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膽管匯合異常研究現狀

2022-11-25 16:24武建軍綜述商中華審校
海南醫學 2022年12期
關鍵詞:胰管淀粉酶膽總管

武建軍 綜述 商中華 審校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普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

胰膽管匯合異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一種先天性生長畸形,胰管和膽管解剖上匯合于十二指腸壁外,導致共同通道(common channel,CC)較正常變長,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Oddi括約肌)對胰膽管匯合口無法起到調控作用,從而使胰液和膽汁相互反流、混合和積聚,在膽道、膽囊和胰腺中產生各種病理生理改變。PBM可伴有膽管擴張(先天性膽管擴張)以及不伴膽管擴張(PBM無膽管擴張)。PBM與一系列膽胰疾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如先天性膽管擴張癥、膽道癌變、慢性胰腺炎、膽道結石等。但PBM本身發病率低,且臨床表現隱匿,因此容易被許多臨床醫生而忽視。

一些家族性PBM病例已有報告,但PBM是否具有遺傳性目前仍不是很清楚[1-2]。女性PBM發病率要高于男性,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為3∶1[3]。亞洲是PBM的高發地區,患病率比其他地區高100~1 000倍[4]。PBM導致膽道癌變的風險會大大增加,若診斷不及時或漏診、誤診,將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因此臨床外科醫生對該疾病要具有深刻的認識,做到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極其必要的。

1 分型

在成人PBM中,通常以膽總管直徑10 mm為標準,將PBM分為伴膽管擴張(先天性膽管擴張)型以及膽管無擴張(PBM無膽管擴張)型。此外,考慮到胰管和膽管連接角度等特征,PBM又可根據影像學表現分為3種不同的類型:(1)膽管(連接)型,其中膽管以直角連接胰管;(2)胰管(連接)型,其中胰管與膽管成銳角連接;(3)復雜(連接)型,其中兩個導管以復雜的方式相遇(相互迂折、纏繞等多種形式),以至于連接處不能歸類為前面兩種類型中的任何一種[5]。在臨床考慮診斷PBM時,須明確PBM患者是否伴有膽管擴張,因這兩種類型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案存有差異。

2 胚胎學

了解膽管和胰腺的正常發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PBM。肝膽系統和胰腺起源于胚胎的前腸。在妊娠4周的早期,肝憩室最初出現在前腸的腹壁,后成為十二指腸。此時的肝憩室為實性腔。肝憩室分為頭部和尾部,頭部發育成為肝臟和肝外膽管;尾部發育成上芽和下芽。其中膽囊和膽囊管從上芽發育而來,而左右腹側胰腺從下芽發育而來。在第5周,肝憩室的近端部分拉長形成膽總管。胰背芽出現在前腸背側,與肝憩室相對。當前腸開始旋轉,十二指腸即現雛形,而腹胰芽和膽管繞十二指腸順時針旋轉180°,與背胰芽融合。膽總管在第6周開始再通,向遠端緩慢移動。腹胰管連接膽總管,在十二指腸大乳頭處排出。當腹胰芽和背胰芽融合時,其導管融合于胰腺頸部。背側胰管的近端往往退化,留下腹側胰管,其最終演變為主胰管[6-7]。腹側胰腺的異常發育可能與PBM的發生有關。

3 病理生理與PBM相關疾病

約85%常人的胰液和膽汁分泌后,經主胰管與膽管在十二指腸壁內匯合形成的共同通道-Vater壺腹-十二指腸乳頭途徑流入十二指腸(也稱作“分流入腸”)。在PBM患者中,胰液和膽汁在十二指腸壁外過早混合,通過CC匯入十二指腸(也稱作“合流入腸”)。胰膽結合部分不受括約肌的支配,易造成膽汁和胰液的反流。其可分為兩種反流形式:胰液回流到膽總管(胰膽返流);膽汁反流到胰管(膽胰返流)。在PBM患者中,由于胰管中的水壓常高于膽管,胰液經?;亓魅肽懝?,從而使胰膽返流較膽胰反流更多見[8-9]。也有研究認為,胰膽反流之所以較膽胰反流多見,是因為在胰膽管匯合部存在“會厭狀的隔膜”,起到單向閥門的作用,允許壓力相對高的胰液排出,而防止膽汁進入胰管[10]。異常的胰膽返流和膽胰反流,都將會對機體產生各種病理生理改變,常見如下:

3.1 膽總管擴張 當胰液反流入膽管,胰酶被膽汁中的腸激酶等多種酶激活劑激活,使膽管上皮的彈力纖維斷裂和破壞,從而引起膽總管擴張或囊腫的形成。而李龍等[11]認為,是在胚胎早期膽總管遠端狹窄引起膽總管擴張而非胰液反流所致。

3.2 膽管癌 反流的胰液經常刺激膽管,從而引起膽管壁的慢性炎性病變。膽管上皮細胞增生,膽管壁增厚及纖維化樣改變,甚至發生化生,從而誘發膽道癌變。病理學改變往往表現為“膽道黏膜上皮炎性病變→黏膜增生→不典型增生(化生)→癌變”這一演變過程。SEKI等[12]報道,PBM患者中膽道上皮乳頭狀增生是膽管癌的癌前病變,發生惡變的概率和年齡有關,與PBM分型、位置無關。此外,50歲以上的患者發生惡變的概率大大增加?;加蠵BM的膽管癌患者平均年齡為60歲,比不伴PBM者提前15~20年[13]。

3.3 膽結石 胰液返流致使PBM患者的膽結石發病率相對升高。在膽道中胰脂肪酶被激活,使三磷酸甘油降解為甘油和硬脂酸,與鈣結合形成硬脂酸鈣結石,而甘油氧化為檸檬酸,與鈣結合形成檸檬酸結石[14]。而也有學者認為,大約一半的膽管結石是有色素的,因此結石的形成似乎與膽汁淤積有關,而非胰膽管反流所致[15]。在有膽管擴張的PBM成人患者中,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分別占16%和6%;在沒有膽管擴張的PBM成人患者中,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分別占6%和18%[14]。

3.4膽囊癌 膽囊本身具有類似“吸塵器”的作用,在PBM患者中胰液和膽汁的混合物長期停留在膽囊中,膽囊上皮細胞反復發生炎性改變。此外,胰液中的胰酶和磷脂酶A2反流入膽囊,使膽囊黏膜層產生促增殖效應,同時產生具有細胞毒性效應的溶血磷脂酰膽堿[16],長時間的作用將會引起膽囊癌的發生。

3.5 胰腺炎 當膽管內壓力高于胰管時,膽汁反流入胰管,損傷胰管上皮細胞,從而使胰液滲透入胰腺組織。膽汁中的多種酶激活劑激活胰酶,胰酶又激活了彈性蛋白酶和磷脂酶A2等,從而誘發胰腺炎。在面對頑固性、反復性、難治性慢性胰腺炎,并缺乏明確診斷時,要考慮到PBM膽胰反流所引起的可能。

3.6 胰腺癌 PBM誘發胰腺癌的概率較小,約為0.8%[17]。但PBM患者發生胰腺癌的概率高于正常人群。PBM引起胰腺癌的發生機制目前尚缺乏共識,仍需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4 先天性膽管擴張與PBM

先天性膽管擴張癥(congenital biliary dilation,CBD)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膽道疾病,多見于嬰幼兒,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3[5]。大多數CBD患者在兒童期發病,但約25%的患者在成年后才被確診,成人CBD發病率呈增多趨勢[18]。CBD主要表現為膽總管囊狀或梭形擴張,被習慣性稱為先天性膽總管囊腫(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19]。CCC大多在兒童時發病,在疾病的早期就會有癥狀出現,80%的患者往往在10歲前即被診斷[20]。而患有PBM但無膽管擴張的患者,其診斷年齡明顯高于CBD患者[21]。

CBD又可分為幾種亞型,Todani分型目前最為被認可[22]。Ⅰ型最常見,膽總管囊狀擴張,又分為ⅠA(囊型)、ⅠB(節段型)和ⅠC(梭狀型)三型;Ⅱ型,指肝外膽管憩室型;Ⅲ型,指十二指腸壁內段囊腫又稱膽總管末端囊腫型;Ⅳ型,指肝內和肝外膽管多發囊腫,又分為ⅣA(肝內外多發囊腫)型和ⅣB(肝外多發囊腫,不累及肝內)型;Ⅴ型,指僅累及肝內膽管(Caroli病),可合并有肝門部的纖維化或肝硬化,病變可以在多個肝葉或僅局限于單個肝葉內。在臨床中最常見的亞型是:ⅠA型和ⅣA型。目前在日本,所謂的CBD幾乎總是指TodaniⅠA型或ⅣA型,并且幾乎所有CBD患者都伴有PBM[5]。實際上,在一些指南中,“先天性膽管擴張”被用來代替“PBM伴膽管擴張”。在許多CBD患者中,PBM是一種常見的共病,而是否存在不伴有PBM的CBD仍有一定爭議。而也有研究報道,并非所有先天性膽管擴張的患者都必然與PBM有關[23]。

5 診斷

當前被廣泛認可的PBM診斷標準為:(1)在胰膽管影像學成像中CC過長;(2)胰膽管匯合處在十二指腸壁外;(3)膽汁中淀粉酶濃度過高[5]。關于CC長度異常的判定尚有爭議。有學者指出,小兒>5 mm,成人>9 mm,即可初步認為異常[24]。目前為統一PBM診斷標準,認為CC>10 mm為異常[25]。

5.1 臨床表現 PBM患者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不同年齡、不同病理分型臨床表現也不同。PBM的主要癥狀包括腹痛、嘔吐、黃疸和發燒。腹痛、黃疸和腹部腫塊被稱為CBD的三聯征。然而,同時出現這三種表現的患者并不多。CBD的癥狀也與擴張膽管的形狀有關。許多新生兒、嬰兒發病患者的擴張膽管表現為囊型,其主要癥狀是黃疸和腹部腫塊,而在幼兒期發病的患者大多為梭形、圓柱形膽管,主要表現為腹痛。PBM不伴膽管擴張或膽總管輕度梭形擴張的患者,常表現為膽管炎或輕度胰腺炎的癥狀。與先天性膽管擴張癥患者不同,PBM無膽管擴張患者很少引起臨床癥狀,或癥狀輕而不典型,缺乏顯著的影像學表現,很難在早期診斷。為了在早期識別無膽管擴張的PBM,可對超聲檢查示膽囊壁異常增厚的患者進行磁共振胰膽管成像。

5.2 實驗室檢查 膽汁淀粉酶濃度的參考值仍有爭議。有學者建議將參考標準值設為8 000 U/L[26]。大分子的淀粉酶很難通過血-肝屏障,膽汁中的淀粉酶更多是來源于反流的胰液,因此有學者建議以患者血清淀粉酶濃度的3倍作為參考指標[27]。然而患有膽管結石或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的患者,即使患有PBM,膽汁淀粉酶水平也不升高[28]。此外,在評估膽汁淀粉酶水平時必須考慮年齡,因為新生兒和嬰兒的胰液淀粉酶水平較低。

5.3 影像學檢查 (1)超聲檢查:超聲檢查能夠發現擴張的膽總管、肝內膽管以及炎性增厚的膽囊壁。由于其具簡便及無創的特性,現被用于初步篩查PBM。但超聲檢查對CBD遠端及CC的成像較差,不能獨立診斷PBM。(2)MRCP:可以清晰顯示PBM患者的共同通道,測量其長度以及判斷是否伴有膽管的擴張。因其為無創檢查,已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已將其作為診斷PBM的金標準。(3)ERCP:可直接觀察胰膽系統,顯示其解剖異常,亦成為診斷PBM的重要檢查之一。然而作為一種有創檢查且容易引起急性胰腺炎等副損傷,難以應用于PBM的篩查。(4)CT:在PBM患者中,多平面重建圖像(MD-CT)和三維DIC-CT圖像可以明確膽胰返流,也可以明確肝管內外的形態[29]。(5)膽道造影:對于共同通道相對較短的患者,膽道造影可以初步明確Oddi括約肌作用的范圍,從而對診斷PBM提供幫助[30]。膽道造影結合術前MRCP檢查還可減少大型囊腫的圖像遮擋[31]。(6)超聲內鏡檢查:超聲內鏡檢查也屬于侵入性檢查方式的一種,但其侵入性小于ERCP[32]。超聲內鏡檢查通過顯示膽胰管匯合部與十二指腸壁的位置關系,可確診PBM,也可用于PBM并發癥以及膽道癌的診斷[33]。

6 治療

由于PBM預后的不確定性,在膽道發生惡性變化之前,建議早期診斷和治療。PBM伴膽管擴張患者的治療首選是手術切除,其標準的手術方式是膽囊切除術+肝外膽管切除術+膽管-空腸Roux-en-Y吻合術。由于殘余膽管黏膜有進展為癌癥的可能,有必要進行擴大切除或完全膽道切除,即肝側應在左右肝管匯合處橫斷,而胰側應在膽管和胰管交界處正上方橫斷[5,34]。

當前,診斷為PBM不伴膽管擴張的患者,無論膽囊是否發生病變,均建議行預防性膽囊切除術,而是否進一步行膽管切除和重建則充滿爭議。在日本的一項調查顯示,伴和不伴膽管擴張的成年PBM患者中,膽管癌發生率分別為21.6%和42.4%,膽囊癌的患病率分別為62.3%和88.1%[35]。結合此研究顯示,PBM不伴膽管擴張患者膽囊癌的發病率高于PBM伴膽管擴張患者。在手術時機選擇方面,KOBAYASHI等[36]提出,PBM伴囊狀擴張患者,應該在兒童時即切除肝外膽管;而PBM伴梭型擴張或無膽總管擴張患者,建議于40歲前即行膽囊切除術。

目前有研究顯示,對于低位膽胰管匯合異?;蚝狭鬟^長患者,可采用ERCP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其旨在縮短膽胰流出道并改善PBM患者的胰膽反流問題,術后膽汁中淀粉酶會明顯下降,但對于胰膽管匯合位置過高者效果不明顯[37]。EST雖為內鏡下操作,相比PBM標準術式創傷小,但其應用適應證、治療效果及術后并發癥仍待進一步研究。

7 小結

總之,PBM可誘發一系列膽胰相關疾病,關鍵在于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PBM伴膽管擴張患者,行膽囊切除術+肝外膽管切除術+膽管空腸Roux-en-Y吻合術已成為其標準治療方式。對于PBM無膽管擴張患者,建議行預防性膽囊切除術,而是否行徹底的肝外膽管的切除仍充滿爭議,有待進一步研究。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相信會有更加科學有效的輔助技術及更規范的診斷標準來提高PBM確診率,同時也相信會有更多新的研究和發現,促進PBM在臨床上的進步。

猜你喜歡
胰管淀粉酶膽總管
腹腔鏡膽道術后醫源性膽總管異物6例報告
油菜蜜釀造過程淀粉酶值變化
超聲內鏡引導下近端胰管穿刺反向引導支架植入成功1例
術中超聲在胰管修復外科中的應用:4例病例報道
多支架置入在腹腔鏡胰腺頭頸部良性腫瘤局部切除術中的應用
早期護理對腹腔鏡膽總管患者術后炎癥應激的改善探討
BillrothⅡ胃切除術后膽總管結石復發影響因素
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術中配合及護理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結石的診治進展
淀粉酶升高就是胰腺炎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