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 校 風

2022-12-04 14:03張國霖
基礎教育 2022年3期
關鍵詞:師生員工校歌校風

張國霖

現在的學校,普遍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將其視為凝聚學校精神、彰顯學校特色、促進學校發展的重要手段。其中,校標(Logo)、校訓是各級各類學校都格外予以關注并經常在校園顯著位置展示陳列的基本內容,有的學校也會譜寫校歌,編寫校史,以提升學校的形象和影響力。除此之外,學校也大都重視校風建設,與之相關的還有教風、學風、政風等,它們不僅成諸文字,而且如同校訓一樣出現在一些學校的宣傳文案中,乃至鏤刻在學校的顯眼位置,以便人們參觀了解。呈現在人們眼前的那些言簡意賅、朗朗上口而且有著積極向上含義的有關校風的表述,乍看似乎并無不妥,細究起來卻感覺實際并不一定是那么一回事。

校風是什么?《現代漢語詞典》將其解釋為“學校的風氣”,由此也可以認為:所謂校風,就是學校風氣的簡稱。國內教育界對校風提倡很多,但迄今為止嚴謹的研究可謂少之又少。國外也有類似校風的概念,英文中相應的詞組是“school climate”,climate一般翻譯為“氣候”,它也有“氣候區”以及“風氣”“環境氛圍”等涵義。相對來說,“學校風氣”“學校環境氛圍”的搭配要比“學校氣候(區)”更符合現代中文的習慣,但是若要比較一下《現代漢語詞典》關于“風氣”(社會上或某個集體中流行的愛好和習慣)和“氣候”(一定地區經過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氣象情況。它與氣流、緯度、海拔、地形等有關)的解釋,拋開“氣候”的自然環境屬性,關于“氣候”的界定顯然更符合社會上人們對“校風”的一般看法。這種看法就是,一所學校的校風是人們對一定時段內學校師生員工整體行為表現的觀察及其評價的結果?;诖?,關于校風大致可以形成以下幾方面認識:校風不是預期的成果,而是對既成事實的認知;不是短期產物,而是經年累月長期發展的結果;不是校內某一個體或某一群體的表現,而是學校師生員工整體表現出來的傾向;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在社會條件、人員素養、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的產物。更需要認識到的,校風不是學校自我評價,而是既有自我評價也有來自教育主管部門、學生家長、其他學校以及對其有所了解的諸多社會部門和人員的外部評價;不是只有積極的、肯定性的“好”評,而是還有“還可以”“說不清”“不太好”乃至“不好”“很差”等中性和負面評價;不是一如既往、固定不變的,而是在前述相關因素的作用下或急或緩地變動著的。

這樣看來,校風與校標、校訓、校歌等相比,是有著顯著差異的。它們雖然彼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校標的設計、校訓的提煉、校歌的譜寫都可以與學校同步乃至先學校一步,當然也可以是在學校成型成名以后誕生的,而“真正的”校風斷然不會如此,它只能是隨著學校的發展逐步穩定下來而為人們所認識到的。校標、校訓、校歌都是制定的、成型的,而校風則是形成的,是在人們對它的廣泛的認識和評價的基礎上形成的,至于校風能不能穩固成型,因為涉及到的相關條件因素太多、太復雜,其實是難以做出結論的。如果說校標、校訓、校歌都是客觀存在的話,那么校風就是人們的主觀認識。人們普遍希望好的校風不但能夠傳承下去而且可以擴散開來,是因為校風既是學校既往辦學水平的反映,也在學校的后續發展中實際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所好學校,必定校風優秀。反之,亦然。

猜你喜歡
師生員工校歌校風
河北工程大學校歌
淇縣老年干部大學校歌
校風的理性思考與感性表達
大學最動聽“校歌”,你pick哪首?
校長管理要學會“望聞問切”
高校領導干部以群眾路線為基礎踐行“三嚴三實”的長效機制研究
淺析當前提高小學德育藝術教育工作實效性的主要對策
關于新時期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探索與實踐
淺談高職教育
我省不斷推進校風、教風、學風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