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掖市驢產業現狀及高質量發展對策分析

2022-12-01 08:45吳雁輝張和平甘肅省張掖市畜牧獸醫局
中國畜牧業 2022年21期
關鍵詞:張掖市養殖發展

文│吳雁輝 張和平(甘肅省張掖市畜牧獸醫局)

甘肅省張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素有“金張掖”和“塞上江南”之美譽。張掖屬綠洲灌溉農業區,是全國的玉米制種和牛羊養殖基地。光熱資源豐富,水土條件適應飼草種植,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群眾基礎好,發展草食畜牧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張掖市養驢歷史悠久,既是近代群眾的交通工具,又是生產使役離不了的家畜。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西北地區的驢拉車,就是當時的小汽車,可看驢的作用,生活上不可或缺,生產上不能沒有。歷史上驢同牛、馬相比,有吃得少、耐粗飼、疾病少、好飼養等特點。進入新時代,驢產業是現代養殖前景效益均佳的特色養殖產業。驢肉被贊譽為“天上龍肉,地下的驢肉”,說明驢肉既好吃營養又珍貴稀有,歷來是人們追求的營養肉食。

一、驢產業發展現狀

張掖市現存欄驢的總數為18759頭,其中:種公驢448頭,種母驢4301頭,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驢3497頭,育肥驢10513頭。其中存欄20頭以上養殖場203戶,養殖方式多為圈養和放牧?,F存欄種公驢378頭,種母驢2959頭,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驢1829頭,育肥驢2883頭。全市散養戶7425戶。存欄種公驢70頭,種母驢1342頭現存欄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驢1668頭,育肥驢7630頭。2021年出欄育肥驢4748頭,其中養殖場出欄1970頭,散養戶出欄2778頭。出欄體重一般為100~400千克,價格每千克23~40元。2022年上半年皮張價格250~1100元不等。品種以德州驢,涼州驢為主,輔以本地驢。驢養殖主要分布在甘州區、高臺縣和肅南縣。

二、養驢是現階段農戶養殖致富和鄉村振興的新興產業

張掖市驢產業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通過實現擴量增容與提質增效并重,以做大基地規模、做強龍頭、創建品牌、拓展市場、做好服務為重點,加快驢產業鏈建設步伐,促進驢產業向養殖規?;?、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銷售品牌化邁進,形成獨具特色綠色發展的張掖模式,真正成為助力鄉村振興、增加群眾收入的朝陽產業。

1.養驢資源優勢明顯。張掖是“古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陸橋”的重點通道,氣候適宜,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南北兩山相望,東西狹長,為發展驢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地,氣候資源。屬綠洲灌溉農業區,是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區,年制種面積達百萬畝以上,產各類農作物秸稈360萬噸以上,秸稈資源豐富??衫锰烊徊菰娣e占總土地面積的51.2%,草原植被蓋度48%,全市人工種草面積達到140萬畝,其中種植青貯玉米25萬畝,飼用燕麥35萬畝,是全國最大的種收貯全程機械化基地,青貯玉米質量優良,燕麥草質量達到進口標準,優越的地理條件和高產優質的農作物及飼草資源,為驢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驢產業政策支持持續加力。在全面貫徹中央省市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基礎上,圍繞加快草食畜產業發展、增強發展內部活力,實施了“草原補獎”“草食畜三年倍增行動”“畜牧發展扶持資金”“糧改飼”“標準化示范場建設”等各類項目性補貼政策,帶動各種投資和融資,形成了多元投資發展牛羊驢等規模養殖良好局面。

3. 驢產業發展基礎較為扎實。隨著中央、省市縣財政與支農力度的不斷加大,驢產業發展基礎良好。

(1)群眾素有養驢的習慣和傳統。養驢既是古老產業,又是現代正在興起的朝陽產業,驢肉、驢皮、驢奶等驢副產品營養價值高,中高端消費者喜歡,已有一定基礎。

(2)發展基礎良好。目前形成了規模養殖和散戶育肥共存的模式。驢產品加工公司+規模養殖戶+小區育肥的經營方式正在形成,迎合了群眾需求、市場需求、政府重視的三位一體的綠色發展要求。

(3)技術支撐有力。張掖市作為畜牧大市。市縣區畜牧管理、畜牧執法、獸醫防疫、動物衛生監督、飼草飼料技術推廣等部門齊全,力量雄厚,服務有效。全市有畜牧管理服務人員60人,縣區鄉有560人,為驢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的隊伍已經形成。張掖市作為全省現代畜牧業全產業鏈試點市之一,牛羊驢馬草食動物全面發展,驢產業已成為農民持續增收致富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4.驢系列產品市場空間比較寬廣。隨著城鄉一體化,新型城鎮化的實施,城市居民畜產品消費不斷升級,優質安全畜產品需求持續增長,必將推動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和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從省內外看,部分牧區由于草原生態環境惡化,被迫采取強制性禁牧措施,壓縮草場載畜量,養殖發展受到較大制約。張掖市地處河西走廊綠洲農業帶,是舍飼養殖最佳適宜區,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三、當前驢產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市場需求,國家政策,民間資金的有力推動下,張掖市驢產業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影響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1.管理水平較低,配套技術應用不規范,沒有達到高產高效綠色發展的目標要求。部分養殖驢戶雖修建了較高水平的暖棚驢舍,但距科學養驢的標準規范還有差距,圈舍高度,飼喂道寬度不夠,影響了機械化飼喂。有的通風透光措施不好,不能很好地飼養、防病和管理。大部分散養養殖場依然使用傳統飼喂老舊方式進行養殖,飼草主要是農作物秸稈,飼料主要是玉米、麩皮等,飼草料品種單純,沒有按照驢的生長發育階段實行配方飼喂,影響增重和品種效果,致使養殖經濟效益極低。部分養殖場由于修建溫棚圈舍等一次性投資過大,缺發展流動資金,使一些先進的生產管理方法和配套技術不能及時投入到全過程生產中,青貯技術、全價飼料、新品種繁育、雜交改良技術、規范的防疫沒有配套實施。

2.龍頭企業帶動不夠,制約了驢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全市養驢銷售主要以活體或者是屠宰后直接銷售胴體為主,皮、肉、奶精深加工不夠,因此造成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不高、效益不高的局面。

3.發展驢產業的資金項目相對牛、羊產業扶持力度不足。支持中小企業的投融資渠道不暢,大部分貨款都是一年期,期限短,額度小,制約畜牧業持續快速綠色發展。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國力增強,中央、省財政對畜牧業的投入雖然逐年增加,但資金總量上用特色產業特別是驢產業的偏少,養殖戶原有資本積累不足,缺乏自有資金,致使良種、疫病、信息、監測、流通等支撐體系不夠健全,應對風險的能力弱,沒有驢產業保險支持,限制了驢產業的競爭力提高。

四、加快驢產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對策分析

把驢產業作為鄉村振興和發展特色產業的重點工作,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推進張掖市驢產業穩步高效發展。

1.優化產業布局,加快驢產業發展。把驢產業發展納入“十四五”畜牧獸醫發展規劃,以甘州區三閘鎮、靖安鄉,臨澤縣板橋、平川鎮,高臺縣羅城、鹽池鄉鎮,山丹縣紅寺湖鄉等為產業布局重點,在目前驢產業發展的基礎上,規劃養驢小區或產業園,大力開展圈舍養殖,種草養驢,秸稈加工飼喂,飼料生產加工企業要針對驢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研發符合本地飼草料資源的科學配方,降低養殖成本,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2.完善產業鏈條,推進產業化發展。驢渾身是寶,推廣種草、養驢、屠宰加工一體化發展,成立養驢產業協會,組織散戶、規模戶,小區養殖一體推進,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促成小群體、成規模的發展模式,做好政府引導服務、企業帶動發展、農戶養殖受益的行業自律、循環發展的格局。以驢奶、驢肉制品、驢奶精致系列高端化妝品為研發重點,建立專家工作室,實行科技攻關,提升驢產業附加值及效益。

3.加大政策扶持,保障驢產業健康綠色發展。驢產業發展同省,市草食畜倍增計劃、糧改飼、高產優質苜蓿、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相結合,加大扶持力度,解決發展資金瓶頸問題。在科技項目上向標準化養驢、優良品種引進、驢品種改良、特色肉乳加工研究傾斜。畜牧獸醫技術部門要向規模養驢企業下派科技員蹲點聯戶,服務特種養殖,做好疫情監測,抓好疫病防治。要宣傳培育和挖掘一批先進養驢場戶,用先進經驗和養殖技術帶動一批養驢群眾發展驢產業增收致富。

4.加大招商引資,培育龍頭企業。為了進一步完善驢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經濟效益,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發展特種養殖業的突破口來抓,引進山東東阿阿膠集團來張掖參與驢產業開發,建立養驢基地,實施公司十養驢小區十農戶發展路徑。積極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綠色有機繁育生產、試驗基地,加快建設驢肉、驢奶、驢皮一體化生產加工企業,發展驢奶配送中心。推進驢肉、驢奶標準化生產經營管理,創出驢肉、驢皮及驢奶產品品牌,立足本省,面向全國贏得市場。

5.以規模促效益,實行標準化生產。做大驢產業基地,做強驢產業規模,做優驢產業項目,實行龍頭企業與肉驢養殖戶簽訂回收合同,實行統一品種、統一飼料、統一獸醫防疫治病、統一畜牧技術服務、統一規格回收、分場戶養殖的五統一分的產業鏈發展模式。依托龍頭企業和特種養殖經紀人隊伍,將鄰近張掖市的酒泉、嘉峪關、敦煌等市聯結成一個大市場,提高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更好地適應區域經濟市場需求。

猜你喜歡
張掖市養殖發展
青山綠水 健康養殖
開發林下養殖吃上瓢雞“產業飯”
近年來張掖市甘州區植被覆蓋變化及影響因素探討
張掖市高中教師體育鍛煉活動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
紅螯螯蝦的養殖技術
黃顙魚養殖,不變不通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