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類招生視角下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2022-11-27 02:01佘春桃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2年8期
關鍵詞:大類招生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佘春桃

摘要:目前經濟與教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高等院校在通識教育方面的課程體系構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現如今大類招生的大趨勢背景之下,在開展相應的教育過程中,其本身需要明確進行課程目標的定位,強化課程模塊之間的聯系性,并進一步構建立體的機制。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在具體進行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較多實際問題,這一現象出現之后威脅了總體發展效果,需要充分認識并積極應對以便于促進相應課程體系方面的有效構建。

關鍵詞:大類招生;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引言:

現如今高等教育不斷發展過程中,通識教育體系的構建其本身有著較強的重要性,而通識教育其本身也被稱之為普通教育或者是一般教育,那么在高校教育之中,其主要指的是基礎教育,部分是非專業知識的各類教育,而從廣義上講,其本身則是一種理念與思想,目的是為了培養全面自由發展的人才,其本身是高等人才發展過程中最為根本的一部分內容,包括了一部分基礎專業教育也包括大部分的非專業教育。從目前廣泛教學理念之中可以得知,通識教育本身是給予學生一種高等教育之中的綜合教育,為學生專業學習做準備的一種教育,其本身是在學習一門專業知識之前,對總體情況進行全面了解的途徑。那么從這一特點來看,通識教育其本身的課程體系構建有著一定的要求,需要對其特點充分認識。

一、大類招生下高校的通識教育特點

(一)價值特點

按照目前發展來看,通識教育重要價值不言而喻,特別是在現如今大類招生以通識教育作為基礎,按照某某類型對招生的人才進行相應的培養,因此在現如今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有著自身獨特價值[1]。在目前不斷發展過程中,大類招生是目前在高校發展過程中增強人力資本的外部效應,推動經濟發展重要舉措之一,其本身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人文素養,那么構建相應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也是提升普遍人才能力,豐富其知識多元化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沙掷m發展的過程中,按照大類進行招生和人才培養,其本身打破了專業壁壘,同時克服了傳統專業所造成的教育不平衡局面。在這樣的客觀前提條件之下,為了促進現有教育方面的發展,那么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就有著一定的關鍵性作用,其本身是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關鍵性組成部分,是其發展的重要基礎。本質上是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實踐,同時通專融合教育理念的正確落實,也需要依托于這與課程體系的構建,進一步讓其專業方面得到有效的發展,構建起全面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改變傳統的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分開的理念和方法。

(二)要求特點

目前階段對于通識課程體系的構建要求方面,從教育理念出發可以發現,為了進一步進行協同育人,要將專業教育與基礎教育密切聯系在一起,將各個課程要素加以整合,共同實現相應的目標[2]。在促進人才全面發展的過程中,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對于后續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價值,在要求方面尤其要注重教育的綜合性和靈活性,要與專業課程高的結合,才能取得更加滿意的效果。因為課程體系的構建要求較高,要根據現有高校的普遍情況以及大類招生方面的特點,真正意義上圍繞著高等人才發展進行相應構建,并向專業教育方面進行傾向化發展,以便于二者之間有效融合才能夠促進人才綜合性的能力提高。從這一價值和相應要求來看,其本身的重要性已經很明確,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在具體進行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出現后,就會進一步影響其現有課程方面的發展以及教育體系的改革,需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和未來的長遠發展方向。

二、常見問題

(一)教育目標問題

目前在大類招生的背景下,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其自身仍然面臨著定位較為模糊的問題,雖然廣義上為了培養高等人才自身綜合能力,但是在狹義上卻缺乏應有的針對性,總體上來看,在目標方面缺乏細化特點[3]。這個現象并不罕見,甚至在很多高校具體開展相應課程體系開發的過程中,沒有根據培養目標特點進行具體化的要求,導致其課程內容的規范性和全面性都受到影響,內容沒辦法針對性的為高等人才自身素養發展提供支持。而且總體通識教育方面的課程目標相對較為模糊,進一步導致其結構和評價方法不夠全面,教學目標和綜合能力培養與發展方面的目的也就難以實現,由于其大目標和細化目標的模糊,那么對于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認識,也就會發生一定的改變,總體基本入門的通識教育課程占比相對較大,將其視作專業知識的補充,而且課程設置難度相對較低,導致了通識教育應有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不足,沒辦法為其素養發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另外一個極端則是在具體開展實際工作時,沒有根據現有的通識教育特色進行發展,導致其過多的融入到專業教育之中,起點難度相對較高,缺乏有效的銜接,也沒有進行相應的素質發展。

(二)體系機制問題

有很多高校在進行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其板塊與板塊之間缺乏應有的聯系性,單純是數量方面逐漸增多,那么彼此之間的關聯卻有所減弱,缺乏彼此之間的密切關聯,因此沒辦法對其素養提高提供支持[4]。因為缺乏全盤的觀念和意識,或者在具體開展實際工作時,對相應的課程之間內部關聯缺乏關注,進一步導致有很多課程構建時,出現了多個模塊拼接在一起的現象,沒有內在關聯。這些沒有內在關聯的問題,進一步產生了課程方面的割裂,難以發揮彼此模塊之間有效組合、相互關聯,構成知識體系和教學體系的優勢。知識之間缺乏互補,那么總體在素養培養方面就會面臨較多的實際問題,其本身缺乏人文素質方面的針對性教育,也缺乏針對性的技術技能方面的基礎鋪墊。在具體進行相應管理過程中也面臨著較多實際,問題具體培養方案缺乏有效的規范性管理,往往通識教育的管理分散,各個教學單位職責分工也不夠明確,缺乏全面全局的專業指導,難以形成系統化的針對性管理體系。也有很多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開設需要教師申請,然后進行審查,再進一步進行教務處的審議,但是對學生方面缺乏應有的導向和引導機制,學生盲目選課的現象十分多見,同時教育面臨著體系發展的問題。

三、構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策略分析

(一)細化課程結構目標

高校在構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細化課程結構目標,根據現有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關鍵基礎,結合自身辦學特點進行相應的結構細化,讓其每一個小目標進一步根據課程特點加以落實[5]。那么在具體進行細化的過程中,可以籠統地將相應素養培養分為4大類,包括了社會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和自然科學素養、美學藝術素養幾個方面。具體進行培養時,社會科學素養方面主要是強化學生對于普遍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理解并豐富學生的認知,以此來運用相應原理和方法解決各類生活與社會之中的問題,而人文素養則是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其三觀的形成。自然科學素養為了培養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正確觀念與意識,而美學藝術素養則是培養在審美方面的能力和意識,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這些都是總體培養時的關鍵性目標,而在實踐能力結構目標方面,一般要著重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以及語言交流能力,還有自主思考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待問題有著一定的研究能力,通過這樣的方法來進一步提升學生自身素養以及綜合品質養成誠信的科研品質,并促進學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來自主分析問題,能夠利用各類現有資源充分解決問題。這些都是在日后發展過程中學生的必備素養也是學生現有發展時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只有通過這樣的基礎教育之后,學生后續專業發展和自身的學術發展才可以有更多的素養支持和約束。

(二)強化課程內在關聯

大類招生模式下,在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尤其注重對現有通識課程體系,構建時強化內在的關聯,注重彼此的銜接,促進其現有課程體系等方面的綜合性創新,要從縱橫發展角度出發,依托于現階段基礎教育的特點,擴寬其現有內容結構,強化彼此關聯[6]。既往通識課程的構建以數量取勝,但是目前階段在不斷發展過程中要圍繞著大類招生模式的具體特點,對其進行調整,從這一模式特點來看,其本身包括了通識課程、大類課程和專業課程三個部分,三大模塊之間要強化課程彼此之間的關聯性,由現有資源等方面的情況出發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發展,要采取少而精的課程設置原則,圍繞著普遍課程具體特點以及素養發展等方面的需求,夯實學生現有的基礎知識,豐富學生自身的素養,發展學生普遍的基礎能力,進一步讓課程的數量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而課程的內容不斷豐富強化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針對性融合,特別是通識教育,要與專業教育之間彼此融合,成為專業教育的延伸。既往通識課程為專業課的補充,那么現階段要發揮其自身的主觀性,明確通識教育應有的通用性和綜合性特點,然后成為專業課程的延伸,強化彼此之間的關聯,在內在聯系不斷得以強化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其課程的設置更能豐富學生的閱歷,讓學生的知識素養發展更加可以切合專業實際,因此相應的目標細化和針對性的課程,內在關聯的強化是目前打造課程體系和精品課程的關鍵部分,要對其充分認識。

(三)健全課程管理體系

對于課程方面的管理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總體在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方面的掌握程度,同時也體現出了課程精細化管理的投入程度,因此在具體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尤其注重對其課程體系進行全面的審視,系統性的把控全局[7]。這部分內容重要性較高,也是目前在發展時進行課程管理最為重要的一部分,要建立起一個立體的管理體系和制度,要成立相應的專門機構來共同商討課程管理這項系統性和綜合性的工作,然后進一步建立課程委員會,加強對教師等多方面的對話交流,充分了解課程落實的相關情況以及普遍學生的具體特點。最后根據每個專業大類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彈性的選課,實行相應彈性選課制度,確保能夠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基礎和興趣愛好及自身發展的相關情況自主的進行選擇,促進其普遍現有發展方面的優化,為學生設定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同時還需要有傾向性地對學生加以引導,通過這一系列的方法之后,才可以更好地促進普遍學生能力和素養等方面的綜合性發展,帶來更加積極的影響,促使最終發展質量得到優化,同時能夠在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促使最終各類問題等方面的針對性優化與改善,避免出現各類實際問題。要用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的評價方法對學生加以引導,輔助學生自身能力和素養的綜合性提升,從而才能夠帶來更加積極影響促使最終教育質量等方面的提升。

四、結束語

如上所述,大類招生的環境下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存在著自身獨特的價值,同時也存在著自身相對較特異性的要求需要充分認識并進一步認識到現有的教育目標問題和體系機制問題,通過細化課程結構目標,強化課程內在關聯和踐行課程管理體系的方法積極應對。

參考文獻:

[1] 劉軍, 柳福祥, 崔盛. 新工科背景下數據分析能力導向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探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20(18):3-3.

[2] 吉久陽, 王濟奎, 陽輝. 一流本科建設下通識教育課程高質量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20, 38(4):4-4.

[3] 李平, 劉瑩. 新工科建設"成電方案"的商科類通識教育課程體系[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 023(006):89-95.

[4] 秦小輝. 大類招生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以廣西民族大學為例[J].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22, 44(6):3-3.

[5] 袁中友, 望曉東, 杜繼豐. 地方高校大類招生培養的困境及出路——以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為例[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2):3-3.

[6] 劉楠, 項曉慧, 凌晨. 大類招生背景下新生黨建工作的挑戰與應對辦法——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 2021(19):4-4.

[7] 郝麗莎, 管衛華, 張莉. 地理大類招生背景下的"經濟地理學"教學思考——基于本科生學習調查的分析[J]. 文教資料, 2020(32):3-3.

猜你喜歡
大類招生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涉農專業大類招生的探索
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認證模式T的人才培養模式
大類招生模式下大學生專業分流的影響因素分析
對“大類招生,分類培養”模式下學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應用型本科院?!巴ㄗR教育”的教務管理及對策分析
淺論大類招生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的問題與對策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