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調查與分析研究

2022-11-27 01:55畢嚴河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現狀調查中小學生科學素養

畢嚴河

摘要:中小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關于其素質教育工作,國家不斷提出更質量、高標準的要求。在針對中小學生開展科學相關教育活動時,教師應加強促進中小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素質教育工作質量,對自身的教育職責有著清晰認知,充分意識到中學生科學素養相關教育活動對于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本文以中小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調查為依據,進行分析,并探討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小學生;科學素養;現狀調查;分析

引言:科學素養,具體包括三個認知,學生對于科學相關知識的認知,學生對于科學相關實驗研究形式與方法的認知,學生對于科學技術可以為社會以及個人帶來的影響認知?,F階段,多數科學教師已經逐漸知曉科學知識對于中小學生素養發展的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亟需加以合理整改。

一、中小學生科學素養現狀分析

(一)忽略中小學生針對科學知識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的中小學生科學相關課程教學活動中,如物理、化學等,教師在開展實際科學教育工作時,普遍以科學相關知識以及實踐技能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卻缺乏針對中小學生主體記憶性的考量。另外,教師設計的科學相關教育活動,普遍依據相應的教材內容,為學生展開平鋪直敘的知識講解,導致教師開設的科學相關教育活動氛圍呈現了相對枯燥乏味狀態,難以提高中小學生對于科學相關知識與技能學習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對于科學相關知識產生排斥心理,甚至厭惡科學活動[1]。

(二)忽略中小學生科學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

常規的中小學生科學教育活動中,多數教師習慣以自己的教育思維,來代替班級學生的科學思維活動,并嚴格規劃學生展開的科學實驗行為,導致學生參與科學教育學習活動時,是以被迫模式進行研究與探索。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行為均被教師加以把控,難以觸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展現,為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提升進度造成一定不良影響。另外,由于教師忽略了中小學生科學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也逐漸下降,最終收獲的教育目標也不理想[2]。

二、針對中小學生科學素養改善策略

(一)為中小學生創設良好的科學探索空間

科學探索空間創設的教育目的,是挖掘中小學生內心深處對于科學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真正需要,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創設學習空間,引導中小學生自己主動進入教學活動中,主動感知科學的奧妙[3]。

教師可以根據中小學生對于科學知識與研究活動的認知發展規律特征,作為科學教學整改方向,以及為科學探索空間的創設,提供一定實踐性較強的指導意見。教師可以依據中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如,針對學生喜愛游戲的心理特征,教師應多舉辦一些具有游戲性的科學活動;針對學生的好勝心理,教師應舉辦一些集體類科學比賽活動,包括科學實驗報告比賽、科學知識競賽活動;針對學生愿意被人接納、關懷的心理特征,教師應為其設計學習評價內容時,多引入積極性、鼓勵性的語言。

(二)充分尊重中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應新課標改革要求,教師為中小學生執行科學相關教育活動時,應注重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的展現。教師應按照學生個性化特征、促進其科學素養發展作為教育目標。教師應明確一切的教育活動主體都是以學術為單位,注重中小學生的科學技能、科學基礎知識是否增強與豐富。

例如,教師為學生開展“水”相關科學知識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可以依據問題導入形式激發學生思維活躍,“水,是生命之源,學生可以講述水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嗎?”,使得學生開始回憶生活中水的作用,有的同學回答:“可以用水給花、草、樹木帶來濕潤?!?,有的同學回答:“可以將淘米水,用來拖地?!?,教師依據不同學生不一樣的回答,加以一定積極語言表揚與鼓勵,強化學生科學課堂參與積極性。其次,教師應依據電子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學生在被教師引導著參與思維導圖逐漸完善的過程中,知曉了個人的學習目標,為其后期進行科學研究活動時,提供良好的參考意見。

(三)結合信息化技術開展多元教學活動

教師可以在與科學相關的教學活動中,多引用現代化、信息化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以及教育形式,促進科學教學活動的的豐富性、多樣性,有效擴寬中小學生的學習視野[4]。

例如,教師針對學生開展“CO2”相關科學教育時,可以結合學生喜愛動畫的心理,為學生制作動畫形式的教學課件,調動學生對于“CO2”相關科學知識的學習以及研究積極性,同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嚴謹性、科學性、真理性的精神,強化中小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總結:基于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現狀調查發現,影響學生科學素養發展進度緩慢的原因,不僅包括學生自身缺乏獨立自主學習因素;同時也有教師受傳統科學教學機制影響,忽略學生個性化發展;以及學生父母對于科學相關教學的活動的認知程度相對薄弱,僅注重中小學生大課成績的提高。因此,教師為了有效促進中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應多與學生開展交流活動,探尋學生為何科學素養提升困難、科學知識興趣低的實際原因等,之后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啟指導教育活動,規范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學習的態度,為國家未來科技發展培養出素質高、專業強的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湛藍,柏毅.基于數字化設備的中小學生科學素養評測設計[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2(07):5-10.

[2]李長毅.新時代小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實踐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0(S2):118-119.

[3]李川.中小學生科學素養水平的學段、性別和學校差異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0,36(11):54-59.

[4]李雅穎. 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家校共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0.

猜你喜歡
現狀調查中小學生科學素養
如何培養學生真實記錄的科學素養
踐行美好教育 培養科學素養
如何在日記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注實驗數據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云南省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研究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