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與自然關系視域下美麗中國與健康中國的統一性探析

2022-11-26 01:12劉曉青
嶺南學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自然界美麗人類

劉曉青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哲學教研部,北京 100091)

實踐是人與自然打交道的基本方式,自然界的改造過程滲透了人的要素和人類活動的歷史。人與自然呈現出辯證發展的邏輯,即追求自然的人化與人的自然化的統一。所謂自然的人化,是指自然打上了人類實踐活動的烙??;所謂人的自然化,是強調把人對自然的單純改造征服關系調整為友好的情感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同時也把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放在了突出位置。究其本質而言,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都是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依托,實現經濟繁榮、政治穩定、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的發展戰略,其顯著特征是強調“以自然為本”與“以人為本”相結合,在強調人的價值的同時,也突出人對自然環境的尊重。

一、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是建設美麗中國與健康中國共同面臨的現實挑戰

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角度來看,水、空氣、土壤是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要素,也是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關鍵要素。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不僅是金山銀山,也是人類健康,只有“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1]210,才能保障人類的身心健康,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離不開自然生態系統的支撐,帶有豐富的生態學意蘊。自然生態要素絕不是可以隨意改造和剝奪的無生命客體,我們所生存的土地、所呼吸的空氣、所飲用的水源無一不與人類自身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因此,人類的實踐活動一定要以自然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為考量,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改善生態系統,從而為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創造更好的自然條件。恩格斯曾經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盵2]31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是值得我們自豪和驕傲的。但同時必須看到,我們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比如,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盵1]209換言之,人與自然的矛盾沖突不僅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而且對人類生命健康形成了極大的威脅,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共同面臨的現實挑戰。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1]394,才能有效保障生態安全和人民健康,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吧鷳B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痹诮ㄔO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愿景中,人們追求的是清潔的水源、清新的空氣、清香的土壤,是為了“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盵3]33

二、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建設美麗中國與健康中國共同遵循的邏輯前提

當今世界,生產力的提高不僅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也導致了生態系統的失衡,氣候異常、自然災害頻發、資源枯竭等生態危機最終使人類陷入生存困境。究其根本,主要是因為其違背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特別是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盵4]19-20顧名思義,和諧指向的是人與自然這一生命共同體,強調的是一種主體間性的關系,即人與自然互為主體,我們要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誠然,這也構成了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邏輯前提。

(一)敬畏自然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首要前提

美國作家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以令人驚嘆的筆觸描述了農藥對生態環境的種種污染和危害,揭示了以非自然手段刺激農作物生長會催生很多難以預料的后果,其最終的代價就是使本該萬物爭芳的春天變得死一般“寂靜”。歷史證明,當人類自以為掌握了自然的奧秘時,首先要想一想我們是不是有能力駕馭它,而不應該不經審查地濫用。盡管馬克思在工業社會初期就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于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系,不外是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盵5]161然而事實上,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歷史上始終沒有達到一種平衡。在農業社會,人們靠天吃飯,人類對自然的態度更多的是一種畏懼;在工業社會,生產力從舊的生產關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人類由此對自然的態度多了一種征服的欲望。如果人類秉持以征服自然為核心要義的人類中心主義繼續執迷不悟,那么自然生態的懲罰將會更加猛烈。對此,恩格斯也給出了深刻的警示:“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按人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人服從一種真正的專制,而不管社會組織怎樣?!盵6]336當今時代,自然經歷了人類的“迫害”,人類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因此,我們需要轉變資本主義工業化視角下對自然的征服心理,心懷敬畏,從認知上重新審視人類發展與自然生態的關系問題,尋找共生共榮之路。

從本體論來看,“敬”就是要認識到自然生態系統具有客觀存在性與復雜多樣性,要尊重自然本身變化與發展的權利;從認識論來看,“敬”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認識到人類對自然生態的每一次傷害都是以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為代價,要合理運用系統科學理論來看待和分析自然生態環境問題,把人類放在自然之中重新評估其存在的意義;從實踐論來看,“敬”就是要轉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發展不講保護、只講利用不講修復”,要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拔贰眲t是要對自然心懷尊重,自然并不是我們的敵人,更不是我們的奴隸,人與自然之間并不是競爭關系,也不是主仆關系,而是一種和諧共生關系。恩格斯曾經強調要實現“人類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對于個人而言,這種“和解”就是要從生物性“依賴—征服”的自在自發狀態轉向社會性“合作—共贏”的自為自覺狀態。

(二)順應自然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認知前提

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然生態系統的運行有其客觀規律?!叭俗鳛樽匀淮嬖谖?,他的一切活動都要受到自然規律的限制和約束”[7]5,為此,要自覺地順應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這是中華民族“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一種表達,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自然生態的獨特理解,也生動反映了中華民族愿與自然生態和諧相處的淳樸心態。立足于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來看,“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8]363,是一個自組織的、開放的耗散結構,人與自然在其中以相互作用的方式存在著。大自然并非人類觀念外化的它者,而是在時間上先于人類存在的自在存在物,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出現和存在,自然界永遠是人類朝夕相伴、相互作用卻并不完全同質的它者。恩格斯曾經指出:“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終極原因。我們不能比對這種相互作用的認識追溯得更遠了,因為在這之后沒有什么要認識的東西了?!盵2]96具體而言,這種相互作用體現為正相關關系和負相關關系組合而成的反饋機制。作為耗散結構,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內在和諧、自行控制、自動調節、自主發展的開放系統,不斷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面向未來,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必須順應自然,遵循普遍聯系、循環轉化、系統和諧等自然法則,“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工業文明和信息革命的更高起點上重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因為這是人類健康與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保護自然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實踐前提

保護自然生態是綠色發展的基礎。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生產發展了社會生產過程的技術和結合,只是由于它同時破壞了一切財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9]553,按此邏輯進行發展的所謂現代化西方國家無一不是將自然生態置于其技術囚籠之中,任由資本的罪惡之手攫取自然生態的經濟價值,打破了人與自然的平衡關系,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嚴重威脅,從而在長期高速繁榮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刻板印象:要么破壞生態以求發展、要么保留生態自甘貧窮,人與自然似乎是一種不可協調的矛盾。實際上,自然生態是有價值的,可以滿足綠色發展的需求,具體可體現為一種生產力,即生態生產力。這是人類推動自然—人—社會復合生態系統共榮共生、共同發展的能力,其意在把生態環境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突破經濟新常態下資源環境的瓶頸,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新型路徑,追求生態文明取向下生產力產生的正效果和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3]19,既要實現高水平保護,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地區不愿意思考生態與發展相結合的新路子,總是捧著“先發展、后保護”的舊經重蹈覆轍,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而事后又難以對其做出合理而有效的補償,最終得不償失,這就啟示我們“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10]176。保護自然絕不是棄發展于不顧,而是強調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絕不是追求觸手可及的黑色發展利益,而是追求更加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梢?,辯證認識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石,“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盵11]50

保護自然生態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存家園?!吧剿痔锖菔且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盵12]173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馬克思主義在研究人、社會、自然三者關系問題時明確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強調“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自然界為人類提供物質基礎,是人類生存發展賴以依靠的對象,人類生產和生活的一切物質資源都來源于自然界。與此同時,自然環境的良性發展也需要人類的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這樣人與自然才能處于和諧共生的美好境地。換言之,人與自然具有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其程度和規??梢噪S著人類文明的演進和自然生態的演化而不斷調整,就目前來看,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一方面要從人的生存環境入手,另一方面還要從人自身的發展狀況入手,并試圖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點上實現統一。

三、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是建設美麗中國與健康中國共同的奮斗目標

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最終是要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達到一種平衡,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保駕護航。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厚的人民情懷,他在雄安考察時特別強調:“將來生活好的最高標準就是生態好?!边@句話頗有深意,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即走出一條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新路子,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面對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人們已從過去的“盼溫飽”轉向現在的“盼環?!?,從過去“求生存”轉向現在的“求生態”。著眼未來,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要從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出發,保證他們的生態權益,“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8]368-370;要從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出發,保證他們的生態富裕,為其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大家切實享受到綠色福利;要從人民群眾的生存發展出發,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場景。

(一)生態權益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共同福祉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社會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同自然界一樣的客觀存在,社會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同樣具有客觀規律的‘自然歷史過程’?!盵13]45人不能脫離自然界而獨立存在和發展,自然界的變化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馬克思指出:“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盵14]134這一“革命的實踐”維護的是人民群眾的生態權益,這也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重要向度?!碍h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盵3]8在人與自然之間建立和諧有序、共融共通的關系,有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健康,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為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的現實個人或群體,除了具有特定的社會需求以及政治權益、經濟權益、文化權益、社會權益之外,還具有強烈的生態需求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態權益。馬克思指出:“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盵15]83生態環境的優美程度與生態權益的實現程度具有直接相關性,優美的生態環境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礎,是保障人的生態權益,推動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共同福祉。

(二)生態富裕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共同追求

自然生態系統有三大屬性,一是生態屬性,無論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還是野生動植物等生物資源都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二是公共產品屬性,是指一個人在消費這類公共產品時無法排除他人也同時消費這類產品,指向的是生態產品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三是經濟屬性,自然生態可用于生產和生活,通俗來講就是對人類有使用價值。因此,積極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有助于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實現生態富裕?!靶】等娌蝗?,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盵3]8當前,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從自然生態要素入手,讓老百姓切切實實認識到優美的生態環境就是無價之寶,讓他們獲得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生態福利。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生態產品主要包括人類從生態系統中獲取的生態物質產品、生態調節服務和生態文化服務等,可以滿足人類生存、發展和享受所需要的物質產品和服務。就人的存在狀態而言,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同樣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實現生態富??梢浴盀槿嗣袢罕娞峁└嗌鷳B公共產品,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讓老百姓在分享發展紅利的同時更充分地享受綠色福利,使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后代”[16]257-258,切實推動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

(三)生態和諧是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共同愿景

生態和諧要求人與自然在共存、共生、共同發展的過程中達到一種動態平衡。從人和自然的各自特性來看,這種“和諧”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的現實趨同。從自然的條件性來看,一定社會歷史時期的人類活動必然會受到自然生態的約束,人類需審慎地滿足欲望,切忌無底線放縱,要顧及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力,以“阿卡狄亞式”態度對待自然;從人的能動性來說,“正是在改造對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這種生產是人的能動的類生活。通過這種勞動,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盵17]97自然界并不具有直接滿足人的需要的特性,人作為主體可以自覺培養生態文明理念,并將其轉化為實踐動力,對自然界進行積極的人化,“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一種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18]928-929,進而展現這一杰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神州大地不斷刷新“顏值”、提升“氣質”,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可以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生態文明建設是長遠大計、是千年大計、更是根本大計,最終的落腳點是生態和諧,即人與自然的“和解”,這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具有生態興與文明興的雙重意義。自然界和人類都要發展,并且要永續發展,而且這種發展只能是建立在生態和諧基礎之上的發展,具體體現為生態環境治理明顯改善、人與自然關系持續向好、社會和諧程度充分提高,彰顯了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共同愿景。

猜你喜歡
自然界美麗人類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我們創造美麗
平凡又美麗
盤點自然界中你沒見過的怪異生物
盤點自然界最土豪的動物
誰是最美麗的蟲(三)
不可錯過的美麗配飾們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