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2022-12-05 09:37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天津教育 2022年32期
關鍵詞:素養探究教師

■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孫 晨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考更注重對學生系統思維、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綜合素養的考察,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新高考對考生的要求,創新教學形式勢在必行。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強調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素養、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新高考背景下做好高中地理的核心素養教學非常有必要。文章重點論述了新高考改革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并對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培養高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這一教學問題提出幾點看法,以供參考。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概述

新高考改革改變了傳統唯分數選拔人才的教學現狀,以“走班制”“3+3”“3+1+2”等形式為主要改革手段,更關注對高中學生基礎知識、實踐能力、綜合素養的培養。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選考科目,自主性大大提高,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有積極意義。新高考改革對高中地理教學也有積極影響:其一,高考模式的改變加快了教師傳統教學思維的改變,使教師的創新意識得到增強。備課、授課過程中,教師會綜合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設計教學框架、優化教學細節,使課程內容更豐富、教學結構更清晰,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自主分析的學習機會,對構建自主學習課堂有積極影響。其二,新高考教學模式使教師面對更多的教學挑戰,為了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效率,教師必須將多媒體、微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到教學當中,為學生呈現更真實、更多樣的地理情境,降低新知理解難度,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其三,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教學擁有更多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應用相關資源組織實踐教學活動,在多種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與綜合素養,實現對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一)運用思維教學手段,培養人地協調素養

1.創設情境引發思考,建立人地協調觀念

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只重視對地理知識點的死記硬背,并沒有認真探究知識點背后所涵蓋的“人對地的影響”“地對人的影響”的深刻內涵,缺乏基本的人地協調觀念。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在講解知識點時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對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直接影響,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等問題的思考,使學生能正確看待人與地之間的關系,從而樹立良好的人地協調觀念。比如,在中圖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冊“海水的性質和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以聊天切入課程:“你喜歡大海么?關于大海你想到什么?”在對話的過程中播放海浪視頻,在情境中讓學生感受海水運動,讓其了解海浪、潮汐和洋流。接著,在課上展示“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隨緯度的變化圖”“海水的鹽度分布規律圖”,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影響鹽度分布的因素有哪些?”“世界鹽度分布規律是什么?”“鹽度最高與最低的海域分別是哪里?”同時,教師出示相應的拓展教學素材,讓學生從人類活動的角度分析海水運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海水的溫度、海水的鹽度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海水的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展開討論,探討了海水制鹽、海運、海水發電、漁業資源、生物遷徙、淡水危機等問題,深刻體會到海水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在討論海水的運動對人類的影響、人類的改造行為對海洋的影響的過程中,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初步形成。

2.提出問題引發探究,發展人地協調素養

問題式教學可以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理性認識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作用的能力,在地理課堂上進行提問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結合目前高中地理核心素養關于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的具體教學要求,提出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的、需學生綜合應用地理學科基礎知識作答的問題。如此,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理性審視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作用,使其樹立合乎自然規律的發展觀念,形成良好的人地協調素養。比如,在中圖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冊“植被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出示乞力馬扎羅山的相關圖片,并提出問題:“為什么乞力馬扎羅山頂周邊的色彩這么多變化?”引出植被這一教學內容,進而滲透植物種群、植物群落、人工植被等知識點。板書世界主要植被類型,再提出問題:“熱帶植被主要包括哪幾種?”引導學生對熱帶稀樹草原、熱帶季雨林、熱帶雨林等知識點進行探究。教師追問:“熱帶雨林的特征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在此問題中引發學生對熱帶雨林維持地球生態平衡作用的思考。接著,教師將“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火”的新聞引入課上,提出問題:“熱帶雨林的大火持續燃燒多天對地球的氣候環境會造成什么影響?這會對人類有什么影響?”讓學生結合相關材料思考一噸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的影響、全球氣溫升幅增大的影響,使其認識到森林破壞后對環境造成的惡性循環,促使其形成保護植被、愛好自然的人地協調素養。

(二)使用微課教學手段,培養區域認知素養

1.應用微課引導教學,激發區域認知意識

很多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只是機械地記憶,并沒有在腦海中對知識進行聯想,對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結構的認識不足。新高考改革推進了高中地理教學的技術革命,更多方便、高效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被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此過程中,教師可將微課應用到課堂上,將教科書上介紹地理信息知識的文字轉化為圖片、視頻、三維模擬圖等內容,以視聽結合的手段加深學生對不同區域空間差異、空間聯系的認知,使其產生區域認知意識。比如,在中圖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使用微課播放有關“京津冀朋友圈”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思考微課中的問題:“京津冀對共建‘朋友圈’分別持什么態度?”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講解協同發展的概念,嘗試讓其了解相關含義。之后,使用微課播放京津冀地區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圖像資料,如地形圖、氣候圖、水系圖、人口分布圖、工業分布圖、產業結構圖等,讓學生快速瀏覽相關信息,并對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展開討論。此環節中,教師也可結合微課提供的具體內容讓學生分別扮演京、津、冀三地的人,讓其綜合教科書知識點、微課內容對地理情況展開聯想,使其在針對性選取資料、分析協同發展的主要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區域認知思維。這時,再由微課出示渤海地區礦產資源圖、交通分布圖,組織學生自主討論,讓學生理性看待各區的區位優勢,從整體、局部的看待發展,進一步提升區域認知能力。

2.應用移動終端教學,提高區域認知水平

新高考下的高中地理教學面臨的主要難題是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不充分,師生之間的關系不緊密,學生在區域認知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很難尋求到有效的幫助,其區域認知水平自然無法得到提升。此背景下,教師要注意發揮信息化技術的作用,與學生通過微信、QQ、超星學習通等軟件進行線上交流,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交流學術問題、設計電子調查問卷等,讓學生在網絡學習空間中進行地理探究,從而增強其區域認知能力。

(三)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地理實踐素養

小組合作學習是地理實踐教學手段的常見方式,在高中地理課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不僅能滿足新高考對學生個性化、差異化教學的要求,還可以為學生搭建實踐探究的平臺,促進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生成。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教科書的知識點為教學基礎,綜合當地的實際地理問題組織小組討論、小組辯論、小組探究活動,讓學生借助專業知識設計探究方案,學會從地理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應用地理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比如,在中圖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冊“人類面臨的重要環境問題”一課的教學中,閱讀教材內容,讓各學習小組探討以下問題:1.什么是環境問題?2.哪些環境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持續發展?環境問題有哪些類型?各組學生在讀書、思考、討論過程中對資源枯竭、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展開討論。在講解完基礎知識后,教師布置小組合作探究任務:“我們家鄉存在哪些環境問題?造成這些環境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家鄉的環境問題?”在任務的驅動下,各組學生能利用節假日的時間走訪當地的公司、工廠、酒店以及周邊的村莊,收集關于家鄉汽車尾氣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的實際資料。同時,學生結合本課所學知識,給出幾點解決方案:1.控制源頭污染,制止工廠、酒店、農夫將工業污水、生活污水、農業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減少土壤污染與水污染;2.日常生活中使用環保用品,做好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3.節約水資源,將洗菜的水作為拖地的水、澆花的水二次利用。小組活動中,學生能將自身的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完美結合,從地理學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解決方案,地理實踐能力得到了增強。

(四)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培養綜合思維素養

1.組織頭腦風暴活動,提升系統認知水平

地理綜合思維具有多尺度、多要素、跨時空的特征,只有推動學生不同知識之間的交叉與融合,才能實現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與發展。階段性教學后,教師組織頭腦風暴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引發學生全面、系統、動態的思考,使其在腦海中搭建出清晰的知識脈絡,實現綜合思維的發展。此過程中,教師可將思維導圖作為載體引發學生有針對性、有邏輯性的思考,進一步增強學生頭腦風暴效果,為發展其綜合思維奠定基礎。比如,在完成中圖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冊“產業區位選擇”一單元的教學后,教師以“農業區位因素”為主題,“手把手”地引導學生頭腦風暴,在多媒體課件上出示思維導圖,并提出問題:“分析某地的自然條件,你首先能想到什么?”讓學生聯想“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內容,使其對自然因素對農業生產及區位選擇的影響等相關知識進行回顧,并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完善思維導圖的部分內容。接著,再提出問題:“提起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你能想到什么?”以問題引發學生對社會經濟因素、文化因素、科技發展因素、自然環境因素的思考,讓其在腦海中形成完善的知識框架。這時,學生已具備基本的頭腦風暴能力,教師再讓其按照關鍵字、關鍵問題對進行工業區位因素、服務業區位因素進行頭腦風暴,可以進一步提升其整體分析、綜合分析的綜合思維能力。

2.組織案例探究活動,提升動態研究能力

地理學科與日常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注意提煉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案例、新聞案例,并在課上組織學生對這些案例進行綜合探究。這樣,學生可以接觸更多形式的地理問題,在觀察問題表象、探究問題本質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地理內容,形成更深刻的地理認知,形成良好的動態研究能力。比如,在中圖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冊“協調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上引領學生回顧人地關系的歷史,讓其了解人類“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的人地關系思想發展階段。接著,解讀可持續發展概念與內涵,讓學生了解“可持續發展系統示意圖”的內容。在其掌握基本的知識后,將“垃圾分類全覆蓋、工業固廢利用率80%,兩江新區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新聞引入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探究:“進行垃圾分類對環境保護有什么意義?我們在垃圾分類中要注意什么?”案例探究過程中,有學生模擬了未進行垃圾分類區域的環境變化效果與進行垃圾分類區域的環境變化效果,對垃圾分類的深遠意義展開深度探究。同時,一些學生結合所學物理知識深入研究了垃圾分類對大氣、水文、生物、地貌、土壤、人文的影響,在交流討論、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綜合多個要素對社會事件進行分析,認識到地理事物的整體性,綜合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高考改革為高中地理教學帶來了更多挑戰,教師要把握好新高考模式的精髓,認真分析當下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按照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不僅要重視對教科書內容的講解,還要積極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教學素材進行拓展、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活動,為培養高中學生良好的地理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素養探究教師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最美教師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