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背景下在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

2022-12-04 15:54姜亞含廣東理工學院體育系
灌籃 2022年12期
關鍵詞:體育課思政體育

姜亞含 廣東理工學院 體育系

一、引言

高校大力開展“課程思政”活動能夠積極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從而在面對國際和社會言論時能夠產生積極正面的社會價值和自我責任感。為全面推進我國課程思政建設,教育部2020年5月28日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各類課程應同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強調“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高校體育課程承擔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全面提升國家青少年體質健康、培育青少年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的培育任務,同時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免疫力能夠有效抵抗病毒的侵襲。因此本研究意在使大學生在增強體質健康的同時融入課程思政建設,使大學生身體和三觀都積極正向發展,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實現全面育人目標,為我國在下培養更多身體和意識都過硬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課程思政理念概述

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中強調要把思想政治貫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中。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指導方向。課程思政理念指:在非思政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或內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非思政課程的學科中全面融入,通過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認知和價值取向。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開展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體育課程的德育功能,在高校體育課程設計和教學資源開發的全過程中全面滲透和培育學生如何能夠真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貫徹落實全員參與體育課程“立德樹人”教學的全過程,以達到全方位育人教育教學目標。

三、文化自信背景下在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路徑建設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全面落實學校體育課程目標要求

我國學校體育課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共經歷了8次大的改革,課程目標由早期的增強體質、三基教育演變為目前的體育核心素養教學,即在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素養三個方面。雖然學校體育經歷了多次改革,同時每次改革過程中的課程目標和側重點都有所不同,但在8次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過程中,通過體育課程使學生達到身體和心理全方面發展這一核心價值觀一直沒有改變。但我國學校體育的開展受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影響頗深,雖在課程目標中始終強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但許多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將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運動能力作為教學的最終極目標,同時以運動技能的展示和成績作為最終的評判標準,忽視了體育課的德育功能,同時也窄化了課程的育人價值。體育課程在各個學段的開展對完善和健全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現體育技能教育的同時促進身心和諧發展,并能與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文化教育有機結合,學生不僅需要通過體育課程學習運動技能,同時更需要通過體育這門學科學習遇到困難時如何突破自我,比賽落后或失敗時如何調整心態,學習過程中如何相互配合,體育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強化“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

當前社會,國外部分勢力對我國各方位實施“文化入侵”,從教材到課外讀物無不造成不良影響,只有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從內之外抵抗外部勢力的入侵。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道德素養的培育和正確價值觀的建立是成為一名合格接班人的基礎,而高校正是需要完成“立德樹人”這一重要任務的承載者。通過體育課程思政的介入和開展,讓大學生深刻認識到我國全面開設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激發學生愛國情懷、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踐行少年強則國強的重要思想價值觀念,遵循身體素質、運動技能以及思想品德三者和諧發展,更好地在新形勢下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四、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現狀

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目前的授課內容及形式主要以運動技能的講解與傳授和身體活動為主,對體育所傳遞的思想、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思政內容的傳授非常少。而大多數高校學生對于體育項目和體育賽事的喜愛也都來自于比賽的精彩性和運動員技術的精湛表現。通過了解大學目前受大多數學生歡迎度較高的賽事為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但與學生談論起NBA的賽事及球星時,學生無不驚嘆于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球技,而很少有提及這樣精湛的球技背后蘊藏了多少的付出和努力,而這種精神也更應該被青年人所學習和追捧。雖然通過體育課程的開展使學生通過學習而掌握必備的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是體育課程的重要目標,沒有運動技能教學的體育課程也就失去了其課程的本質特征。但與此同時,作為體育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者,我們更應該明確體育課程同樣也是思想政治重的要教育載體,而許多教師卻忽視了體育課程的重要“德育”功能,更忽視了在體育課中對于學生體育精神、理想信念和體育所承載的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價值和意義。

五、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路徑建設面臨的挑戰

2020年年初至今,由于疫情的影響,許多學校在長時間或短時間內會進行線上授課,在這特殊時期,全國各高校和教育行業的工作者應如何在課堂中通過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偉大事跡,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在這些抗疫事跡中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是對體育教師授課和體育課課程設置的全新挑戰和要面臨的難題。大學體育課教師應以此長期激勵并引領學生成長成才,指引中國青年學生敢于直面困難、迎難而上,扛起時代重任。因此在體育課程思政中教師應多強調課程的“動”“靜”結合,達到強體魄、樹信念、立品德。

六、文化自信背景下在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路徑建設

(一)轉變傳統教育教學理念,提升體育教師思政意識

在傳統的大學體育課教學理念中,始終圍繞著激發學生對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和通過體育課達到身體鍛煉,并學會體育技能的主要目的,在給非體育專業的學生授課時很少會涉及與體育課程思政相關的課程元素的穿插,基本都是以學習運動技能和練習為主。課程思政的改革需要體育教師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把體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眼于關系到每一個學生的未來的成長、發展和國家民族的未來上,體育教師隊伍應在體育教學中把課程思政內化于心,并在實際操作中用于實處。而這種在教學觀念和教育理念上的轉化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表明和停留在課堂中,要用情感和行動在課堂內外去關心和指導學生,并通過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傳道。

(二)提升教師職業素養,深挖體育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和切入點

大學體育是一門以身體活動為主的實踐課程,而在此特殊時期體育課也需要轉變為線上授課的形式,這對體育課的課程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原本以實踐內容為主的課程轉為線上課程是對傳統體育課教學模式和練習方法的轉變,如還是一味強調身體活動的重要性無法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在此畢竟下,教師更應深挖體育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和切入點,強調國民身體素質的重要性,并與體育課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確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激發學生參與身體活動的自覺性和連貫性,同時影響身邊的家人、朋友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并通過對體育項目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及運動知識的學習,了解項目的起源、賽制、規則和優秀運動員的拼搏歷程。例如我們在學習大學體育時,應該了解到,現代奧運會的復興取代了戰爭,促進了人類的和平共處;我們也應該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人”劉長春,雖然在比賽中沒有取得傲人的成績,但是他的奧運精神贏得了所有中國人的尊重;我們在觀看排球比賽時除了競賽的比賽技能和比賽的精彩瞬間,我們更應該了解和學習到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中國女排頑強不息的“女排精神”;學習籃球運動時我們會想起已逝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給我們留下的“曼巴精神”,而每次講科比的運動生涯,學生們都會非常的激動,紛紛積極主動發言。而這正是體育傳遞給我們的正能量。讓大學體育課程上升到精神和文化層面,你會發現體育項目無界線,體育精神無國界。

(三)抓住體育教學評價,建立思政教育評價機制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通過信息化等手段,通過評價的有效方式客觀記錄學生品行日常表現,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情況將其作為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課程中和課后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的評價是體育課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價主要從教師的“教”的和學生“學”的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學生期末成績的考核標準也主要考察運動技能達標程度、技術動作規范程度和課堂出勤及表現等方面,教師最終通過量化的方式給出最終的期末成績評定分數。而在高校體育課程的評判標準中學生思想品德的考核標準也沒有得到體現。一般情況下在體育教學中的“育”是很難測量出具體量化分數的,但“育”是蘊含在體育活動中的,作為教師應盡可能通過教學內容運用可測量的“體”促進對“育”的落實,將“育”作為階段性和期末考核中的重要指標之一。而對“德育”的開展和重視程度同樣也應作為學生對教師教學評價的標準之一。因此,應建立體育課思政教育評價機制,對思想道德品質進行量化,作為期末的重要考核指標。更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約束和師生的重視程度。

(四)積極開展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提升民族體育文化自信

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最好體現形式,同時也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繁榮與強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源于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和歷史積淀。文化的繁榮與民族的繁榮是不可分割的,它們之間相輔相成,一個國家和民族樹立高度文化自信是國家與民族創新和進步的前提條件。在思政教育中,文化自信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環節,當前,我們能夠看到,在國外一些國家刻意的影響和傳播下,部分大學生在思想及行為上盲目崇拜他國文化,同時表現出一些崇洋媚外行為,崇尚過“洋節”、宣揚國外思想、傳播國外觀念,更有甚者在紀念中國烈士的場所穿著印有國外文化的服飾錄制歌舞視頻在我國網絡平臺肆意傳播,甚至造謠詆毀中國文化等行為??梢?,在課程思政中為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而體育課是我們對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更深入的學習和了解的平臺和渠道,從而建立起當代大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文化自信。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文化凝結了全國各民族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特色與傳承,擁有較長的發展溯源和發展歷史,高校體育課程中除了開展我們較為熟知的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項目外,更應該多開設太極拳、八段錦、舞龍舞獅、毽球、木球、跳繩、打陀螺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每一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蘊含了每個民族的文化元素,通過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學習和深入了解,在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的同時對民族文化有所了解,更能讓更多大學生自愿參與到民族傳統體育中來,從而更好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抵抗外部勢力的入侵,加強大學生加深對我國的文化自信。

七、結語

當前社會背景下對大學體育類實踐課的課程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更應該重視課程中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但體育課程思政的變革需要著眼于長遠的目標,更需要一個漫長的變化過程,需要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學生共同配合從而達到教育目標。作為高校體育教師,在大學體育課程中,向學生傳授體育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應向學生介紹中國目前體育事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發展歷程,客觀而理性的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中國體育事業在發展進程中的客觀環境和現實困難,以及目前我國已發展成為體育大國并在向體育強國邁進的發展進程中。從而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現階段國內外體育事業發展差距,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思政導向作用,積極傳播體育課程思政內容,增強文化自信,秉承“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為國家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體育課思政體育
可有可無體育課?不!必須有!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體育課上的“意外”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體育課
我們的“體育夢”
老師,我喜歡你,這是愛嗎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