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體育舞蹈專項體能訓練內容及方法探究

2022-12-01 12:59葉子
鄂州大學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體能訓練專項舞蹈

葉子

(菲律賓永恒大學研究生院,菲律賓馬尼拉1740)

體育舞蹈作為體育工程的延伸點,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及競技性,深受青少年喜愛。高校將體育舞蹈引入到教育課程體系之中,經由專業化教師教導,能培養出更加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舞蹈人才。專項體能訓練作為高校體育舞蹈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專項體能的介入,有利于學生承受大負荷量訓練和高強度比賽,提升自身的耐受力、柔韌性、承載性等。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期間,教師應加強對專項體能訓練內容及方法的篩選,確保專業性、科學性的訓練計劃,全方位提高學生舞蹈訓練效果和教學質量。

一、體育舞蹈專項體能訓練特點

專項體能是指運動員在運動中承受負荷與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是運動員身體形態、身體功能、運動素質和健康水平諸方面專項化的綜合體現。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工作中體能訓練分為常規訓練、專項訓練兩種[1]。專項體能訓練需通過基礎訓練的過渡,令學生具備專項訓練的基礎能力,然后經過肌肉關節、體型體態之間的協調處理,增加學生舞蹈表演過程中的爆發力以及美感。專項體能訓練建設是基礎常規訓練的延伸,同時通過對各類舞蹈動作以及舞蹈追求的力道、美感等進行針對化訓練。例如,針對肌肉組織以及關節銜接等,通過組織性、記憶性的強化訓練,學生可通過高素質的身體對表演起到持續性支撐效果。

專項體能的訓練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首先,身體素質。體育舞蹈作為體育項目的一種,表演過程呈現高消耗特點。學生需強化身體承載能力,增加身體的平衡性、穩定性以及協調性,在展現不同動作時更輕松的控制自身肌肉組織以及關節,完成高難度動作。其次,身體技能。從體育舞蹈的建設形式講,其將體育運動與舞蹈表演相結合,在不同音樂場景以及環境氛圍下,需舞蹈人員做出相對應的舞蹈動作,契合音樂氛圍[2]。期間,專項體能的訓練則是針對學生的身體技能起到引導與調節作用,學生在后期表演中,可按照風格乃至意境,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處理。如此一來,即便是在臨場發揮的模式下,也可同步展現自身優美舞姿,凸顯舞蹈魅力與體育活力。最后,身體形態。身體形態作為體育舞蹈美感的重要呈現,無論是在單人還是雙人舞蹈中,均需通過身體協調以及性能協調等把控動作的流暢性。此過程中,身體形態的表現,更多體現為力度協調、動作協調以及美感襯托等,通過多渠道、多場景的建設,保證舞蹈動作氛圍符合體育舞蹈表演需求。

從專項體能訓練機制講,舞蹈表現的功能特征,需學生通過更為嚴謹的理論與實踐對身體技能以及機理進行調整,保證訓練模式起到持續性的輔助效果,增強實際教學效用。

二、體育舞蹈專項體能訓練的作用

體育舞蹈專項訓練工作的開展,對于初學者或專業學者而言,具有長期性、跟進性的訓練效果,呈現的作用分為下列兩點。

(1)增強學生的舞蹈技術標準。從體育舞蹈運動的表演形式講,高爆發、大體量的消耗對學生身體能量產生持續消耗,如果學生自身的承載能力不足,則無法在部分動作或力量美感呈現等方面做出調整。專項體能訓練則是從不同技巧環節以及身體的協調環節作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針對化的訓練,例如,關節、肌肉的控制能力以及不同肢體在表演動作時的協調能力,通過專項訓練提高學生的應激能力,提高在不同舞蹈場景下控制身體肢體動作,更高質量完成體育舞蹈表演[3]。

(2)增強學生心理素質。從學生初步學習到逐漸掌握專業化的表演技能時,其處于心理狀態以及承受能力的完善階段,即強大的心理素質才可提高學生在舞臺表演上的自信心。通過自身的能量聚集,確保舞蹈動作以及體育動作之間的連貫性,凸顯體育舞蹈的核心內容。此過程中,心理素質的強大是通過不斷訓練令學生具備專業的表演能力,通過生理與心理的協調,令學生更為精準的掌握身體動作,提高表演技術驅動的完整性。

三、高校體育舞蹈專項體能訓練的開展現狀

(一)意識不足

體育舞蹈專業在國內(指中國,本人是留學菲律賓的在讀博士)開設時間相對較短,教學大綱及相關的指導文件對教學的指導性不足,無法完全保證課程設置的系統化和科學化,在專項體能訓練方面經驗也相對匱乏。特別是基礎教育工作中,學校并未充分認識到專項體能訓練在體育舞蹈中的重要性,甚至將專項體能訓練與常規基礎體能訓練相混淆,兩者之間存在的教育權重缺失問題,造成訓練重心傾斜于舞蹈技巧或舞蹈技能,無法體現持續性支撐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專項體能訓練中過于注重技巧呈現,未能結合學生身體條件進行針對性培養,對體育舞蹈專業的教學工作造成阻礙。對此,教師應充分認識體育舞蹈專項體能訓練的重要性,正視其教育地位,為后期專業化教育工作以及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提供支撐點。

(二)連接度不高

體育舞蹈訓練內容相對較多,與之相對應的專項體能訓練教學工作也具有多元特征,例如,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爆發力以及柔韌性等,需針對學生進行全方位體檢,保證課程教學的因材施教[4]。但是反觀專業課程教育工作與專項體能訓練內容存在脫節問題,并未針對學生的各個連接點起到支撐作用,導致學生身體素養無法支撐大體量的體育舞蹈運動或技能展示,無法凸顯體育舞蹈動作的標準性或美感[5]。高校應界定體育舞蹈訓練內容,在不同教學環節之間進行契合處理,保證針對性教導訓練內容,以身體素養為基礎鏈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三)教師水平不高

體育舞蹈專業屬于近年來的新興體育工程課程,與之相對應的教育師資團隊在短時間內無法針對既定的學習組織框架,設定針對化教學場景,或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存在一定欠缺,導致專項體能訓練過程中教育教學環節把控不清楚,產生體能訓練與學生學習之間的差異。對此,應當加強對體育舞蹈教師的專業能力培養以及職業素養的引導,全面提高教師教育經驗,為后期專業教學提供基礎保障。

四、高校體育舞蹈專項體能訓練內容及方法

(一)力量訓練模塊

對于新入行的學生而言,其可能只是感興趣才報選專業或自身有舞蹈基礎選取體育舞蹈專業,期間,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訓練內容,也應當針對不同學生的基礎素質進行宏觀的協調,削減大體量、高負擔力量訓練造成的肌肉拉傷問題。但是無論是對于有基礎學生或無基礎學生來講,其要達到的基礎目標均是對舞蹈動作與體育運動高精度的呈現,這樣才可保證大體量的體育舞蹈運動中,可通過自身強大的力量基礎進行動作調節以及肢體調節。為進一步增強體育舞蹈動作的協調性以及節奏性,需將力量與技術、技巧、速度把控等進行整合,確保自身肌肉以及各類組織結構可在大體量、多變動的舞蹈動作機理下實現全程控制。

體育舞蹈這種動作的表現形式中,大部分受力點都集中在腿部、腰部、腳部以及雙臂等部分,專項體能訓練的力量訓練模塊,也應做好相對應的把控,提高學生的核心能力,在體育舞蹈運動時,將力量基礎維系在穩定以及平衡區域內。具體方法如表1 所示,此過程應注意的是訓練交叉,防止單一訓練引發肌肉酸痛問題。

表1 力量訓練方案

(二)耐力訓練模塊

體育舞蹈作品規定時限,預賽時長為一分半,決賽時長為兩分鐘,體育舞蹈各種類轉換時間需在30 秒之內完成,每場比賽的總時長在7~8 分鐘,上述表演時間方面的限制,使得體育舞蹈在短時間內需進行高體能的消耗,且舞蹈速度以及節奏之間的轉變形式,對于學生講,將消耗更多的精力及體力。為滿足體育舞蹈動作的標準化呈現,需學生具備較高的耐力,可在長時間的體育舞蹈運動以及高節奏的舞蹈種類轉換期間,將體能素質發揮到最大,進而滿足持續性、高符合性的運動模式。專項訓練在耐力訓練模塊中,大多數是有氧與無氧兩種,具體方法可以劃分到持續負荷方法、高原練習方法、間斷負荷方法。學生表演體育舞蹈時,高消耗、高頻率的轉換模式將產生有氧與無氧消耗,如果學生自身耐力不足,身體內部將堆積大量乳酸,引發肌肉酸痛,影響舞蹈表演美感。專項化訓練則是對學生起到耐力支撐作用,提高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

持續負荷方法:分為變速運動負荷與勻速運動負荷,例如,往返跑步、負重行走等,各項負荷方法的訓練時長應達到半個小時,對于基礎素質較強的學生,則可適當延長15~20 分鐘的鍛煉時間。此訓練過程中飽和量,需對人員進行心率測量,因為在長時間運動模式下,心率的變化數值可精準呈現人們身體的承受極限。訓練期間學生的心率值應在165 次/min。

間斷負荷方法:此類方法在固定的訓練結構下可以短暫休息,恢復體力,但是休息時長不得超過身體肌肉組織的記憶時限,保證肌肉組織處于活態。此類運動方法的心率值應維系在170 次/min 上下。同時,應注意間斷負荷模式的切換頻率以及各種狀態呈現的運動機理是在學生身體承受范圍內的,避免出現運動損傷。

高原練習方法:此類練習方法是利用特定的高原環境,抑制空氣中的含氧量,為學生營造一個氧分壓高于平原20%的環境進行日常訓練。在此場景下,運動員吸氧量不足,呼吸頻率及心率值提高,血管內部分氧氣會因低壓而無法完全被身體吸收,進而導致血管壁變厚,同時血管變大擴張,利用增加血液量來促進運動員乳酸耐受力的增強。然后在高原場景與平原場景中進行切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耐力的目標。

(三)速度訓練模塊

體育舞蹈在表演及競賽中,對速度要求相對較高,特別是高復雜類的舞蹈動作中,需對速度與節奏進行精準掌控,才可在體育場舞蹈表演之中獲得較高的表現力。專業體能訓練中速度訓練模塊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單個舞蹈或整個舞蹈的動作流程,完成對各類速度的比對及分析,例如,平緩類速度、瞬時類速度等,其中不同速度與舞蹈氛圍、學生體能、身體協調組織具有關聯,例如,運動技能、身體集中力、肌肉組織反應力以及無氧乳酸、能量儲備等,其中專項反映訓練應精準契合到學生的反應思維之中,通過及時性、快速性的響應,完成對不同驅動場景的動作轉換。通過反應能力,控制機體運動效果,保證后期力量、速度驅動過程中合理轉換,應對繁瑣的肢體表演動作。

(四)協調性訓練模塊

專項體能訓練中協調性訓練模塊的訓練方法,更多的是注重學生在表演體育舞蹈運動時自身的節奏性是否能夠達到身體或肌肉組織之間的最大協調能力,例如,旋轉動作中學生引用的技術是否能夠對四肢以及身體軀干之間形成精準契合,其中,只有具備高協調、高柔韌性的能力,才可保證動作呈現的流暢性。此過程中,協調性訓練更多的是通過人們的神經反應,驅動學生內部的肌肉拉伸或收縮,進行協調性的運動。通過驅動指令完成對不同肢體行為的呈現,保證專項體能訓練的對接性,增強運動員個體與運動員團體之間的協配能力。

五、結語

高校體育舞蹈專項體能訓練工作的開展,應深度契合到基礎教育環節,在穩固學生基礎能力的前提下,增強學生的專業素養,完成高難度的體育舞蹈動作。對此,應深度挖掘學生身體素質與體育舞蹈運動之間的關聯性,制定科學性的訓練方案,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抗壓能力,提高高校體育舞蹈專業的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體能訓練專項舞蹈
消防員體能訓練與應用
“七選五”閱讀專項訓練
學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課
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
校園舞蹈 多姿多彩
對體能訓練認識的理性回歸
“專項巡視”,打虎上山再出發
新兵體能訓練的傷病防護
單項選擇專項訓練(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