林生產極易受到外界氣候環境和病蟲害的影響,進一步影響了營林生產的穩定性和經濟產出比。

3.3 苗圃地與林木品種選擇不科學

根據當前我國營林生產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人工造林面積正處于持續增長的趨勢中。伴隨著各行各業對林業資源需求的與日俱增,建設良種基地逐漸成為營林生產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就當前的種植現狀而言,良種基地的建設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現在種植品種單一、苗木數量少、母林更新不及時以及質量不達標等方面,使得整個林業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形。例如,在營林生產的過程中,有些林業建設的類型較為單一,未順應新時期現代林業產業的發展需求,尤其是針對苗圃地與林木品種的選擇不夠科學,沒有秉承“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種植原則,不利于保障樹木的成活率。并且,在新造林的工作中,對市場大環境調研程度不夠全面,只能盲目地拓展種植規模,或以間種農作物為主的種植模式,極大地限制了林木生長的空間,最終導致林木的成活率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4 提高營林生產效益的有效措施

4.1 做好營林生產的基礎工作

針對當前營林生產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營林生產的管理機制,結合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和發展需求,做好營林生產的基礎工作。首先,深入研究加強苗木適應能力和成活率的有效對策,從多個方面考察不同品種苗木生存的最佳環境,優化種苗的抗病蟲害、抗災、抗旱、抗寒能力,使其能夠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中依然保持良好的生長態勢。并且,要加強對營林生產的管理、監督、控制力度,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優勢,全面分析市場大環境的真實需求和林業生產的發展走向,做好相應的市場調研工作。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以滿足市場需求和提升經濟效益為目標,科學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智能化設備,有針對性地提高營林管理措施與優化苗木種植模式,不斷提升營林生產的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管理水準,為市場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營林生產服務。此外,通過統籌規劃不同區域內的種植數量,創新、優化營林生產的基礎管理工作,為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其次,明確不同時期營林生產的發展目標,全面提高營林生產管理水平[3]。在實際營林生產、管理過程中,有效整合現有的森林資源和資金成本,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環境、風土人情,開展極具當地區域特色的營林生產工作。按照實際的營林生產進程,細致地劃分不同階段的具體任務和生產指標,以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為基準,及時調整、改進當前的營林生產戰略目標,保持營林生產與市場環境變化的步調一致。在此基礎上,增加對造林水平偏低區域的扶持力度,綜合研究營林生產中影響造林進程的各項因素和問題,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及時改進和創新,有效實現營林工作的穩定、健康發展。最后,參與造林的單位應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全面創新營林生產、經營模式,做好相關的苗木栽培、育苗以及防治病蟲害等基礎性工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市場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明確營林生產的工作重點與工作難點。運用科學、合理的栽培管理模式,不斷提升苗木種植的成活質量和營林生產效益,或者創新林木加工方式與培育手段,積極研發可供觀賞的林木、花草等植物,不斷增加營林生產的附加值,從而大力推動林業產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4.2 建立健全現代營林生產管理機制

在營林生產的管理過程中,必須加快管理方式的改革速度,建立健全現代營林生產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各項營林生產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營林生產的經濟效益,具體可采用以下的幾種措施:第一,為改善營林生產管理中資金投入不足、資金鏈不穩定的情況,建設單位應適當地增加資金投入,轉變傳統單一的財政撥款模式,借助互聯網平臺,拓展資金的來源渠道和籌資范圍,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營林生產,如銀行貸款、企業投資等,并給予捐助者一定的市場份額和資金利潤,使營林生產與市場環境緊密結合,為營林生產的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第二,優化營林生產管理制度,加大現代營林生產管理理念的宣傳力度,創新監管責任機制,細致劃分營林生產過程中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和具體職責,在提高營林人員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基礎上,保證營林生產的各項工作能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從根源上杜絕一切徇私舞弊、偷奸?;?、以權謀私的行為,最大程度地保障營林生產的工程造價成本。并且,還應定期展開系統化的培訓工作,創新營林生產、經營模式,強化育苗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栽培技能,使其能夠根據時代發展需求,科學培育高質量的苗木幼苗,做好幼苗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不斷提升營林生產中種苗工作的培育質量。第三,通過對市場需求的調研分析,積極地引進高素質、高質量的營銷人才,結合考察結果統籌分布苗木品種的栽培方式,精準分析市場所需要的經濟品種,有選擇地創新苗木種類。同時,還應加強與各科研高校的協同合作,一方面利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和政策為營林生產工作引進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如學費減免政策、提供就業崗位或提高工資待遇等;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高校的師資力量,聘請專家講師深入營林一線進行現場指導,從而及時發現和解決營林過程中的各項問題,促進營林生產工作的發展與進步。第四,針對營林生產不達標、經營模式單一、技術含量低的情況,必須加強集約經營管理,嚴格管控苗木的栽種與撫育過程。對于長勢不佳的林木,應進行科學施肥和澆水,一旦發現林木出現病蟲害問題,需深入研究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確保苗木的產量與成活率。另外,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搭建現代化營林監管平臺,對苗木種植、生長進行不間斷的實時監控,幫助營林人員精準定位營林生產中的不足之處,不斷強化營林生產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第五,建立專業的病蟲害防治部門,在不同區域內設置高清檢測儀器,全面檢測苗木生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蟲害問題,以便營林人員能夠第一時間進行防控。采用適當的殺蟲消毒、林木開發、設置隔離帶等方式,有效控制病蟲害的蔓延,盡可能將經濟損失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4.3 科學選擇林木品種與種苗基地

為保證營林生產的多樣化,種植人員應詳細了解不同林木品種的生長需求和生長規律,在滿足市場發展需求的同時,科學選擇品質高、生長周期短的速生種苗或經濟苗木,并結合林業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引進多元化的苗木品種,最大程度地實現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林業產品的供應。在實際的營林生產工作中,利用現有的天然植苗,規范設計母系林木結構與子系林木結構,不斷拓展營林生產的種植面積,構建系統、規范、科學的營林生產系統,徹底改善傳統單一的苗木種植,憑借種苗混合種植的方式改良種苗基地的土壤性質與土壤肥力,為林木成長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確保營林生產效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營林生產還應充分參考優秀的農業生產案例,科學選擇優良林木品種,將工作重點放在闊葉植物的研發培育上,努力提升闊葉樹在營林生產中的所占比例。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堅持“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種植原則,適當調整、改進母系林木結構,淘汰生長態勢較弱的母樹,保留健康、有活力、生長迅速的成熟樹種,在保證樹木生長空間的同時,充分發揮母系樹木結構的作用,既能解決好樹木種子的質量問題,又能合理擴大種苗基地的建設規模。

5 結語

綜上所述,營林生產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能夠起到保持水土狀態、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的作用,改善人們日常生活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能夠推動林業產業的高速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最大化發展。因此,在營林生產的過程中,必須轉變管理理念與管理方式,結合林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制定長遠的戰略部署和營林目標。要根據不同苗木的種植需求與生長特征,科學、合理地創新營林生產基地建設,優化營林生產技術與經營模式。還要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措施,全面提升營林生產的管理水平,不斷增加營林生產效益,努力推動我國林業事業的穩定發展。

猜你喜歡
營林林木苗木
蘋果新品種“瑞香紅”通過國家林木品種審定
什么是碳中和?
苗木供求信息
關于營林前期準備及栽培技術研究
提高營林生產效益的有效措施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項
營林綠化的重要性及營林綠化規劃探討
最新苗木行情
試論營林綠化的重要性及營林綠化規劃
最新苗木行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