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趣味教學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2022-12-04 14:22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南屏鎮嵐林寺小學
青年心理 2022年17期
關鍵詞:課外數學知識教學法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南屏鎮嵐林寺小學 劉 旭

小學生正處于建立思想和認知的初級階段,心智的不成熟致使其無法有效形成自我約束能力,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思想不集中、走神、隨便講話等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效結合趣味教學法,加強學生的普遍關注度,正確引導學生思考和理解小學數學知識中的規律及學習方法,從而加強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另外,小學數學是基礎技能學科,只有牢牢掌控數學知識的精髓,才能很好地駕馭其他各門學科。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時將概念化、抽象的數學理論轉化成生動有趣的、立意鮮明的形式,以提高教學的效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缺乏主動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缺乏形式的變化和內容的趣味性。單一、刻板的教學方法,不僅無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和運算技巧。小學生的思維和觀念雛形才剛剛建立,不能自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無法自行領悟科學的學習方法。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小學數學課程產生厭倦,甚至是抵觸的心理。這有悖于現代小學數學的教學理念,偏離了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初衷。

如常見的“刷題”式數學教學方法,讓學生花費大量的課堂時間和課外時間反復練習千篇一律的各種習題、練習冊,這種教學方法雖然簡單、直接,但學生往往是在機械性地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學習的效果和效率較低。學生在“刷題”過程中,猶如陷入茫茫題海,根本無法從中得到學習的樂趣,掌握知識后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是無從談起。由于缺乏主動思維,學生無法自行理解數字的奧秘和變化規律,也就無法靈活駕馭數學常識,更不能將數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教學與實踐漸行漸遠,得不償失。

(二)教學環境單調,缺乏互動性的溝通

傳統的教學模式普遍存在于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常常選擇站在講臺上、黑板前教條式地教學,不能很好地融入學生之間,更不能與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共同探討小學數學知識的奧妙。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顯得較為嚴肅,不利于學生激發對所學習知識的興趣,會使學生慢慢產生機械性的、被動的學習態度,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從而造成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在課堂上也無法與教師的教學思維同步,極大地浪費了教學資源,降低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樣化、場景化的教學模式,引入學生普遍感興趣、喜歡的元素,提高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歡快的教學氣氛中輕松、愉悅地學習,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的意義

(一)利用趣味性的教材、教具,引起學生主動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綜合能力還未完全成熟,正處于相對感性地看待事物的階段。學生在學習小學數學知識時,不懂得如何在大腦中將抽象的、復雜的數學理論轉化為簡單、具體的形象,從而“消化吸收”,也不懂得應該如何正確地思考,不懂得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方法。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上的“領導者”,機械性地將數學知識灌輸給學生,不能有效地帶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建立優良的學習態度,還會降低學生領悟數學的程度,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因此,教師需要將現代的趣味教學法運用到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小學數學課程時,應該將數學課程中的知識重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教材和教具表現出來,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過來,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喜愛,并能自覺鉆研數學理論和技巧,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發散思維,讓學生可以將概念化的數學理論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懂得學習數學的意義和重要性。最后,教師再循序漸進地傳授數學理論特點和解題技巧,讓學生在歡樂的學習氛圍中,真正領悟到數學的奧秘,并獲得成就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拉近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

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有效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情感,加深教師和學生的凝聚力。教師通過與學生的接觸和了解,可以很好地掌握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發現其中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指正,使學生可以迅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領悟科學的運算技巧,從而加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能力。

在交流中,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通過主動思考發現數學課程中的問題,并勇敢地說出來,同時引發其他學生的共同思考。這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講解,從而達到“以點及面”的效果。之后,教師再通過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細致的剖析和分解,引導學生發散性、深層次的思考,使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全面、綜合地理解數學理論和運算技巧。

例如,教師提出了某個數學問題,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待學生正確回答之后,教師應給予鼓勵和肯定。若回答有不足之處或錯誤時,教師應首先表揚學生勇敢質疑的行為,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糾正錯誤、彌補不足。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耐心地疏導,切勿使用不尊重、不耐煩的語氣。良好、積極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打造。在此氣氛影響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通道會更容易建立起來,學生會更容易與教師的教學節奏同步,從而產生共鳴。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運用

(一)趣味故事教學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首先從學生的角度和認知出發,通過與學生的深入接觸,了解小學生的普遍興趣愛好,尤其是在日常中的行為習慣。這樣,教師可以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使用學生喜歡的故事或事件,將小學數學課程的知識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中,讓抽象、乏味的小學數學理論變得生動、可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具備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思考中真正掌握小學數學的精髓,并將領悟到的數學知識有機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不斷加強數學運算的技巧,建立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教授“10 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融入時下剛剛上映的動畫電影或學生普遍喜歡的動畫元素,并搭建合理的邏輯場景,如:“羊村里一共有八只羊,灰太狼來了,它先抓走了喜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然后又抓走了懶羊羊、沸羊羊、快羊羊、暖羊羊和瘦羊羊?;氐郊液?,紅太狼不小心放走了喜羊羊和沸羊羊。問現在灰太狼的城堡里還有幾只羊?”教師在提問之前,應提前做好與之相對應的教具,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如教師可使用制圖軟件將題目中的動畫元素設計出來,或者下載符合的動畫影音文件,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以快速引起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認真思考趣味故事中所隱含的數學知識。教師再合理利用趣味故事的吸引力,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全面理解小學數學知識,并能夠有興趣更為深入地學習。

(二)積極提問,引導學生質疑

小學生的思維是十分活躍的,對身邊發生的任何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也很喜歡提出自己的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充分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正確引導學生將自身的特點與數學教學有效聯系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學生在平時大多喜歡提問,教師可以靈活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將數學教學課程帶入問題的場景中。如學生日常生活中喜歡跟媽媽一起去超市。這時,教師可以利用這一信息,為學生設計數學教學場景:“丫丫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買了3 本5 元每本的筆記本,每本5 元,為什么結賬時收銀員說媽媽給的10 元不夠?”通過暗示和引導性提問,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聯想起日常生活中跟媽媽去超市購物的情境,并將教師提出的問題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積極主動地思考,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思考學生可以明白:媽媽要買3本5 元每本的筆記本,每本5 元,一共是15 元,可是媽媽只付了10 元,所以不夠,還差5 元。待學生理解掌握后,教師需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使學生能夠踴躍參與教師接下來展示的題目,調節課堂氣氛的同時,強化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設計游戲內容,豐富教學模式

娛樂是人類的天性,同樣也是學生的本性。因此,教師在教授小學數學教程時,應該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之間,用游戲的方式與學生“手拉手”“心連心”地交流和學習。游戲教學模式,將顛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幫助教師將嚴肅刻板的形象,轉變為和藹可親的形象,讓教師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增進教師與學生感情,將趣味性的游戲融入數學教學模式之中,使學生在輕松、娛樂的教學氛圍里,快速掌握正確的學習思維和數學運算技巧,發現數字之間的基本規律,領會數學理論知識。

教師在使用游戲教學法時,要注意教學節奏,時刻引導學生在游戲里學習,不能本末倒置,影響正常的教學計劃和任務。例如,在學習“4 的倍數和整除法”時,教師可運用智力競賽的模式教學,將學生隨機分成數個競賽小組,由教師作為裁判,讓競賽小組參與到激烈、有趣的競賽之中。在競賽過程中,學生良莠不齊的數學知識及運算技巧就會表現出來,教師不但可以準確地掌握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還可以讓學生產生好勝心和榮譽感,通過對比發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思考今后應該如何正確學習,幫助教師高效、整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四)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加深數學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的教學課程需要加強學生的課外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將有限的課堂學習內容,在課外得以鞏固和升華。教師應該為學生布置合理的、趣味性的課外作業和實踐任務,使學生在課外依然保持積極的、自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加強對小學數學教材的理解,提高對小學數學的運用能力。

因為數學理論是有其獨特性和連貫性的,是一環套一環的階梯性的學習過程,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或不足,都會影響下一個階段的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地設計學生的課外學習內容,強化學生的課外實踐流程,不能讓學生僅僅是在課堂上掌握數學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對數學知識不斷地連續遞進,階梯性地掌握數學運算技巧,領悟數字變化的規律,讓學生搭乘數字的“游輪”,在數學的海洋里揚帆遠航。

例如,教師在講解幾何圖形中的三角形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時間自己動手制作不同的三角形。通過學生的親手制作,幫助學生理性地認識三角形三條邊的變化規律。如:“什么樣的叫直角三角形?什么樣的叫鈍角三角形?什么樣的叫銳角三角形?它們都有什么樣的不同?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三角形的?這些事物又分別是什么樣的三角形?為什么要設計成這樣的形狀?它具有什么樣的特點?”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想象,看看能不能將不同的三角形組合在一起,變成一幅有趣味性的圖畫。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交給教師,教師再篩選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課堂上展示、評比,并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理論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課外加強和鞏固學生對數學理論的理解程度。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趣味教學法,將大大優化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使學生從小就能養成優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和追尋數學理論知識,并不斷地思考和練習,從而不斷提高數學的學習能力和運算技巧,掌握學習數學的要領。另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鼓勵、肯定、表揚的方式為主,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關心和尊重。面對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教師更應耐心地指正和細心地教導,使他們明白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學習方法不恰當,需要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快速掌握學習要領,從而提高學習成績。此外,還需讓這部分學生明白學習不好并不會影響教師和家長對其的愛護,學校的關懷、教師的期盼、家長的囑托和社會的希望并不會更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

猜你喜歡
課外數學知識教學法
初中英語“三段四部式”寫作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異步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思考
小滿課外班
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我的“課外老師”
高中數學實踐教學法的創新策略探討
數學知識在于應用
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
取經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