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陽灣與清江浦

2022-12-01 04:10顧建國
江蘇地方志 2022年5期
關鍵詞:清江浦山陽淮陰

◎顧建國

(淮陰師范學院,江蘇淮安223001)

江蘇省淮安市是古老的淮河與大運河的交匯之地,錯綜復雜的黃(河)、淮(河)、運(河)關系,與漕運和鹽運的加持,衍生出許多獨特的水道名物文化。本文就“山陽灣”和“清江浦”,略作敘述。

一、山陽灣

山陽灣,本是古淮河流經淮安境內的一段“U”字形河道,因灣道緊挨山陽縣城而得名。它起自清江浦東北的草灣河道轉而向南,至淮安古末口又轉向北,到漣水縣境內的赤晏廟后,再向東出云梯關流入大海。在《宋史·喬維岳傳》和《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史籍中,皆載“淮河西流(或作‘西南’)三十里曰山陽灣”,這當是以古末口為入淮運道的起點而言的。

隋代以前,行船從末口北上也是經過這段山陽灣河道的,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它并未引起多大的關注。因為當時航道的漕運量很小,且主要用于頻次不太高的軍事運輸和一般旅行。自隋開鑿通濟渠后,特別是隨著南糧北運漕運量的增加,這段運道乃至從泗州汴淮口到楚州末口之間長達200里的淮河運道,才被人們所關注。泗州以下的洪澤等低洼區域,淮水寬闊,風大浪猛?!盎此畺|南闊,無風渡亦難……春浪棹聲急”(白居易《渡淮》)“年年淮水上,行客不勝悲”(皇甫冉《洪澤館壁見禮部尚書題詩》),都反映了這一帶航行的艱難和危險。而此段河道中的山陽灣段,由于泗水的匯入,水流尤為迅急,加之淮水在此急轉彎,河槽突然切深,更被往來舟楫視為畏途險境。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河南采訪使齊澣曾奏開廣濟渠。此渠從汴河下游的虹縣(今安徽泗縣)引出,至楚州淮陰縣北18里處進入淮水,將汴河入淮口由泗州向北遷移了百余里,而且在很短時間內便告鑿成。此渠雖然能使漕船避開泗州以下洪澤低洼區淮水猛浪的兇險,但山陽灣的險段仍然存在。況且,因此渠水流同樣峻急,又多僵石,漕運困難,加之棄沙壅路,行旅艱阻,不得不停廢,甚至很快就予以填塞了,運道仍采舊河。

到了宋代,淮河運道特別是山陽灣段的深險問題更加突出?!端问贰ず忧尽份d:“初,楚州北山陽灣尤迅急,多有沉溺之患?!北彼螘r期,每年的漕運量高達600萬石甚至800萬石,創下了中國古代漕運之最。由于漕運量的劇增和過往舟楫的增多,每年在楚、泗二州之間淮河險途上損失的舟船,也猛增到了170艘左右。因此,開河避淮便顯得更加迫切,沿淮河右岸開鑿復線運河也勢在必行。北宋雍熙年間(934—987),轉運使劉蟠首開此議,欲從楚州到淮陰之間開鑿一條新運河——沙河,以避淮水山陽灣之險。但未及實施,人已調離。好在繼任者喬維岳到任后,迅即實施此案。一條長達60里的復線運河——沙河就此開通。沙河東南起自楚州古末口,西北通達到淮陰磨盤口(今淮陰船閘附近)再入淮河運道,使得來往船只終于可以繞開水流兇險的山陽灣段,漕運和行旅均極便利。元朝后,由于一度實行海運,這條沙河因未能得到及時的疏浚和管理,便逐漸淤塞。到了明代,沙河運道已完全壅塞,過往船只仍需分別盤壩經過山陽灣,這就使得宋代以前的各種勞費和險情重現。為徹底解決這一老大難的問題,先是永樂十三年(1415),漕運總兵官陳瑄駐節淮安,經實地察看走訪后,組織民力循宋代沙河故道,新開鑿清江浦河(又稱里河),從而暢通了運道。但不久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因黃河奪淮后,長期以來黃河挾帶的泥沙,將入??诩捌溷飧廴加俜e填堙,造成了“海擁橫沙,河流汛溢”(《明通鑒》)的局面。為防止外河水內灌,必須暫時阻塞清江浦河,嚴格控制運道上的各閘啟閉時間。同時,還要在淮安新城附近構筑長堤以防山陽灣段沖決。即便如此,到了明中期弘治(1488—1505)以后,在河、淮交匯的全流沖擊下,山陽灣段的洶涌水流仍會繞過淮安新城北門,外經仁、義、禮、智、信五壩,時有沖嚙堤壩直迫城垣之患。因此,督漕侍郎吳桂芳(一說是兵備副使舒應龍)于萬歷四年(1576)二月,向朝廷建議在山陽灣北端開草灣河,導引外河水還其故道,專由云梯關入海。此河開鑿后,仍時通時塞。直到萬歷十七年(1589),黃河復由此分流,奪正流十分之七的水量,至安東赤晏廟后才最終回歸到正河入海。其后,山陽灣的水流也因趨緩和泥沙淤積,逼水盡歸草灣,這里的河灘也變為鹽廠,但尚有河形如溝,自缽池山后,抵新城北門外東壩止,當地人稱為鹽河。這一原先灣急溜險的河段,終于變身為平緩的小河。民國年間,淮安文人盧福臻在詠《山陽灣》的詩中寫道:“一灣淮水經山陽,環流西北勢最強。來自清口太湍急,曲折奔騰不可當。日夜東趨下末口,迅如脫兔坡前走。往往南漕憂沉溺,到此躊躇都束手。雍熙運使沙河開,六十余里險不來。天儲方喜慶安瀾,穩渡舟師歡若雷。無何淮徒運亦止,大局紛更從此始。幾尋故道幾徘徊,神禹之功難回矣?!睖婧IL锏淖冞w,昔日的山陽灣險段早成平陸,但“山陽灣”這個歷史地名依然存留在淮安大地上。

二、清江浦

運河區域的文化豐富多彩,僅從一些河汊和濱水地帶的名稱來看,南北就各不相同。北方如天津一帶愛用“沽”和“津”,江南愛用“濱”“港”“塘”“澤”,而江淮之間,則愛用“浦”,諸如“袁浦”“黃浦”“滿浦”“柳浦”等,不一而足。其中,“清江浦”的名聲,頗具由微而顯的成長傳奇。

早在唐詩宋詞中,“清江浦”三字就已出現。如唐代詩人陳子昂的《鴛鴦篇》中,就有“刷羽清江浦,交頸紫山岑”的詩句。宋代文人李廌(字方叔,“蘇門六君子”之一)和張孝祥的《虞美人》中,亦分別有“玉欄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雪消煙漲清江浦,碧草春無數”的詞句。當然,以上所見的“清江浦”,只是一種修辭偶對或泛指的山水名詞。而到元雜劇中,“清江浦”則已然是地名了,而且是官廳所在的一處南北水陸驛站碼頭。雜劇《馮玉蘭夜月泣江舟》中寫道:洛陽人馮鸞,因改任福建泉州府太守,帶著一家老小在乘舟赴任途中,一天行至大江邊的黃蘆蕩,因阻風而船停灣汊。至夜間,忽遇著一個巡江官屠世雄,因同泊舟,而與馮鸞交談。馮鸞見他是仕宦中人,片語相投,就請到船上整酒相待,眾人相見。不想此是歹人,心狠手辣,先將馮夫人搶去,后又趕過船來,持著腰刀,將馮鸞及其兒子、家童、梅香、艄公,盡行殺死。唯小姐玉蘭跳水躲在船艄舵上,適遇都御史金廷簡巡撫江南,將其救起,僥幸撿得一命。金御史“分付開了船者,徑到清江浦官廳邊灣船”,審理此案。得知御史大人將至,“清江浦驛丞,打掃的這官廳干干凈凈”。金御史說道:“昨夜在江中體出馮玉蘭訴冤一事,使老夫一夜不眠。今日行至清江浦,這是個官廳所在,那巡江官員人等,都在此處參見老夫,須索仔細體勘一個虛實?!彪s劇中的清江浦,似離大江不是很遠。

元末明初昆山人袁華(1316—?)的《過清江浦》詩則點出了清江浦的所在:“八里莊頭淮水長,清江浦邊楊柳黃。楚女窄靴小錦袖,醉歌竹枝行玉觴?!贝艘浴扒褰帧迸c“八里莊”相對,而“八里莊”是南宋時淮安軍的一處戰略要地,位于大清河口的正南面。金人南侵時,曾以此地為“鎮淮府”。宋金劃淮河為界后,為加強防守,南宋朝廷于嘉定七年(1214)又將淮陰縣治遷于此。詩中的“清江浦”當指連通淮水的河渠,而且入淮口應就在八里莊附近??芍吝t在元代,清江浦就是淮安境內的一條河渠或地名了。明確指出清江浦確切位置的,是《明太宗實錄》和《明史·河渠志》。兩書同載:明永樂二年(1404),曾復修位于淮安府城西邊的“清江浦閘”。

清江閘的興建,源于沙河(新開河,清江浦河)的開鑿。如前所述,北宋雍熙年間(984—987),負責南北漕運的轉運使劉蟠,為使漕船避開淮水山陽灣一段水流迅急、多有沉溺之險患,動議裁彎取直開鑿自楚州末口至淮陰清口的新運道——沙河,不久淮南轉運使喬維岳接任,此議被付諸實施,自楚州至淮陰的這條新河終于開鑿成功,從此舟行平穩便捷。

沙河的開通,為地處末口與清口之間的清江浦的成埠創造了條件。400年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由于罷海運,完全依賴大運河漕運轉輸江南粟米,藉以維系朝廷及邊防部隊和北方諸省的糧食安全。但當時,地處南北漕運中樞淮安的沙河漕道已經淤塞。漕船至此,必須“陸運過壩,踰淮達清河”,即:須將貨物駁卸下來,將空船拖過壩,再將貨物裝上,才可到達清河口,再轉至奪泗奪淮的黃河北上。一下一上勞費甚巨,輸挽甚艱。漕運總兵官陳瑄駐節淮安后,在尋計走訪過程中,從當地熟悉水道的老人那里得知,淮安府城西邊的管家湖西北,曾有一條宋代所開的沙河舊渠,年久湮廢,舊堤依稀。如循此舊道開鑿新河,既便于引湖水通漕,又可直通淮河。經實地勘察,陳瑄立即組織民工開挖,永樂十三年(1415)五月順利完工,并將故沙河(即“烏沙河”?;窗卜窖灾小癵u”,常變讀為“wu”。如“大姑”的“姑”,多叫為“娒”[音烏])更名為“清江浦”。為管控水位、便于行漕,陳瑄又在此河原有船閘的基礎上,修復或新建了移風、清江、福興、新莊4座閘,還將漕運行府、督造船廠和漕糧轉運倉——常盈倉等設立于清江浦邊,由此奠定了清江浦蔚成大鎮的基礎,形成了此后數百年淮安城市發展的新格局,開啟了淮安城市的新輝煌。

清江督造船廠,成為明清時期全國最大的內河造船廠,京衛、衛河、中都、直隸4個大廠及其下轄的80多個分廠,沿浦而建,連綿20余里。明代文人顧清有詩描寫道:“昔年倚棹清江浦,兩岸丁丁沸斤斧。漕舟歲計動逾萬,此地尋常當七五?!保ā端完愖游摹罚┱f記得當年行船??吭谇褰诌?,老遠就聽到叮叮當當動斧斫木的造船聲。朝廷每年浩浩蕩蕩的漕運船只,動輒超過萬艘,而行經此地或由此建造的漕船就占了一大半?!俺S瘋}”后改建為“豐濟倉”,倉儲糧常保持在300萬石左右,“居天下強半”,是全國囤積漕糧的四大名倉之一,號為“天下糧倉”。

漕運鼎盛時期,朝廷河道總督府駐節清江浦,戶部分司、工部分司,以及清河縣治等衙門亦設于此。往日的“閑曠之地”,頓時成為“官商云集”“巨室鱗次”“九省通衢”“南船北馬”的水陸都會城市和通商大埠。清康熙皇帝在《南巡筆記》中記載:“渡河舟行,過清江浦、淮安府,商賈往來,舟楫如織?!鼻迩』实墼谀涎睬褰謺r,曾對這個地名的來由作過探究。他在詩中寫道:“清江流是導淮清?!庇终f:“清黃匯后清常弱,此號清江意寓深?!保ā队圃娂啡肚褰帧罚┮馑际钦f,清江浦河是因直達淮河而水流清澈。后因黃河奪淮,原先清澈的淮河水常處于弱勢,以“清江”名之,含有復見清流的深切用意。乾隆帝此說,確有一定的道理。當初,陳瑄將烏沙河更名為清江浦,從表面字義來看,是一種正反相對。而其深層的心理期待,自然是對河晏水清的一種美好的企盼。因為重浚的沙河原本就是直達清河口,對接清澈的淮河,復用“清江”來命名,就是要返本清源。清江浦河帥府的花園,命名為“清晏園”就是一個旁證。

清江大閘(朱天明 攝)

清同治初年,漕督吳棠在原圩砦的基礎上,筑成清江浦城。光緒二十八年(1902),漕運總督陳夔龍奏請獲準在清江浦城內興辦江北大學堂,成為當時全國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堂之一,其學生來自淮安、揚州二府與海州、徐州二州所屬各縣,此地一時成為蘇北文化教育的重鎮。光緒三十年(1904)命建江淮省,清江浦成為省城,未久旋罷。

民國2年(1913),淮揚道駐清江浦,轄清河、山陽、安東、泗陽、鹽城、阜寧、江都、儀征、東臺、興化、泰縣、高郵、寶應13縣。民國3年,因清河縣改稱淮陰縣,清江浦城又稱為淮陰城。民國34年,新四軍第一次解放淮陰城,隨后在此設立清江市,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從盱眙遷入。隨后,蘇皖邊區政府在此成立,下轄8個行政區、1個直轄市(清江市),管轄今江蘇的32個縣,安徽的18個縣,河南的3個縣,人口2300余萬。民國37年,華東野戰軍蘇北兵團第二次解放淮陰城,中共兩淮市委、市政府成立。

民國38年撤銷兩淮市,清江區并入淮陰縣。蘇皖第六行政區專員公署改為蘇北淮陰行政區專員公署,遷入淮陰城,轄淮陰、漣水、泗陽、沭陽、灌云、淮寶、新安、宿遷、睢寧、邳睢10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清江浦先后成為清江市、淮陰縣、淮陰地區行政公署、中共淮陰地委和省轄市淮陰市、淮安市的駐在地,曾下轄清江、淮陰、淮安、漣水、洪澤、金湖、盱眙、泗洪、泗陽、宿遷、沭陽、灌云、灌南等13個縣(市)?,F清江浦區仍是淮安市的主要城區。

猜你喜歡
清江浦山陽淮陰
淮安清江浦區專委牽頭 遇事不愁
漫話清江浦
山陽醫派宗師吳鞠通
淮安清江浦區確保管道安全
念好“四字訣”探索文明實踐山陽路徑
迷途的山陽
尋得山陽好住家
淮陰:母愛之都
文脈清江浦 非遺“磁場圈”
淮陰:活躍著一支“老兵”調解隊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