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少陰伏寒”理論探討兒童反復化膿性扁桃體炎的診治特點

2022-12-07 08:53任玉樂劉小云
浙江中醫雜志 2022年8期
關鍵詞:伏邪少陰麻黃

任玉樂 劉小云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江蘇 徐州 221006

反復化膿性扁桃體炎是兒科常見疾病,以持續高熱、咽痛或咽部不適,扁桃體局部黃白膿點為主要臨床表現。該病反復發作可引起機體免疫力低下、患兒食欲下降,甚則繼發腎炎等病,嚴重影響患兒健康。中醫治療本病多從清熱解毒、健脾補肺、調和營衛等角度出發,效果不盡如人意。臨證中發現部分患兒屬于少陰虛寒體質,從少陰伏寒論治多獲佳效,現探討如下。

1 伏邪是疾病發作的重要內因

感受外邪后沒有當即發病或發病后經治療癥狀基本消失,但因正氣不足邪氣未根除,反而藏伏體內,一旦外邪侵襲輒發疾病,這種潛藏于體內之邪氣即稱為“伏邪”“伏氣”。明清時期溫病學家葉天士為完善“伏邪”理論作出了較大貢獻,其撰寫的《三時伏氣外感篇》系統論述了不同季節因伏氣所致各種疾病的診治方法[1]。清·劉吉人的《伏邪新書》云“感六淫而即發病者……感六淫而不即病過后方發者,總謂之曰伏邪。已發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隱伏,亦謂之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氣內傷,邪氣內陷,暫時假愈,后仍作者,亦謂之曰伏邪。有已治愈,而未能除盡病根,遺邪內伏,后又復發,亦謂之曰伏邪”[2],此書對外感伏邪論之甚詳。

《黃帝內經》云伏邪部位多在“血脈之中”“分肉之間”(《靈樞·賊風》),王叔和認為“寒毒藏于肌膚”,巢元方認為“寒毒藏于肌骨”,柳寶詒結合六經辨證提出“邪伏少陰”論,他認為“寒邪之內伏者,必因腎氣之虛而入,故其伏也每在少陰”。雷少逸根據體質的虛實不同來認識邪伏部位,頗有見地,他認為“其藏肌膚者,都是冬令勞苦動作汗出之人,其藏少陰者,都是腎臟內虧之輩,此即古人所謂最虛之處,便是客邪之處”[3]。這種以機體何處最虛、邪就伏于何處的見解,是合乎臨床的。伏邪究竟藏于何處是由患者體質、病邪特點及臨床見證綜合而定的。少陰伏寒多見于先天體弱、腎虧之人,寒邪藏伏于少陰之位,平時不發,待風寒外襲則直中少陰而發病。

2 少陰伏寒是兒童扁桃體化膿的關鍵因素

《黃帝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表現出肺脾常不足、腎常虛,這樣的體質特點決定了寒邪容易侵襲少陰并藏伏于內。少陰之人在體質上具有“多陰少陽,小胃而大腸,六腑不調,其陽明脈小,而太陽脈大”的特點,意即此類患者體內陰盛陽衰,平時食少納差,容易腹瀉,總屬正氣不足、脾胃功能差,加之衛外不固、腠理疏松,寒邪易“直中少陰”,感受寒邪后正虛無力祛除外邪,或外邪侵襲后寒邪藏伏部位隱匿不易徹底清除,少陰為人體最內層,對“少陰之人”來說亦是人體最弱處,故少陰為寒邪最喜藏伏之處。

扁桃體居喉之兩側,喉為肺所主,同時與腎關系密切。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位居上焦,外邪來襲,肺先受之,而喉為肺之門戶,且手太陰肺經入肺臟,上循咽喉,加之小兒肺常不足,扁桃體最易受邪。足少陰腎經之脈循喉嚨,夾舌本,喉位于足少陰腎經主干循行路線之末端,咽喉功能正常有賴于腎陰的濡養和腎陽的溫煦?!吧訇幹恕蹦I氣本虛,寒邪侵犯,咽喉首當其沖,正虛無力抵擋,終成伏寒之處,導致內外交攻,互相呼應,發為本病。故少陰本虛是反復化膿性扁桃體炎的根本因素,而少陰伏寒則在本病發作中起到關鍵作用。

3 少陰病是兒童反復化膿性扁桃體炎的常見證型

少陰之人多為虛寒體質,發病后多表現為六經病中之重癥——少陰病?!秱摗吩啤吧訇幹疄椴?,脈微細,但欲寐”(281條),又云“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倦……”(298條),臨證中患兒表現為高熱(惡寒),手腳涼(四逆),精神差、想睡覺、體倦乏力(但欲寐、身倦),與傷寒所論少陰病一一吻合。少陰虛寒患兒平時食欲差,挑食,體型偏瘦,幼時容易腹瀉,加之平時反復發病過用抗生素、激素,導致抵抗力更差;發病時扁桃體遍布膿點,整體呈淡白色,常在氣溫突降時感寒邪而發,突發高熱,手腳冰涼,體溫呈波動性,一天之內上午稍低,中午過后開始升高,下午及前半夜較高,后半夜能下降少許,如此循環,一般持續3~5天,直到膿點消失,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發病過程中患兒主癥為發熱、怕冷,精神萎靡不振,喜歡蜷臥,下肢酸軟無力等,俱是一派寒邪“直中少陰”之象,因高熱亦可表現為頭暈、頭頸部不適,咽痛,因脾胃功能差而致口臭,不口渴,因食量少而不大便等,這些癥狀可單獨或合并出現;因伏寒藏于少陰,難以徹底祛除,本病常反復發作,甚則每月1次。臨證中只要把握少陰病之發病特點,大多不難診斷。

4 溫陽祛寒是貫穿疾病三期的根本治法

臨床上根據少陰病的發病特點采用相應的治療方法?!秱摗吩啤吧訇幉∈嫉弥?,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301條),此條文已給出了少陰病初得時正虛不甚者的處方,少陰伏寒所致扁桃體化膿初期可用此方,當患兒出現惡寒怕冷、精神差、手腳涼時(此時扁桃體或許還未見膿點)急用此方,可溫少陰經并祛其直入之里寒,用藥后體溫會有少許下降,精神略有好轉。少陰體質因陽氣不足,加之寒邪潛伏于內,多數患兒服用麻附細辛湯后癥狀可有改善,但無法一蹴而就。此時將進入正邪相持階段,《傷寒論》亦給出了治法,“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302條),“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323條),如條文中所言,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后寒邪未除而正氣抗邪無力,可用少陰病之緩劑——麻黃附子甘草湯,本方為麻附細辛湯變化而來,去細辛以防辛散太過,易甘草益氣和中以保護正氣;若正邪交爭中正氣不支,則需與四逆湯以溫經回陽,可酌加少量菟絲子、補骨脂、枸杞子,既可補腎填精,又可防止陽亢傷陰,此過程一般持續三四天,期間1日內體溫有所波動,但隨著扁桃體膿點減少體溫將逐日下降,服藥可采用少量頻服,每次100~150ml,每2~3小時服藥1次,夜間睡后不再服藥。另外扁桃體化膿治療過程中多數會有咽痛,可酌情使用《傷寒論》所載甘草湯、桔梗湯、苦酒湯等。

治療中需注意以下幾點:初期麻黃附子細辛湯不能久用,手腳回暖后即停用以防辛散太過傷及正氣;正邪相持階段要保持一定的定力,勤觀察,不能動輒調方。此階段若出現排糊狀大便為寒邪將從太陰而解,此時往往脈象由沉轉浮,為疾病向愈跡象,繼續回陽救里即可;疾病后期扁桃體膿點減少,體溫下降,可將藥物服法改為每日2~3次,以防陽熱聚集而轉為陽明證。

5 典型病例

鄭某某,男,6歲。2019年1月26日初診。主訴:發熱伴咽痛1天。癥見:發熱,咽痛,鼻塞,流涕,無咳嗽、咯痰,輕微惡寒,手足發涼,困倦思睡,腿酸乏力,胃納差,夜間煩躁不寐,小便黃,大便1日未解。查體:精神差,T 39.2℃,咽充血++,雙側扁桃體Ⅱ度腫大,顏色蒼白,可見散在黃白色膿點,心肺腹查體未見異常。舌紅、苔白膩,脈沉細數。中醫診斷:乳蛾(少陰虛寒證),西醫診斷: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治以溫陽解表,方用《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處方:炙麻黃4g,制附子8g,細辛3g。2劑,水煎服,每日2~3次,每次30~40ml。1月28日二診,家屬訴服藥2劑后體溫最低可下降至38℃左右,午后體溫復升38.6℃,夜間睡眠較前改善,惡寒消失,手足回暖,鼻塞、流涕、咽痛減輕,仍覺困倦思睡,腿酸,納差,大便未解,查體可見扁桃體膿點基本同前,脈仍沉細。證屬少陰陽氣不足,治以溫陽固本,方選加味四逆湯。處方:制附子6g,干姜5g,炙甘草10g,菟絲子、補骨脂、枸杞子各3g。2劑。服藥次數據體溫變化而定,午后可加至2小時1次。1月30日三診,服藥后患兒精神好轉,扁桃體膿點縮小至針尖大小,扁桃體腫大明顯改善,食欲恢復,排2次糊狀便,脈象由沉轉浮。仍與上方2劑,囑其每日2次服用以鞏固療效。3天后患兒家長電話告知已痊愈。

按:該患兒體質較弱,2年前開始頻繁發作化膿性扁桃體炎,每年5~6次,冬季尤甚,之前均以靜脈滴注抗生素、激素治療,發作頻次不減反增,無奈之下尋求中醫治療?;純后w瘦,平素挑食,可見脾胃虧虛,反復感寒,加之過度使用西藥,損傷正氣,少陰伏寒盤踞咽喉遇外寒則發?;純喊l病時困倦思睡、脈沉細、扁桃體蒼白(非熱證之紅腫),此為少陰病之征象,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破除陰寒正合病機,久病沉疴難取速效,用藥后體溫雖有下降,但膿點未消除,諸癥仍在,改用加味四逆湯溫補少陰陽氣,正氣充足則抗邪有力,故三診時已見寒邪敗退,諸癥消失。排出糊狀便,脈象轉浮均為病情向好之征兆。

猜你喜歡
伏邪少陰麻黃
李忱主任從“伏邪成瘀”論治DKD理論經驗*
尋找伏邪的蛛絲馬跡
伏邪學說溯源及后世研究現狀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關注麻黃的配伍禁忌
解讀少陰病辨證論治體系※
伏邪概念實質探析
麻黃多糖提取工藝優化
對《傷寒論》少陰急下三證的體質學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